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電立法
A. 05927022219是什麼電話
福建廈門同來安區徵兵自辦公室電話。廈門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擁有地方立法權;既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又是十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
B. 05922386181是什麼電話
福建廈門固定電話號碼。廈門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回市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答許可權並擁有地方立法權;既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又是十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
C. 建設三峽大壩,從建國開始人民代表大會投了多少次票
找不到具體的投票次數,只能找到這些資料。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2年4月7日該議案終於進入表決程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參與表決,結果是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未按表決器的有25人。表決雖然獲得通過,但贊成票只佔總票數的三分之二左右(67%),是迄今為止中國全國人大所通過的得票率最低的議案)。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希望你能滿意。
D. 香港特區政府將就高鐵"一地兩檢"向立法會提交議案了嗎
10月抄3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日表示,特區政府決定在本月25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一項無約束力的政府議案,爭取立法會支持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一地兩檢」方案。林鄭月娥當天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特區政府7月25日公布「一地兩檢」方案以來,相關司局長做了大量解說工作,社會上也有很多討論。多項調查顯示,這一方案獲得過半數香港市民支持。
林鄭月娥表示,有信心這一議案可以在立法會得到大比例支持。
E. 三峽水電工程對國家的積極影響
三峽水利樞紐的壩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處,由攔江大壩、水電站和通航建築物等三部分組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電站為壩後式,共裝機26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築物由升船機和雙線五級船閘組成。 三峽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 長江三峽,一個雄偉、壯麗、充滿傳奇色彩的地名。當中國人歷經百年的水電夢想變成現實之時,三峽已不僅僅是雄奇險峻山水的代名詞。它傾注著中華民族整整一個世紀的英雄主義情懷,更賦予了整整幾代水電人的精神魂魄。 二十世紀初,孫中山面對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於三峽之間的長江水這樣寫道:「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這是中國人首次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構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更以詩言其志:「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為此,幾代水電人披肝瀝膽,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圓夢而奮斗。1992年4月3 日,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2003年7月10日,三峽工程第一台發電機組實現並網發電﹔ 2010年7月20日,三峽大壩成功消減了每秒7萬立方米的洪峰……這個「世紀工程」終於實現了中國人延續百年的水電夢想。 一座綜合效益「富礦」 三峽工程處於「西電東送」、南北互聯的中心位置,是全國電網的中樞和支柱。通過超高壓輸電線路,三峽電被送往滬、蘇、湘、鄂、渝、粵等11個省市,供電范圍覆蓋華東、華南、華中地區。三峽水電站的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平均每台機組年均發電32億度,相當於一個百萬人口城市的全部用電量。 然而,發電只是三峽工程的諸多主要功能之一。防洪、抗旱、航運、供水、漁業、旅遊,都是三峽的綜合效益所在。水電建設能夠很好地解決困擾中國二十一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和環境問題,發展水電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沒有這四個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解決。」 一個多月前,每秒7萬立方米、大於1998年峰值的洪峰安然到達三峽大壩,削峰後僅以每秒4萬立方米流量下泄,三峽工程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確保長江安瀾的實力。 科學有效的調度讓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得到了全面充分地發揮。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此前的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 「沒有有計劃的移民,就有無計劃的災民。沒有有計劃的生態修復,就會有洪水過後滿目瘡痍的生態破壞。」今年汛期長江經歷的「考驗」,「即使長江安瀾了,還需要每5年或10年利用三峽工程進行一次防洪演練,檢驗一下防洪體系特別是長江堤防的安全性。」 而除防洪、發電之外,三峽工程的第三大效益,正在這條黃金水道上日益顯現。 「一條長江等於四十條鐵路」,但長時間以來長江巨大的航運能力卻沒有發揮作用。但三峽工程建成後,百萬噸船隊可從上海直抵重慶,重慶至漢口的年單下行通過能力達到5000萬噸,使長江航道成本降低35-37%,長江幹流及幾大支流的航運事業進一步發展。 三峽水庫已經開始第三次175米水位試驗性蓄水。175米蓄水方案實現後,隨著行駛在長江上的船舶型式進一步向標准化、編組大型化發展,將更能充分發揮長江的水運優勢。 