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義務的例子
㈠ 是法定義務但不是道德義務的例子,是道德義務但不是法定義務的例子
阿彌陀佛。人情高於法理。父親沒有履行撫養孩子的義務,他的幾個孩子在父親回老的時候也不贍養老答人。那個父親不能怪孩子,只能認為這是因果。他告也告不贏,法官沒有傻到無視因果讓孩子贍養老人。贍養老人,雖然屬於法定義務,但是世間法是活的,不是死的。
㈡ 哪些道德義務演變成了法律規則
誠實信用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規范。
①《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回遵循自願答、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
②《合同法》的第六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③《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另外,締約過失責任也是誠實信用道德規則的延伸。 這是道德義務演變成了法律規則的典型例子。 還有拾金不昧道德規范演變成了物權法中的「遺失物返還」規則。
關於義務
(1)廣義的義務,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二者是緊密聯系的,它們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一些道德義務被國家認可為法律規范,成為法定義務。有許多法定義務,同時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如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其他亦可)
(2)加強立法進度,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拓寬道德義務進入法律制度的通道,使社會走向有序、文明所必需的道德義務成為法律規則。
(3)樹立權利義務一致性的觀念,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法律鼓勵我們做的,積極去做,禁止我們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我們做的,必須做到。
㈢ 急需食品安全與道德責任的作文,不求整片,小片段也行,重要的例子!!
食品安全是民心工程、是道德工程,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做食品道德工程,是食品行業和從業人員共同的責任。然而,最近一個時期,食品安全問題密集出現,「瘦肉精」、「染色饅頭」、「牛肉膏」、「劇毒農葯腌制臘肉」、「毒奶風波」等等,不斷顛覆著人們的道德底線。
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並於2009年6月1日起實施。《食品安全法》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了從制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其中確立了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明確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准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為督促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質檢總局制定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將食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
作為功能性配料專家,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為耕者謀利、讓食者健康」為使命,不僅為民眾提供營養健康的功能性食品配料,還積極科普健康知識、推廣健康應用、倡導健康生活新方式,勇擔社會責任,爭做優秀的企業公民。
一、明確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做好員工食品安全責任教育
「食品企業、良心事業」,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合格或者優質食品的生產者,是功臣,也是劣質有害食品製造者,又可能成為罪人,因此說,食品生產加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決定食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既不是技術,也不是管理和設備,關鍵在人、在於食品生產加工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水準。
保齡寶公司始終把食品安全責任意識的培訓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大課堂集中培訓、食品安全事件的討論分析、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等方式向廣大員工進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教育,使食品安全道德工程從基層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自查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各項制度執行情況
作為功能糖生產龍頭企業,保齡寶公司自2000年開始實施食品安全體系管理,先後取得HACCP、ISO22000及FSSC22000等食品安全體系認證。隨著近幾年來食品安全事故不斷的發生,公司認真落實質量、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部署,以強化內審和持續改進為工作重點,大力開展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內部自查及改進活動,確保食品安全體系方針得到落實,食品安全目標得以實現,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
有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標准做支撐,加上我們嚴格的執行過程和良好的執行效果,保齡寶公司先後通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惠氏、卡夫等國際大公司的認證審核,使產品走向多個國家。
三、及時識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依法進行食品生產及銷售
為了能夠及時了解國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保齡寶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法規小組,負責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識別、分析及提出公司在執行方面的建議。
對於國家發布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規要求,小組識別後會對法規內容進行認真分析,找出與企業執行過程的結合點,進而制定執行過程的規范制度,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都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的合規性。
