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什麼法治

全什麼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1-01 01:57:18

法治國家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什麼

我們國家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法治國家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

㈡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版含了價值內涵,權強調了人民主權。

二,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

三,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2)全什麼法治擴展閱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前,社會上對執法司法狀況意見還比較多,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比較突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公正司法的目標,強調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明確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人民群眾感到不公時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評理、有地方處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為社會撐起公平正義的天空。

參考資料:網路:法治

㈢ 法治是什麼

法治,顧名思義,法治就是"法的統治"。
法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內的治國原則和方式。
它要容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並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

㈣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是什麼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於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要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環節和標志。

依法治國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

㈤ 全面全依法治國什麼時候提出

全面依法治國是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提出的。

㈥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二、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依法保護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權益。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

㈦ 全面依法治國著力點是什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重大治國方略選擇,對於全面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也有利於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保障和基礎支撐。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解決好全社會的信法問題,也就是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信法、尊法、守法的氛圍。當前我國存在大量信訪現象,實質上是群眾信訪不信法的問題,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群眾通過法律手段維權意識還不夠強;另一方面也有法律途徑還不夠順暢,法律權威還不夠彰顯,群眾不願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自身面臨的難題。在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推動全社會從上到下全面信法守法,對於穩定改革預期、穩定社會秩序、穩步推進改革十分關鍵。要實現全民全面信法守法,就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特別是要統籌搞好立法、執法領域各項工作,以積極有效的法治實踐在全社會各領域弘揚法治精神,彰顯法治權威,並大力開展普法教育,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讓法治之花遍開於中華大地各個角落。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基本層面法律制度已經形成,以後的立法工作重點在於補充、細化、完善。針對新時期條件下社會運行特點、價值取向、公民需求等,進一步完善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領域的相關法律規定,形成類似於法典性質的法律規范體系,使法治社會的毛細血管也能凸顯出來,社會規范化管理更加細密有致、有章可循。立法要真正秉持公正公平的立場,立符合社會道德、公正良俗之法,為每一位公民提供各安其業、各守其分、各展其才、各得其所的制度保障和轉換提升通道,破除部門、地方和既得集團利益,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取向和要求。立法中要規范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提供切實有效的制度保障,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有利於維護經濟秩序和順應經濟規律要求。
以嚴格執法確保法律實施,彰顯法治權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執法是體現法律生命力和彰顯法治權威的重要一環。目前我國法治建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執法領域的問題,這也是基層群眾信訪不信法的重要原因。執法領域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執法部門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違法成本低,違法點多面廣,執法標准不統一、界限不明確等原因。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法律在於執行這條生命線法則,全力保證法律的全面准確施行,形成違法者受處罰、守法者得好處的良性社會輿論和利益導向機制;另一方面,在推進執法中也要充分考慮到群眾守法的客觀需要,盡一切可能為群眾守法創造必要條件,避免群眾守法難現象的發生。比如,食品安全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目前對於各類食品的安全標准及添加劑等有些規定不是十分明確,相關生產銷售企業特別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零售攤點不知安全標准,市場監管者也未提供相關檢測服務,導致銷售者和購買者均處於懵懂無奈狀態,也導致執法實踐中出現事前不告知、事後處罰的現象。
優化完善國家機關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將帶來對國家機關績效評價考核體系的模式再造。多年來各級黨政機關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在實踐中存在著過分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導致出現了經濟建設一騎突進,其他如環保、生態、民生等領域存在不協調不配套的問題,由此帶來在法治建設領域中,對於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由於能帶來GDP的增長而在行政執法中網開一面,對於涉及與當地經濟發展有重大關系的案件進行行政干預,實行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這樣不僅使法律無法得到真正全面實施,損害了法治的威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范圍內統一開放大市場的形成。隨著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可以預見會帶來行政模式的某些轉變,行政機關會更加註重業務和責任分工,更加註重事中事後的監管,從而實現層級管理、有序行政。

㈧ 什麼是法律,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什麼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依憲治國是核心、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防線、全民守法是基礎、依法執政是保證,以及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靈魂。
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並將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將放在「全面推進」上,我國的法治建設將呈現出一種全方位、全覆蓋的大格局與新氣象。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覆蓋了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方面的工作部署,即突出依憲治國是核心、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防線、全民守法是基礎、依法執政是保證,以及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靈魂。
1、科學立法是前提。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
2、嚴格執法是關鍵。嚴格執法主要包括6大方面,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以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3、公正司法是防線。要完善司法體制、,科學配置司法職權,建立科學的權力運行機制,健全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4、全民守法是基礎。要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新的依法治國格局,將滲透到從科學立法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個環節,將全方位覆蓋國家、政府與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將更加註重法治建設的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將努力實現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互補契合。

㈨ 什麼是法治中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貌似只是說說而已

熱點內容
法學日本留學 發布:2025-05-06 01:44:48 瀏覽:585
手機定位勞動法 發布:2025-05-06 01:44:48 瀏覽:368
萊西市那有法律咨詢處 發布:2025-05-06 01:44:05 瀏覽:1
中政法法學 發布:2025-05-06 01:40:59 瀏覽:429
科室公章和局公章哪個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6 01:40:47 瀏覽:85
循環經濟法修訂 發布:2025-05-06 01:34:28 瀏覽:890
宿遷法院位置 發布:2025-05-06 01:30:40 瀏覽:781
趙恆律師 發布:2025-05-06 01:25:32 瀏覽:927
公司法第151條 發布:2025-05-06 01:25:29 瀏覽:71
經濟刑法練習 發布:2025-05-06 01:25:23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