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德國法學派

德國法學派

發布時間: 2023-06-02 00:55:13

⑴ 德國民法典的理論基礎

德國民法典在法典編纂方面,主要以18世紀德國各邦的「德國普通法」為基礎,已如前述。至於在民法理論和思想方面,可以說,德國民法典主要是以德國的潘德克頓法學為基礎的,換句話說,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後半期最終完成的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在這方面,德國民法典的思想基礎與理論構成比法國民法典遠為復雜。這不僅是由於德國民法典的制定在時間上要遲將近一百年,而且是由於德意志帝國在社會經濟發展與帝國的統一過程方面與法國大不相同。
這里有必要簡略地說一說德國的普通法與普通法學的形成,再說到所謂潘德克頓法學。
中世紀末期以來,德國在繼受羅馬法、教會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一種在全德國境內適用的法,稱為普通法(Gemeines Recht)。與普通法相對的是地方特別法(Partikularrecht)。起初,普通法只居於補充地方法的地位。在普通法里,以羅馬法為基礎的私法佔主要部分。由於這一部分主要來自羅馬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中的《學說匯纂》(Pandectae),於是普通法中的私法部分又特稱為潘德克頓。1495年,德國設立了帝國宮廷法院(Reichskammeryericht),作為帝國最高法院。法院中法官依普通法裁判案件,於是構成潘德克頓的內容的羅馬法,在德國取得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情況,北德在15世紀末,南德在16世紀中完成。
為了克服法律的分散狀態,德國各邦從17世紀末期就開始編纂法典,其主要目的是要統一在各邦同時存在的地方法與普通法。法典編纂的成果就是前面所說的各種法典,這些法典都以「普通的」(Allgemeine)命名,表明其為施行於該邦的「通用的」法律。
在法典編纂的過程中,民法理論也大大提高了,民法學者日漸增多,這種理論形成為普通法學。由於這種法學主要是私法學,主要是羅馬法與德國固有法相結合的產物,在17世紀就稱之為「潘德克頓的現代運用」(Vsus modernus Pandectarum)。以後隨著學說、判例的積累,這種研究越來越趨成熟。這時德國的法學研究中,自然法學派走向歷史法學派,又由歷史法學派產生了「潘德克頓法學」(Pandektenwissenschaft)或「潘德克頓學派」[8]。潘德克頓法學的集大成者是著名學者溫德莎德(Beruhard Windscheid,1817—1892),其代表作是《潘德克頓教科書》(Lehrbuch des Pandenktenrechts),該書共3卷,初版刊行於1862—1870年。
潘德克頓法學是由羅馬法(學說匯纂)發展而成的體大思精的德國民法學。在這一學派里聚集著德國的一些有很高造詣的民法學者。
起草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的委員會,以溫德莎德為委員長,花了13年之久,草擬了德國民法典的第一草案。第一草案可說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以後第一草案雖經修改,但德國民法典是在潘德克頓法學的基礎上完成的,這一點並未改變。德國民法典的編制、結構、概念、語言,完全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結晶。例如德國民法典分為主編,設置「總則」編,就是接受了潘德克頓法學的辦法[9]。德國民法典和潘德克頓法學的關系,一位德國法學家海恩茨·體布納說得很好:「從根本上說,這次法典編纂工作(指德國民法典的制定——引者)是沿襲(6世紀時)羅馬法《學說匯纂》的產物,同時帶來了《學說匯纂》的優點和缺點,……」[10]
總之,德國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有以上兩方面的基礎。我們要深入研究德國民法典,就應該對這兩方面加以探討。

⑵ 國際法分哪些學派、各有什麼主張

由於對國際法的效力根據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回答不同,因此形成的諸多不同的學派的統稱,國際法(International Law),舊稱萬國法,又稱國際公法[可疑] (討論),簡言之,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具體來說就是指處理各個國家及 *** 組織之間各種關系的規則和各項基本原則的總和,但有時也包括代表一定國家意志的法人和自然人等特殊主體。

關於國際法的法律依據,早期西方社會是不承認的,19世紀英國法學家奧斯丁就認為其僅僅是一種實在道德,並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目前就各國對國際法法律地位的承認和國際間所發生的貿易摩擦也常常被援引國際法進行解決這些跡象來看,國際法的法律地位已經得到了確認。

