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缺陷
① 怎麼理解「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
對於善來說,愚蠢是比惡意更加危險的敵人。你可以抵抗惡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或者憑借力量來防止它。惡意總是包含著它自身毀滅的種子,因為它總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話。
然而面對愚蠢,根本無法防衛。要反對愚蠢,抵抗和力量都無濟於事,愚蠢根本不服從理性。假如事實與一己的偏見相左,那就不必相信事實,假如那些事實無法否認,那就可以把它們乾脆作為例外推開不理。所以同惡棍相比,蠢人總是自鳴得意。而且他很容易變成危險,因為要使他揮拳出擊,那是易如反掌的。所以,比起惡意來,愚蠢需要加倍小心地對付。
我們不要再三努力同蠢人論理,因為那既無用又危險。要恰當地對待愚蠢,認識它的本來面目是必不可少的。十分肯定的是,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種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卻是蠢人,還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絕非蠢人,作為某些特定環境的產物,我們驚訝地發現了這種情況。
我們得到的印象是:愚蠢是養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愚蠢是在這樣一些環境下養成的,在這種環境下,人們把自己養成蠢人,或者允許別人把自己弄成蠢人。我們還進一步注意到,比起不善交際或孤寂獨處的人來,在傾向於或註定要群居或交往的個人或團體當中,愚蠢要普遍得多。由此看來,愚蠢是一個社會學問題,而不是一個心理學問題。它是歷史環境對人的作用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特定的外部因素的一種心理副產品。更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任何暴力革命,不論是政治革命或宗教革命,都似乎在大量的人當中造成了愚蠢的大發作。
事實上,這幾乎成了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項規律。一方的力量,需要另一方的愚蠢。這並不是人的某種天生能力,例如理智上的能力遭到了阻礙或破壞。正相反,是力量的高漲已變得如此可怕,它剝奪了人的獨立判斷,人們放棄了(或多或少是無意識地放棄了)自己評價新的事態的努力。蠢人可能常常十分頑固,但我們切不可因此而誤認為他很有獨立性。
人們多多少少會感到,尤其是在同蠢人談話時會感覺到,簡直不可能同他本人談話,不可能同他進行肝膽相照的交談。同他談話時,你碰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連串標語口號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這些東西有力量控制他。他已被他人作祟,他的眼已遭蒙蔽,他的人性已被利用、被糟蹋。一旦他交出了自己的意志,變成了純粹的工具,就再也沒有什麼罪惡的極限是蠢人所不會到達的了,但他仍然始終不可能了解那是罪惡。在此有一種惡魔般地扭曲人性的危險,它會對人造成無可補救的損害。
② 道德素質不足有哪些
1 -他們富有同情心:道德高尚的人情商也高。他們從多個角度去了解事物,包括所有的直接和間接涉眾。他們首先努力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被理解。他們有很強的觀察、聆聽和分析技巧,能深切了解事物的本質。這種品質使他們鶴立雞群,從而贏得他人的信任;因此,人們都願意敞開心扉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問題並尋求他們的支持。
2 -他們寬容大度:寬容大度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有道德的人不會長時間心懷怨恨。他們都傾向於時時與他人和平共處,因此撕破臉面的吵鬧與他們無緣。他們與這種毛病不沾邊,他們對事寬容大度讓生活不受影響。
3 -他們總是願意幫助他人:道德高尚的人總想助人為樂,無論他們與陷入困境的人關系怎樣。他們採取糾正、預防或暗示性行動來幫助解決問題。糾正方法確保採取一些特定行動來解決問題。預防方法則保證這些特定問題不會再次出現。他們使用預防性方法找到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避免此類事件的頻繁發生。他們利用暗示方法引導他人採取一些特定行為來避免落入悲慘的局面。
4 -他們屬於內向型的人:有道德的人絕不是超級敏感或外向型個性。他們擁有冷靜的頭腦和溫柔的心腸。他們避免情緒波動頻繁,力求培養一種持續和穩定的個性。他們有禮有節對待無理言行。他們知道如何化解強硬和嚴厲的話語,並保持輕聲細語。他們知道如何處理尷尬的局面。他們有很高的憤怒管理技能,這進一步增強其內向型人格魅力。
5 -他們不多管閑事:很多人都有一種壞習慣——對他人生活非常好奇。這種習慣使他們喋喋不休,過多議論他人,傳播謠言並在社會上散布未經任何驗證的虛假新聞。與這些人不同的是,有道德的人從不過分干涉別人的生活:他們不多管閑事。有道德的人們理解人身攻擊無疑是一樁大罪,所以他們不關心謠言,只專注於水晶般清晰的事項;他們避免偷窺他人的隱私。
