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肅南法治

肅南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5-17 02:55:36

1. 蒙恬和匈奴的戰役及經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率領的軍隊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在黃河上游(今寧夏和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統率重兵坐鎮上郡(今陝西榆林市境內),為加強河套地區的防線,在河套黃河以北(今內蒙古烏拉山一帶),築亭障,修城堡,作為黃河防線前哨陣地。進過這次戰斗,給北方帶來了十幾年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河套地區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蒙恬勇敢作戰、出奇制勝、擊敗匈奴的大戰,是他一生征戰的最大的一次戰績,人們稱贊他是「中華第一勇士」。

白登之戰

漢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匈奴冒頓單於以優勢騎兵包圍劉邦軍於白登山(今山西陽高東南大白登鎮。一說在今大同市東北)的作戰。

六年秋,漢將韓王信以馬邑(今山西朔縣)降匈奴,匈奴乘勝南下。七年十月,劉邦親率大軍北上,破韓王信於銅醒(今山西沁縣南),擊敗匈奴和韓王信軍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營村)等地,轉入追擊。劉邦聞知匈奴冒頓單於居代谷(今山西代縣北雁門山北),便派使者前往偵察。為誘漢軍北進,冒頓單於在漢使者到來時,將精銳士兵和肥壯牛馬都隱藏起來,以老弱示於外。漢使先後l0批皆言匈奴可擊。劉邦低估匈奴實力,親率大軍32萬越過句注山(今山西代縣北之雁門山)北上。恰出使匈奴之郎中劉敬返回,認為匈奴是「伏奇兵以爭利」(《漢書·劉敬傳》),勸劉邦罷兵。劉邦不聽勸阻,親率部分兵力冒進至白登山,為匈奴40萬精騎包圍。漢軍被圍七天七夜,糧草將斷,危在旦夕。劉邦用陳平秘計,厚賂冒頓單於閼氏(匈奴單於妻之稱號)。由於閼氏的勸說和相約配合作戰的西漢降將王黃、趙利未如期至,單於疑其與漢有謀,故解圍一角。當時天下大霧,劉邦令強弩加兩矢對外掩護,率軍由解圍角逃出白登山,至平城,始與主力會師。劉邦令樊噲守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引軍南歸。匈奴亦撤軍去。

馬邑之戰

漢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劉徹在馬邑(今山西朔縣)設伏擊匈奴未遂的軍事行動。

元光二年,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城南)馬邑富豪聶翁壹通過王恢向漢武帝提出誘單於至馬邑,予以伏擊殲滅的建議。武帝召集群臣討論,主張不一。武帝認為,經幾十年休養生息和戰爭准備,時國力充實,軍力強盛,反擊匈奴的條件已經成熟,遂決定放棄和親和戰略防禦,轉入反擊。令聶翁壹會見匈奴軍臣單於,詭稱可殺馬邑縣令,請匈奴前往取其子女、財物。返回後,斬一死刑囚犯懸其頭干城上,假說為縣令首級。軍臣單於信以為真,遂親率10萬騎兵進塞。武帝發兵30萬。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率軍埋伏在馬邑附近山谷中,准備消滅匈奴主力;以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率3萬人伏於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准備截擊匈奴輜重。軍臣單子進至距馬邑百餘里處,見牛羊遍野,無人看管,頓生懷疑,派兵奪諏漢亭塞。從俘獲的漢雁門尉史口中得知漢重兵埋伏於馬邑四周山中,遂急引兵退走。伏於代郡之王恢部,見匈奴兵多,未敢出擊。

馬邑伏擊雖未成功,但卻揭開了西漢反擊匈奴作戰的序幕。

河西之戰

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漢對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匈奴進行的兩次縱深突襲作戰。

漢武帝劉徹對匈奴發起戰略反擊後,先後取得了河南、漠南之戰的勝利(參見河南之戰、漠南之戰)。匈奴單於和右賢王遠遁大漠以北,河西僅存休屠王、渾邪王等部,勢孤力單。漢武帝抓住有利時機,發起河西之戰。此役分為春、夏兩次作戰。二年春,漢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精騎萬人,由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出發,涉狐奴水(今甘肅石羊河),歷五國,轉戰六天,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之大黃山),向西北挺進千餘里。大敗休屠王、渾邪王部,殺折蘭王、盧胡王,俘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斬獲8900餘人,漢軍損失十分之七。同年夏,為進一步殲滅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漢武帝令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率精騎數萬,由北地(郡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出發,分兩路進攻河西匈奴。霍去病率部渡黃河,經沙漠南緣,迂迴至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西過小月氏(今甘肅敦煌市南湖鎮陽關遺址西南),轉向東南,攻至祁連山(今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北),大敗酋塗王。降俘6500人。斬首3萬余。漢軍亦傷亡十分之三。另路公孫敖部因迷失方向未能參加作戰。為策應霍去病作戰,郎中令李廣、衛尉張騫率騎兵萬余,從右北平(郡治平剛,今遼寧凌源西北)出發,進擊左賢王。李廣率4000騎北進數百里,因張騫部未能按時出發,被左賢王4萬騎包圍,軍士皆恐慌,李廣命其子李敢率數十騎沖擊匈奴騎兵隊伍,以鼓舞士氣;並將騎兵列成圓陣御敵,匈奴進攻,則弓弩齊發。激戰終日,漢軍箭矢將盡,李廣手持強弩「大黃」,連續射殺匈奴裨將數人,緩解了匈奴的進攻。戰至次日,漢軍死傷過半,匈奴也傷亡很大。時張騫率萬騎趕到,左賢王解圍北撤,完成了牽制左賢王部的任務。戰後,伊樨斜單於怒渾邪王、休屠王慘敗,欲召至單於庭誅之。二王恐,乃向漢求降。休屠王悔,渾邪王遂殺休屠王,並其眾,共4萬餘人降漢。西漢將降眾分置隴西、北地、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魚河堡)、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北),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五郡塞外,稱五屬國。此後,隴西、北地和河西地區少有匈奴攻掠,遂減戍卒之半。