需理順長江流域調度機制 盡管三峽水庫的調節可以發揮巨大的綜合效益,但長江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缺乏統一的調度不僅影響流域梯級水電工程的整體效益,還可能導致防洪、水資源安全和潛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長江上游干支流水庫統一調度涉及通天河、金沙江宜賓至重慶河段,大渡河、雅礱江、烏江、岷江、嘉陵江等重要支流,青海、西藏、四川、雲南、貴州、重慶、湖北等省(市、自治區)的眾多支流水庫和上億人口。長江干支流涉及的水庫工程眾多、行政區域廣大、管理主體復雜,實現聯合統一調度,需要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需要相關的信息化系統的支撐和國家法規政策支持,且協調工作量巨大。 很顯然,充分考慮到長江流域幹流和支流、各個河段水電站發電效益和航運效益、長江流域居民用水需求和水質等方面的長江流域統一調度體系變得越來越重要。長江流域水資源利用要實現最優化,僅有三峽工程還不夠,還需加強長江流域水利水電工程的調度管理,協調興利與防洪、電調與水調的關系,對水資源的調度管理專門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長江流域水資源調度管理法規體系和監控體系。 借三峽做好經濟發展大課題 三峽工程的順利建成,推動了上游金沙江上大量巨型電站和水庫的興建﹔水庫深水航道的形成,促成了航運事業的空前大發展和大型船舶的大型定型化﹔由於水土保持等工程發揮作用,入庫泥沙量急劇減少……所有這些對防洪、發電、航運、泥沙等方面所產生的正面影響都超出了三峽工程原來設計時考慮的范圍。 在談及未來發展時,陳飛向記者表示:「生態、環境、地質和河流變化都需要長時間的關注,它們都是構成三峽工程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庫的運行壽命涉及到泥沙、地震、地質災害、邊坡穩定問題和兩岸老百姓生活的長治久安問題,這都是三峽要始終關注的。」 借三峽工程拉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是一個龐大課題,這其中包括諸多細節。落實到三峽工程本身就是如何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的總調控功能,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長江沿線區域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緊缺,且多為良田或綠地,明顯具有發展航運的綜合優勢。當三峽工程航運效益全部發揮時,受益的將不僅僅是某一個城市、某一段航道,而是整個長江航運體系的港口、航道和廣闊的港埠腹地。 三峽工程建成之後形成的長江黃金水道降低了運輸成本,將對產業布局形成輻射性影響,從而拉動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但如何有效地利用三峽推進區域經濟發展,仍然是一個需要持續關注、深入思考與實踐的問題。
F. 線觸電身亡關於賠償的問題該怎樣解決
高壓線下觸電身亡應如何賠償? (2009-12-21 22:30:24) 轉載 標簽: 雜談 【案情簡介】
2007年7月6日下午,盧某到A村的姐夫家玩,得知其姐夫在一池塘釣魚,於是過去一同釣魚,當盧某將魚竿豎立時,魚竿碰到穿過池塘上方的10KV高壓線,盧某當即被高壓電擊中並死亡。同月21日,盧某的妻子王某、長子、次子及母親陳某將高壓線路設施產權人某通信公司以及供電管理部門某供電局告上法庭,要請賠償死亡補償費、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撫慰賠償費共計215108元。經法院勘察:事發處高壓線的架設高度為6.2米,距事發點33米的池塘對岸的高壓線離地為5.14米,兩電線桿間距為75米。
【原審法院判決】
某市人民法院審理判決:一、被告某通信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四原告各項損失合計人民幣33022元。二、駁回四原告對被告某供電局的訴訟請求。三、駁回四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再審結果】
檢察機關向法院提出抗訴後,法院開庭再審,最終調解結案。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由原審被告某通信公司再支付四原審原告26500元。
【檢察官點評】
基於眾多因素,雙方當事人最終在再審過程中以調解結案,四申訴人(原審原告)的合法權益得以一定程度的救濟。但本案引發一個思考:高壓線下釣魚觸電身亡,應如何賠償?對此問題,全國各地有不少判例,審判結果不甚相同,甚至大相徑庭。筆者認為,類似問題應把握一下幾個要點:
第一,必須審查是否確為高壓觸電及產權人有無免責情形。其區分標准在最高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已明確,即1千伏以上的為高壓電,1千伏以下的為非高壓電。其意義在於兩類案件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高壓觸電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其次產權人必須提供證據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或證明受害人具有《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的免責情形,否則不能免責。
第二,必須查明損害事實是「一因一果」還是「多因一果」,並分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和法律規定,明確責任。
第三,必須查明「多因一果」諸原因力中,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或輔助因素,准確分配責任;同時,查明各原因力之間的結合方式,是「直接結合」,還是「間接結合」,兩者的重要區別在於,前者各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相互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後者各侵權人為「多因一果」侵權行為人,各自承擔按份責任。
第四,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過錯的,可以適用「過失相抵原則」。在採取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的特殊侵權行為中也可以適用過失相抵,但在此情形下適用過失相抵原則有兩方面的限制:一是限制該情況下適用過失相抵原則的受害人之過失僅限於重大過失,而輕過失和一般過失則不能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同時基於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立法宗旨,在斟酌受害人過失之程度或比重,應比加害人負過失責任之情形為輕,始合立法上加重加害人責任之本意。即在加害人負過錯責任的情形,加害人有重大過失,如同樣過失置換在加害人負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下,則斟酌受害人的過失比例時或可與一般過失同視。其二限制是,在加害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情形,不適用過失相抵,即如果加害人對損害之發生有重大過失或故意的,縱使受害人有重大過失,加害人仍應全額賠償。
簡單看看上面的案例,然後尋找辦法!