6 -他們個性靈活,適應性強:智者說,大丈夫能屈能伸。有道德的人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他們根據情況自我調整。他們不會一意孤行。他們的連續思維過程使他們能夠輕易改變主意,從而在不讓他人感到壓抑的情況下改善局面。他們從不固執,無論情況有多艱難,都表現出靈活的姿態。
7 -他們不苛求指責他人:太多的批評是一些社會和專業問題的根源。有道德的人不會動輒批評他人。即使他們需要譴責或批評某件事,他們也是採取一種積極的方法去接觸相關的人員並提出建議,既不傷害任何人,同時又能有效地傳達信息。
③ 道德相對於法律的優缺點
法律被譽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古代法學家傾向於「德主刑輔」,近代法學家們強調「依法治國」。從《漢莫拉比法典》開始,法律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具有建構性、確定性、一元性、法律評價的共同性、外在側重性、程序性、外在強制性、可訴性的特徵。道德具有非建構性、模糊型、多元性、道德評價的個體化、內在關注、非程序性、內在約束、不可訴性的特徵。個人認為:例如1、法律的缺點是:當代法律覺有不健全性,很多權益無法用法律保障。道德的優點是:雖然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可為」或者「勿為」,但根據個人的信念和良知,自行約束或者判斷該行為的「可為」或者「勿為」。2、法律的缺點:滯後性。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物質決定意識,不同時期,人的觀念會隨之變化,而法律卻滯後於社會的發展。很多法律問題出現,且法條不能解決時,才會修改或從新解釋法律。道德的優點:社會不斷發展,物質決的意識,人的思想覺悟會隨社會的變化而改變,道德具有靈活性。自身修養的提高,道德水平會隨之提高。3、法律的缺點:只懲罰行為。此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法,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道德的優點:可以懲罰思想,也可以懲罰行為。例如,犯罪預備中的中止行為,有些法條可以是不處罰的。都是法律不懲罰行為,而當犯罪嫌疑人後悔時,或者當此行為引起社會公憤時,道德是可以懲罰一個人的思想的。例如,犯罪行為結束後,銷贓行為的時候不可罰,在道德層面是可以懲罰行為的。總是,道德的層面比法律廣很多,法律僅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④ 道德維系社會秩序有哪些缺陷和不足
僅僅依靠道德來維護社會秩序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的,因為它缺少一種強制力,所以說需要道德跟法治相配合。
⑤ 怎麼理解「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
因為如果遵循道德的要求,即使做出的事不是那麼明智,至少不會是愚蠢的。
⑥ 大學生道德修養缺陷是什麼
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的主流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但也確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趨於實惠,社會責任感淡薄,自我意識彰顯,公德素養較差,認知與行為脫節,求職和學習目的功利化等等。現在的大學生好像已經失去了「謙謙君子「的風度:校園內,大學生忽視公德、失落文明的行為還是比較多的。上課已一刻鍾,還有同學在堂而皇之地吃早餐;一節課後,很少看到有學生主動幫老師擦黑板。這些「小事」折射出學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明顯不足,大學生在文明修養、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缺陷。許多學生在校期間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凡事不想「出風頭」,遇上明顯不對的事也不敢據理力爭,挺身而出。某媒體雜志更是詳細而全面的概括了當前大學生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1)考試作弊,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司空見慣,期末考試作弊、畢業考試作弊、各種資格考試作弊,無考不作弊。作弊者隊伍越來越龐大,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甚至出現了以賺錢、營利為目的「槍手公司」。(2)學術抄襲, 論文移花接木,東拼西湊,假想實驗數據,編造實驗過程,在網路上購買學士、碩士論文。「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就是搜尋、拷貝和粘貼」。(3)簡歷注水,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個個都有一疊榮譽證書、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甚至出現了一個班級里出現十幾個「學生會主席」的「咄咄怪事」。4)投機取巧,評獎評優、入黨、競選幹部等的時候,想法設法請客送禮、投機取巧拉關系。5)騙貸逃貸, 借了貸款不還,甚至壓根就沒打算還,國有商業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壞賬比例高達10%,全國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銀行列入暫停發放助學貸款的「黑名單」,部分大學生出具虛假貧困證明騙取助學貸款。