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增值稅立法
❶ 土地增值稅的立法原則有哪些
一、土地增值稅開征意義
1)、適應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2)、可以有效抑止炒賣炒買土地版的投機行為
二、權土地增值稅的立法原則
1)、有效抑止投機行為,維護國家利益
2)、保護正當創立者利益的原則
3)、普遍徵收的原則
❷ 有關增值稅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13%;
普通納稅人為4%.
普通納稅人即使收到增值稅發票也不可以抵扣進項稅.
❸ 增值稅法律制度是怎樣的
一、增值稅的納稅人:是在中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是指銷售貨物的起運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內;提供的應稅勞務發生在境內。)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單位租賃或者承包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經營的,以承租人或者承包人為納稅人。中國境內的單位或個人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購買人為扣繳義務人。 根據經營規模以及會計核算的健全程度不同,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小規模納稅人的具體年應稅銷售額的標准為:1、從事貨物生產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並兼營貨物批發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的。2、除上述規定以外,年納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年應稅銷售額是連續不超過12個月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的銷售額,包括免稅銷售額)(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不包括其應納稅額)。 一般納稅人:(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一般納稅人實行登記制) 年應納稅銷售額未超過超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小規模納稅人標准以及新開業的納稅人,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下列納稅人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1、個體工商戶以外的其他個人;2、選擇按小規模納的非企業性單位;3、選擇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 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重要意義在於,兩者的稅法地位、計稅方法都是不同的。
❹ 稅收立法攻堅提速 多部稅法將有突破性進展
2019年我國稅收立法全面提速。我國首部資源稅法正式通過並將於2020年9月1日實施。財政部先後就土地增值稅法、增值稅法、消費稅法公開徵求了意見。契稅法和城市建設稅法也將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展望2020年,對照稅收法定原則目標,立法任務更加繁重,業內預計稅收立法會進一步提速攻堅,進入最後沖刺。增值稅法等重頭法律將有突破性進展。
2019年稅收立法全面提速
「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首次明確提出是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按照這一原則,新開征的稅種應制定相應的稅收法律,現行的稅收條例應通過修改上升為法律。近年來,我國多項財政法律、法規制定工作蹄疾步穩。尤其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幾乎每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都有相關稅收法律審議內容,稅收法定步入快車道。
落實稅收法定原則,2019年是關鍵的一年、攻堅的一年。在這一年,通過了一部稅法——資源稅法,此外,包括土地增值稅法、增值稅法、消費稅法在內的多部稅法公布了財政部部內徵求意見稿,契稅、城建稅等將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9年8月26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資源稅法正式通過,將於2020年9月1日正式實施。
日前,繼土地增值稅法徵求意見稿發布後,財政部陸續公布了增值稅法、消費稅法的徵求意見稿。尤其是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的增值稅立法邁出實質性步伐,被業內視作我國落實稅收法定的關鍵一步,對於健全我國現代稅收制度體系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體量上來說,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其立法是我國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重大進步。對於2020年落實稅收法定,增值稅能否立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2019年完成多個稅種的立法工作,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及時讓稅制改革成果體現為法律,通過落實稅收法定來進一步鞏固及拓展減稅降費的成效,也為2020年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打下堅實基礎。
除了落實稅收法定之外,2019年的稅收立法保障了減稅降費成果,增強了稅收確定性。李旭紅指出,隨著2019年稅收制度加快落實稅收立法,一些短期性的政策性減免將轉變為法定式減免,通過落實稅收法定來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將深化稅制改革與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相結合,及時以法律形式體現稅制改革成果,有效增強稅收確定性,從而形成了協同作用,在振興實體經濟、激發市場活力、助力創新創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指出,稅收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稅收立法既是為了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同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加強立法、補上財稅立法的短板,將稅收納入法治框架意義重大。同時,稅收法定的落實是不斷形成共識的過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艱巨復雜工作,每一項都要穩妥推進,植根我國現實國情,既立足現階段,也著眼長遠。
稅制改革與稅收立法相融共進
值得關注的是,多部稅法中都強調了平移稅制和總體稅負不變,用立法形式鞏固改革成果的同時,也為下一步的稅制改革預留了空間。
以增值稅法為例,李旭紅表示,增值稅立法的徵求意見稿中充分反映出了現代稅制的特點,例如將留抵退稅制度法制化,減少了企業的資金沉澱,打通了增值稅鏈條,避免重復征稅,充分體現出增值稅的中性原則。從徵求意見稿的內容看,基本按照保持現行稅制框架總體不變的原則,平移了現行增值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有助於穩定各界預期,減少增值稅立法工作給征納雙方帶來的影響。此外,為避免「一刀切」的立法改革,特別安排了「過渡期」,有助於確保立法工作的平穩過渡。