G. 0592-3366618是什麼電話號碼
廈門固定電話號碼,廈門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擁有地方立法權;既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又是十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
H. 0029702969933是哪裡的電話
阿魯巴,
位於加勒比海南部小安的列斯群島最西端的荷蘭海外領地。面積193平方千米。人口7.2萬(1993)。80%為加勒比印第安人和歐洲白人的混血後裔。官方語言為荷蘭語,通用帕彼曼都語(一種以西班牙語為基礎,雜有葡、荷、英語詞彙的克里奧爾語),也講西班牙語和英語。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3%信奉基督教新教。首府奧拉涅斯塔德。
南距委內瑞拉海岸25千米,與其東面的博內爾島、庫拉索島合稱為ABC群島 。全島長31.5千米,寬9.6千米。地勢低平,只有霍伊伯格山海拔165米。無河流。屬熱帶氣候,溫差較小,平均氣溫最熱月(8~9月)28.8℃,最涼月(1~2月)26.1℃。氣候極端乾燥,降水稀少,一般年降水量不超過508毫米。島上大部分飲水需由海水淡化提供。
島上最早的居民是阿拉瓦克印第安人。1499年西班牙人佔領該島後,這里成為海上劫掠和走私的中心。傳說西班牙人曾在此淘金,「阿魯巴」一詞即由西語「黃金」轉化而得名(另說為印第安加勒比話「貝殼」之意)。1643年荷蘭人攻佔該島。1807年又被英國人掠去。1814年重歸荷蘭管轄,並成為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的一部分。1954年底荷蘭在法律上承認荷屬安的列斯享有內政上的「自治權」。在1977年舉行的一次公民投票中,絕大多數人贊成阿魯巴獨立。1986年1月1日,阿魯巴正式宣布脫離荷屬安的列斯,成為一個單獨的政治實體,並計劃於1996年獲得完全獨立。1989 年大選後,阿魯巴人民選舉運動同阿魯巴愛國黨、民族民主運動組成了聯合政府。1990年6月,阿魯巴與荷蘭政府重新談判並達成一項新的協議,取消了關於1996年該島完全獨立的條款。
阿魯巴是荷蘭的海外領地,內政完全自主,防務和外交事務則由荷蘭負責。荷蘭女王為其元首,女王任命的總督為女王代表。總督F·特龍普,1986年就任。一院制的議會是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21名議員,任期4年。在1993年1月8日舉行的大選中,阿魯巴人民選舉運動獲9席,阿魯巴人民黨9席,阿魯巴愛國黨、民族民主行動、新愛國黨各1席。政府稱部長會議,通常由在議會中佔多數議席的政黨組成。政府於1993年3月組成(後略有改組)。總理兼總務部長為 N.奧杜貝爾,副總理M·福拉尼金,經濟和旅遊部長E.布里森。全島有7個政黨。阿魯巴人民選舉運動成立於1971年,為社會黨國際成員,領袖N·奧杜貝爾。阿魯巴人民黨為主要在野黨,1942年成立,曾經執政,領袖H.埃曼。
阿魯巴經濟的兩大支柱是石油冶煉(包括石油運輸和石油產品加工)和旅遊業。除石油工業外,還有一些煙草製品、飲料等輕工企業。1960年建成的海水淡化廠是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廠之一,可日淡化海水2080萬升。島上除有少量石灰石、磷酸鹽礦外,無重要礦藏。土地貧瘠,只種植少量蘆薈。由於終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不受颶風干擾,而東北海風卻常年不斷,蚊蠅小蟲多難存身,素有「衛生島」之美稱。阿魯巴的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強,主要旅遊點有棕櫚海濱浴場及早期印第安人岩洞等。島上無鐵路,有全天候公路網。公路長380千米。水路交通發達 。首府可停泊遠洋輪船並有國際機場,空中航線連接美國、歐洲、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國家。1991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0.3億美元 。貨幣名稱阿魯巴弗羅林,1.79弗羅林兌1美元(固定匯率)。主要進口礦物燃料和潤滑油、機械和運輸設備、食品、化工產品等;出口石油製成品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委內瑞拉等國。外援主要依靠荷蘭。居民享受免費醫療。實行非義務教育。初等教育從6歲開始,學制6年。中等教育學制5年。政府教育開支約占預算的25%。無大學 。全島有6家報紙 ,主要是《阿魯巴朋友報》(荷文)和《 新聞報》(英文)。阿魯巴電視台是商業電視台。6家廣播電台,除1家為宗教和文化台外,其餘均是商業台。
