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地方法治建設

地方法治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3-13 02:37:32

1. 中國的法治建設的介紹

中國法制建設所經歷的各個階段,從設置到完善,所包含的各個方面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它深刻回答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價值功能、內在要求、基本原則、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如何依法治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形成系統認識,具有鮮明的理論品格、時代特徵及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2. 加強社會法治建設的內容有哪些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重點抓好五個方面:

第一,切實加強政府立法工作。立法的重點要著眼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以及「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
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抓好深化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規范行政行為、加
強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急需制定或者修訂的法律、行政法規項目,著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製度保障。要堅持依法立法,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防止越權立法。
要堅持科學立法,遵循並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要更加註重增強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和立法後評估工
作,使法律法規規定在理論上站得住,實踐中行得通。要堅持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暢通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渠道,保證人民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
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所有行政法規草案和部門規章草案都要通過「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集中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
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最重要的是,政府立法工作要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從維護國家利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克服地
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利益的干擾,確保出台的法律制度有用、管用、好用,堅決杜絕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合法化傾向,以及出現「合法不合理」的情況。

第二,強化和改進行政執法。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和部門行政執法工作的現狀,與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執法的社會公信度不高,特別是許可審批、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中存在的隨意性較大,自由裁量權較大;「多頭執法」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運動式」
執法較多,以及存在執法推諉扯皮等問題,社會效果難以持久;一些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執法方式簡單粗暴、態度生硬、服務意識差,甚至發生侵害群眾利益的問
題,社會反映比較強烈。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一要創新執法方式,寓行政指導於行政執法中,採取勸告、建議等非強制性方式,引導行政相對人自覺守法,依法辦
事。二要建立健全經常化的執法模式和工作機制,把查處違法行為的執法活動經常化,把控制違法活動的管理活動常態化,從而切實解決執法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等
問題。三要完善和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切實發揮執法評議考核獎優罰劣的作用,把行政執法的標准、過程、結果與行政執法的責任統一起來。四要規
范執法程序,全面清理和修訂行政執法程序,修訂和完善實際執法中的具體操作規則,實現行政執法程序的標准統一、流程清晰、內容合法與合理。夯實程序建設的
基礎,切實增強行政執法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過進一步規范檢查、取證、聽證等重點環節的執法程序,並結合加強和深化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逐步加以
完善。六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通過制定崗位資格標准,建立執法人員資料庫,建立和完善輔助人員培訓考核和資格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執法人員及其輔助人員的資
格管理,提高執法隊伍管理的規范化水平。

第三,推進司法體制機制改革。要順應人民群眾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
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順利推進。按照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精神,2013年將重點推進勞教制度改革、涉
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四項改革」。這「四項改革」均是長期以來人民群眾特別關心的改革,牽扯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
利益,是改革重點,更是改革難點。從收容遣送制度的廢止到勞教制度的改革,我國司法體系與時俱進,順應人民群眾的正當訴求,對那些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
法規制度進行反思、改革及至廢止,呈現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改革的新氣象,必將不斷提升我國法治建設的文明水準,不斷推動法治中國的前行。

第四,加快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要加快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支持社會組織發揮服務社會作用。穩步推進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有
條件的地方要繼續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和異地商會登記管理許可權,擴大地方試點管理涉外社會組織范圍和領域,在設區市和縣(市、區)設立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
范區。要依託城鄉社區,依據群眾需求,簡化備案登記手續,大力發展基層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要加快出台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政策文件,既推
動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又提高社會組織承接能力,發揮社會組織在改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中的作用。探索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協商民主的途徑和方式,重點發揮行
業協會反映訴求、維護權益、行業自律的作用。開展民辦非企業單位塑造品牌與服務社會活動,促進民辦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發展樞紐型、聯合性社會組織,利用社
會組織管理和服務社會組織。同時,要大力推進社會組織分類評估,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率達到70%,地方社會組織評估率也要明顯提高。完善社會組織信息公開
制度和失信懲罰機制,加強對離岸社團、網路社團和在境內活動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監管,依法查處社會組織違法行為,堅決取締非法社會組織。