此戰,西漢採取大騎兵集團大縱深迂迴,遠程奔襲、連續突擊等戰法,使匈奴措手不及,受到殲滅性打擊。

漠北之戰

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雙方主力在大漠以北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漢武帝劉徹對匈奴發起戰略反擊後,先後取得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的勝利,匈奴單於和右賢王遠遁漠北,大大減輕了西漢西北邊境的邊患。但匈奴並未放棄對漢邊郡之襲掠。三年秋,匈奴騎兵數萬攻入右北平(郡治平剛,今遼寧凌源西)、定襄(郡治成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殺掠吏民數千。武帝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決心利用匈奴認為漢軍無力越過大漠作戰之錯誤判斷,於四年春,集中騎兵10萬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分別統率進擊漠北,尋求匈奴主力作戰。為保證大騎兵集團軍需品的運輸和補給,組織了運輸行李之私人馬匹4萬(一說14萬)和轉運輜重之步兵數十萬隨軍行動。漢軍原計劃全部由定襄出發北進,以霍去病攻單於主力。後從俘虜口供中得知單於在東部的錯誤消息,即改變原部署,衛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則東出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伊樨斜單於得知漢軍進擊漠北的消息,採納趙信的建議,將人畜輜重轉移至後方,率精兵於漠北以待。衛青率前將軍李廣,左將軍公孫賀,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共5萬騎出定襄後,從俘虜口中得知單子居處,令李廣、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策應,自率精騎北進千餘里,越過大漠,見單於已列陣而待,即令以武剛車環繞為營,而縱5000騎出戰。戰至日落,衛青以左右翼包圍單於。單於不敵,遂率壯騎數百突圍逃去。漢軍追至闐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一支)趙信城而還,前後共捕斬1.9萬餘人。李廣、趙食其一路因迷失道路,未能如期到達。霍去病率部出塞,穿過大漠,北進2000餘里,與左賢王部遭遇。經激戰,左賢王戰敗潰退。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禪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北)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羅斯之貝加爾湖)而還。共俘斬7萬餘人。

河南之戰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漢車騎將軍衛青率軍奪取河南(今黃河河套南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地區的遠程迂迴作戰。

元朔元年,匈奴騎兵先後襲掠遼西(郡治陽樂,今遼寧義縣西)、漁陽(郡治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城南)等地。二年春,又襲掠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漁陽,殺擄吏民干餘人。

在匈奴連續襲掠西漢東部邊郡的情況下,漢武帝劉徹採取胡騎東進,漢騎西擊,避實就虛之作戰方針。令衛青收復河南地和秦長城,以保衛邊郡和京師長安的安全。衛青率精騎出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過西河(今山西、陝西、內蒙古之間黃河)向西迂迴,再度北河(今內蒙古烏加河),直插高闕(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又轉軍向南,對游牧於河南地區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部實施包圍和突襲。白羊王、樓煩王北逃。漢軍共斬首2300餘級,俘虜3000餘人,獲牛羊百餘萬頭。遂取河南地。又渡北河,破匈奴蒲泥、符離二部,盡取河北漠南地。

戰後,西漢在河南建朔方郡,令蘇建發10萬人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北),並修繕了秦蒙恬所築長城及障塞。還從內地移民10萬至朔方,充實邊防。

點評:河南之戰,漢軍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首先得自漢武帝積極主動的戰略部署。當匈奴軍逞威於西漢東北邊境時,他不為局部的失利所牽制,毅然採取避實就虛的戰略,奇襲防禦空虛的河南地,從而牢牢把握廠戰爭的主動權。其次,此次取勝,還得益於遠程奔襲和大迂迴戰術使用的成功。衛青、李息率領精銳騎兵,敢於孤軍深入,大膽地從匈奴白羊、樓煩二王與有賢王轄區中間的縫隙中穿過,行軍千餘里,切斷了白羊、樓煩與匈奴腹地的聯系,然後迂迴包抄,直達隴西,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此外,漢軍的勝利,還與白羊、樓煩二王所部人馬不多、戰鬥力較弱有關。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規模亦不為大,但它在漢匈戰爭史上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西漢收復了戰略要地河南及秦蒙恬所築長城,使得漢朝的北部邊防線更往北推移辛黃河沿岸,為長安增添一道屏障,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對關中地區的直接威脅。

漠南之戰

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衛青率軍反擊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賢王部和單於主力的作戰。

元朔二年,河南(今黃河河套南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之戰(參見河南之戰)後,匈奴不甘心失敗,先後襲掠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魚河堡)等地。右賢王率騎數攻漢邊郡,並入河南,襲擾朔方郡(今內蒙古杭錦旗北),殺擄民眾。

漢武帝劉徹遂決定對右賢王和匈奴單於發起反擊。五年春,武帝以10餘萬騎兵反擊右賢王。以車騎將軍衛青率3萬騎出高闕(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並指揮游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等六將軍俱出朔方,遠程奔襲右賢王庭;同時,以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剛,今遼寧凌源西北),牽制左賢王部。

衛青軍出塞六、七百里,乘夜包圍襲擊右賢王。右賢王毫無防備,率數百騎逃走。衛青俘獲其部眾1.5萬余,牲畜近100萬頭。六年春,武帝命大將軍衛青率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後將軍李廣,強弩將軍李沮等六將軍共10餘萬騎出定襄擊匈奴。重創匈奴單於主力,斬首數千而還,休整於定襄、雲中、雁門。同年夏,衛青率六將軍10餘萬騎又一次出定襄擊匈奴,斬殺和俘虜1.9萬人。