不幸的是由於國際社會中沒有凌駕於國家之上的組織獨立地行使立法權和司法權,因此國際法在淵源上表現為兩國之間條約(或多邊公約)和習慣(又叫慣例)。

從實證的角度來考察,名義上國際法對國傢具有約束力,但事實上國際社會缺乏有效制裁違法國家的手段。

國際法的特徵主要有

1、 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 國內法的主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

2、國際法是國家以協議的方式來制定的, 國內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依一定程序來制定的。

3、國際法採取與國內法不同的強制方式 國際法主要是依靠有組織的國際強制機關加以維護,保證實施,而國內法的強制方式主要依靠國家的本身的行動。

但國際法仍然是法律 1、國際法為國家規定了一整套處理其對外關系的行為規則,為國家規定了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

2、國際法具有強制性,只不過與國內法的強制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特殊的強制方式仍然是強制方式。

3、一些重要的國際條約都明確規定了國際法的效力。

4、國際實踐證明,國際法作為國家之間的法律,不僅為世界各國所公認,而 國際法

且各國也是遵守的。

戰後國際關系新發展的特徵:

1、自然法學派:維多利亞、蘇亞利茲、普芬道夫、

社會連帶法學派:狄冀、龐德 規范法學派:凱爾遜

2、實在法學派:邊沁、賓刻舒刻

3、格老秀斯(折衷法學派):格老秀斯、沃爾夫、瓦特爾

4、我們認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應該是國家之間的協議:

A、國際法是國家之間 的法律,國家是國際法的制訂者,因此,只有國家之間達成的協議,都對各國具有拘束力

B、各國達成的協議是各國大卜作為國際法的制訂者,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共同制訂的法律文件,因此,成為各國必須和應該遵行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

C、各國之間的協議是各國強制執行國際法的根據。

現在西方法學理論通常將法學劃分出三大經典流派,即自然法學派、實證法學派和社會法學派

自然法學說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幾乎貫穿西方法律思滾兆穗想史的全過程。

從古希臘、古羅馬到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無不涉及自然法問題。

或者說,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自然法學說是西方法學中一脈相承經久不衰的理論。

因此,認真研究這一理論,對分析、批判和借鑒資產階級法學具有重大意義。

 自然法學異源於古希臘哲學。

著名的自然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便提到自然法與人為法,並認為法是戰爭的產物,將法歸結為永恆的產物。

(公元前六世紀

 )他甚至初步指出自然法與人為法的區別,但沒有作進一步的論證。

但後來,詭辯學派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又對此作了闡述,認為法律起源於自然狀態,是正義的表現。

蘇格拉底在此基礎上,正式把法律分成兩種:一是制定法,一是不成文法。

並指出法是市民的行為准則。

不成文法是人類行為的准則,是神的立法,而人的立法必須服從神的立法猜山。

他的學生柏拉圖,尤其是他是徒孫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正式從法學的角度提出和論證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但不系統。

 率先把自然法系統化的是古羅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學家西塞羅。

他的名作《法律篇》是系統闡述自然法理論的代表作。

他不僅給自然法下了定義,而且把它同理性、正義聯系起來,並指出理性與正義均源於自然。

他認為,自然法永世長存,萬古不變,是絕對正確的;而人定法(制定法)則有兩種情況:凡符合自然法原則的人定法是正當的法律,否則就不是法律。

西塞羅把自然法理論推向其發展史上第一個高峰,而是古希臘思想家、法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但這一時期的自然法理論有明顯的局限性:一是最後把自然法與神聯系在一起;二是沒有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盡管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在他們對自然法極為重視,而仍然是「空中樓閣」,從而使他們的自然法理論只能成為一種文化遺產。

 中世紀是整個法學的衰落時期,與其它社會科學一樣,法學成為神學的「附庸」與「婢女」。

但神學家們沒有忘記自然法這一概念,經過他們的精心設計,毫不掩飾地把自然法披上了神學的外衣,公開提出自然法從屬於他們所講的上帝創造的永恆法,大大降低了自然法的地位。

