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將領
『壹』 廣東在抗日戰爭出了幾位將軍
元帥葉劍英
『貳』 將介石身邊有姓阮的高級將領嗎
1、蔣介石身邊的人員主要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後改成「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都是蔣的重要幕僚、參謀、保衛機構。兩個機構均沒有見到姓阮的高級將領。
2、據統計,國民黨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將領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將就有近900人,這些人中倒是有一些。
阮齊:(1902--1951)中將,湖北黃陂人。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1932年任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政訓處上校處長,後任軍事委員會駐鄂特派綏靖公署少將高參,1949年7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2月在重慶被俘虜。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阮肇昌(1890—?1982) 字紹文,雲南昆明人。民國陸軍中將。解放後任雲南省政府參事,民革雲南省委委員。
阮勛(1897--1950)中將。河南嵩縣人,1928年任第29軍74師師長,後改任第65師師長,抗戰勝利後任河南省汝南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50年在河南潢川被處決。
阮成章 (1919——2004 ) ,湖北省黃安人。抗日戰爭期間曾負責關押軟禁葉挺等,1949年去台灣,1970年前後任台灣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1984年退職後,被聘任「國家安全局」顧問,軍階中將。
所以我懷疑你們說的是阮齊,是黃埔生,又在軍委工作過,勉強算是蔣身邊人。不過當時他是上校,不算高級將領。
『叄』 求戰果時期魏國的著名武將,及其封號爵位。
龐涓:(?-前342),戰國時期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公元前354年,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今河南長垣北)遇到埋伏在那裡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歷史上的著名戰例。此後,龐涓又於公元前342年迎戰援救韓國的齊軍,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之計而冒進,於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遭到齊軍伏兵攻擊,龐涓兵敗自殺。
芒卯:前273年,秦昭王派遣白起進攻魏國,孟嘗君田文舉薦芒卯為主帥,率領魏國軍隊與秦軍交戰。白起在華陽大敗魏軍,斬獲魏軍十三萬人,芒卯戰敗而逃,舉薦人田文因而被魏安厘王免去丞相一職。
魏無忌: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名無忌,中國戰國時代魏國人,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厘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魏
安厘王時期官至魏國上將軍,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合稱為「戰國四公子」。論排位信陵君為四公子之首。
李悝:嬴
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濮陽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季
充」。李悝為魏文侯到武侯時人,曾受業於子夏弟子曾申門下,作過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經常和秦人交鋒作戰。桓譚以為李悝為文侯師,班固、高誘以為是文侯之相。由於先秦文獻缺乏記載,故此說尚難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參與機密,為文侯心腹之臣。
樂羊:中山國人,戰國時魏國魏文侯時期的大將。是樂毅先祖。
西門豹:中國戰國時期魏國人。生卒年不詳。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時任鄴(今河南省安陽市區北18公里處)令。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又是一位無神論者。
『肆』 浙江歷史上出過什麼將軍
宗澤、毛文龍、葛雲飛、朱然、錢鏐等。
1、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
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二十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
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2、毛文龍
毛文龍(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龍,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臨汾市襄汾縣)。明朝末期將領。
少時不喜讀書,不事生產,游手好閑。後出走投奔叔父,襲其職為百戶。天啟元年(1621年),升任遼東巡撫王化貞標下的練兵游擊,率兵兩百攻破後金鎮江(今遼寧丹東東北九蓮城)。明廷在皮島(今朝鮮椴島一帶)設置東江鎮時,任命毛文龍為副總兵。
天啟六年(1626年)以後,加授平遼總兵官,賜尚方劍,加封左都督,勢力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一個穩坐島中,享其榮華富貴的「海外天子」。
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煥借閱兵為名,渡海來到皮島,毛文龍前往迎接。毛文龍見了袁崇煥,語多傲慢。
袁崇煥便以邀毛文龍觀看將士騎馬射箭為名,將毛擒獲,數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寶劍,將其斬首。後來,袁崇煥被崇禎帝所殺,兩大罪狀之一,便是擅殺毛文龍(另一條為私通後金)。
3、葛雲飛
葛雲飛(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鵬起,又字凌召,號雨田,漢族,清代紹興府山陰縣天樂鄉(今屬杭州市蕭山區)人,是中國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將,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葛雲飛出生在下級軍官家庭,七歲進私塾,同時習武。嘉慶十九年(1814)應試,補本學武生。嘉慶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舉人。
道光三年(1823),中武進士。歷任千總、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總兵。先後在寧波、黃岩、溫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門等地水師營任職,鎮守東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總兵。
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衛戰」中壯烈犧牲。殉國後,謚「壯節」,誥授振威將軍,追贈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加贈提督、建威將軍。
4、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為養子,並在讀書期間和孫權相交甚篤。孫權統事後,朱然歷任、餘姚長、山陰令、臨川太守,加折沖校尉,率軍平定山賊。曾隨呂蒙擒殺關羽,以功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呂蒙死後,朱然代替呂蒙鎮守江陵。
夷陵之戰中,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魏國果然趁機攻吳,朱然堅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魏將圍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從此「名震敵國」。