2011年4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保齡寶公司根據《通知》要求,對生產過程使用到的食品添加劑進行重點檢查,從供應商資質、食品添加劑質量安全、生產過程添加量、終產品質量安全等多方面進行檢查落實,確保從原料源頭到產品出廠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
四、承擔食品安全,履行社會責任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公眾公司,保齡寶在「為耕者謀利、讓食者健康、給員工幸福」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大力科普健康知識、推廣健康應用、引領健康生活方式,履行社會責任。
五四青年節,公司組織共青團員到禹城市糖城廣場舉行以「關注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公益宣傳活動。在廣場上,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團員們向全市各涉及食品安全的生產、經銷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發出了《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共做優秀企業公民》的倡議,倡議有關單位共同承擔起食品安全的神聖責任,為構建和諧消費環境、推動社會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針對當前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的情況,向市民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講解健康飲食的注意事項,受到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為了老人的健康,為了孩子的笑聲,為了更加陽光燦爛的明天。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始終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堅做食品道德工程,立志在安全衛生的食品生產工作中當模範、做標兵。
㈣ 有關企業管理道德的案例
百勝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案例(反例)
百勝餐飲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餐飲集團,在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35,000家連鎖餐廳和100多萬名員工。其旗下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東方既白、塔可鍾、A&W及Long JohnSilver's(LJS),分別在烹雞、比薩、火鍋、中式快餐、墨西哥風味食品及海鮮連鎖餐飲領域名列全球第一-。
但是,在2013年,經監督抽檢查實,百勝餐飲集團的部分雞肉存在原料獸葯殘留超標,針對於「葯殘雞」事件,在爆發一個半月之後,百勝集團中國CEO終於出面道歉了。然而,這份充滿官樣文章的道歉不僅遲到,而且缺乏誠意,避重就輕,並沒有就消費者的關切進行回應。百勝集團中國事業部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敬軾的這封道歉信,對企業自身存在的監管不力、溝通不暢等問題只言片語草草帶過,只是提出四項承諾:堅持自檢、結果及時通報主管部門、強化供應商隊伍建設、提高供應商養殖和管理水平。且不談這些承諾百勝今後是否能做到,單從字面.上來看, 四項承諾中,三條指向供貨商,推脫責任的嫌疑十分明顯,完全不像是一一個跨國企業應有的態度。
此外,既然是道歉,就應當給已經受到傷害的消費者一一個說法。然而,百勝不僅對已經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避而不談, 也沒有就消費者受到的損失提出具體解決方案。面向未來的道歉信,無法彌補過去發生的錯誤,更無法體現企業自身的良知。在這封道歉信里,我們看不到百勝的反省,也看不到信里所說的「誠摯」真誠」。 套用原話來說,這封道歉信「令人遺憾」。
在態度背後,是更深層次的企業道德問題。百勝的表現讓人想到一個詞:店大欺客。這個詞用在百勝和肯德基身.上,並不過分。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百勝已經有多次「前科」,肯德基近年先後曝
出"蘇丹紅」「豆漿門]」"老油i門」和「葯殘雞」等丑聞,但一次次道歉之後,新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接=連三地發生。這充分說明,百勝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更沒有將中國消費者的權益放在心上。
案例分析:企業的道德與社會責任問題,正在從保護品牌的層面延展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范疇。有些明智的公司已經認識到,公司在社會責任事務上的優秀表現可以成為品牌優勢的一個源泉。現在,令人激動的問題並不是公司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免於損毀,而是如何將樹立的品牌形象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全球公民身份完美統一起來。信任對品牌的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㈤ 道德義務的表現有哪些具體例子
義務——指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責任。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專法定義務——憲法和法屬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如:九年義務教育、贍養父母、撫養子女、依法納稅、愛護公共財物道德義務——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願的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如: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尊老愛幼、熱心助人。。。。。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有利於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㈥ 急急急!請大家幫忙找一則企業不履行道德,社會責任,使企業倒閉,失敗的案例
今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將一份寫有30家環境違法企業的名單交給了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按照三個部門共同擬定的《關於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的意見》,全國的金融機構將不得對這批污染企業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王傳山的安徽運漕酒廠也在「黑名單」之列。原因是「未經環評審批;擅自於2004年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產廢水直排外環境。」