再比如,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我國資源稅法中對減免稅政策進行了規范。對現行長期實行而且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優惠政策稅法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實際需要,便於相機調控,稅法授權國務院對有利於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護環境等情形可以規定減免資源稅,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稅收立法不是簡單地從「條例」變成「法」,而是要在立法要素確定上凝聚社會共識、傾聽民意,這是非常關鍵的。稅制改革在立法框架下實施,無疑有助於凝聚共識。同時,稅制改革也為稅收立法提供了鮮活支撐,改革的目標和立法宗旨精神嚴格貫穿,實施稅收立法也是實施改革的過程,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過程。
2020年稅收立法將再提速
「根據稅收法定原則,實體性稅法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應抓緊推動稅收立法工作,明確我國稅收相關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征納規則和法律責任,盡快將目前成熟的暫行條例等上升為正式的法律,以提高稅收法律的權威性。」李旭紅指出。
她表示,預計2020年關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種的立法工作會有突破。在她看來,最值得關注的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增值稅由於適用面廣並且是最大的稅種,因此其立法工作對於我國建立現代稅制而言十分關鍵。消費稅改革廣受關注的重點在於其對於收入分配機制的影響。而關稅的立法由於與國際貿易及經濟開放緊密相關也十分重要。
她指出,在立法過程中應注重稅法內部的系統協調性,加強不同稅種政策的整合,使稅收政策恰到好處、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施正文對記者表示,稅收立法正在緊鑼密鼓推進,2019年進度明顯加快,不過對照稅收法定原則的目標,2020年稅收立法的任務依然很繁重,預計會進一步提速攻堅,進入最後沖刺。他預計契稅法、城建稅法明年有望通過,印花稅法、土地增值稅法、增值稅法等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審議,力爭在明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他同時表示,要處理好稅收立法和稅制改革的關系,改革要做到在法治軌道上改革,於法有據。涉及重大改革的稅收立法可以通過試點探索尋找正確的政策,取得經驗。立法是為了更好地引領和規范改革、保障改革成果,同時要注意為未來的改革預留空間。
❺ 增值稅立法原則
我國增值稅立法必須清理大量臨時過渡措施,進一步規范減免稅范圍,從偏內重發揮經濟政策功能轉容向發揮社會政策功能。嚴格落實稅收法定,以充分體現稅法的剛性約束。此外,在增值稅起征點設計上,要在公平與效率、稅收收入與課征成本之間加以權衡。
❻ 為什麼增值稅沒有立法,而所得稅已經立法了,立法與不立法實際有什麼不同謝謝了!
與增值稅相關的:
全國人大
《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內消費稅、營業稅等稅容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國務院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有關問題的通知》
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國家稅務總局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管理辦法》
《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系統服務監督管理辦法》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涉外稅收實施增值稅有關征管問題的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增值稅徵收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加油機安裝稅控裝置和生產使用稅控加油機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油站一律按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征稅的通知》
❼ 我國增值稅的立法原則有哪些
立法的原則如下:
1.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2.公平原則
3.民主決策的原則
4.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5.法律的穩定性、連續性與廢、改、立相結合的原則
❽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一名人大代表建議全國人大按照《立法法》規定收回稅收立法權,並終止國務院制定
A
❾ 增值稅改革建議 我國從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增值稅作為一個中性稅種,一方面能保障財政收入,優化資源配置,便於徵收管理;另一方面,能為企業創造公平、規范的競爭環境,減少稅收對納稅人造成的效率損失,並已成為流轉稅的核心和我國稅制的主體稅種。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客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原有生產型增值稅在運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已日益顯現,我國於2009年1月1日開始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其改革內容主要有:允許企業將新購設備中所含增值稅額作為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徵收率統一調低至3%;將除食鹽以外的礦產品增值稅率由13%恢復至17%;對一些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給予免徵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取消一些進口設備免徵增值稅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政策。 轉型改革後的增值稅政策一方面在促進國內投資需求的同時,更有利於減輕礦產資源開發企業購進新型節約資源、環保設備的稅收負擔;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礦產資源產品在最終消費環節的稅負水平,形成了促進資源節約利用的稅收約束激勵機制。不過筆者認為,我國增值稅仍有進一步改革的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一般產品的增值稅稅率水平,銜接營業稅。長期以來,中低收入階層居民的承擔能力問題一直都是我國資源稅費改革、價格機制改革所面臨的重大障礙,而提高礦產資源產品稅負水平確實會給中低收入階層居民生活水平帶來不利影響。為了推進我國資源稅費改革和價格機制改革,在促進資源產品有效節約利用的同時將其對中低收入階層居民生活水平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應當降低一般產品的增值稅稅率水平,由現在的17%降至10%,這也便於增值稅進一步改革中與營業稅接軌。 (2)擴大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可再生資源產品稅收優惠范圍和力度。對於一些資源綜合利用產品以及可再生資源產品,其生產成本通常高於一般資源產品,但其有利於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具有較強的外部性,應當給予稅收優惠,使其在與一般資源產品競爭時能夠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因此應擴大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可再生資源產品增值稅優惠范圍和力度,如對利用風力、太陽能產生的電力免徵增值稅等。 (3)擴大地方政府在礦產資源產品所徵收的增值稅收入中分享比重,由目前的25%提高至50%,以充實礦產資源地區地方政府財力,提升其提供公共品能力,促進資源生產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❿ 增值稅法律制度的規定
一、增值稅的納稅人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