第五,深入推進以完善社區治理為重點的城鄉社區建設。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發展社區服務,增強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推動修訂城市居委會
組織法,完善村委會選舉規程,探索外來常住人口參加居住地選舉的方式,依法開展村(居)委員會換屆選舉,重點加強「農轉居」村、村民居民混居村、流動人口
聚居地等村(居)委會建設,抓好「難點村」後續治理等工作。促進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更好地行使自治職能,開展基層民主協商,規范村(居)民議事活動,提高基
層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水平。推廣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村務公開目錄和程序,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和民主評議規則,強化基層民主監督。要繼續實施社區服務體
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加快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2013年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比上年增長10%。推動制定《關於加強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
見》,深入開展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扎實推進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積極完善與人口大規模流動、利益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
化相適應的社區建設體制機制,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完善、管理民主、充滿活力、和諧幸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3.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一、要處理好法治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鄧小 平早就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既然兩手抓,我們就要注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法治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法治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搞發展。把法治建設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通過抓法治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法抓法治建設,保障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通過抓法治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同樣,搞經濟建設也要有利於推動法治建設。我們在抓經濟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搞經濟建設,發展生產、上基礎設施項目,既要敢為人先,邁大步子,又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決不能不顧客觀實際與可能,不通過周密的科學論證,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盲目搞「形象」工程,熱衷上「政績」項目。其結果不但拿不到什麼「政績」,反而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觸犯刑律,成歷史罪人。這樣的教訓在社會上並不少見,我們要舉一反三,引以為戒。總的來說,我們要通過抓法治建設,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又通過抓經濟建設,促進文明法治建設。


二、要處理好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就是通過依法強制執行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德治,就是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過細的思想工作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如果能夠把二者之間關系處理好,使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就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樣,要以抓德治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掀起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熱潮,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修養,促使遵守法律法規逐漸由外在約束變成廣大公民的內在的自覺行動。由此可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時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把道德規范這種軟約束和法律規范這種硬控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國家的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們行為的作用,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要縱橫結合,各方協作,齊抓共管

縱橫結合,「縱」就是各行業、各戰線,如工業、農業、財稅和教育等要保證本行業、本戰線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橫」就是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如省、市、縣(區)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也必須在各行政區域里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就是說,我們既要抓橫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縱的依法治理,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緊抓好,務求實效。同時,在法治建設中,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必須從建設文明法治社會的大局出發,十分注重抓好協調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通力合作;出現問題,互相補台。真正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整體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4. 全國第一部省級區域法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哪個省率先頒布的

法律分析: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法治江蘇建設指標體系(試行)》(以下簡稱《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由7大類一級指標、29項單項考核指標和1項綜合評判指標共30項指標構成。這一省級區域法治建設指標體系的率先出台,標志著江蘇在探索「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工作中居於全國領先地位。

法律依據:《法治江蘇建設規劃(2021—2025年)》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為認真貫徹《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精神,統籌推進法治江蘇建設各項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5. 法治建設的介紹

法治建設就是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大力普法。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民主體制下,人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盡管世界各民主政體間存在細微差異,但民主政府有著區別於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則和運作方式。民主是由全體公民——直接或通過他們自由選出的代表——行使權力和公民責任的政府。民主是保護人類自由的一系列原則和行為方式;它是自由的體制化表現。民主是以多數決定、同時尊重個人與少數人的權利為原則。所有民主國家都在尊重多數人意願的同時,極力保護個人與少數群體的基本權利。民主國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政府權力分散到地區和地方,並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須最大程度地對人民敞開和對他們的要求做出反應。

6. 如何加強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設工作

(一)科學調整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內容。
這是推動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設的前提條件,也是區分的首要問題所在。從總體上看,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但也是相互區別的。政策可以起到對於法律的推動和執行作用,而法律也作為政策得以實現和保障的重要形式存在。但務必要將二者的地位給予詳細的區分,要區分清楚二者的功能和效用。
一方面要認清黨和國家的政策在處理地方事物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重視法律制度這個政治文明建設的必要內容。此外,還要將二者有機融合,用黨和國家的民族
政策指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活動的開展,通過立法將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予以實施。

其次,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應兼顧民族發展和特殊需要兩個原則。科學發展觀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民族自治地方事務處理也同樣適用,是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依據,也反映出了正確的處理改革、穩定和發展之間關系的重要性。在處理民族自治地方事務的時候,不僅僅要立足於國家的宏觀發展目標和需要,更要立足於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實際,關注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需要。的立法是否照顧到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民情和需要,是否符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生產力需求,是否改善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活水平,是否推動了政治文明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應該成為考量立法的准則。

再次,民族自治立法內容上要更傾注於經濟立法。在民族工作中,必須要加強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堅持,而的民族立法工作也是要以這個作為中心和重點。「當前的民族自治發展正處在轉軌的時期,因而,的經濟立法一定要以民族地方經濟建設和進步作為根本性的任務」。

最後,民族自治機關應當充分的發揮立法變通權利。我國的《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立法法》均規定了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實施要兼顧當地民族的特點,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作出適當的變通。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應該充分地運用這項政策,這不僅僅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更是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的切實需求。

(二)運用好自治機關的行政管理自治權
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行政管理自治權,也就是授權給民族自治地方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事業的權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完善本項工作:

一是要充分的利用地方政府規章去推動自治權發展。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政府以及國務院規定的較大的市的政府有權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本省規定去
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這一項可以看做是立法權的一個部分,也是地方政府立法的重要部分。一般包括兩個部分,一方面是為了執行法律法規或者地方法規的需要而建立一個具體的執行性的規章,這也就是地方規章的大部分內容來源。而另外一方面在於,規定了屬於本地方的特有的行政管理事宜,而這才是有著獨特的治理意義和立法層面意義。因而,地方政府在有立法許可權的前提之下,應該更加註重對於本地方特有事宜的解決,增加地方立法,將地方管理經驗上升到制度層面。

二是要靈活行駛法律賦予的變通執行和中止執行權力。從我國的憲法和法律規定來看,民族自治地方有權依照法律賦予的許可權而針對地方事物去決定法律的變通執行和停止執行。比如在《民族區域自治法》第 20 條規定:針對於上位的決定、命令等,如果發現有不符合本地方特殊情況的,可以申報上級機關,決定變通或者中止執行。眾所周知,民族自治地方有著獨特的發展軌跡和特殊的民族情況,但中央或者上級機關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時難免無法很好地呼應這些情況。因而靈活的行使變通權不僅是合法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更是保證法律合理的施行,造福地方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監督,傳播法治教育,提升執法效果
首先,監督機制的建立要從制度建設著手。一個完善的監督機制是保障法律良好運行實現法律效果的必備保障。而為了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效果的完善,應該針對立法、司法、執法
等諸多環節建立起完善而科學的監督機制。以確保立法內容科學合理、司法公正高效、執法公平正義。從而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水平,穩步提升。 其次,是要推動普法活動,提高民眾法律素質。法治的建設最終必然要落實到執法隊伍素質和民眾法律素質的提高之上,而民眾的法律素質才是最終決定著法治建設的進程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因而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建設必然要推動普法活動。要通過長期有效的、形式豐富的普法活動,有力地推動民眾法律素質的提高;要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系統和學校教育系統的作用,去舉辦系列的法律講座以及其他的志願者法治宣講的活動;此外還要建立考核機制對於執法司法機關的人員給予專業的考核,從源頭到終點去保障執法的效果和質量。

再次,推動民族自治地方法治發展理論研究。法律實踐的科學發展離不開法律理論研究的快速發展。理論研究的指引和支撐作用對於法律實踐尤其是探索中的實踐是尤為重要的。因而想要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水平穩步提升。還需要大力的去推動相關的科研項目的發展,提高針對於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問題的理論研究。諸如通過設立專題的科研基金、設立專業的科研競賽甚至組建專業的科研機構等方式。通過科研成果來為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設的發展保駕護航。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7. 法治建設和法制建設的區別

「法治」的涵義是法律的運行狀態和過程,表達了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必須在法律的規回范之下,不允許答有法律之外和法律之上的特權;而法制是一個靜態的概念,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實行法治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要件。

8. 法治建設要什麼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在當代中國法治發展的進程中,從本國的法治國情出發,適應國家的根本性質、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的要求,堅持走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與法治發展模式,這對於堅持法治建設與發展的正確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充分表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也是我們黨對執法規律的基本經驗總結。

9. 法治建設怎麼抓

法治,就是通過依法強制執行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德治,就是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過細的思想工作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如果能夠把二者之間關系處理好,使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就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樣,要以抓德治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掀起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熱潮,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修養,促使遵守法律法規逐漸由外在約束變成廣大公民的內在的自覺行動。由此可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時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把道德規范這種軟約束和法律規范這種硬控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國家的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們行為的作用,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縱橫結合,「縱」就是各行業、各戰線,如工業、農業、財稅和教育等要保證本行業、本戰線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橫」就是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如省、市、縣(區)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也必須在各行政區域里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就是說,我們既要抓橫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縱的依法治理,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緊抓好,務求實效。同時,在法治建設中,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必須從建設文明法治社會的大局出發,十分注重抓好協調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通力合作;出現問題,互相補台。真正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整體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10. 法治建設是什麼

法治建設就是完善法律,接受監督,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熱點內容
勞動法員工處罰規定 發布:2024-05-10 12:20:09 瀏覽:538
勞動法下載地址 發布:2024-05-10 12:20:08 瀏覽:562
企業合規經營法律服務 發布:2024-05-10 11:53:23 瀏覽:733
注冊公司股東出了事負法律責任鳴 發布:2024-05-10 11:22:00 瀏覽:542
洗黑錢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10 11:02:10 瀏覽:665
西西城法院 發布:2024-05-10 04:38:51 瀏覽:337
擔保人的簽名是別名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10 04:09:54 瀏覽:211
村公益事業制定規章 發布:2024-05-10 03:20:44 瀏覽:744
學校服裝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4-05-10 02:57:21 瀏覽:302
工傷賠償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4-05-10 01:12:23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