點評:漠南之戰,就戰略決策而言,漢軍在擊破匈奴右賢王之後,利用匈奴單於庭右翼暴露的弱點,選擇單於本部為打擊目標,顯然是比較恰當的。但是,由於這個戰役是繼河南之戰的第二次大規模戰略反擊戰,漢軍的進攻已失去了隱蔽性和突然性,匈奴軍隊吸取前次失敗的教訓,加強偵察,在戰前即已設下埋伏,嚴陣以待,漢軍因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經過激烈戰斗,漢軍之所以還能取勝,在很大程度上是憑借著兵力上的優勢和衛青、霍去病的英勇戰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揮才能。戰役結束後,漢武帝雖然對霍去病褒獎有加,但卻末給衛育益封行賞,說明他對這個戰役的結果並不滿意。不過,經過此役的打擊,匈奴單右賢王和單於的主力畢竟受到沉重打擊,他也由此正視了漢軍的兵威,開始考慮如何避開漢兵鋒銳的問題,被迫退至大漠以北苦寒地區,鞏固了河南地區,切斷了匈奴東部和西部的聯系,為爾後出擊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創造了有利條件。

西漢對匈奴之河西、漠北之戰

河西之戰

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漢對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匈奴進行的兩次縱深突襲作戰。

漢武帝劉徹對匈奴發起戰略反擊後,先後取得了河南、漠南之戰的勝利(參見河南之戰、漠南之戰)。匈奴單於和右賢王遠遁大漠以北,河西僅存休屠王、渾邪王等部,勢孤力單。漢武帝抓住有利時機,發起河西之戰。此役分為春、夏兩次作戰。

二年春,漢以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精騎萬人,由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出發,涉狐奴水(今甘肅石羊河),歷五國,轉戰六天,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東南之大黃山),向西北挺進千餘里。大敗休屠王、渾邪王部,殺折蘭王、盧胡王,俘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斬獲8900餘人,漢軍損失十分之七(參見第一次河西之戰)。

同年夏,為進一步殲滅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漢武帝令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率精騎數萬,由北地(郡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出發,分兩路進攻河西匈奴。霍去病率部渡黃河,經沙漠南緣,迂迴至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西過小月氏(今甘肅敦煌市南湖鎮陽關遺址西南),轉向東南,攻至祁連山(今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北),大敗酋塗王。降俘6500人。斬首3萬余。漢軍亦傷亡十分之三。另路公孫敖部因迷失方向未能參加作戰(參見第二次河西之戰)。

為策應霍去病作戰,郎中令李廣、衛尉張騫率騎兵萬余,從右北平(郡治平剛,今遼寧凌源西北)出發,進擊左賢王。李廣率4000騎北進數百里,因張騫部未能按時出發,被左賢王4萬騎包圍,軍士皆恐慌,李廣命其子李敢率數十騎沖擊匈奴騎兵隊伍,以鼓舞士氣;並將騎兵列成圓陣御敵,匈奴進攻,則弓弩齊發。激戰終日,漢軍箭矢將盡,李廣手持強弩「大黃」,連續射殺匈奴裨將數人,緩解了匈奴的進攻。戰至次日,漢軍死傷過半,匈奴也傷亡很大。時張騫率萬騎趕到,左賢王解圍北撤,完成了牽制左賢王部的任務(參見李廣、張騫擊匈奴左賢王之戰)。

戰後,伊樨斜單於怒渾邪王、休屠王慘敗,欲召至單於庭誅之。二王恐,乃向漢求降。休屠王悔,渾邪王遂殺休屠王,並其眾,共4萬餘人降漢(參見霍去病迎渾邪王降漢之役)。西漢將降眾分置隴西、北地、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魚河堡)、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北),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五郡塞外,稱五屬國。此後,隴西、北地和河西地區少有匈奴攻掠,遂減戍卒之半。

點評:此戰,西漢採取大騎兵集團大縱深迂迴,遠程奔襲、連續突擊等戰法,使匈奴措手不及,受到殲滅性打擊。霍去病之所以在數月之間連敗河西匈奴軍,除了歸功於漢武帝用兵河西戰略決策的英明之外,還得益於下述約諸多因素。首先,四軍的作戰時機選擇恰當,戰術運用巧妙。匈奴歷來多在秋高馬肥之時用兵作戰,而漢軍由於馬匹有糧草飼養,故騎兵的作戰並不完全受到季節的影響,春、夏兩季皆可出擊。此次,漢軍在春季作戰之後稍事休整,隨即發起第二次進攻,這種連續作戰的方式突破了匈奴騎兵的作戰常規,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取得出敵不意、攻其不備的良好效果。其次,漢軍統帥英勇、將士能戰,具有強大的戰鬥力。霍去病於漠南戰役中脫穎而出,此次出戰河西,是他第一次獨立領兵作戰。這位年輕的主帥,一向具有剽悍勇猛的戰斗作風,不畏艱險,不怕強敵,作戰時「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這不能不極大地鼓舞漢軍的士氣,激勵他們英勇奮戰。漢軍廣大將士的英雄主義行動和高昂的斗爭精神,為奪取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三,漢軍注意區分主要敵人和脅從分子,分化瓦解敵對勢力。河西歷來是多民族的聚居區,在匈奴奴隸主貴族的統治之下,民族矛盾一直比較尖銳。霍去病在兩次河西之城中,都注意利用匈奴內部的矛盾,堅持「舍服知成而止」山的政策,只要敵軍表示歸眼便赦而不問,而把汀擊的目標集中在拒不歸服、堅持反抗的一小部分頑敵身上。第一次進軍河西時過遫濮部落而不戰,皋蘭山下的廢戰也只抹殺「銳悍者」而不殘無辜等,都是「舍服知成而止」政策的具體表現。這不僅對分化瓦解敵軍、奪取戰爭的勝利,起到了相當的作用,而且還對河西各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渾邪王的數萬部眾在後來歸降了漢廷。河西之戰使漢匈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此役使匈奴繼失河南地後又喪失河西,其統治西部地區的根基便被徹底拔除了。此後,匈奴不僅在與漢朝爭奪西域的斗爭中長期陷於被動的地位,同時也在經濟上遭受重大的損失。

漠北之戰

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雙方主力在大漠以北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漢武帝劉徹對匈奴發起戰略反擊後,先後取得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的勝利,匈奴單於和右賢王遠遁漠北,大大減輕了西漢西北邊境的邊患。但匈奴並未放棄對漢邊郡之襲掠。三年秋,匈奴騎兵數萬攻入右北平(郡治平剛,今遼寧凌源西)、定襄(郡治成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殺掠吏民數千。