在他們看來,只有永恆法彩色至高無上的法律,它淵源於神的智慧,就是說,只有神才能使法律、正義、理性統一起來。

 古典自然法學派

 古典自然法學派形成於17-18世紀,創始人為格老秀斯(荷蘭)、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英國)、孟德斯鳩(法國)、盧梭(法國)、漢彌爾頓(美國)、傑弗遜(美國)等,這些資產階級思想家,繼承了歷史上自然法學說的某些觀點,以唯心史觀為理論基礎,並形成了古典自然法學派。

格老秀斯宣稱:「法律是理性的體現」,「正義的標准」;他給自然法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自然法是真正理性的命令,是一切行為善惡的標准。

」他心目中的理性、正義與古希臘的自然法學說有所不同,他把理性從天上引到了人間,即他講的理性是指人類的理性,而不歸結於神。

更可貴的是,古典自然法學派把正義、理性同資產階級民主、人權、法治聯系起來,並成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武器。

他們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的觀點:

 古典自然法學派的基本觀點

 法律理性論。

自然法學說的基本原則,就在於認定除國家制定的實在法(行為法)之外,還存在一種凌駕於實在法之上的「超法律」的自然法。

他們認為,自然法高於實在法,是實在法的基礎,是監督實在法的手段。

自然法學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都把自然法與理性聯系在一起,但歸宿不同。

古希臘把理性歸宿於自然,中世紀把理性、正義淵源於神,而資產階級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則歸結於人類。

他們認為人類理性之中就有自然法,因此,凡是有理性的人類都要自然法的支配。

 天賦人權論。

天賦人權論首先是格老秀斯提出來的,洛克把它加以系統化,潘恩等人在《獨立宣言》和《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把它加以規范化;其主要內容有:1)人權是天賦的,與生俱來;2)人權的基點是個人;3)人權是抽象的,超階級的;4)人權主要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平等權和財產權,而財產權是核心。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權又增加了新的內容。

 社會契約論。

這是古典自然法學派的理論基礎,霍布斯、洛克、盧梭都先後系統地論證了這個問題,盡管他們各自講的理由不同,但結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在自然狀態下,人們訂立契約,建立國家,並讓出一部分權利賦予國家,由國家來保護每個公民的人權。

他們的後繼者又把社會契約論擴展到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 *** 在民論。

這是「天賦人權論」和「社會契約論」的引伸和發展。

按照盧梭的說法,由於人們把一部分權利轉讓給國家,並不是奉獻給任何個人;他們放棄權利,因此,人民在國家中應該是自由的,國家的 *** 只能是屬於人民,人民可以更換 *** 。

在此基礎上,盧梭提出 了「 *** 在民」或「人民 *** 」的理論,他指出:「人民 *** 」應包括如下原則:(1) *** 不可轉讓;(2) *** 不可分割;(3) *** 不可代表;(4) *** 至高無上和不可侵犯。

 法治論。

自然法學派主張建立法治國,強調法律至上,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強調依法辦事,強調權力制約,並把法治作為一種治國方略和政治體制。

 對古典自然法學派的評價

 古典自然法學派是西方法學中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法學流派,特別是 20世紀以來,成為了西方三大派別之一,在世界范圍內曾一度廣泛傳播:

 古典自然法學派的理論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對推翻封建專制和神權政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 古典自然法學派關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 等理論。

既是人類社會進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又對社會的發展,對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一定借鑒作用。

 自然法學派的的理論基礎是唯心史觀,它所謂的「人類理性」、「天賦人權」都有歷史的局限性和虛偽性。

 自然法學說的復興

 19世紀,隨著資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和階級斗爭的新的要求,自然法學派逐漸被歷史法學派所取代,分析法學派也隨之興起。