【歷史】
屬於阿拉瓦(Arawak)部族分支的卡奎提歐(Caquetios)印地安人是阿魯巴島最早的居民,其歷史可以回溯到公元1,000年前後,而1499年時踏上此島的西班牙探險家阿隆佐·德·歐赫達(Alonso de Ojeda)則咸信是第一位來到此地的歐洲人。
1636年阿魯巴被並入荷蘭王國,並且在荷蘭人的統治下持續了約兩百年,直到1805年時荷蘭因為拿破崙戰爭的影響而逐漸失去對阿魯巴島的控制,而由英國接管,但又在1916年時交還荷蘭。
從殖民時代開始阿魯巴島的主要經濟歷經了三個階段的改變,19世紀時的淘金熱在1924年時因為油田的發現與煉油廠的建立而被取代,1990年代以後島上的旅遊業逐漸興起,而成為該島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原屬荷屬安地列斯群島一部份、也是諸島中最富裕的阿魯巴島,在1983年3月一場由荷蘭、荷屬安地列斯中央政府與包括阿魯巴在內所有荷屬安地列斯島嶼政府共同出席的會議中,決議獲得升格為荷蘭王國內一個獨立的自治國(Autonomous country)的資格。1986年1月1日起阿魯巴正式自荷屬安地列斯脫離,從此以後整個荷蘭王國變成是由荷蘭、荷屬安地列斯與阿魯巴三個個體組成。雖然阿魯巴完全獨立成為一個單一國家的工作原本已被排入議程,並且預計在1996年時獨立,但卻因為居民的反對,經過荷蘭政府、阿魯巴與荷屬安地列斯三方溝通後,在1994年時叫停。荷蘭政府主要關心的是該島的安全議題並且擔心它會變成中南美洲生產的毒品外運的轉運地,而阿魯巴政府則擔心獨立將會造成失業率的提升與經濟上的不穩定。
【政治】
阿魯巴是荷蘭王國內的一個獨立體(Separate entity)或自治國(Autonomous country),擁有完整的內部事務自治權,只有國防、外交與最高司法權是由荷蘭王國中央政府負責。1986年時頒布憲法,賦予當地人民權力自行選出一位首相,領導一八人編制的內閣,而總督則是直接由荷蘭的君主派任,任期六年。首相的選舉是由民選的21人議會間接選出,無論是正副首相或議員都是四年一任的任期。
【地理】
阿魯巴是一個地形平坦、完全沒有河流的石灰岩島嶼,以其四周環繞的白色沙灘著名。由於終年受到來自大西洋的貿易風吹拂,雖然地處熱帶地區,阿魯巴卻能保持終年攝氏27度的穩定氣候,有利觀光發展。島上可以遍覽全島的最高點,哈馬諾塔山(Mount Jamanota),離海平面也僅有188公尺。比較起貧瘠的東岸,西岸的植被與人口都顯得富庶許多。
由於是個獨立的自治區,阿魯巴底下並沒有更小的次行政區劃分,但在它的東方緊鄰兩座同為荷蘭屬地、隸屬荷屬安地列斯群島的島嶼古拉索(Curaçao)與波內赫(Bonaire),三座島嶼經常被合稱為「ABC島嶼」。
【經濟】
阿魯巴約有一半的國民生產毛額(GNP)是來自旅遊業或相關產業,多數的觀光客來自美洲他國,其中又以美國遊客佔大多數。除此之外煉油工業與海運仍然貢獻了阿魯巴不少的收入,而農業與生產業的比重則是微乎其微。迄今為止荷蘭每年仍會挹注相當程度的開發援助金給阿魯巴,而近年來海外商業服務的發展也是值得關注的財源。
阿魯巴島過去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煉油廠,在1985年時曾一度關閉,但又在1993年後恢復運作,現在是島上唯一有代表性的工業生產,也提供不少的外貿收入與工作機會。
在升格為荷蘭王國的自治體之前,阿魯巴原本是採用與母國同樣的貨幣單位「盾」,稱為阿魯巴盾(Aruban Guilder, AWG)。但在1986年成為荷蘭王國內的自治國家之後,阿魯巴成立了自己的中央銀行,並且發行新的貨幣單位,阿魯巴弗羅林(Aruban Florin,其國際貨幣代號仍稱為AWG,雖然也常以Afl的縮寫稱呼之)。阿魯巴弗羅林採取與美元鎖定匯率的方式運作,每一美元可以兌換1.79阿魯巴弗羅林,自啟用以來,此匯率未曾變動過。常年的高通貨膨脹是阿魯巴經濟上的隱憂,但該島僅有1%的超低失業率比較起周圍的加勒比海國家,仍然是難得一見。