武帝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決心利用匈奴認為漢軍無力越過大漠作戰之錯誤判斷,於四年春,集中騎兵10萬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分別統率進擊漠北,尋求匈奴主力作戰。為保證大騎兵集團軍需品的運輸和補給,組織了運輸行李之私人馬匹4萬(一說14萬)和轉運輜重之步兵數十萬隨軍行動。

漢軍原計劃全部由定襄出發北進,以霍去病攻單於主力。後從俘虜口供中得知單於在東部的錯誤消息,即改變原部署,衛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則東出代郡(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伊樨斜單於得知漢軍進擊漠北的消息,採納趙信的建議,將人畜輜重轉移至後方,率精兵於漠北以待。

衛青率前將軍李廣,左將軍公孫賀,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共5萬騎出定襄後,從俘虜口中得知單子居處,令李廣、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策應,自率精騎北進千餘里,越過大漠,見單於已列陣而待,即令以武剛車環繞為營,而縱5000騎出戰。戰至日落,衛青以左右翼包圍單於。單於不敵,遂率壯騎數百突圍逃去。漢軍追至闐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一支)趙信城而還,前後共捕斬1.9萬餘人。李廣、趙食其一路因迷失道路,未能如期到達。

霍去病率部出塞,穿過大漠,北進2000餘里,與左賢王部遭遇。經激戰,左賢王戰敗潰退。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禪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北)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羅斯之貝加爾湖)而還。共俘斬7萬餘人。

此戰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西漢亦損失兵力數萬人,馬10萬余匹。此後,雙方暫時休戰。

點評:漠北之戰,是西漢與匈奴戰爭中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一次作戰,是在草原地區進行的一次成功作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漢軍作戰指導明確,准備充分,漢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戰役的勝利的基礎上,根據漢軍經過實戰的鍛煉積累的運用騎兵集團進行長途奔襲與迂迴包抄的作戰經驗,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後誤以為漢軍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決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大膽地制訂了遠途奔襲、深入漠北、犁廷掃穴、尋殲匈奴主力的戰略方針。與此同時,他又細心進行戰前的准備,除集中全國最精銳的騎兵和最優秀的戰將投入戰斗外,還調集大批馬匹與步兵,運送糧草輻重,以解決遠距離作戰的補給問題。在作戰中,漢軍統帥又發揮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充分利用大騎兵集團快速、機動與沖擊力的特點,以優勢兵力,分路出擊,不僅敢於深入敵境,而且善於迂迴包秒,特別是衛青,在遭遇單於主力後,機智地運用了車守騎攻、協同作戰的新戰術,先藉助戰車的防禦能力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繼而發揮騎兵迅速機動的攻擊能力,迂迴包妙敵軍的兩翼,一舉擊潰單於的主力,更顯示出其戰役指揮方面的優異才能。所有這一切,都為漢軍的勝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戰最終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給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擊。經過這次大決戰,危害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已基本上得到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說,漠北之戰實是漢武帝反擊匈奴戰爭的最高峰。 .

2. 2010年司法考試報名的時間和條件都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關於2009年司法考試公告】

我國實行司考資格與律師執業相分離制度,通過司考只是取得了律師資格,要想做律師,還須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根據《律師法》,申請頒發律師執業證書,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擁護我國憲法;
(2)具有律師資格;
(3)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
(4)品行良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開除公職或者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
初任法官採用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並且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應當從法官或者其他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初任檢察官採用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並且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應當從檢察官或者其他具備檢察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1、什麼是司法考試?

國家司法考試是國家統一組織的從事特定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
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和取得律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2、司法考試報名時間、方式與地點、考試時間?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的報名方式分為網上預報名和現場報名。
報名人員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本人到戶籍所在市(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報名或確認。在戶籍所在地以外工作、學習的人員,持工作、學習單位開具的證明可以在工作、學習地報名

(一)報名時間

1.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的報名分為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
2.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統一實行網上報名。網上報名時間為6月1日至25日。報名人員應當在上述期間內登錄司法部網站(網址:http://www.moj.gov.cn)進行網上報名。
3.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現場確認時間為7月1日至20日。報名人員應當在上述期間內到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確認。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在上述期限內確定本地區的現場確認時間,並向社會公布。

(二)考試時間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19日、20日。具體為:
試卷一:9月19日上午08:30--11:3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二:9月19日下午14:00--17:0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三:9月20日上午08:30--11:3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四:9月20日下午14:00--17:30,考試時間210分鍾。

3、司法考試的主要內容

國家司法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命題范圍以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2009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為准。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分為四張試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試題。各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一、試卷四包括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等相關內容。
報名人員可以選擇使用少數民族文字試卷,在新疆、內蒙古、西藏自治區和吉林省報名參加考試。
考試紀律。應試人員應當認真閱讀《國家司法考試應試規則》和《國家司法考試違紀行為處理辦法》,自覺遵守考試紀律,自覺維護考場秩序。
試題參考答案異議。為確保國家司法考試公平、公正,進一步增加國家司法考試的透明度,司法部將在9月21日上午8時向社會公布考試試題,在9月24日上午8時公布考試試題參考答案。應試人員對試題參考答案有異議的,可在9月24日至29日期間登錄司法部網站,在該網站"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試題參考答案異議專區"中對試題參考答案提出異議並說明理由。司法部將組織專人收集、整理各方面對試題參考答案提出的意見,並在試卷正式評閱工作開始前提交"試題參考答案審查專家組"研究、論證。經"試題參考答案審查專家組"論證的參考答案為試卷評閱的依據。

4、報名條件

1.符合以下條件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高等學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學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依據《司法部關於確定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的意見》(司發通[2007]3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范圍的通知》(國辦函[2007]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自治縣(旗),各自治區所轄縣(旗),各自治州所轄縣;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中部六省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縣(縣級市、區)(不屬於國家或者省扶貧開發重點的縣級市、區除外);西部地區(除西藏外)11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縣(包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級市、區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縣級市、區);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可以將報名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學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這一政策的適用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
普通高等學校2010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者國外高等學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其學歷(學位)證書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後,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
(1)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或者曾被吊銷律師執業證、公證員執業證的;
(3)被處以二年內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期限未滿或者被處以終身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
3.已經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A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以及已經取得B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但尚未取得高等學校本科以上畢業學歷的人員,不得再次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5、考試的復習與輔導