 但到20世紀,自然法學派又出現「復興」的局面,德國法理學家斯塔姆勒提出「內容可變的自然法」學說。

他認為法律在邏輯上應先與社會和經濟現象而存在,不是經濟決定法,而是法決定經濟。

他把法區分「正當的法」與「不正當的法」,並認為「正當的法」是由「不正當的法」演變與發展而成。

他所謂「正當」與「不正當」,不在於法的內容,而在於法的形式。

只要法的形式與所定的標准相適當即為「正當的法」。

 「復興自然法學派」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法學家信奉天主教義,亦稱新經院主義法學派,其代表人物是法國的馬里旦,他認為私人佔有財富屬於自然法,而「自然法之為法,是因為它是對於永恆法的分有。

」另一部分法學家雖不公開站在宗教立場上,但提倡理性服從信仰,把自然法解釋為一種理想的永恆的正義,如義大利法學家迭爾維寇。

 二次世界大戰,自然法學派的觀點進一步被重視,尤其通過幾次大論戰:如富勒與哈克,哈克與德沃金,使自然法學派威信大增。

 自然法學在其發展的歷史中,大致經歷了自然主義自然法學、神學自然法學、理性自然法學和新自然法學四個發展階段。

 新自然法學的特點

 自然法學的復興嚴格地講,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有下列特點:

 強調人權對國家權力的制約。

新自然法學派有兩個支派或者說有兩個發展方向,即世俗的與神學的,但他們都強調人權對國家權力的制約。

如威瑪 *** 的司法部長拉德勃魯赫認為,法律必須有絕對的價值准則,否認人權的法律是「絕對錯誤的法律」。

他指出實證主義有利於法西斯政權對權力的濫用。

他這些法律觀點,德國戰後審判法西斯分子起了重大作用。

但拉德勃魯赫畢竟是一個相對主義者,是一個典型的不可論者,這當然應予以否定。

馬里旦是新自然法學神學派代表,提倡以基督教教義改造社會。

他們突出特點是強調人權,並專門寫了一本《人權與自然法》的名著,認為應用人權制約國家的權力。

 強調當代資本主義的價值觀。

新自然法學派不是簡單重復自然狀態、自然法、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等說教,而是保留舊的形式,賦予新內容,或者乾脆放棄一切虛構,直接強調法律對道德的依賴性。

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羅爾斯的正義論和德沃金的權利說。

德沃金認為,個人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這些權利不僅是法律規定而且是不限法律規定而存在的。

 新實證分析學派的影響。

新自然法學派開始重視法的形式因素,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學者富勒。

他提出了「程序法自然法」理論,認為,一個真正的法律制度包含著固有的道德性,即法的內在道德,亦稱法制原則,是一種特殊的、擴大意義上的程序道德,包括:(1)法律的一般性;(2)公開性(3)非溯及既往;(4)法律的明確性;(5)避免法律中的矛盾;(6)法律不應要求不可能實現是事情;(7)法律穩定性;(8)官方行為與法的一致性。

 新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 新自然法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的拉德勃魯赫(RadBruch),法國的馬里旦美國的富勒、德沃金和羅爾斯。

 對自然法學派的評價

 自然法學派在西方法學中一脈相承,流傳至今,是當今西方三大派別之一。

在西方法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古典自然法學派的理論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對推翻封建專制和神權政治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 自然法學派,關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 等理念的提出既是人類進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又推動社會的發展。

對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一定借鑒作用,

 自然法學派的理論基礎的唯心史觀,它所謂「人類理性」「天賦人權」都有歷史的局限性和虛偽性。

 社會法學派

 概說

 社會法學派亦稱社會學法學。

這一學派的含義相當混亂,大體上有兩種解釋:一是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方法研究法律,研究法律同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特別是研究法律的社會效果與目的;一是指法律強調社會利益,提倡「法律社會化」。

 在20世紀初,這兩種解釋還是有意義的,因為第一種說法盡管主張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方法研究法律,但他們仍然強調個人利益和個人自由。

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法律社會化」已佔絕對優勢,上述兩種解釋實際上已經趨向一致。

