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手段不道德

手段不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1-01 00:32:15

㈠ 我們周圍有哪些不道德的營銷案例,有什麼解決的方法

比較明顯的就是二手汽車市場。有一些商家將二手汽車的零件換成更老舊的 。當顧客去試開的時候,如果說出現了某些問題,這個人就應該負責將這車買下來。解決方法就是通過向相關監管部門舉報,同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㈡ 如何賺錢最快(除非法手段、不道德)

賺大錢還是有機會的,選擇當老闆吧
1首先要選擇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
2要當老闆為別人打工絕對不會成為巨富

㈢ 除了不道德、不合法的手段,如何可以不勞而獲

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手段,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於完善的源泉科學不是可以不勞而獲的——誠然,在科學上除了汗流滿面是沒有其他獲致的

㈣ 問:不道德手段,至人傷殘亡,如何判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一般為有期徒刑十三年。
故意傷害罪量刑參考標准: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一)故意傷害致一人輕傷,傷情接近輕微傷,社會影響不大、被害人有過錯或被告人全部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為拘役刑或管制刑;
(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雖構成輕傷,但傷情接近輕微傷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傷情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的,為有期徒刑一年;傷情接近重傷的,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一)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尚未達殘疾標準的或損傷程度與輕傷標准接近的,為有期徒刑三年;
(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10級殘疾的,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6級殘疾的,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為有期徒刑十三年。
【重處、輕處特別規定】
有下列情形的,予以重處:
傷害多人的,在其中最重傷情的基礎上,每增加輕傷1人,按照所增傷情的輕重程度,確定遞增幅度,輕度的,刑期增加三個月;中度的,刑期增加六個月;重度的,刑期增加九個月;每增加重傷未達殘疾標准或接近輕傷標准1人,刑期增加十個月;每增加重傷1人,致10級殘疾的,刑期增加一年,依次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六個月。
持刀、槍等管制刀具傷害他人的,從重10%。
在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中故意傷害他人的,從重10%。
傷害對象為70歲以上的老人、14歲以下的兒童、殘疾人、懷孕婦女的,從重5%。
因為鄰里糾紛、婚姻糾紛等民間矛盾引發的故意傷害,從輕10%。
【個罪自由裁量權規則】
根據發案原因、犯罪動機、犯罪手段、損傷程度、賠償情況等情節,合議庭(獨任庭)按本節規定量刑認為偏輕或偏重的,依第一百零四條量刑時,可行使六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依第一百零五條量刑時,可行使十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依第一百零六條量刑時,可行使一年六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
【緩刑適用但書】
除具有兩個以上法定從輕或減輕處罰情節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緩刑:
(一)未作賠償的;
(二)致2人以上重傷或多人輕傷的;
(三)曾因毆打他人,被治安處罰2次以上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一)故意傷害致一人輕傷,傷情接近輕微傷,社會影響不大、被害人有過錯或被告人全部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為拘役刑或管制刑;
(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雖構成輕傷,但傷情接近輕微傷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傷情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的,為有期徒刑一年;傷情接近重傷的,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一)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尚未達殘疾標準的或損傷程度與輕傷標准接近的,為有期徒刑三年;
(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10級殘疾的,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6級殘疾的,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為有期徒刑十三年。
【重處、輕處特別規定】
有下列情形的,予以重處:
傷害多人的,在其中最重傷情的基礎上,每增加輕傷1人,按照所增傷情的輕重程度,確定遞增幅度,輕度的,刑期增加三個月;中度的,刑期增加六個月;重度的,刑期增加九個月;每增加重傷未達殘疾標准或接近輕傷標准1人,刑期增加十個月;每增加重傷1人,致10級殘疾的,刑期增加一年,依次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六個月。
持刀、槍等管制刀具傷害他人的,從重10%。
在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中故意傷害他人的,從重10%。
傷害對象為70歲以上的老人、14歲以下的兒童、殘疾人、懷孕婦女的,從重5%。
因為鄰里糾紛、婚姻糾紛等民間矛盾引發的故意傷害,從輕10%。
【個罪自由裁量權規則】
根據發案原因、犯罪動機、犯罪手段、損傷程度、賠償情況等情節,合議庭(獨任庭)按本節規定量刑認為偏輕或偏重的,依第一百零四條量刑時,可行使六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依第一百零五條量刑時,可行使十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依第一百零六條量刑時,可行使一年六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
【緩刑適用但書】
除具有兩個以上法定從輕或減輕處罰情節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緩刑:
(一)未作賠償的;
(二)致2人以上重傷或多人輕傷的;
(三)曾因毆打他人,被治安處罰2次以上的。
故意傷害致死罪量刑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故意傷害罪的刑事責任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一、故意傷害罪的量刑起點的確定
1、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可以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⑴故意傷害致一人輕傷的,可以在六個月至一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⑵故意傷害致一人重傷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⑶以特別殘忍手段故意傷害致一人重傷,造成六級嚴重殘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依法應當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除外;
⑷故意傷害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依法應當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除外。
2、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傷亡後果、傷殘等級、手段的殘忍程度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3、僱傭他人實施傷害行為的,可以增加基準刑的20%以下。
4、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⑴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
⑵因被害人的過錯引發犯罪或對矛盾激化引發犯罪負有責任的;
⑶犯罪後積極搶救被害人的。
二、故意傷害罪的「致人重傷"情節認定
這里所說的「重傷」,依照刑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的;
2、使人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機能的;
3、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其中「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主要是指上述幾種重傷之外的在受傷當時危及生命或者在損傷過程中能夠引起威脅生命的並發症,以及其他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損傷,主要包括-腦損傷、頸 部損傷、胸部損傷、腹部損傷、骨盆部損傷、脊柱和脊髓損傷以及燒傷、燙傷、凍傷、電擊損傷、物理、化學或者生物等致傷因素引起的損傷等。
法律依據: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了《人體重傷鑒定標准》。在司法實踐中,鑒定重傷主要依據該《人體重傷鑒定標准》進行。