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的規定,司法部已制定出版《2009國家司法考試大綱》,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可依據《2009國家司法考試大綱》進行復習、備考。
司法部不舉辦考前培訓班,也不委託任何單位進行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考前培訓輔導。

6、報名材料與程序

1. 本人有效身份證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原件及復印件。
持護照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報名時須同時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證明或者戶籍證明。
2. 本人學歷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普通高等學校2010年應屆本科畢業生憑所在學校出具的證明報名,格式證明可在司法部網站下載。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者國外高等學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報名時,須同時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
3. 戶籍在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且要求享受放寬地方政策的報名人員,須提交戶籍證明復印件(列印版);報名表中所填寫的戶籍代碼應當與戶籍地一致。
4. 報名人員報名時,應當交納報名費。
上述報名材料真實、齊全,符合報名條件的,由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發給准考證主證。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復審合格,生成准考證副證,由報名人員自行從司法部網站下載。

7、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名單(09司考繼續落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等優惠政策)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六條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繼續在部分地方放寬擔任法官檢察官學歷條件的通知》、《司法部關於繼續在部分地方放寬擔任律師學歷條件的通知》精神,經研究,現就確定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自2007年5月起至2011年12月31日,下列地方的國家司法考試報名學歷條件可以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的自治縣、自治旗,各自治區所轄縣、旗,各自治州所轄縣;

二、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

三、西部地區(除西藏外)11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縣(包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級市、區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縣級市、區);

四、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

附: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名單

司 法 部

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附件:

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名單

1.北京市(無)

2.天津市(無)

3.河北省 (40個)

靈壽縣、贊皇縣 、平山縣、青龍滿族自治縣、大名縣、涉縣、廣平縣 、魏縣、臨城縣、巨鹿縣、廣宗縣、阜平縣、唐縣、淶源縣、順平縣、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縣、蔚縣、陽原縣、懷安縣、萬全縣、赤城縣、崇禮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寬城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南皮縣、獻縣、孟村回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武邑縣、武強縣、(涿鹿縣趙家蓬區)

4.山西省 (54個縣1個區)

婁煩縣、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平順縣、壺關縣、武鄉縣、右玉縣、左權縣、和順縣、平陸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吉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汾西縣、興縣、臨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中陽縣、陽曲縣、大同縣、沁縣、沁源縣、陵川縣、榆社縣、昔陽縣、萬榮縣、聞喜縣、新絳縣、垣曲縣、夏縣、古縣、浮山縣、鄉寧縣、文水縣、交城縣、柳林縣、交口縣、離石區

5.內蒙古自治區 (75個)

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土默特右旗、固陽縣、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海南區(烏海市)、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寧城縣、敖漢旗、松山區(赤峰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東勝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准格爾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錦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扎蘭屯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五原縣、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豐鎮市、卓資縣、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涼城縣、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烏蘭浩特市、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

6.遼寧省 (10個)

岫岩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寬甸滿族自治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鳳城市、北寧市

7.吉林省 (11個)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靖宇縣、鎮賚縣、通榆縣、大安市、龍井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

8.黑龍江省 (14個)

延壽縣、泰來縣、甘南縣、拜泉縣、綏濱縣、饒河縣、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同江市、蘭西縣

9.上海市(無)

10.江蘇市(無)

11.浙江省 (1個)

景寧畲族自治縣

12.安徽省 (30個)

長豐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岳西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無為縣、金安區(六安市)、裕安區(六安市)、壽縣、霍邱縣、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利辛縣、石台縣、涇縣 、懷遠縣、望江縣、定遠縣、太和縣、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渦陽縣、郎溪縣

13.福建省(無)

14.江西省 (38個)

蓮花縣、修水縣、贛縣、上猶縣、安遠縣、寧都縣、於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尋烏縣、吉安縣、遂川縣、萬安縣、永新縣、井岡山市、樂安縣、廣昌縣、上饒縣、橫峰縣、余干縣、波陽縣 、德安縣、都昌縣、石城縣、吉水縣、峽江縣、新干縣、永豐縣、泰和縣、安福縣、萬載縣、銅鼓縣、黎川縣、南豐縣、宜黃縣、資溪縣、弋陽縣、萬年縣

15.山東省(無)

16.河南省 (52個)

蘭考縣、欒川縣、嵩縣、汝陽縣、宜陽縣、洛寧縣、魯山縣、滑縣、封丘縣、范縣、台前縣、盧氏縣、南召縣、淅川縣、社旗縣、桐柏縣、民權縣、睢縣、寧陵縣、虞城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淮濱縣、沈丘縣、淮陽縣、上蔡縣、平輿縣、確山縣、新蔡縣、杞縣、通許縣、葉縣、郟縣、內黃縣、原陽縣、南樂縣、濮陽縣、舞陽縣、柘城縣、夏邑縣、羅山縣、息縣、扶溝縣、商水縣、鄲城縣、太康縣、鹿邑縣、正陽縣、泌陽縣、汝南縣

17.湖北省 (35個)

陽新縣、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孝昌縣、大悟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麻城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神農架林區、遠安縣、興山縣、南漳縣、保康縣、監利縣、團風縣、浠水縣、崇陽縣、通山縣

18.湖南省 (42個縣2個區)

邵陽縣、隆回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平江縣、桑植縣、安化縣、汝城縣、桂東縣、新田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沅陵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新化縣、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永順縣、龍山縣、茶陵縣、炎陵縣、衡山縣、祁東縣、新邵縣、綏寧縣、新寧縣、澧縣、慈利縣、南縣、永興縣、安仁縣、祁陽縣、江永縣、寧遠縣、藍山縣、會同縣、雙峰縣、張家界市永定區、武陵源區