環保總局的「黑名單」很快對銀行起了作用。本來,王傳山計劃利用安徽省含山縣的中小企業貸款「銀企對接」辦法為酒廠擴建申請1000萬元貸款,但銀行在上報時發現酒廠上了「黑名單」,於是迅速叫停了這筆貸款。
安徽運漕酒廠不是受損失的惟一企業。11月16日,國家環保總局一位負責人透露,綠色信貸推行4個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已有12家重污染企業因為上了「黑名單」而被各家銀行追繳、停止或拒絕貸款。
這也是我國金融機構首次利用赤道原則的規定,對污染企業實施經濟懲罰。赤道原則是2002年10月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和荷蘭銀行提出的一項企業貸款准則,它要求金融機構在向一個項目投資時,要對該項目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並且利用金融杠桿促進該項目在環境保護以及周圍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03年6月,赤道原則正式實施,到現在為止,包括花旗、渣打、匯豐在內的40多家金融企業接受了這一準則。
今年7月30日,國家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根據「赤道原則」的主要精神提出了「綠色信貸」新政策,其要點是商業銀行要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
至此,那個名為「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國際浪潮,已經完全「侵入」中國,像安徽運漕酒廠這樣的內陸中小企業也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威力。
「貿易壁壘」的正面意義
不少中國企業和研究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始於國際企業社會責任標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簡稱SA8000)。
盡管質疑聲不斷,SA8000還是在中國風行一時。江蘇南通開發區帝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資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歐美發達國家。2005年6月17日,該公司成為江蘇省第一家通過SA8000的企業。
帝人公司發展部部長王旭翔介紹,帝人申請認證SA8000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歐美發達國家對出口商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僅關注商品價格,還關心商品的生產過程是否環保、生產商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第二,SA8000標准將人本管理、商業道德和精神文明指標化,使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護人有了具體量化標准。我們認為,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是經濟全球化下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帝人公司應該主動順應這一潮流,才能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實現長遠、持續的發展。」
「現在,我們的訂單量明顯增加,與外商合作十分愉快,有道德責任感的企業形象樹立了。」王旭翔說,「最重要的是,工人得到了實惠,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SA8000最終沒能在中國推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張俊峰的調查顯示,到今年7月為止,通過SA8000標准審核的中國企業只有1000多家,不到總數的萬分之一。但是我們應該感謝SA8000,因為它揭開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構建序幕,很多行業協會和大型公司起而效仿,開始制定本土化的責任標准。
2005年5月31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160餘家優秀紡織服裝企業、全國和地方協會組織作為首批成員,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共同推動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2006年3月28日,首批10家紡織服裝企業和1個產業集群特色鎮率先啟動CSC9000T試點工作。2007年4月,紅豆集團成為第一家通過CSC9000T的企業。
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各種社會責任守則已經超過400種。「但是,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標准能夠完全適應中國。」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聯合國全球契約理事會理事陳英說。
陳英的主要工作,就是「游說」中國企業加入「全球契約」組織。
「全球契約」組織是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於2000年7月倡議建立的,號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權、勞工標准、環境及反貪污方面的十項基本原則,並且每年發布一次企業社會責任類報告。目前已經有100個國際組織以及100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加入這項計劃。
從2001年開始,中國企業聯合會開始向中國企業介紹全球契約。到2007年7月,中國已經有100多家企業加入了全球契約。
在這幾年中,陳英推動並見證了中國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快速發展。
㈦ 關於社會責任和商業道德有什麼好的例子么
復轉基因食品。這個在國內外都制是炒得很火的方向。
所謂轉基因食品, 就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某種特定的生物體中,並使其有效地表達出相應的產物(多肽或蛋白質),此過程叫轉基因。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根據轉基因食品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轉基因食品。
從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作物(煙草)於1983年誕生,到美國孟山都公司轉基因食品研製的延熟保鮮轉基因西紅柿1994年在美國批准上市,轉基因食品的研發迅猛發展,產品品種及產量也成倍增長,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確定性,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國際社會上,截至2010年,美國的小麥主糧的商業化尚未推開,日本禁止進口美國轉基因大米,印度停止轉基因茄子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