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健康關系

道德與健康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3-13 01:43:42

1. 道德與健康有何關系

涵養德行,是獲取健康長壽的重要舉措之一。自古以來,我國有許多這方面的論述:「養身必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日思擔憂,人心易衰,養生之戒」、「憂傷損壽,豁達延年」、「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還需心葯醫」,等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道德高尚的人,多健康長壽;損人、缺德者,多多病或早夭。

這是因為,良好的品德修養有益於人體健康。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養生學家葛洪曾說過:「若德行不修,但多方求,皆不得長生也。」唐代葯王孫思邈也曾說過:「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一個人若不重視道德的修養,追逐名利的枷鎖不解除,腦子就不會安寧,整天就會胡思亂想,即使經常服食瓊漿靈丹,對於延年益壽也是無濟於事的,仍然會加速其機體的衰老。現代醫學經過研究證實,經常做壞事的人,其身心健康必然會受到損害。據美國科研人員對2700多人進行14年的調查研究發現:那些人際關系處理得好,隨時隨地都樂於為人做好事的人,比那些為人固執、性格孤僻、自感寂寞的人要健康得多,而且壽命也長。

為什麼損人利己、缺乏道德修養的人會損害自身健康呢?其原因是:由於這些人遇事常常以自己為圓心,耿耿於懷,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惟恐別人會算計自己,因而時常使自己陷入緊張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緒影響下,體內各系統的功能活動出現失調,機體抗病能力大大減弱,從而極易引起疾病的發生。此外,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總是心身不寧、多疑猜忌,很容易與周圍的人發生矛盾沖突,而且很難擺脫這種心理上的困擾,從而極易引起負面的心理反應,這自然就會損害身心健康。

健康與長壽,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長壽是人生的第一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長壽是人生的最大需要,健康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為了獲得健康與長壽,切莫忘了從養德著手。

2. 試論中學生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一、德育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向指導作用

德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其教育對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等科學觀念,這就要求其教育對象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情感、需要、動機和情趣等心理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德育指導著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項就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科學地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性格愛好、人際關系等特點,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開展。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難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項就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心理訓練活動,挖掘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達到正確的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德育的內容

過去,學校德育主要有三部分構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是目標,道德教育是基礎。現在,學校德育主要有四部分構成: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是先導,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點,心理教育是基礎。這四個方面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共同為培養「健全」的人做出貢獻。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最為密切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脫離德育而獨立,它更多地反映了從內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徵的活動。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加強德育工作,但是學生的某些認識或行為習慣不僅僅表現為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在多數情況下還反映出心理方面的問題。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強調外部的社會化的要求,而不對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其自我發展形成人格特徵的話,往往收效甚微。比如從宏觀上說,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實施這些教育,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將這社會化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形成完全的人格,還需要從學生心理實際出發進行引導。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兩者是融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內在素質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保證德育工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3. 保護環境與社會道德健康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保護環境與社會道德健康之間的關系就好比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對於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
珍愛生靈。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體,不隨意損害它們,保持生態系統平衡。不踐踏草木,不攀折花葉,不虐待小動物,不吃珍稀動植物等都是珍愛生靈。
節約資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資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卻不斷增長。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紙張,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分類回收廢物,生活簡朴等等,都是節約資源。


植綠護綠。沒有森林和植被等綠色,便沒有人類,沒有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多植一棵樹、多種一片草、多養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綠色,都是青少年應盡的義務。
抵制污染。不當的生產生活行為,會帶來很大污染。不亂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難降解和難再生的物品、不焚燒秸稈、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4. 社會道德健康具有怎樣的行為標准

首先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道家則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可見,道德,主要指處理「三大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體自身與心關系)」達到「三大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體自身和諧)」的一切行為規范和准則的總和。


賙人之急,救人之災:(賙,接濟,音:周)他人有困難、有急事,自己要接濟他人;他人有災難,有不幸,要救濟他人。

5. 什麼是道德健康感謝!!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應「以道德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會生活中待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定規律、規則、規范等,也是指社會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則。「德」是指個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

6. 從心理學和健康學的角度,應該如何解釋社會道德健康這一概念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社會道德健康就是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為大學生的人生提供導向,也為其心理活動提供「定位系統」,為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基礎。



「德」是指個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可以說,道德是人類所應當遵守的所有自然、社會、家庭、人生的規律的統稱。違反了這些規律,人們的身心健康就會受到傷害。

7. 你如何理解「道德健康」

我理解的道德健康。首先有良好的價值觀,三觀正,道德觀才健康。然後會幫扶弱小,會除暴安良,會伸張正義,會強國安邦。最後面對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也不會進行道德綁架。道德積極的一面,謂之道德健康。望採納謝謝。

8. 「道德健康」的簡介

世界衛生抄組織(WHO)關於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發展,即把道德修養納入了健康的范疇。健康不僅涉及人的體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將道德修養作為精神健康的內涵,其內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別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等是非觀念,能按照社會行為的規范准則來約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把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大范疇,是有其道理及科學根據的。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證,與人相處善良正直、心地坦盪,遇事出於公心,凡事想著人民,這磁便無煩憂,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人體內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力。促進人們健康長壽。
但是,有悖於社會道德准則的人,其胡作非為必然導致緊張、恐懼、內疚等種種心態。
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終日。這種精神負擔,必然引起神經中樞,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干擾其各種器官組織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削弱其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最終在惡劣心境的重壓和各種心身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喪生。

9. 道德與健康有什麼關系呢

1、道德有利於健康;
2、心理健康是道德的重要條件。

熱點內容
法官判定錘 發布:2024-05-13 17:15:31 瀏覽:984
武功縣司法局 發布:2024-05-13 16:35:49 瀏覽:453
法學需要學數學嗎 發布:2024-05-13 16:01:12 瀏覽:94
民法與法制 發布:2024-05-13 14:39:51 瀏覽:5
的道德教育 發布:2024-05-13 14:38:09 瀏覽:821
2003年司法考試 發布:2024-05-13 11:13:08 瀏覽:84
杭州桐廬法院 發布:2024-05-13 09:05:47 瀏覽:673
長樂律師網 發布:2024-05-13 08:25:46 瀏覽:277
民法總論講稿 發布:2024-05-13 07:47:40 瀏覽:17
道德素質英文 發布:2024-05-13 07:29:35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