19.廣東省 (3個)

乳源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20.廣西壯族自治區 (75 個)

武鳴縣、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柳江縣、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陽朔縣、臨桂縣、靈川縣、全州縣、興安縣、永福縣、灌陽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資源縣、平樂縣、荔蒲縣、恭城瑤族自治縣、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合浦縣、上思縣、江洲區(崇左市)、港口區(防城港市)、防城區(防城港市)、憑祥市、靈山縣、浦北縣、平南縣、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右江區(百色市)、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德保縣、靖西縣、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田林縣、西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金城江區(河池市)、宜州市、昭平縣、鍾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南丹縣、天峨縣、鳳山縣、東蘭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忻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扶綏縣、寧明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

21.海南省 (9個)

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亞市、東方市、五指山市

22.重慶市 (24個)

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璧山縣、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萬州區、南川市、涪陵區

23.四川省(133個)

金堂縣、雙流縣、郫縣、大邑縣、蒲江縣、新津縣、市中區(廣元市)、元壩區(廣元市)、榮縣、富順縣、米易縣、鹽邊縣、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中江縣、羅江縣、三台縣、鹽亭縣、安縣、梓潼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 、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蓬溪縣、射洪縣、大英縣、威遠縣、資中縣、隆昌縣、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嘉陵區(南充市)、南部縣、營山縣、蓬安縣、儀隴縣、西充縣、閬中市、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宜賓縣、南溪縣、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珙縣、筠連縣、興文縣、屏山縣、廣安區(廣安市)、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達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萬源市、名山縣、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巴州區(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安岳縣、樂至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金川縣、小金縣、黑水縣、馬爾康縣、壤塘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康定縣、瀘定縣、丹巴縣、九龍縣、雅江縣、道孚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色達縣、理塘縣、巴塘縣、鄉城縣、稻城縣、得榮縣、木里藏族自治縣、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西昌市

24.貴州省 (83個)

花溪區(貴陽市)、清鎮市、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鍾山區(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六盤水市)、水城縣、紅花崗區(遵義市)、匯川區(遵義市)、仁懷市、赤水市、盤縣、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平壩縣、西秀區(安順市)、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江口縣、玉屏侗族自治縣、石阡縣、思南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德江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萬山特區(銅仁地區)、興義市、興仁縣、普安縣、晴隆縣、貞豐縣、望謨縣、冊亨縣、安龍縣、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銅仁市、赫章縣、凱里市、黃平縣、施秉縣、三穗縣、鎮遠縣、岑鞏縣、天柱縣、錦屏縣、劍河縣、台江縣、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雷山縣、麻江縣、丹寨縣、福泉市、都勻市、荔波縣、貴定縣、甕安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龍里縣、惠水縣、三都水族自治縣

25.雲南省 (119個)

東川區(昆明市)、呈貢縣、晉寧縣、富民縣、宜良縣、石林彝族自治縣、嵩明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宣威市、馬龍縣、陸良縣、師宗縣、羅平縣、富源縣、會澤縣、沾益縣、江川縣、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施甸縣、騰沖縣、龍陵縣、昌寧縣、昭陽區(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水富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臨翔區(臨滄市)、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瑞麗市、潞西市、雙柏縣、牟定縣、南華縣、楚雄市、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元謀縣、武定縣、祿豐縣、蒙自縣、屏邊苗族自治縣、建水縣、石屏縣、彌勒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個舊市、開遠市、綠春縣、河口瑤族自治縣、文山縣、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大理市、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梁河縣、盈江縣、隴川縣、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26.西藏自治區(全部共73個)

27.陝西省 (89個)

藍田縣、周至縣、戶縣、高陵縣、印台區、耀州區、宜君縣、陳倉區(寶雞市)、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眉縣、隴縣、千陽縣、麟游縣、鳳縣、太白縣、三原縣、涇陽縣、乾縣、禮泉縣、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武功縣、華陰市、臨渭區(渭南市)、華縣、潼關縣、大荔縣、合陽縣、澄城縣、蒲城縣、白水縣、富平縣、寶塔區(延安市)、延長縣、延川縣、子長縣、安塞縣、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龍縣、黃陵縣、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榆陽區(榆林市)、神木縣、府谷縣、橫山縣、靖邊縣、定邊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清澗縣、子洲縣、漢濱區(安康市)、漢陰縣、石泉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平利縣、鎮坪縣、旬陽縣、白河縣、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28.甘肅省 (71 個)

永登縣、皋蘭縣、榆中縣、永昌縣、平川區(白銀市)、白銀區(白銀市)、靖遠縣、會寧縣、景泰縣、麥積區(天水市)、清水縣、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樂縣、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涇川縣、靈台縣、崇信縣、華亭縣、庄浪縣、靜寧縣、金塔縣、安西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慶城縣、環縣、華池縣、合水縣、正寧縣、寧縣、鎮原縣、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成縣、文縣、宕昌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兩當縣、臨夏縣、康樂縣、永靖縣、廣河縣、和政縣、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合作市、臨潭縣、卓尼縣、舟曲縣、迭部縣、瑪曲縣、碌曲縣、夏河縣、安定區(定西市)、武都區(隴南市)

29.青海省 (42個)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縣、湟源縣、平安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門源回族自治縣、祁連縣、海晏縣、剛察縣、同仁縣、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共和縣、同德縣、 貴德縣、興海縣、貴南縣、瑪沁縣、班瑪縣甘德縣、達日縣、久治縣、瑪多縣、玉樹縣、雜多縣、稱多縣、治多縣、囊謙縣、曲麻萊縣、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烏蘭縣、都蘭縣、天峻縣、茫崖行政區、冷湖行政區、大柴旦行政區

30.寧夏回族自治區(14個)

靈武市、永寧縣、賀蘭縣、平羅縣、鹽池縣、同心縣、原州區(固原市)、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中寧縣、海原縣、紅寺堡開發區(吳忠市)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1個)