 本來,社會學法學、社會法學和法律社會學三個概念是一致的。

當然,由於研究者本人是法學家還社會學家,其研究的重點和角度是不同的。

一般講,法律社會學是「陳述性的」而社會學法學是「規定性的」,意思是說法學家著重於法律規定,社會學家側重於陳述有關事實。

 從社會學法學的發展歷史來看 ,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

 早期社會學法學。

它產生於19世紀的後期,其創始人是法國的孔德。

孔德又是實證主義的創始人。

早期社會學法學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法律,諸如生物學、人種學或心理學等等。

如英國的社會學家斯賓塞(Spencer)便以生物學為依據,認為社會與國家如同生物一樣,是一個有機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生存競爭和強存劣汰,法律的任務在於保護個人自由,一個人只要不妨害他人同樣的自由,就可以從事他所願意的任何活動。

奧地利社會學家普洛維奇認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種族斗爭,國家起源於較強的原始民族,對較弱的原始民族的征服,隨著國家的出現就形成了國內的階級之間的斗爭以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法律是統治集團通過國家權力對被統治集團進行統治的工具。

還有法國的社會學家塔爾德和美國的社會學家沃德,將法律解釋為心理現象,從而創立早期社會學法學中的心理學法學。

 現代社會學法學。

它又分為兩大派,即美國學派與法國學派。

法國學派又稱歐洲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奧地利的社會學家埃利希,他認為法律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和判決,而社會本身,應該是「活的法律」,他不同於制定法,而是社會組織的內在秩序。

美國現代社會學法學的創始人是著名法學家龐德(以後專節論述)

 早期社會學法學與現代社會學法學的重大區別有:(1)現代社會學法學不僅主張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方法研究法律,而且特別強調法律是社會效果與社會目的;(2)早期社會學法學強調個人利益個人權利,現代社會學法學強調社會利益;(3)在解釋法律方面現代社會學法學不是從生物、人種、心理某一角度而是綜合各門學科加以解釋。

 此外,還有一些現代西方法學派別與龐德的社會學法學有一定差別,一般不稱之為社會學法學,但從其基本趨向來看,仍屬於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可列為社會學法學的支派。

如法國的法學家狄驥創立的社會連帶主義法學,美國現實主義法學、德國的利益法學等等。

 分析法學派

 分析法學派的由來與發展

 分析法學派是19世紀西方法學三大派別之一,曾長期在英國占統治地位。

現在,它仍然被認為是西方法學「三足鼎立」的一家。

 分析法學派大致歷經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即以奧斯丁為創始人的早期分析法學派階段和以哈特為代表的新分析法學派階段。

 分析法學派產生於英國,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妥協性在法律方面的直接後果。

奧斯丁的主要觀點有:

 法律是 *** 者的命令,並以此引伸出「義務、制裁」為法學的基本范疇。

在他看來,法律只有是一種命令,才能得到實行;如果僅僅是「告知」、「希望」,實際上是很難得到遵守。

他認為,法律作為一種命令,只有來自 *** 者才有實際意義,才可能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 法律與道德沒有聯系,即劃分實在法與理想法。

在他看來。

法學就是研究法,「惡法亦法」,也屬於研究范圍。

 他認為法律有兩種,應當法和實在法,法理學的任務在於研究實在法,從而開創法學領域實證研究和 *** 風氣。

 毫無疑問,奧斯丁的觀點與自然法學派的觀點是矛盾的;同時,他將法律與道德分離是荒謬的;但他提出法學應研究實在法有一定價值,在客觀上促進法學的發展。

 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

 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創始人是英國的法理學家哈特(Hort),原為出庭律師,1952年由牛津大學教師升為該校法理學講座教授,1978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法律的概念》(1961年),《法律、自由和道德》(1968年)、《法理學和哲學論文集》(1983年)。

 新實證主義法學是在論戰中形成與發展的。

戰後哈特與新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進行了三次大論戰:第一次是哈特與美國法理學家富勒長達數年的論戰;第二次的哈特與英國法官德夫林的論戰;第三次的哈特同美國法理學家德沃金的論戰。

 1957年4月,哈特在哈佛大學演講時,作了一個《實證主義和法律與道德之分》的報告,為法律實證主義進行了辯護,並對富勒等人進行了攻擊,從而揭開了第一次論戰的畜牧。

富勒當即發表了《實證主義和忠於法律—答哈特教授》予以反駁。

60年代,兩人又各自出版自己的代表作---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進一步批駁對方。