之後,朱然先後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兩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斬獲。最後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赤烏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孫權為其素服舉哀。
5、錢鏐
錢鏐(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
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
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謚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錢鏐在位期間,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於世。他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
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錢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葛雲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文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宗澤
『伍』 美國軍隊中比較有名的華裔將領有哪些
戈頓·派伊亞·鍾雲(Gordon Pai'ea Chung-Hoon,1910年7月10日-1979年7月24日),美國華裔軍人,於二戰期間曾擔任海軍軍官,也是美國海軍第一位亞裔將軍。
鍾雲生於夏威夷檀香山,父親小威廉·鍾雲(William Chung-Hoon Jr.)為中英混血兒,母親Agnes Punana為夏威夷人,祖父老威廉·鍾雲(William Chung-Hoon Sr.)為純華裔。
他1934年5月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是美國海軍學院首位亞裔畢業生。在校期間是海軍美式足球隊中聞名全美的中衛和射門員,並在1934年幫助海軍隊結束了11年來對陸軍隊的連敗。他因為在1944年5月至1945年10月擔任USS Sigsbee(DD-502)西格斯比號驅逐艦艦長期間的英勇表現而獲得海軍十字勛章和銀星勛章。
1945年春天,USS Sigsbee(DD-502)西格斯比號驅逐艦在日本九州外海擔任航母護航任務中摧毀日機20架。1945年4月14日,正在沖繩外海擔任雷達警戒任務的「西格斯比」號遭到一架神風自殺飛機的撞擊,左舷引擎和舵機完全損壞,右舷引擎也只剩下5節的動力。在此情況下鍾雲依舊保持了「持久和有效的防空火力」應對不斷的空襲,同時指揮損管工作,最終使戰艦可以依靠自身動力返航。他1959年10月退役以海軍少將軍銜退役,之後被任命為夏威夷農業部主管,1979年7月逝世。
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鍾雲號」(USS Chung-Hoon, DDG-93)便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也是唯一一艘以華人名字命名的美國海軍驅逐艦。
傅履仁1934年9月12日出生於北平市。1950年15歲時,隨家人移居美國。他畢業於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專業,並取得理學士學位。1957年,他宣誓成為美國公民,並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1960年,成為華盛頓特區律師協會成員。他還曾在哈佛大學約翰·F·肯尼迪政府學院進修,並且是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和陸軍戰爭學院的畢業生。
1961年,傅履任成為美國陸軍的一名軍法官,先後派駐於舊金山、越南、歐洲等地。1969年至1972年間在台北擔任美軍協防颱灣司令部(USTDC)的軍法官。
1973年至1976年,擔任彈道導彈防禦辦公室法律顧問。1976年至1978年,在德國法蘭克福的第3裝甲師擔任軍法主任。1979年到1982年,擔任國防部人力資源和後備事務助理部長的法律顧問。1982年至1984年,擔任陸軍主任檢察官。
1984年,傅履任被提升為陸軍准將,擔任分管民事的陸軍助理軍法署長。在這個職位上,他首創了陸軍的環境法問題和采購欺詐處理部門。從1991年7月26日到1993年9月30日,傅履任擔任陸軍軍法署長,並在海灣戰爭期間擔任陸軍參謀長的法律顧問。1993年,以少將軍階從陸軍軍法署長任上退役。
退役後從商,曾任麥道中國總裁、波音中國執行副總裁、安然國際中國主席等。2006年出任「百人會」會長,直到2009年卸任。
2010年5月11日,因心臟病發作,在馬里蘭州國家海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年75歲。
『陸』 今年全國人大將通過哪些法律
――修改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進一步規范常委會議事程序。修改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適應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需要,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多年來探索形成的一些成熟做法上升為法律規定,同時注意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對原有的一些規定做了補充完善,對於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議事程序、提高議事效率、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將發揮重要作用。
――修訂郵政法,進一步提高郵政服務水平。修訂後的郵政法,明確了郵政普遍服務的承擔主體、業務范圍以及服務和資費規定,強化了郵政普遍服務的支持保障機制,加大了對郵政和快遞服務的監管力度,完善了通信安全和用戶權益保護制度,對於進一步提高郵政普遍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進一步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解決機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立足於我國農村實際情況,堅持從方便群眾出發,充分發揮調解和仲裁兩個渠道的作用,明確規定了調解仲裁的方式、程序,為及時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於鞏固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修訂統計法,更好發揮統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修訂後的統計法,在認真總結統計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防止違法干預、強化統計責任、加大處罰力度等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法律規定,以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更好地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制定人民武裝警察法,為武警部隊依法履職提供法律保障。人民武裝警察法在總結武警部隊執行安全保衛任務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武警部隊的領導指揮體制、職責范圍以及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確規定,為武警部隊執行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職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制定駐外外交人員法,保證駐外外交機構依法履行職責。駐外外交人員法在認真總結我國駐外外交人員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與有關國際公約相銜接,從法律上明確了駐外外交人員的職責、條件、權利和義務,規定了外交銜級和職務制度,規范了駐外外交人員管理體制,對於建設高素質外交人員隊伍,保證駐外外交機構依法履行職責,更好地貫徹落實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將發揮重要作用。