烏魯木齊縣、鄯善縣、托克遜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伊吾縣、呼圖壁縣、瑪納斯縣、奇台縣、吉木薩爾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精河縣、溫泉縣、輪台縣、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溫宿縣、庫車縣、沙雅縣、新和縣、拜城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柯坪縣、阿圖什市、阿克陶縣、阿合奇縣、烏恰縣、疏附縣、疏勒縣、英吉沙縣、澤普縣、莎車縣、葉城縣、麥蓋提縣、岳普湖縣、伽師縣、巴楚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和田縣、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伊寧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霍城縣、鞏留縣、新源縣、昭蘇縣、特克斯縣、尼勒克縣、額敏縣、沙灣縣、托里縣、裕民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布爾津縣、富蘊縣、福海縣、哈巴河縣、青河縣、吉木乃縣、和田市、喀什市

這個是去年的報考條件,今年的具體還沒出來呢,不過應該還是這樣,據說2012年才會改革。
考試時間是每年9月份的第三個周末,今年是9月18.19號。
答案來源:華慧網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何為共和

在摧毀舊政權以後,黨和人民政府總結了革命根據地行政建設的經驗,結合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逐步形成省、專區(州、市)、縣(市、區)三級地方行政體制。

1949年8 月甘肅省解放以後,即成立甘肅行政公署,下轄慶陽、平涼、天水、武都、岷縣、定西、臨夏、酒泉、武威、張掖、蘭州11個分區(專區、市)、73縣(局)。甘肅行署隸屬於西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1954年撤銷)。1950年成立甘肅省人民政府,1954年根據內務部的通知精神,將撤銷的寧夏省合並於甘肅省。1955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更名為「甘肅省人民委員會」。以後,根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決定,1958年劃3個專區(自治州)、19個縣市歸寧夏回族自治區管轄。「文化大革命」中,省人民委員會更名為「甘肅省革命委員會」,1979年復改為甘肅省人民政府。

1950年到1957年,根據中央緊縮機構和關於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指示精神,對部分區劃進行了一些調整,先後成立了天祝、東鄉、肅北、涇源、肅南、廣通、卓尼、張家川、阿克塞等一批民族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自治縣)。1950年撤銷張掖、岷縣專區以後,全省專區數由11個減為9個,縣由73個增加到86個,區公所達到503 個,鄉3862個,街公所64個。縣的建制比較大的變動是:撤銷洮沙、曲子縣,成立天水、平涼、臨夏3 市(縣級)和東鄉、天祝自治區(縣級)。夏河縣和卓尼自治區(原卓尼設治局)改為省轄。1953年,增設甘南、西海固兩個專區級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全省仍設置11個專區、86縣、687個區公所、58個街公所。1954年,因寧夏省合並於甘肅省,增加了銀川專區、河東回族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蒙古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3個專區、 16個縣,又新成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區、阿克塞哈族自治區、碌曲行政委員會、瑪曲行政委員會、舟曲行政委員會,全省達到14個專區、107個縣、775個區公所,5810個鄉、179個街公所。1955年,慶陽、平涼專區合並為平涼專區,張掖、酒泉專區合並為酒泉專區;撤銷臨夏專署,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增設玉門市(縣級);改蒙古自治區為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區為固原回族自治州、河東回族自治區為吳忠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區為甘南藏族自治州。同時,改額濟納旗、涇源、東鄉、肅南、張家川、天祝、阿克塞、肅北等少數民族自治區為少數民族自治縣。改卓尼自治區為卓尼縣,舟曲、碌曲、瑪曲3個行政委員會也分別改為縣。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劃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及所屬叮口、阿拉善旗和由張掖專區代管的額濟納旗自治旗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撤銷鼎新縣,以其原行政區劃歸金塔縣。這樣,到1957年,全省共設11個專區、103個縣,306個區公所,2759個鄉,76個鎮,93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到1965年,特別是1958年,全面調整區劃,大規模地並縣,所有區、鄉一律改建為人民公社。同時,根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決定,將銀川專區的銀川市、賀蘭、永寧、寧朔、平羅、惠農、中衛、中寧、陶樂縣,吳忠回族自治州及所屬的吳忠市、金積、靈武、同心、鹽池縣,固原回族自治州及所屬的西吉、海原、固原縣,平涼專區的涇源回族自治縣和隆德縣,共3個專區(自治州)、19個縣(市、自治縣)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領導。撤銷武都專署,以其原轄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劃歸天水專署;設立白銀市(劃皋蘭、靖遠部分區域歸其所轄,委託定西專署代管);撤銷臨澤(並入張掖、高台縣)、崇信(並入華亭縣)、兩當(並入徽縣)、華池(並入慶陽縣)、漳縣(並入武山縣)、景泰(並入皋蘭縣)、會川(並入渭源縣)、玉門(並入玉門市)、庄浪(並入靜寧縣)、靈台(並入涇川縣)、華亭(並入平涼市、涇川縣)、平涼(並入平涼市)、正寧(並入寧縣)、合水(並入慶陽、寧縣)、渭源(並入隴西、臨洮縣)、永登(劃歸蘭州市)、皋蘭(劃歸蘭州、白銀市)、天水(並入天水市)、康縣(並入武都、徽成縣)、甘谷(並入武山縣)、宕昌(並入武都、岷縣)、古浪(並入天祝縣)、民樂(劃歸山丹)、張掖(劃歸張掖市)、卓尼(並入龍迭縣、臨潭縣),撤銷西和、禮縣,合並設立西禮縣,撤銷徽縣、成縣,設立徽成縣,撤銷酒泉、金塔縣,設立酒泉市,撤銷永靖、臨夏縣,以兩縣區劃歸臨夏市,撤銷廣河、康樂縣,以兩縣區劃歸和政縣,撤銷碌曲、瑪曲縣,設立洮江縣,撤銷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設立清水回族自治縣,撤銷臨夏市,設德烏魯市。經過調整,到1958年底,全省共設7個專區(州、市)、42個縣(市、自治縣、區)、574個人民公社、62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的這種狀況一直到1960年基本沒有變化。

1961年到1965年,根據中央關於調整、整頓、鞏固、提高的方針,從本省實際情況出發,對行政區劃重新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其同社會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幹部的經營管水平相適應。