這次論戰實際上是西方法理學中傳統的自然法學和法律實證主義兩大派之爭。

分析法學認為,自然法學是一種形而上學,它研究的是理想的或正義的,而非實在的法律。

自然法學則認為,實在法,通常指國家制定的法律,應符合代表某種正義、道德的自然法。

 第二次論戰的焦點仍然是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問題,具體問題是:法律是否禁止成年人同性戀的問題。

法官德夫林主張禁止,而哈特根據自由派道德觀點,認為不應該禁止。

在爭論中,有人支持德夫林,也有人支持哈特。

 第三次論戰是哈特與德沃金。

德沃金對哈特的主要規則與次要規則提出異議,並闡明了原則、規則和政策的關系

⑶ 簡述歷史法學派的缺陷。

歷史法學派的所謂的缺陷僅僅在於它的時代局限性和唯心主義的觀點,綜合來講,歷史法學派的優點更多,詳解如下:
一、關於歷史法學派的簡介:
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德國形成了以胡果和薩維尼等為首的歷史法學派(Historische Rechtsschule)。該學派誕生之初代表了德國封建貴族的利益,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演變成為資產階級的重要法學流派之一,並統治歐洲法學界長達近一個世紀。在19世紀,歷史法學派基本上代表了法學思想發展的主流。
二、歷史法學派的唯心主義觀點主要的代表人是薩維尼,詳解如下:
薩維尼出身於貴族家庭,從1810年柏林大學創辦起就在該校任羅馬法教授,一度兼任校長、普魯士王子的法學教師。1842年起任普魯士政府的法律大臣,直到1848年。為了反駁戴菩,他寫了一本《論當代在立法和法理學方面的使命》的小冊子。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歷史法學派的觀點。後來又創辦了歷史法學泥刊物,傳播這一派觀點。
戴菩在他的小冊子中,雖然沒有對《拿破崙法典》直接作出評論,也沒有將他關於制定法典的倡議提升為理論,但薩維尼及其門生卻直接、間接地認定戴菩所要求制定的,就是《拿破崙法典》式的法典;他的倡議體現了古典自然法學派理性主義的立法觀點;並聲稱,雙方爭論代表了歷史法學派和自然法學派之間的對立。
薩維尼在其1814年所寫的小冊子中提出的、代表德國歷史法學派的基本觀點是:古典自然法學派的理性主義的立法觀點,即通過人類的普遍理性制定出人類普遍適用的法典這種觀點,完全是「幻想」、「荒誕無稽的」;自古以來,法律就像語言、風俗、政制一樣,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識」、「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它「隨著民族的成長而成長、民族的壯大而壯大,當這一民族喪失其個性時趨於消逝」。總之,「法律是民族精神」的體現;隨著文明的進步,出現了法學家階級,他們代表共同體,負責法律的技術方面,此後法律就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作為共同體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作為法學家手中的一種獨特知識,也就是說,法律具有政治成分(即民族意識)以及技術成分;法律主要體現為習慣法,後者是最有生命力的,其地位遠遠超過立法,因為法律是自發地、緩慢地和進步地成長的,而不是立法者有意識地、任意地創造的,等等。他的結論是,不僅立法是次要的,而且根據德國法學家還缺乏歷史精神等條件來看,德國「沒有能力制定出一部好法典。」
薩維尼的那些觀點同17、18世紀古典自然法學派一樣,都是以唯心史觀為基礎的,但它們之間是有重大區別的。古典自然法學派所講的理性主義的立法,實質上就是制定資產階級理想化的法律。但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這種觀點是反神學、反封建的。以薩維尼為代表的歷史法學派雖然以「歷史」為標榜,但卻歪曲了歷史本身。因為歷史事實是:法律並不是超歷史、超階級的現象,它是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階級斗爭的發展而發展的。法律不同於語言,也決不是什麼抽象的「民族精神」的體現,它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而這種意志,歸根結底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律中包含民族傳統等歷史因素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通過統治階級的意志起作用的。
薩維尼的那些觀點不僅是唯心主義的,而且在19世紀歐洲的歷史條件下,更代表了一種歷史復古主義的反動思潮,是與維也納會議和「神聖同盟」的精神,即維護封建統治的精神相一致的。他雖然在理淪上並沒有完全否認立法和制定法典的作用,但他既將立法或制定法典貶低為從屬於習慣法的無足輕重的地位,實質上也就是反對當時在德同制定像《拿破崙法典》那樣新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法律,而維護代表腐朽的封建統治者利益的習慣法,即當時德同各邦推行的省法、地方法、普通法和教會法,等等。
他的這些觀點當然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戴菩關於實現德國法律統一化的倡議,這也就意味著他反對德國的民族統一,要求繼續保存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據局面。