――制定海島保護法,依法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海島資源。海島保護法明確了海島保護和開發利用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規范了海島工作管理體制,建立了海島保護規劃、生態保護、開發利用以及監督檢查制度,對保護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合理開發利用海島自然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將發揮重要作用。
――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修改後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確了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的原則和主要內容,完善了規劃編制、審批與備案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建立電網企業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費用補償機制,設立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要求電網企業提高吸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等,有利於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
――制定國防動員法,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國防動員法對國防動員組織領導體制、經濟建設體現國防要求、預備役人員儲備與徵召、戰略物資儲備與調用、國防勤務以及實施國防動員的特別措施等制度作了明確規定,對於依法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增強國防潛力,提升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審議通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為落實「一國兩制」、發展澳門教育、培養人才提供全力支持。關於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在明確授權的同時,還對用地范圍、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及其使用期限等重大事項作了明確規定,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立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依照澳門法律實施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支持澳門特別行政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促進澳門更好更快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對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為了規范公權力的行使,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審議了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為了加強行政監察工作,維護行政紀律,促進廉政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審議了行政監察法修正案草案;為了加強新形勢下的保密工作,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審議了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為了保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和公共安全,維護國家能源供給安全,審議了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草案。
『柒』 古代最牛X的將領全名
孫武也就是孫子。《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英文名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盛典」。《孫子兵法》是中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吳國將軍孫武,祖籍齊國樂安。「孫子兵法」被稱為鎮國之寶,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英國空軍元帥約翰·斯萊瑟所言:「孫武的思想有驚人之處———把一些詞句稍加變換,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剛寫出來的。」美軍總指揮弗蘭克斯評價說:孫武,這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家的幽靈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進的每架戰爭機器的旁邊。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唐朝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明朝茅元儀認為《孫子兵法》的定位是最准確、講的最好的。美國尼克松寫的一本書,《1999不戰而勝》,其中就引用了好多有關孫子的語錄。日本逢屋千村說《孫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孫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義者,是不戰主義。孫中山曾說過:「 就中國歷史來考究,兩千多年的兵書,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中國的軍事哲學。所以照那十三篇兵書講,是先有戰斗的事實,然後才成那本兵書。」毛澤東評價《孫子兵法》:"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說的,包括認識世界中的發展規律,並按照這些規律,去決定自己的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輕看這句話。"又說:"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學真理"。孫子兵法的傳播《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許多著述都認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因為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梁。據史書記載,在公元734年,也就是處於鼎盛時期的唐朝開元二十二年,在中國留學長達17年之久的日本學生吉備真備歷盡艱辛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位兼修文武的飽學之士,在離開繁華的唐朝都城時並沒有攜帶什麼絲綢珍寶,而是用唐朝廷賞賜給他的錢來買書,將大批記載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捆載而歸,回到故鄉後傳授給日本的文士武將。而據一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後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關、中衛舍人土師宿彌關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諸葛亮八陣》以及結營向背等方面的知識。這說明吉備所帶回的這批典籍中確實包括被人們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如果這一記載准確無誤的話,那麼《孫子兵法》傳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日本著名兵法史學者佐藤堅司卻認為,說吉備真備將《孫子兵法》傳入日本,時間過晚。