6)拖欠學費 家裡按時給了學費,結果被拿去吃喝玩樂談朋友,甚至從事賭博等違法行為,能拖就拖,能欠就欠,許多高校被拖欠的學費每年都在遞增。7)隨意違約 就業的時候任意變更、撕毀就業合同,不少學生因為戶口、待遇等問題解決不「如意」就不辭而別,給招聘單位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8)放縱自己 上課時聊天,吃巧克力,聽隨身聽,化妝,打手機,呼呼大睡,在公共場所半摟半抱著談情說愛,旁若無人。大學生道德素質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經濟全球化,社會轉型,網路信息社會的到來,科技革命給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以及行為帶來了雙重影響,東西文化的交匯碰撞,加劇了大學生道德發展的矛盾性和復雜性;高校教育方面,高校道德教育存在「德育首位」名存實亡,德育目標過於理想化,教育內容的安排欠合理,德育方法單一,德育工作者隊伍不穩和素質不高等問題,是大學生道德素質方面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另外,大學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這些問題形成的內在原因。因此,各高校也在不斷的提出加強大學生道德修養的舉措,爭取能讓新生力量做一個合格的具備高素質的人才。可是何謂合格?不少人琢磨著,但就是搞不清楚。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後備軍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國家、學校歷來重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以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對於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對於發揚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結合當今時代特點和學生群體的思想、學習、生活現狀而提出的。 當代的大學生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八榮八恥」,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一項根本的內容,就是要培養「榮榮恥恥」的觀念。在大學生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恥改過。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理論中,對於自省、改過、慎獨等都非常重視,要求人們「日三省吾身」、「過則勿憚改」、「君子慎其獨」,這些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力地促進了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榮辱觀的培養中,我們應該自覺地養成:自律、自省的意識和知恥改過的觀念,明確辨別是非榮辱,自覺加強自我約束,使優良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主動的人生追求。大學生應當具備的道德品質是大學生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時應該表現出來的品德:勤勞節儉、尊重師長、團結和睦。立志勤學、謙虛禮讓,誠實守信等等。我們當代的大學生要時刻記住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我們代表著中國最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作為當代大學生是祖國和人民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歷史重任,應該把握當前形勢,認清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和責任,不斷弘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立志奮發成才,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⑦ 道德和法律分別存在哪些缺陷
法律被譽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古代法學家傾向於「德主刑輔」,近代法學家們強調「依法治國」.
從《漢莫拉比法典》開始,法律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法律具有建構性、確定性、一元性、法律評價的共同性、外在側重性、程序性、外在強制性、可訴性的特徵.
道德具有非建構性、模糊型、多元性、道德評價的個體化、內在關注、非程序性、內在約束、不可訴性的特徵.
個人認為:例如
1、法律的缺點是:當代法律覺有不健全性,很多權益無法用法律保障.
道德的優點是:雖然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可為」或者「勿為」,但根據個人的信念和良知,自行約束或者判斷該行為的「可為」或者「勿為」.
