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法學會成員

中國法學會成員

發布時間: 2021-01-08 23:25:19

A. 中國行為法學會的理事成員

第五屆理事會
名譽會長
肖揚、劉家琛
現任會長
江必新
現任副會長
張 穹李文專燕 蘇澤林 姜建屬初 周文彰 陳斯喜 張鳴起 王秀紅 王建明、賀榮 何家弘 卓澤淵 林喆 何勤華
付子堂 賈宇 馬懷德 張景蓀 錢永剛 李仲智 郝宏奎 張春城 田明海
專家顧問委員會
布小林 陳忠林 成思危 邸瑛琪郝明金 何魯麗 侯凱 胡彥林 雷典武 李飛 李君如 李蒙 李其宏 李湘平 李育材
李重庵 令狐安 呂忠梅 羅鋒 馬寶善 孟宏偉 慕平 潘盛洲 單繼友 沈國明 孫紹聘 湯建梅 萬淑鵬 汪夏 王軍
魏傳忠 夏贊忠 楊培青 楊正泉 袁曙宏 張林春 張全景 張文范 張效廉 張序三 張志銀
學術委員會主任
羅豪才
學術委員會委員
陳光中 陳國慶 戴玉忠 樊崇義 高銘暄 何秉松 胡雲騰 黃進 江平 姜明安 柯良棟 李林 李步雲 李德順 李永軍
羅大華 王振民 巫昌禎 吳宗憲 謝邦宇 徐顯明 應松年 張晉藩 朱蘇力
常務理事
安洪全 鮑朔望 曹順明 陳春江 陳華傑 陳驚天 陳文斌 陳雄飛 陳正雲 程合紅 程琥 程華 鄧亞軍 董皞 段秀斌
馮勇華

B. 國考里的事業單位是什麼情況啊

事業編怎麼了?同等級教師還比普通公務員高10%工資呢?
參公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的簡稱。 一般代表著享受公務員的待遇,編制一般屬於事業編身份的人員,有些黨群團體本身是參公單位,但是編制是行政編制。
據傳,參公事業編制下一步,應該會變成公務員,事業編進行調整,可能就沒這個了,有的成了公益類,有的會合並到企業成國企等等。
區別:
一、判定公務員身份的依據和條件是什麼?
《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具有行政編制、有國家財政供養、行使管理國家職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毫無疑問,不具有行政編制的,都不是公務員

二、公務員的具體范圍有哪些?
根據公務員法對公務員的界定和有關部門對公務范圍的司法解釋,我國公務員的具體范圍大致包括以下5個方面
1.國家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各級政府機關、人大和政協機關工作人員;
2.法官、檢察官。根據其職務特點和公務員法第三條的規定,另行設置法官、檢察官職務,與法官法、檢察官法相銜接
3. 民主黨派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與**機關工作人員一樣納入公務員范圍。這是中國單一制國家管理體制和**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現實管理需求;
4. 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鑒於其性質雖然不同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在傳統管理上歷來屬於幹部范圍,對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5. 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對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三、參公有何歷史淵源,與依公有何聯系?
根據以前的公務員條例:國家行政機關里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為公務員,他們肯定是行政編制,比如某市市長;黨的部門的工作人員不是公務員,為參照公務員管理,也是行政編制,強某市市委書記;還有委託授權行使管理權的事業單位,如某市勞動局勞動監察大隊。根據最新的《公務員法》凡有行政編制的都是公務員,也就是國家行政機關和黨的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定義為公務員,以前所說的參照公務員管理的黨的部門如市委、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的工作人員都由以前的參照管理變為公務員,因為他們都是行政編制。新的《公務員法》把除行政編制以外的委託行使管理權的事業單位統稱為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也就是說以前參照公務員管理現在就是公務員,而現在所稱的依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卻是以前所稱的依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

四、公務員與參公有何不同?
公務員與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有區別的,公務員是行政編,參公和事業單位都是事業編,但公務員與參公待遇是一樣的,事業編與前兩者在身份與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是編制不同。參公人員還是事業編制人員,非行政,而根據公務員法公務員必須有行政編制。原本只有公務員和事業編兩種編制,但由於一些事業單位具有行使政府相關權力的職能,但是其單位的職工卻沒有公務員身份,而編委會又不可能審批通過擴大行政編的編制,於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間衍生產物就產生了,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編制是事業編,這點毋庸置疑,曾經看到過編辦的批文,清楚的寫著所有職工都是事業編,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二是名稱不同。參公人員的名稱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從廣義上講具有公務員身份,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是正式的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需具備2個條件,一必須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規賦予的管理職能。具備了這2個條件後經過本單位申報,同級政府人事部門審核後,報上一級政府人事部門審批,經過批准後這個單位叫做參公單位,參公單位的人員符合登記條件的,經過同級政府人事部門登記後才能享受公務員待遇。參公的叫單位,不叫機關
三是轉任不同。從公務員單位調到參公單位,編制就由行政編變成了事業編,反之亦然,參公單位調到公務員單位,身份就由事業編變成了行政編,這也就解釋了上面說的為什麼事業編與公務員和參公在身份與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事業編不經過考試是不可能調入這兩種單位的,而公務員和參公是可以互通的。參公人員要轉任到行政機關有些省份是允許的(如山東省),但有些省份是不允許的,全國沒有統一的標准。在山東省,參公人員想轉任到機關當公務員要看這個單位有無多餘的行政編,而公務員轉任則無此限制,意思即參公人員想轉任到行政機關當公務員不但要象公務員一樣辦理各種轉任手續而且還要看對方有無多餘的行政編制(一般行政機關編制有空都向社會公開招考了),因此參公人員轉任比公務員轉任有難度,另外如有多餘的行政編制參公人員轉行政也要進行考試。(對於這一條,我有不同的理解。根據《公務員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公務員可以在公務員隊伍內部交流,也可以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人員的人員交流」。第一百零六條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參照本法進行管理」。從法理上來說,公務員就是一個權利義務的**體,既然履行了公務員義務,就應享受公務員的權利,參公單位公務員就能流動,不應該設立參公單位公務員不能流動到行政單位的界線。但這僅是從法理角度來理解,不能作為現實實踐的標准)。