按照他的推斷,中國兵法傳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兒。這一年,來自朝鮮半島百濟國的幾位兵法家到達日本,在那裡領導修築了幾座城池,並因為精通中國兵法被授予榮譽勛位。佐藤推測很可能是這幾位百濟兵法家把中國兵法(當然包括《孫子兵法》)傳入日本的。他的證據是,在57年之後成書的《日本書紀》中,出現了「倏忽之間,出其不意,則破之必也」這樣的話,這與《孫子兵法·計》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虛實》篇的「趨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巧合,是因為該書的編纂者舍人親王、太安麻呂已熟知《孫子兵法》上的話,所以用這些話來描述神武天王時代的戰法。佐藤的推斷將《孫子兵法》傳入日本的時間向前推了70多年,而且可能由此改寫該書傳入日本的路徑,即:《孫子兵法》不是借扁舟孤帆之力,從中國大陸循海路直達日本,而是先傳入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代的朝鮮半島,然後才由百濟兵法家們傳入日本的。其實,不管《孫子兵法》是由誰傳入日本的,大家一致公認吉備真備和百濟兵法家們在歷史上都為中日兵學的交流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吉備真備在日本開創了注釋、研究《孫子兵法》的傳統,也使得同樣具有東方文化背景的日本兵法學界在宏揚《孫子》精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元10世紀,當年親耳聆聽吉備授課的土師宿彌關成的後世子孫大江匡房對朝廷秘藏的《孫子兵法》加以整理。其後歷代兵家將帥都有人對它情有獨鍾。著名武將武田信玄平時就很尊敬孫武這位無法見面的老師,他的案頭總是放著一部《孫子兵法》,他的軍旗上則綉著「風、林、火、山」4個大字,象徵著《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用兵境界。兵法家北條氏長、山鹿素行、荻生徂來、吉田松陰等人,也都有頗具獨特見解的研究著作問世。據統計,從16世紀以來,日本的各種《孫子兵法》注本不下一百六七十種。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對它國的兵法著作有如此長時間的研究熱情,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這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把《孫子兵法》引向歐洲的人----約瑟夫·J·阿米歐把《孫子兵法》引向歐洲的第一人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約瑟夫·J·阿米歐。提起這個名字,清朝乾隆年間北京的官吏文人恐怕大都覺得茫然,但要說起他的中文名字——錢德明(別名錢遵道),知道的人還真不少。原來,這位1718年出生於法國土倫的耶穌會士,1750年奉派來華,第二年就被打算結交幾個西洋朋友的乾隆皇帝召進京城,此後一直受到清朝的禮遇。而這個錢德明在東方古都北京一住就是43年,這期間除了傳教以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研究中國文化上面。他學會了滿文、漢文,把中國的歷史、語言、儒學、音樂、醫葯等各方面的知識介紹到法國去,引起法國乃至歐洲文化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最有價值的譯介工作是受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時代的大臣M·貝爾東的委託,翻譯的6部中國古代兵書。錢德明靠著自己在滿漢語文上的深厚功底,根據一部《武經七書》的滿文手抄本,並對照漢文兵書開始了翻譯工作。1772年,巴黎的迪多出版社出版了這套名為《中國軍事藝術》的兵學叢書,其中第二部就是《孫子兵法》。這部書的法譯本一問世,就引起法國公眾的重視,《法國精神》等文學刊物紛紛發表評論,有的評論者甚至說,他在《孫子兵法》里看到了西方名將和軍事著作家色諾芬、波利比尤斯和薩克斯筆下所表現的「那一偉大藝術的全部真理」,建議將這一「傑作」作為「那些有志於統領我國軍隊的人和普通軍官的教材」。大清帝國駐法公使論《(孫子兵法)在法國的歷史》廖世功(1877--1955)號敘疇,上海嘉定人,就讀於上海廣方言館,留學於法國政治科學院,獲學士學位,回國後考授法政科舉人,歷任學部主事、北洋洋務局幫辦、歐洲留學生監督、駐法國巴黎總領事、兼駐比利時公使、中國駐國際聯盟首席代表,同時負責德意志在華僑民遣返工作。有趣的是廖世公所著的《中國為世界文化之源》這部著作中提到,就連吒叱歐洲的法國名將拿破崙也讀過《孫子兵法》。廖氏曾擔任過駐法公使,在法國政界、軍界有許多朋友,他的說法恐怕不會是空穴來風。從拿破崙個人的身世看,他於1779年進入位於香檳的布列納軍校攻讀炮兵專業,1784年進入巴黎皇家軍事學校深造,次年畢業。而18世紀80年代的頭幾年,恰好《孫子兵法》法文譯本多次被刊物刊登,引起公眾的矚目。在拿破崙入巴黎軍校深造的前兩年,尼昂出版公司經法國國王特許,將《孫子兵法》作為一套有關中國的叢書的第七卷再次出版了。照常理推斷,求學期間酷愛讀書,曾大量閱讀過世界各國軍事、歷史和法律書籍的拿破崙受當時巴黎社會上一度盛行的「孫子熱」的影響,瀏覽過《孫子兵法》並不是不可能的。至於說西方兵學泰斗克勞塞維茨也讀過《孫子兵法》,則純屬是今天學者們的揣測。一些學者認為,1806年克氏以副官的身份,隨普魯士奧古斯特親王參加對法作戰,戰敗被俘。羈旅法國期間,他抓緊時間閱讀了大量軍事著作。而當時《孫子兵法》在法國已出版了35年之久,他看過該書或聽人說起過該書的思想觀點恐怕不是什麼難事。從《戰爭論》的某些觀點看,這種揣測也不能全說是虛妄之談。《戰爭論》的第一篇第一章中,直言批評說: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認為,一定會有一種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傷亡就能解除敵人的武裝或者打垮敵人,並且認為這是軍事藝術發展的真正方向。這種看法不管多麼美妙,卻是一種必須消除的思想。在這里,克氏的批評簡直像是針對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全勝論」而來的,這僅僅是一種巧合,還是克氏確實對孫子兵法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並從他「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的核心觀點出發,表明他完全不同的思想態度呢?對《孫子兵法》的重視《孫子兵法》——是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才培訓必讀教材,影響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書,通用汽車CEO羅傑·史密斯、軟銀總裁孫正義成功的法寶,商界必備實戰手冊啟迪人生權變創新的智慧。 兵法的核心在於挑戰規則,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作為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寶,《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不僅止於中華文化中的重要遺產,她更是華夏智慧與樸素思想的象徵。《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它更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國人尊孫子為「兵聖」,而以色列當代戰略學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費德)之言可以代表國外的總評:「所有戰爭研究著作中,《孫子》the best(最佳),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則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在現代,孫子兵法的作用遠遠不再局限於一本軍事著作的范疇,它還被廣泛運用於政治斗爭、商業競爭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我們辦起事來多幾分智慧,少走些彎路。《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孫子兵法》曾被譽為「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於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比歐洲克勞塞維茨(Clausewitz)寫的《戰爭論》(On War)早2300年。《孫子兵法》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書中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如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孫子兵法》正是在研究這種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的。這當中體現的辯證思想,在中國辯證思維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孫子兵法》談兵論戰,集「韜略」、「詭道」之大成,被歷代軍事家廣為援用,《孫子兵法》縝密的軍事、哲學思想體系,深遠的哲理、變化無窮的戰略戰術,常讀常新的探討韻味,在世界軍事思想領域也擁有廣泛的影響,享有極高的聲譽。該書被翻譯成英、俄、德、日等20種語言文字,全世界有數千種關於《孫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國家的軍校把它列為教材。據報道,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曾研究《孫子兵法》,借鑒其軍事思想以指導戰爭。