具體賠款問題,需依照被害人的家庭成員意願來定奪

㈤ 辯題:用不道德的手段維護道德對嗎 正方對,反方錯 我:正方四辯手結辯 求結辯陳詞 謝謝🙏

結辯陳詞 要依靠己方的內容來做,可以看做是一個總結,還需要在對方辯手辯論時對對方辯手提出的一些論點進行反駁。
寫個例子供樓主參考下:針對用不道德的手段維護道德對這個命題,我方認為如何如何(寫己方論點)對反方提出的用不道德的手段維護道德不對這一點以及反方的論點,我認為(針對對方論據提出反駁,在對方辯論時要拿紙筆記錄一下)比如如果人人都因為有急事而闖紅燈,而我們以道德的角度來看他們有正當的理由闖紅燈就以道德來制止法律,這只會讓法律使效進而使得人人都已自己的道德來衡量行為准則,使得道德變成個體謀取自我利益的手段,長此以往,道德不在,又何來維護呢?
通過這些我方認為,用不道德的手段維護道德是對的,雖然做法上有些偏激,但是得到的益處確實明顯的,

㈥ 針對不道德行為,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治

教育唄!
除了教育,目前沒有任何約束手段,更不用說是「治理」了。原因是在有些大專家看來,治理不道德行為就是踐踏司法侵犯人權。不是說笑,這是真的。所以現在別說沒有治理的方法,就是約束都沒有。除了以不道德回敬不道德,看誰比誰更不道德外,只能是道德人遇到不道德的人躲著走,王法見到無賴也沒轍。誰能否定這個現實?

㈦ 道德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是目的。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例如,在對待恐懼時,有三種選擇,魯莽,勇敢和怯懦。勇敢這種選擇就被認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兩種選擇就被認為是違反道德的,所以說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

(7)手段不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㈧ 只要能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用,完全無視道德,這種屬於不擇手段嗎

完全無視道德是不對的,如果不是必要的話可以長期。
短期完成可以依據自身道德標准去使用手段,不觸犯法律,不怕得罪他人則可以使用些手段。

㈨ 你認為企業不道德的行為都包括哪些

萬達將商業廣告印在紅領巾上並發放給了小學生。

㈩ 使用不道德的手段懲罰不道德的行為是否合理

不合理,如果可以,還是選擇道德的手段比較好,對方道不道德是對方的是,你道不道德是你的事,兩者沒有太大關系,就像那句話,他對無情,我不可以對他無義。

還有就像那就話,狗咬了我一口,但我卻不能反咬狗一口,我可以踢他一腳。道理都一樣的。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熱點內容
循環經濟法修訂 發布:2025-05-06 01:34:28 瀏覽:890
宿遷法院位置 發布:2025-05-06 01:30:40 瀏覽:781
趙恆律師 發布:2025-05-06 01:25:32 瀏覽:927
公司法第151條 發布:2025-05-06 01:25:29 瀏覽:71
經濟刑法練習 發布:2025-05-06 01:25:23 瀏覽:60
國際經濟法是法嗎 發布:2025-05-06 01:20:32 瀏覽:72
延吉司法班 發布:2025-05-06 01:01:13 瀏覽:749
賓川法院 發布:2025-05-06 00:56:14 瀏覽:342
刑事訴訟法證人保密 發布:2025-05-06 00:42:20 瀏覽:274
刑法強奸罪第幾條 發布:2025-05-06 00:42:11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