1961年適當劃小了人民公社的規模,陸續恢復了1958年撤並的專區、縣,恢復酒泉、武威、慶陽、武都4個專區,增設臨洮專區(轄臨洮、渭源、岷縣、漳縣4 縣)。到1962年全省專區(省轄市、自治州)由1958年的7個增加到13個,即蘭州、白銀、慶陽、平涼、天水、武都、定西、臨洮、武威、張掖、酒泉、臨夏、甘南;縣(市、自治縣)由42個增加到81個。區公所由1957年的306個減為6個,人民公社由1958年的574個增加到1935個,恢復了56個鄉、10個鎮,有街道辦事處79個。1963年,又撤銷臨洮專區和白銀市。這樣,省轄專區數減為11個,縣仍是81個。1964年,撤銷了平涼、酒泉、臨夏(暫緩執行)3 市,恢復平涼、酒泉、臨夏3 縣,縮小了蘭州、天水市的郊區。專區和縣的總數沒有變。1965年,增設嘉峪關市(省轄市),以酒泉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嘉峪關市的行政區域。全省共有12個專區(自治州、市)、81個縣,32個區公所、1559個人民公社,88個街道辦事處。

1966年到1976年,區劃只是個別調整。從1968年1 月開始,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改為「甘肅省革命委員會」,1969年各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地區革命委員會。同年,根據中央《關於變更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的規定》,將內蒙古自治區巴顏淖爾盟的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劃歸甘肅省後,全省設縣(市、區、旗)83個。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嘉峪關市劃歸酒泉地區領導;將武威地區所轄的永登縣、定西地區所轄的榆中縣、皋蘭縣劃歸蘭州市領導。1971年經中央、國務院批准,將嘉峪關地區指揮部、嘉峪關市、三九公司合並成地區一級的市。到1972年全省共有12個地、州、市,84個縣(市、旗、自治縣、區)。1973年撤銷臨夏市。到1975年,全省共設12個地、州、市,82個縣。

1977年到1985年,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對行政區劃作了適當的調整。1979年,改甘肅省革命委員會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地區行政公署」(州、市為人民政府)。同時,根據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將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調整後全省設12個專署、州、市,80個縣。1981年,設置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設立金昌市(當年成立了籌備委員會,1982年9 月1日正式成立金昌市),全省專署、州、市共為13個,轄81個縣。1983年,為了使鄉鎮的領導體制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開始進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試點工作。同時撤銷平涼縣,恢復平涼市,以平涼縣的行政區域為平涼市的行政區域;恢復臨夏市,以臨夏縣城關鎮和城關、南龍、折橋、枹罕4個公社為臨夏市的行政區域。經調整,全省設13個行政公署(州、市),82個縣。1984年3 月,全省完成了政社分設、建立鄉人民政府的工作,鄉鎮以下普遍成立了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到年底,全省設鄉鎮1532個,村民委員會17471個,村民小組100641個。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天水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天水市升為地級市,下設秦城區(以原天水市和撤銷的天水縣的中梁等17個鄉的行政區域為秦城區的行政區域)、北道區(以原天水縣的渭南等22個鄉和北道鎮的行政區域為北道區的行政區域),並將原天水地區的秦安、武山、甘谷、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劃歸天水市管轄;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地區行政公署由武都遷駐成縣),將原天水地區的西和、禮縣、徽縣、兩當劃歸隴南地區,隴南地區共轄成縣、康縣、文縣、武都、宕昌、西和、禮縣、徽縣、兩當等9 縣;成立白銀市(地級),將蘭州市的白銀區和皋蘭縣的強灣、武川、水川3個鄉劃歸白銀市,設立白銀區,將靖遠縣的寶積鎮和寶積、水泉、共和、種田、復興等5個鄉劃歸白銀市,設立平川區。同時將定西地區的靖遠縣、會寧縣和武威地區的景泰縣劃歸白銀市管轄。將原天水地區的漳縣和武都地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地區管轄。撤銷張掖縣,設立張掖市(縣級),以原張掖縣的行政區域為張掖市的行政區域;撤銷酒泉縣,設立酒泉市(縣級),以原酒泉縣的行政區域為酒泉市的行政區域;撤銷慶陽縣的西峰鎮,設立西峰市(縣級),以慶陽縣的西峰鎮和溫泉、什社、後官寨、顯勝、肖金、陳戶、董志、彭原等8個鄉為西峰市的行政區域。經過調整,1985年全省共設14個行署(州、市),轄86縣(自治縣、市 、區)。

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地區設立武威市(地級),將原武威市(縣級)改設涼州區。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張掖地區設立張掖市(地級),將原張掖市(縣級)改設甘州區;撤銷平涼地區設立平涼市(地級),將原平涼市(縣級)改設崆峒區;撤銷酒泉地區設立酒泉市(地級),將原酒泉市(縣級)改設肅州區;撤銷慶陽地區設立慶陽市(地級),將原西峰市(縣級)改設西峰區,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定西地區設立定西市(地級),將原定西縣改設安定區。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隴南地區設立隴南市(地級),將原武都縣改設武都區(2004年9月正式掛牌)。至此,我省完成撤地設市工作,全省現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2004年9月,天水市秦城區更名為秦州區。2005年1月,天水市北道區更名為麥積區。2006年2月,酒泉市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

熱點內容
法治進行著 發布:2024-05-07 15:18:19 瀏覽:2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00230答案 發布:2024-05-07 14:48:51 瀏覽:109
2013中國法治發展 發布:2024-05-07 14:44:24 瀏覽:480
立足民法典 發布:2024-05-07 13:08:07 瀏覽:132
經濟法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4-05-07 12:54:46 瀏覽:461
客服外包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4-05-07 08:02:54 瀏覽:90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庭 發布:2024-05-07 06:01:48 瀏覽:260
借名購房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5-07 05:37:32 瀏覽:839
法治視頻下載 發布:2024-05-07 05:32:18 瀏覽:827
法學考研群 發布:2024-05-07 01:40:45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