『捌』 海外華人將領有哪些
海軍少將錢勇傑
祖籍浙江寧波,生於上海,隨父母遷入美國,1956年,他從弗吉尼亞州威廉斯及瑪利大學畢業後,即投身美國海軍。30多年來,他一直擔任艦長,曾率艦駐守夏威夷,越南,波斯灣等海域。1982年提升為少將,現任美國海軍監察長,負責統籌海軍物資及軍需品的檢查工作。
空軍少將劉國英
祖籍廣東中山市。1943年應征服兵役,曾隨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輾轉於成都,西安,柳州等地。他經歷多次戰役,屢立戰功,深受陳納德將軍好評,獲得多枚獎章,並從少尉晉升為少校。戰後,他退役,入加州柏克萊大學深造。畢業後,又重返空軍,一直從事後勤工作,後晉升為少將,調入美國空軍後勤司令部,負責向世界各地美國空軍基地提供飛機,導彈,通訊設施的補給工作。
陸軍少將林耀平
祖籍上海,隨父母移居美國。後來攻讀醫學,獲醫學博士後,曾擔任華盛頓州健康服務診所主任,被授予少將軍銜,後被調往美國健康局歐洲部主任,1973年調白宮任衛生部公共衛生署助理署長,負責聯邦理論關系事務,直到現在。
陸軍准將陳紹章
祖籍廣東四邑,生於上海,父母是美國「飛虎隊」駐昆明軍官。1943年他隨父母移居美國,1961年在美國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曾被派往越南作戰,被授予准將軍銜,後來擔任過美國駐韓國,泰國和寮國的軍事顧問。1975年調回美國任亞拉巴馬州陸軍導彈基地指揮官,現在美國國防部工作。
空軍准將李哈里
早年隨父母移居美國,就讀於佛羅里達州航空學校。1956年應招到空軍服役三年,授少尉軍銜。退役後到父親開的餐館當經理,但保留了空軍後備官身份,1964年,他自費到勞耀拉法學院深造,後當選為傑佛遜縣的司法長官,1982年,重返空軍服役,授中校軍銜,1985年晉升為國民警衛隊空軍准將。
『玖』 歷史上有哪些將領連敵人都非常敬佩
他死後,高傲、狂妄的日軍將士不僅向他脫帽致敬,還將他安葬;後來十萬中國百姓自願送葬的時候,日軍飛機在空中久久盤旋,殘暴的日軍卻沒有發動空襲。
賀是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國家軍隊最高將領;他是第五戰區、第三十三軍右翼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追授二等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他叫張自忠。
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張自忠作為國軍大將,與日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斗,包括山東臨沂的向城之戰、江蘇徐州之戰、湖北武漢之戰、湖北睢縣棗陽紅棗之戰、湖北棗陽宜昌紅棗之戰。
中華民族不怕暴力。千千有1萬名令敵人恐懼的英雄。他們構成了國家的脊樑,使我們的國家活下去,屹立在世界的森林中。
『拾』 二戰納粹德軍的著名將領
德意志帝國元帥:1人
1、赫爾曼·威廉·戈林
德國陸軍元帥:20人
1、維爾納·馮·勃洛姆堡 1933.08.31(陸軍大將)/ 1933.01.30(步兵上將)
2、瓦爾特·馮·勃勞希契 / 1938.02.04(陸軍大將)/ 1936.04.20(炮兵上將)
3、威廉·鮑德溫·約翰·古斯塔夫·凱特爾 / 1938.11.01(陸軍大將)/ 1937.08.01(炮兵上將)
4、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 1938.03.01(陸軍大將)/ 1932.10.01(步兵上將)
5、費多爾·馮·博克 1940.07.19/ 1938.03.15(陸軍大將)/ 1935.03.01(步兵上將)
6、威廉·約瑟夫·弗朗茨·馮·勒布騎士 1940.07.19/ 1939.11.01(陸軍大將)/ 1934.01.01(炮兵上將)
7、希格穆特·威廉·李斯特 1940.07.19/ 1939.04.20(陸軍大將)/ 1935.10.01(步兵上將)
8、京特·漢斯·馮·克魯格 1940.07.19/ 1939.10.01(陸軍大將)/ 1936.08.01(炮兵上將)
9、約本-威廉·格奧爾格·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1940.07.19/ 1939.11.01(陸軍大將)/ 1936.10.01(步兵上將)
10、瓦爾特·馮·萊希瑙 1940.07.19/ 1939.10.01(陸軍大將)/ 1936.10.01(炮兵上將)
11、埃爾溫·約翰內斯·歐根·隆美爾 1942.06.22/ 1942.01.30(陸軍大將)/ 1941.07.01(裝甲兵上將)
12、格奧爾格·卡爾·弗雷德里希·威廉·馮·屈希勒爾1942.06.30/ 1940.07.19(陸軍大將)/ 1937.04.01(炮兵上將)
13、弗里茨·埃里希·格奧爾格·愛德華·馮·萊溫斯基·根納特·馮·曼施坦因1942.07.01/ 1942.03.07(陸軍大將)/ 1940.06.01(步兵上將)
14、弗雷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1943.01.31/ 1942.11.20(陸軍大將)/ 1942.01.01(裝甲兵上將)
15、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1943.02.01/ 1940.07.19(陸軍大將)/ 1936.08.01(騎兵上將)
16、馬克西米利安·馬利安·約瑟夫·卡爾·加伯爾·拉莫拉·馮·魏克斯帝國男爵 1943.02.01/ 1940.07.19(陸軍大將)/ 1936.04.20(騎兵上將)
17、恩斯特·布施1943.02.01/ 1940.07.19(陸軍大將)/ 1938.02.01(步兵上將)
18、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1944.03.01/ 1942.02.28(陸軍大將)/ 1941.10.01(裝甲兵上將)
19、約翰·費迪南德·舍爾納1945.04.05/ 1944.05.20(陸軍大將)/ 1942.05.15(山地兵上將)
20、愛德華·馮·伯姆-埃爾莫利1940.10.31(榮譽軍銜)/ 1918.01.31(奧軍元帥)/ 1916.05.01(奧軍大將)/ 1912.05.01(奧軍騎兵上將)
德國空軍元帥:5人
1、埃哈德·米爾契1940.07.19/ 1938.11.01(空軍大將)/ 1936.04.20(航空兵上將)
2、阿爾伯特·凱塞林1940.07.19/ 1937.06.01(航空兵上將)
3、胡戈·斯佩勒1940.07.19/ 1937.11.01(航空兵上將)
4、沃爾夫拉姆·馮·里希特霍芬工學博士男爵 1943.02.16/ 1942.02.01(空軍大將)/ 1940.07.19(航空兵上將)
5、羅伯特·馮·格萊姆騎士1945.04.25/ 1943.02.16(空軍大將)/ 1940.07.19(航空兵上將)
德國海軍元帥:2人
1、埃里希·約翰·阿爾伯特·雷德爾哲學博士、教授1939.04.01/ 1936.04.20(海軍大將)/ 1928.10.01(海軍上將)
2、卡爾·鄧尼茨1943.01.30/ 1942.03.14(海軍上將)
德國黨衛隊全國領袖:1人
1、海因里希·魯伊特波爾德·希姆萊1934.07.20(1934.10.15更換銜級標志)/ 1929.01.06(當時隸屬沖鋒隊)
德國陸軍大將:38人
1、庫爾特·馮·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男爵 1934.01.31/ 1930.11.01(步兵上將)
2、維爾納·馮·弗立契男爵1936.04.20/ 1934.02.01(炮兵上將)
3、路德維希·貝克1938.11.14/ 1935.10.01(炮兵上將)