⑷ 三大法學流派

三大法學流派指的是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社會學法學派這三個在現代西方影響較大、占統治地位的法學流派。他們的法學理論,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留下的足跡,這對我們認識人類法的發展歷程、規律及本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德國法學派擴展閱讀

自然法學派:自然法學派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法學流派。自然法學充分體現了自然法觀和人本主義,自然法崇尚人文主義,主張天賦人權。自然法是理性法,自然法普遍永恆,且高於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時才是真正的法律。

分析法學派:分析法學派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反對形而上學的思辨方式和尋求終極原理的做法,反對法理學家試圖辨識和闡釋超越現行法律制度之經驗的'法律觀的任何企圖。它試圖將價值考慮排除在法理學科學研究的范圍之外,並把法理學的任務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實在法律制度的范圍內。

社會法學派:社會法學派起源於十九世紀後半期的德國,盛於二十世紀西方各國。該學派在德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艾爾利希,在美國系統地闡述這一學派觀點的是霍姆斯和龐德。社會法學派強調研究「 現實的法學」,研究法律現實的各個方面,反對實證主義法學派僅僅對法律進行形式邏輯上的研究,但他們對法律實證主義的批判是從反科學的立場出發的。他們對於法律的來源性質和作用的論述,著重宣揚了法的社會性,否定了法律的階級性。

⑸ 西方主要法學流派及其主要觀點

法碩專業課的備考中,需要大家掌握的專業知識點內容是比較多的。這也是考試的難點所在。那麼具體的這些備考知識是什麼?小編為考生整理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西方主要法學流派
自然法學派。自然法學派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法學流派。這個時期的自然法學充分體現了自然法、自然權利與社會契約等人本主義法律觀,崇尚自由平等,主張天賦人權。主張法是人的理性,強調自然法普遍永恆,且高於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時才是真正的法律。近代自然法學的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現代的新自然法學代表人物則有富勒、羅爾斯和德沃金。
分析法學派。分析法學派是19世紀產生的學派,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反對形而上學的思辨方式和尋求終極原理的做法,反對超越現行法律制度的任何企圖,主張惡法亦法,它試圖將價值考慮排除在法理學科學研究的范圍之外,並把法理學的任務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實在法律制度的范圍內。早期代表人物有邊沁、奧斯丁;20世紀分析法學派代表則有凱爾森、哈特等。
社會法學派。社會法學派起源於19世紀後半期的德國,盛於20世紀西方各國。該學派在德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艾爾利希,系統地在美國闡述這一學派觀點的是霍姆斯和龐德。社會法學派強調研究「現實的法學」,研究法律現實的各個方面,反對分析法學派僅僅對法律進行形式邏輯上的研究,但他們對其的批判是從反科學的立場出發的。他們對於法律的來源、性質和作用的論述,著重於宣揚法的社會性。
其他法學流派中,影響較大的有19世紀的歷史法學派、哲理法學派;20世紀的經濟分析法學派、女權主義法學派等。到20世紀末,還出現了以批判法學、法與文學運動為代表的後現代法學思潮。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法碩備考:西方主要法學流派及其主要觀點」,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本頻道的持續更新!