五、參公身份與公務員、普通事業單位人員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參公和公務員的職務晉升、工資待遇、住房等待遇完全按照公務員法來實施。參公與公務員的主要區別:不是行政編制不是公務員,到了退休後按事業退休人員處理。參公與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的主要區別:可以參加公務員交流、有非領導職務、和公務員一樣僅扣兩金。可見,參公身份是介於行政編制和普通事業編制之間的一種特殊事業編制身份。
六、分配後參加了公務員登記,就一定是公務員了嗎?
不一定。有些地市和系統的通常做法是,參公人員參加公務員登記,但只到地一級或者副省級,而不到省里去備案。這是為什麼?因為參公人員是事業編制不是行政編制,省編制辦不承認他們的公務員身份啊,沒有行政編制,那還怎麼備案?誰擔得起責任啊!但人心需要安撫,工作需要開展,形式一下,大家能瞞則瞞。

七、事業編分哪幾種?主要包括哪些單位和系統?
事業編除了參公外,分全額、差額、自籌自支。主要包括以下單位:國務院各監管委員會、專利局、統計系統、各城調大隊、海事局系統、各所、各監管站、各協會等社團組織(凡「社會團體」、「協會」、「國務院系統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監管委員會」,一般均為參公;凡「其他單位」、「海事系統」、「機關輔助職位」、一般均為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省市一級中,各中心、站、協會、省垂管基層分局、大隊等都是事業單位,不同的是有些是參公事業,有些是普通事業。

八、什麼是事業編制?
答: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適用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部分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九、事業編制的分類有哪幾種?
答: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收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等;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培訓中心、設計院等。

十、什麼是企業單位?
答:企業單位,是以盈利為目的獨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它的特點是自收自支,通過成本核算,進行盈虧配比,通過自身的盈利解決自身的人員供養,創造財富價值。企業單位的登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

十一、什麼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
答: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參公管理事業單位)要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要有法律、法規授權的公共事務管理職能(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主要是指黨委系統擔負的黨的領導機關工作職能和政府系統行使的行政管理職能),二要使用事業編制,並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如中國氣象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供銷合作總社等。 因此,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編制是事業編制,不是行政編制。

十二、什麼是人民團體?
答:人民團體是1949年前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起來的統一戰線組織,各人民團體的成員基本涵蓋了各種主要統戰對象(工人、青年、婦女、科學家與工程師、商人、華僑、文藝界等)。人民團體被定位為黨和國家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雙向的橋梁與紐帶。一方面,人民團體協助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命令,並向人民群眾傳達;另一方面,了解和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觀點和利益,並帶回到黨和國家的政策制定過程當中。過去30多年的改革中,人民團體的政治角色實際上有所弱化,而功能性角色則在加強。我們常說的「八大人民團體」,是指在全國政協擁有議政席位的八個人民團體: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它們政治地位特殊,社會影響廣泛。除此之外,還有13個人民團體的政治地位也比較特殊。它們分別是: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中國法學會、對外友協、貿促會、中國殘聯、宋慶齡基金會、中國記協、黃埔軍校同學會、外交學會、中國紅十字總會、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歐美同學會。以上人民團體的主要任務、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由中央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直接確定,它們雖然是非政府性的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著部分政府職能。

熱點內容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5-02 05:07:33 瀏覽:580
離婚案能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5-02 05:06:49 瀏覽:588
施工方擅自停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5:06:04 瀏覽:447
泰安蘇律師 發布:2025-05-02 05:04:29 瀏覽:586
刑事訴訟法上繳法條 發布:2025-05-02 05:03:03 瀏覽:107
夏令營法學 發布:2025-05-02 05:02:22 瀏覽:438
寵物用品前台接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4:55:23 瀏覽:943
劉金臣律師 發布:2025-05-02 04:55:21 瀏覽:106
婦女聯合會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02 04:53:56 瀏覽:191
天林律師 發布:2025-05-02 04:52:28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