4、威廉·亞當1939.01.01/ 1935.04.01(步兵上將)
5、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1939.10.01/ 1936.08.01(步兵上將)
6、弗朗茨·哈爾德1940.07.19/ 1938.02.01(炮兵上將)
7、弗雷德里希·多爾曼1940.07.19/ 1936.04.01(炮兵上將)
8、阿道夫·施特勞斯1940.07.19/ 1938.11.10(步兵上將)
9、庫特·哈斯1940.07.19/ 1938.11.01(炮兵上將)
10、歐根·馮·舒伯特騎士1940.07.19/ 1938.02.01(步兵上將)
11、尼科勞斯·馮·法爾肯霍斯特 1940.07.19/ 1939.10.01(步兵上將)
12、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940.07.19/ 1938.11.23(裝甲兵上將)
13、赫爾曼·霍特1940.07.19/ 1938.11.01(步兵上將)
14、艾里希·赫普納1940.07.19/ 1939.04.20(騎兵上將)
15、弗雷德里希·弗羅姆1940.07.19/ 1939.04.20(炮兵上將)
16、魯道夫·施密特1942.01.01/ 1940.06.01(裝甲兵上將)
17、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1942.01.01/ 1940.06.01(裝甲兵上將)
18、理查德·魯奧夫1942.04.01/ 1939.05.01(步兵上將)
19、愛德華·迪特爾1942.06.01/ 1940.07.19(步兵上將)/ 1941.09.01(山地兵上將)
20、格奧爾格·林德曼1942.07.05/ 1940.11.01(騎兵上將)
21、漢斯-於爾根·馮·阿尼姆 1942.12.04/ 1941.12.17(裝甲兵上將)
22、漢斯·馮·扎爾穆特1943.01.01/ 1940.08.01(步兵上將)
23、戈特哈德·海因里希1943.01.30/ 1940.06.01(步兵上將)
24、瓦爾特·海茨1943.01.30/ 1937.04.01(炮兵上將)
25、卡爾·斯特雷克爾1943.01.31/ 1942.04.01(步兵上將)
26、艾伯哈德·馮·馬肯森1943.06.06/ 1940.08.01(騎兵上將)
27、海因里希·戈特菲爾德·馮·維廷霍夫-謝爾1943.09.01/ 1940.06.01(裝甲兵上將)
28、卡爾·阿道夫·霍利特1943.09.01/ 1942.02.01(步兵上將)
29阿爾弗雷德·約德爾1944.01.30/ 1940.07.19(炮兵上將)
30、庫爾特·蔡茨勒1944.01.30/ 1942.09.24(炮兵上將)
31、瓦爾特·魏斯1944.01.30/ 1942.09.01(步兵上將)
32、埃爾溫·耶內克1944.01.20/ 1942.11.01(工兵上將)
33、洛塔爾·倫杜利克法學博士1944.04.01/ 1942.12.01(步兵上將)
34、漢斯·瓦倫丁·胡貝1944.04.01/ 1942.10.01(裝甲兵上將)
35、約瑟夫·哈佩 1944.05.20/ 1942.06.01(裝甲兵上將)
36、約翰內斯·弗里斯納1944.07.23/ 1943.04.01(步兵上將)
37、艾哈德·勞斯1944.08.15/ 1943.05.01(裝甲兵上將)
38、卡爾·希爾佩特1945.05.07/ 1942.09.01(步兵上將)
德國空軍大將:12人
1、漢斯—於爾根·施通普夫1940.07.19/ 1938.11.01(航空兵上將)
2、烏爾里希·格勞爾特1940.07.19/ 1939.10.01(航空兵上將)
3、阿爾弗雷德·克勒爾1940.07.19/ 1939.04.01(航空兵上將)
4、胡貝特·魏澤1940.07.19/ 1939.10.25(高射炮兵上將)
5、恩斯特·烏德特1940.07.19/ 1940.04.01(航空兵上將)
6、亞力山大·勒爾1941.05.03/ 1939.03.25(航空兵上將)
7、漢斯·耶順內克1942.03.01/ 1940.07.19(航空兵上將)
8、京特·魯德爾1942.11.01/ 1937.10.01(高射炮兵上將)
9、布魯諾·洛澤爾 1943.02.16/ 1940.07.19(航空兵上將)
10、奧托·德斯洛赫1944.03.01/ 1942.01.01(高射炮兵上將)
11、庫爾特·阿圖爾·本諾·斯圖登特1944.07.13/ 1940.05.29(航空兵上將)
12、京特·科爾登1944.07.22(追授軍銜)/ 1943.01.30(航空兵上將)
德國海軍大將:11人
1、康拉德·阿爾布雷希特1939.04.01/ 1935.12.01(海軍上將)
2、阿爾弗雷德.·扎爾韋希特爾 1940.01.01/ 1937.06.01(海軍上將)
3、羅爾夫·卡爾斯1940.07.19/ 1937.06.01(海軍上將)
4、赫爾曼·伯姆1941.04.01/ 1938.04.01(海軍上將)
5、卡爾·威特澤爾1941.04.01/ 1937.11.01(海軍上將)
6、奧托·舒爾策1942.08.31/ 1936.10.01(海軍上將)
7、威廉·馬沙爾1943.02.01/ 1939.12.01(海軍上將)
8、奧托·施尼溫德1944.03.01/ 1940.09.01(海軍上將)
9、瓦爾特·瓦澤查1944.03.01/ 1942.04.01(海軍上將)
10、奧斯卡·庫梅茨1944.09.16/ 1943.03.01(海軍上將)
11、漢斯—格奧爾格·馮·弗里德堡1945.05.01/ 1943.04.01(海軍上將)
德國黨衛隊總指揮:4人/ (兼**大將):1人/ (兼黨衛軍大將):2人
1、弗朗茨·克薩維爾·施瓦茨1942.04.20/ 1933.11.9(沖鋒隊副總指揮)
2、庫爾特·達呂格1942.04.20(兼**大將)/ 1936.06.17(**上將)
3、保羅·("老爹")·豪塞爾 1944.08.01(兼黨衛軍大將)/ 1941.10.01(兼黨衛軍上將)
4、約瑟夫·("塞普")·迪特里希1944.08.01(兼黨衛軍裝甲兵大將)/ 1934.07.01/ 1940.03(兼黨衛軍上將)
德國陸軍上將:351人
步兵上將:184人
1、埃里希·亞伯拉罕
2、卡爾·阿爾門丁格爾
3、阿圖爾·庫爾默
4、黑格爾·阿圖爾·奧列布
5、卡爾·馮·巴爾道夫法學博士男爵1939.08.27(榮譽軍銜)
6、威廉·阿道夫·萊因哈德1941.11.09(黨衛軍)/ 1943.03.01
7、歐根·貝爾 1938.04.01
8、弗朗茨·貝爾法學1944.07.01
9、布魯諾·比勒爾1941.10.01
10、約翰內斯·布洛克1944.07.31
11、京特·布魯門特里特1944.04.01
12、馬克斯·博克1940.12.01
13、赫伯特·馮·伯克曼1942.04.01
14、艾倫弗里德-奧斯卡·伯格1944.06.01
15、阿爾弗雷德·波姆-泰特爾巴赫1940.09.01(榮譽軍銜)
16、庫諾-漢斯·馮·波特1940.06.01
18、庫爾特·馮·布雷森1940.08.01
19、瓦爾特·馮·布洛克多夫-阿勒菲爾特伯爵 1940.08.01
20、魯道夫·馮·比瑙 1944.05.01
21、瓦爾特·布里1944.04.01
22、威廉·布格道夫1944.11.09
23、埃里希·布申哈根1944.01.01
24、提奧多爾·布賽1944.11.09
25、弗里德里希-威廉·馮·沙皮烏斯1886.09.13-1942.08.27 1941.04.01
26、庫爾特·馮·德·切瓦勒里1891.12.23-1945.04.18 1942.03.01
27、迪特里希·馮·肖爾蒂茨1894.11.09-1966.11.05 1944.08.01
28、埃里希·克羅斯納1888.09.17-1976.03.28 1942.01.01
29、恩斯特·德納1889.03.05-1970.09.13 1942.12.01
30、安東·多斯勒1891.05.10-1945.12.01 1943.08.01
31、卡爾·埃貝爾1891.07.23-1943.01.21 1943.01.01(追授軍銜)
32、弗朗茨·馮·埃普騎士1868.10.16-1946.12.31 1935.07.25(榮譽軍銜)
33、維爾納·馮·埃德曼斯多夫1891.07.26-1945.06.05 1945.01.30
34、瓦爾德馬·愛爾福特哲學博士1879.08.04-1971.05.02 1940.04.01
35、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1878.10.29-1966.07.31 1940.09.01
36、弗里德里希·范果爾1899.08.12-1956.04.17 1945.03.16
37、漢斯-古斯塔夫·費爾伯1889.07.08-1962.03.08 1940.08.01
38、赫伯特·費舍爾1882.10.12-1939.10.23 1937.10.31(榮譽軍銜)
39、瓦爾特·費舍爾·馮·魏克施塔爾1890.09.15-1953.02.11 1941.12.01
40、沃爾夫岡·弗萊克1879.05.16-1939.02.16 1934.09.30(榮譽軍銜)