2、法律的缺點:滯後性.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物質決定意識,不同時期,人的觀念會隨之變化,而法律卻滯後於社會的發展.很多法律問題出現,且法條不能解決時,才會修改或從新解釋法律.
道德的優點:社會不斷發展,物質決的意識,人的思想覺悟會隨社會的變化而改變,道德具有靈活性.自身修養的提高,道德水平會隨之提高.
3、法律的缺點:只懲罰行為.此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法,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道德的優點:可以懲罰思想,也可以懲罰行為.例如,犯罪預備中的中止行為,有些法條可以是不處罰的.都是法律不懲罰行為,而當犯罪嫌疑人後悔時,或者當此行為引起社會公憤時,道德是可以懲罰一個人的思想的.例如,犯罪行為結束後,銷贓行為的時候不可罰,在道德層面是可以懲罰行為的.
總是,道德的層面比法律廣很多,法律僅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⑧ 道德缺陷是指什麼
倫理道德方面異常,有目的有意識地不能自覺接受或遵守在一定社會中由人類共同高級智慧形成的約束人們言行的准則和規范,並危害他人及社會,不利人類自身健康發展和進化.
⑨ 道德和法律分別存在哪些缺陷
法律和道德的缺陷
先說一下 這兩者本身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而法律(我們國家說是代表社會道德底線)其實只是管理國家的工具 是司法依據。
但是往往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同步性是很高的(我們國家例外)一般情況下法律缺陷必然是道德缺陷
反過來不一定
但是中國的法律和道德的缺陷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 因為不是同步的
對於中國社會 中國法律表現很差 很不適應 反復更改
美國公司在渤海漏油 我們沒有法律去判
徐老太我們是反著判的
三鹿牛奶是合法的產品 只是違反了XX條例(當然如果違法那麼,執法力度有待商榷)
總之 道德的標准取決於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法律的標准取決於國家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中國的法律標准取決於我們偉大黨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所以 中國法律是最偉大 最神聖最不可侵犯的 也是最完美 而且沒有缺陷的
⑩ 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陷,但智慧卻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作文範例
寫作思路:可以列舉古代名人的事跡,或者列舉知道的人的事跡,從人物的事跡來體現出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陷,但智慧卻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中心思想要明確,語句要連貫突出。
正文:
有一個小女孩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她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
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她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她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憑著自己的聰明勁,精確她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
她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她便經常逃票上車。她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她充滿信心,她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
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敗,使她憤怒。她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外國人。
最後一次,她沖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她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然而,結局卻是她始料不及的。
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
「女士,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都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你,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交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我們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只是給你補了票。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不、不,女士。此事證明了兩點:一是你不尊重規則。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二是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
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復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僱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僱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她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
然而,真正讓她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卻是對方最後提到的一句話: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聰明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用人情來破壞規則的情況。當一個人因為破壞了規則,進行處罰的時候,總是以這樣那樣的借口搪塞,能輕就輕,能減就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總之一句話:多大點事!
破壞規則往往還理直氣壯,反而怪罪堅持原則的人。他們的不遵守規則,完全來自於平時日常生活中破壞了規則後基本還能得到補救,總能順利地得到他人的網開一面。
多次的「網開一面」,讓根本沒有了規則意識,在他們眼中更加好用的是「人情」,用人情來一次次的補救自己的過錯。
如果不讓他們付出一次慘痛的代價,讓他們知道規矩就是規矩,就是一個標尺,過一點都不行的話,他們永遠不能正視「規矩」兩個字。更是對其他守規矩人最不公平的行為。
其實,在國內像博士女大鬧機場,導致飛機延誤;高學歷者霸佔高鐵座位;名校學生聯手超市偷竊等等,如果把這些不誠信,不守規則的行為與學歷、知識聯系起來,似乎覺得是不應該。
記得這樣一句話:人拼到最後就是人品。一個人的學識只能代表他在某一方面或是某一階段的成績,道德則是用一生的時間去歷練,去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