⑹ 18世紀末,19世紀中葉,德國哲理法學派宣傳的主要是

哲理法學派認為:封建制度是有不合理性的,但還不能被徹底否定,還要維護它的好的一面,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革新舊制度,甚至美化普魯士封建制度

⑺ 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區別

特點 內容
概說 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洲一些國家或者為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或者為統一國家的法律,法典編纂運動隨之興起。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一個典型。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
《法國民法典》 《法國民法典》是在拿破崙親自領導下完成的,他對於純粹的法律論爭極少參與,而是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現實而不是法律的技術上。他堅持法典的風格對於即使如他那樣的非法律家也應當透明易懂。 《法國民法典》的體系參考的《法學階梯》的體例,但把訴訟法分離出去,開創了實體法和程序法分別立法的先河。該法典共2283條,分為三編:第一編人,第二編財產及對於所有權的各種變更,第三編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1804年生效。《法國民法典》確認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貫徹了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原則。
《德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從1873年開始起草,經過了23年,到1896年頒布,1900年1月1日施行。早在17世紀末期德國各邦就開始編纂法典,在法典編纂過程中民法理論水平逐步提高,至19世紀後半期最終形成了潘德克頓法學派。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時,各邦早已有了各自的法律或法典,制定民法典主要是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並通過民法典統一各邦的法制,以加強帝國在政治上的統一。德國統治者不要求迅速完成民法典的制定,而要求起草者盡量細致地進行工作。
《德國民法典》是為法律家制定的,結構嚴謹,概念精確,邏輯清晰,被法制史學者稱為19世紀德國法律科學的集成,對20世紀一些國家的民法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德國民法典》對契約自由原則作出了一些限制,規定了一些一般條款,如「誠實信用」、「善良風俗」,法官可以根據一般條款處理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的問題。但是,《德國民法典》沒有體現時代特色,文字艱深晦澀是其缺陷。 《德國民法典》的編纂深受羅馬法《學說匯纂》的影響。編纂技術比《法國民法典》有顯著提高。從學理上來看,《德國民法典》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該法典共2385條,分為五編:第一編總則,第二編債務關系法,第三編物權法,第四編親屬法,第五編繼承法。
【備注】潘德克頓:
法學上所說的潘德克頓,大體有3中不同的含義。
其一,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學說匯纂》,是當時著名法學家的言論集,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淵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產物。一般將其稱為潘德克頓。
第二,是14世紀以後,德國法學界在繼受羅馬法後在改造「學說匯纂」的基礎上形成的德國普通法,約形成於16世紀,以當時《當代法典匯編》為達標。它在未統一的德國發揮著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國民法典》頒布才逐漸式微。稱之為「潘德克頓體系」。
第三,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在德國制定統一的民法典已經是大勢所趨,圍繞民法典的制定,出現了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淵源)。後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羅馬法的《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所最終採用。
「備注」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2637551.htm
關於「歷史法學派」,詳細內容參閱:「歷史法學派概念」
本框架內資料來源「高教紅皮書」(P4—P5)

⑻ 潘德克頓法學派簡介

潘德克頓

法學上所說的潘德克頓,大體有3中不同的含義。

其一,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學說匯纂》,是當時著名法學家的言論集,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淵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產物。一般將其稱為潘德克頓。

第二,是14世紀以後,德國法學界在繼受羅馬法後在改造「學說匯纂」的基礎上形成的德國普通法,約形成於16世紀,以當時《當代法典匯編》為達標。它在未統一的德國發揮著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國民法典》頒布才逐漸式微。稱之為「潘德克頓體系」。

第三,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在德國制定統一的民法典已經是大勢所趨,圍繞民法典的制定,出現了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淵源)。後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羅馬法的《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所最終採用。

熱點內容
四川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院 發布:2024-05-06 19:59:00 瀏覽:52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三章第一節 發布:2024-05-06 16:25:15 瀏覽:231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劃分為 發布:2024-05-06 15:43:17 瀏覽:820
復旦法律碩士宿舍 發布:2024-05-06 14:11:53 瀏覽:176
湖南劉程法官 發布:2024-05-06 12:22:08 瀏覽:92
會計基礎經濟法和會計實務哪個容易 發布:2024-05-06 12:21:38 瀏覽:3
法治在線寬城515殺人案 發布:2024-05-06 11:05:53 瀏覽:376
注會通過會計和經濟法可以免考初級么 發布:2024-05-06 10:08:07 瀏覽:833
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ppt 發布:2024-05-06 09:13:17 瀏覽:251
人民法院申訴復查規定 發布:2024-05-05 23:52:36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