41、赫爾曼·弗奇1895.04.04-1961.12.27 1944.11.09
42、西吉斯蒙德·馮·福斯特1887.06.23-1959.01.12 1943.05.01 l7
43、埃里希·弗里德里希1885.12.21-1964.09.-19 1939.04.01
44、馬丁·加賴斯1891.10.06-1976.02.26 1945.04.01
45、胡貝特·格爾克1881.04.01-1942.12.07 1937.03.31(榮譽軍銜)
46、魯道夫·格爾克1884.08.17-1947.02.17 1942.04.01
47、赫爾曼·蓋爾1882.07.07-1946.04.10 1936.08.01
48、維爾納-阿爾布雷希特·馮·翁德·楚·吉爾薩男爵 1889.03.04-1945.05.08 1943.12.01
49、埃德蒙·格萊澤·馮·霍斯特瑙博士、教授1882.02.27-1946.07.20 1943.09.01
50、格哈德·格洛克1884.11.26-1944.06.05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51、漢斯·戈爾尼克1892.05.22-1970.02.15 1943.10.01
52、弗里德里希·戈爾維策1889.04.27-1977.03.25 1943.12.01
53、瓦爾特·格雷布納1891.01.31-1943.07.16 1942.06.01
54、馬丁·格拉斯1891.05.03-1963.08.04 1943.11.01
55、安東·格拉塞爾1891.11.03-1976.11.03 1944.05.01
56、庫爾特·馮·格賴夫1876.02.24-1945.03.06 1939.08.27(榮譽軍銜)/ 1940.09.01
57、漢斯·馮·格賴芬貝格1893.10.12-1951.06.30 1944.04.01
58、霍斯特·格羅斯曼1891.11.19-1972.05.04 1944.11.09
59、瓦爾特·哈姆1894.12.21-1951.08.11 1945.01.30
60、漢斯·哈爾姆1879.02.24-1957.10.09 1935.10.01(航空兵)/ 1940.05.01
61、希格弗里德·黑尼克1878.09.08-1946.02.-19 1942.04.01
62、赫爾曼·馮·漢內肯1890.01.05-1981.07.22 1941.12.01
63、亞歷山大·馮·哈特曼1890.12.11-1943.01.26 1943.01.01(追授軍銜)
64、威廉·哈索1894.11.24-1945.05.21 1944.08.01
65、阿圖爾·豪費1891.12.20-1944.07.22 1943.11.01
66、弗里德里希·赫爾萊因1889.04.27-1974.07.28 1944.02.01
67、奧托·希茨菲爾德1898.05.07-1990.12.06 1945.03.01
68、弗里德里希·霍赫鮑姆1894.08.07-1955.01.28 1944.09.01
69、魯道夫·霍夫曼1895.09.04-1970.04.13 1945.04.20
70、古斯塔夫·霍恩1893.02.17-1951.07.01 1943.05.01
71、瓦爾特·赫恩萊因1893.01.21-1961.09.14 1944.11.09
72、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1894.11.21-1980.09.10 1943.11.01
73、埃里希·加施克1890.05.11-1961.10.14 1943.05.01
74、漢斯·約爾丹1892.12.27-1975.04.20 1943.01.01
75、恩斯特·卡比施1866.06.02-1951.10.23 1939.08.27(榮譽軍銜)
76、弗里德里希·卡曼哲學博士1885.07.31-1939.09.15 1939.04.01
77、鮑德溫·凱特爾1888.12.25-1953.07.27 1941.10.01
78、維爾納·基尼茨1885.06.03-1959.12.31 1938.04.01
79、埃伯哈德·金澤爾1897.10.18-1945.05.23 1945.04.20
80、巴普蒂斯特·克尼斯1885.04.17-1956.11.10 1942.12.01
81、弗里德里希·(弗里茨)·科赫 1879.01.15-1961.11.03 1940.12.01
82、弗里德里希·克希林1893.06.22-1970.06.06 1944.02.01
83、約阿希姆·馮·科茨弗萊施1890.01.03-1945.04.20 1940.08.01
84、漢斯·克萊勃斯1898.03.04-1945.05.01 1944.08.01
85、卡爾·克里貝爾1888.02.26-1961.11.28 1943.04.01
86、恩斯特-安東·馮·克羅希克1898.03.05-1945.03.16 1945.01.30
87、奧托·拉施1893.06.25-1971.04.29 1944.11.09
88、保羅·勞克斯1887.11.11-1944.09.02 1942.12.01
89、恩斯特·馮·萊澤1889.11.18-1962.09.23 1942.12.01
90、瓦爾特·利歇爾1885.05.01-1969.12.10 1942.12.01
91、庫爾特·利布曼1881.01.29-1960.07.02 1935.04.01
92、庫爾特·利澤1882.05.06-1945.12.15 1937.04.01
93、埃里希·呂德克1882.10.20-1946.02.13 1940.09.01(榮譽軍銜) / 1940.12.01
94、魯道夫·呂特斯1883.05.10-1945.12.24 1943.01.01
95、弗雷德里希·馬特納1885.06.21-1946.11.11 1940.11.01
96、弗朗茨·馬滕克洛特1884.11.19-1954.06.28 1941.10.01
97、格哈德·馬茨基1894.03.19-1983.06.09 1944.09.01
98、約翰內斯·邁爾 1893.09.06-1963.08.07 1945.04.01
99、瓦爾特·梅爾茨1894.10.07-1961.06.23 1945.01.30
100 赫爾曼·梅茨1878.06.09-1959.05.25 1940.12.01
101 弗里德里希·米埃特1888.06.04-1944.09.02 1943.05.01
102 希爾瑪·馮·米特爾貝格1878.12.19-1953.09.22 1933.06.23(榮譽軍銜)
103 沃爾夫岡·穆夫1880.03.15-1947.05.17 1938.03.25(榮譽軍銜) / 1940.12.01
104 弗里德里希-威廉·穆勒1892.06.28-1972.06.28 1944.05.01
105 路德維希·穆勒1892.06.28-1972.06.28 1944.05.01
106 埃梅里希·馮·納吉1882.09.15-1965.09.17 1942.08.01
107 費迪南德·諾伊林1885.08.22-1960.02.20 1942.10.01
108 京特·馮·尼貝爾許茨1882.06.27-1945.01.26 1938.02.28(榮譽軍銜)
109 赫爾曼·尼霍夫1897.04.03-1980.11.05 1945.04.01
110 漢斯·馮·奧布斯特菲爾德1886.09.06-1976.12.20 1940.06.01
111 弗里德里希·奧爾布雷希特1888.10.04-1944.07.20 1940.06.01
112 埃爾溫·奧斯瓦爾德1882.06.25-1947.04.12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113 歐根·奧特1890.05.20-1966.08.11 1941.10.01
114 保羅·奧托1881.07.12-1961.01.14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115 卡爾·馮·歐文1888.11.29-1974.01.20 1943.04.01
116 漢斯·彼得里1877.09.23-1945.03.03 1942.04.01
117 提奧多爾·佩奇1884.06.27-1973.06.22 1945.03.01
118 卡爾·馮·普拉格爾騎士1875.10.23-1959.01.31 1931.02.01(榮譽軍銜)/ 1940.09.01
119 赫爾穆特·普里斯1896.03.06-1944.10.21 1944.10.01
120 卡爾·皮克勒1894.05.13-1949.02.05 1944.11.01
121 埃里希·拉施克1882.04.15-1946.05.00 1939.04.01
122 希格弗里德·拉斯普1898.01.10-1968.09.02 1944.12.01
123 赫爾曼·萊克納格爾1892.07.18-1945.01.23 1944.07.01
124 赫爾曼·萊內克1888.02.14-1973.10.10 1942.06.01
125 漢斯-沃爾夫岡·萊因哈特1888.12.11-1950.01.18 1940.11.01
126 恩諾·馮·林特倫1891.11.06-1971.08.07 1942.07.01
127 弗里德里希·勒澤1879.10.21-1966.11.09 1938.05.01(榮譽軍銜)/ 1942.02.01
128 埃德加·勒里希特1892.06.16-1967.02.11 1944.09.01
129 庫爾特·勒普克1896.11.29-1966.07.21 1944.10.15
130 弗朗茨·馮·羅克1877.09.01-1967.08.07 1941.07.01
131 卡爾·馮·羅克1880.05.07-1949.12.24 1939.06.30(高射炮兵榮譽軍銜) / 1939.12.01
132 奧托·勒蒂希1887.07.22-1966.08.18 1943.08.01
133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沙克1892.03.27-1968.07.24 1945.04.20
134 胡貝特·沙勒-卡利德1882.12.19-1976.01.06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135 漢斯·卡爾·馮·舍爾1892.05.23-1955.10.08 1943.12.01
136 奧托·舍勒特1889.01.01-1975.08.16 1943.07.01
137 馬克斯·馮·申肯多夫1875.02.24-1943.07.06 1940.09.01(榮譽軍銜) / 1940.12.01
138 斯·施密特1877.04.28-1948.12.31 1942.02.01
139 魯道夫·施蒙特1896.08.13-1944.10.01 1944.07.01
140 威廉·施內肯伯格1891.03.30-1944.10.14 1943.05.01
141 魯道夫·施尼溫特1875.12.25-1954.07.16 1931.09.30(榮譽軍銜) / 1940.09.01
142 瓦爾特·施羅特1882.06.03-1944.10.06 1938.02.01
143 阿爾布雷希特·舒伯特1886.06.23-1966.11.26 1940.06.01
144 弗里德里希·舒爾茨1897.10.15-1976.11.30 1944.04.01
145 歐根-菲利克斯·施瓦爾貝1892.03.25-1974.06.12 1945.03.01
146 馬克西米利安·施韋德勒1881.02.20-1972.04.11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147 列奧波德·托馬斯·亞歷山大·維克托·馮·施韋德勒1885.01.18-1954.10.31 1938.02.01
148 漢斯·索特爾·馮·洛策恩男爵1875.10.20-1968.03.20 1931.12.01
149 弗里德里希·希伯特1888.07.07-1950.05.13 1943.05.01
150 格奧爾格·馮·索登斯特恩1889.11.15-1955.07.20 1940.08.01
151 卡爾-威廉·斯佩特1894.05.22-1953.12.03 1944.12.01
152 奧托·施蓬海默1886.12.19-1961.03.14 1943.08.01
153 奧托·施塔普夫1890.11.13-1963.03.30 1942.10.01
155 埃里希·施特勞貝1887.12.11-1971.03.31 1942.06.01
156 阿爾弗雷德·施特萊齊烏斯1874.06.03-1944..00.00 1940.06.27(榮譽軍銜)/ 1941.07.01
157 卡爾-海因里希·馮·斯圖普納格爾1886.01.02-1944.08.30 1939.04.01
158 埃德溫·馮·斯圖普納格爾1876.01.24-1933.03.06 1931.11.01(榮譽軍銜)
159 約阿希姆·馮·斯圖普納格爾1880.03.05-1968.07.15 1931.12.31(榮譽軍銜)
160 奧托·馮·斯圖普納格爾1878.06.16-1948.02.06 1935.10.01(航空兵榮譽軍銜)/ 1936.10.01(航空兵)/ 1940.12.01
161 漢斯·馮·特杜男爵1888.11.30-1956.01.30 1945.03.16
162 格奧爾格·托馬斯1890.02.20-1946.12.29 1940.08.01
163 赫爾穆特·圖默1895.08.25-1977.07.13 1945.01.01
164 庫爾特·奧斯卡·海因里希·路德維希·威廉·馮·蒂佩爾斯基希1891.10.09-1957.05.10 1942.02.01
165 魯道夫·圖桑特1891.05.02-1968.00.00 1943.09.01
166 瓦爾特·馮·烏爾魯希 1877.12.30-1956.09.18 1942.07.11
167 馬克斯·馮·維巴恩1888.03.27-1980.11.07 1941.03.01
168 埃爾溫·維洛1890.05.15--1982.02.01 1941.01.01
169 保羅·弗爾克斯1891.03.15--1946.01.25 1943.09.01
170 赫爾穆特·福爾克曼1889.02.28-1940.08.21 1939.01.01(航空兵)/ 1940.05.11
171 阿爾弗雷德·瓦格爾1883.08.17-1956.07.09 1938.11.01
172 廉·韋格納1895.04.29-1944.09.24 1943.12.01(追授軍銜)
173 卡爾·弗蘭茨·阿明·魏森貝格爾
174 威廉·韋策爾1888.07.15-1964.07.04 1942.03.01
175 托馬斯-艾米爾·馮·威克德1893.04.23-1944.06.23 1944.01.01
176 弗里德里希·魏澤1892.12.05-1975.02.13 1943.10.01
177 古斯塔夫·安東·馮·維特斯海姆1884.02.11-1974.04.25 1938.02.01
178 毛里茨·馮·維克托林1883.08.23-1956.08.16 1940.11.01
179 約阿希姆·維特赫夫特1897.09.23-1966.07.07 1942.03.01
180 奧托·沃勒1894.07.12-1987.02.05 1943.06.01
181 路德維希·沃爾夫1893.04.03-1968.11.09 1944.01.01
182 埃里希·沃爾瓦特1872.04.29-1951.05.29 1929.10.01(榮譽軍銜) / 1940.09.01
183 古斯塔夫-阿道夫·馮·贊根1892.11.07-1964.05.01 1943.06.01
184 漢斯·威廉·卡爾·佐恩 1891.10.27-1943.08.02 1942.06.01
騎兵上將:20人
1、迪特爾·馮·波姆-本青1880.11.09-1974.11.30 1943.02.01
2、瓦爾特·布雷默1883.01.07-1955.06.13 1942.09.01
3、格奧爾格·布蘭特1876.08.24-1945.04.21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4、提奧多爾·布蘭特納1882.11.15-1964.12.15 1934.01.29(奧軍步兵將軍)/ 1934.11.02(奧軍騎兵將軍)/ 1940.06.01
5、弗朗茨·馮·達爾維克·楚·里希滕菲爾斯男爵 1876.04.21-1947.11.25 1940.09.01(榮譽軍銜) / 1940.12.01
6、漢斯·法伊格1880.11.10-1953.09.17 1940.09.01(榮譽軍銜)/ 1940.12.01
7、庫爾特·費爾特1887.11.22-1970.03.11 1944.02.01
8、庫爾特·路德維希·馮·吉南特男爵 1876.12.06-1961.04.03 1933.09.30(榮譽軍銜) / 1936.10.01
9、康拉德·馮·戈斯勒1881.11.08-1939.09.09 1938.02.01
10、艾里克·漢森1889.03.27-1967.03.18 1940.08.01
11、古斯塔夫·哈特尼克1892.07.27-1984.02.07 1944.09.01
12、菲利普·克勒費爾1887.12.09-1964.10.10 1942.03.01
13、威廉·克羅亨豪爾1878.01.16-1939.06.28 1936.01.01
14、魯道夫·科赫-埃爾帕赫1886.04.09-1971.11.27 1940.11.01(榮譽軍銜) / 1940.12.01
15、卡爾-埃里克·克勒1895.12.03-1958.12.08 1944.11.09
16、恩斯特-奧古斯特·克斯特林1876.06.20-1953.11.20 1940.09.01
17、弗朗茨·克雷斯·馮·克雷森施泰因男爵Kressenstein 1881.07.23-1957.01.14 1936.10.01
18、京特·馮·波格雷爾1879.06.05-1944.07.08 1936.10.01
19、埃德溫·馮·羅特基里希·翁德·特拉赫伯爵1888.11.01-1980.07.29 1944.01.01
20、希格弗里德·韋斯特法爾1902.03.18-1982.07.02 194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