【人口】
阿魯巴境內人口有很高的比例屬於非洲裔,主要是在17到19世紀間被強迫移民到此地作為奴隸的非洲人後代,但他們也經常會與當地原住民的印地安人混血。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歐洲人與亞洲人的後裔。
語言上,基於其原本是荷蘭殖民地的背景,阿魯巴是以荷蘭文作為官方語言,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是以荷蘭文記述流通。但當地居民的母語卻是一種稱為柏彼曼多語(Papiamento)的克里奧混語方言(Creole),包含有葡萄牙文、西班牙文、英文、荷蘭文、阿拉瓦印地安語乃至於非洲語等的語言要素,主要流行於ABC島嶼上。除此之外,為了與國際環境與周遭大部分使用西班牙文的國家接軌,英文與西班牙文在阿魯巴也有不少人在使用,並且被列入官方制定的教育課程中。
宗教上,約有八成的阿魯巴人信仰天主教。
【文化與觀光】
阿魯巴復雜的族群混合,意味著文化上也是多元的,除了母國荷蘭的影響外,許多其它歐洲國家乃至於非洲的文化,也可以在這里看到。近年來由於大量的美國觀光客來此度假(約占每年為數70萬的旅客里六成人數),帶來了美式文化的影響。但也有人擔憂擴張過度的觀光客數量將會造成島上的沖擊,因此開始有限制旅客人數的措施被討論。
阿魯巴島西岸的棕櫚灘(Palm Beach)是島上主要的觀光客集中地,以長達10公里的連續白色沙灘與海邊的度假屋著名,又有藍綠色海岸(Turquoise Coast)的美名。
位在首府橘城(Oranjestad)近郊的碧翠斯女王國際機場(Queen Beatrix International Airport)擁有多條飛往美國東岸主要城市的國際航線,是前往阿魯巴最便利的方式。
I. 業余無線電協會和中國無線電協會是一個還是分開的機構有什麼不一樣嗎
是兩個不同的機構
J. 注冊哪個國家的離岸公司比較好
每個離岸注冊地特徵並非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具有。而離岸注冊地一般是沒有自然資源的小國或島國或某些國家的殖民地、託管地或地區。例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塞席爾、百慕大、開曼、塞普勒斯、模里西斯等眾多島國和地區。
這些離岸注冊地都具體有以下特點:
(1)專門為離岸公司、離岸銀行、離岸投資和相關商業活動立法,或對離岸商業活動作出規定。
(2)與國際組織簽訂反洗錢雙邊、多邊協議或公約。
(3)大多數為英美法國家和地區,如百慕大、BVI、傑西和內華達等。
(4)交通方便,這是保障離岸業務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銀行體系發達,跨國銀行均在當地設立機構,且與各國金融市場保持密切聯系,無外匯管制。
(5)可以由代理人代為行使政府商業職能,當事人不需前往注冊地親為。
(6)公司、信託、私人基金、銀行等商業組織,在離岸業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7)寬松的監管制度為離岸業務創造靈活的運作條件。
(8)離岸業務的要求和監控比對在岸業務更加嚴格。
(9)信息高度保密,安全性強。
(10)公司設立和解散程序簡單,方便管理。
按分類又可分為:
一、內外混合型,以倫敦和香港為代表,具有以下特點:
(1)離岸業務不設單獨的賬戶。
(2)與在岸賬戶並帳操作。
(3)非居民與居民存貸款業務在同一賬戶上運作。
(4)資金的出入境不受限制。
(5)離岸金融市場與在岸金融市場合為一體。
二、內外分離型,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具有以下特點:
(1) 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實施隔離。
(2)居民和非居民貸款業務分開。
(3)在岸交易和離岸交易分開。
(4)禁止資金在境內外市場間和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間流動。
三、以分離為基礎的滲透型,以印尼雅加達、泰國曼谷、和馬來西亞納閩為典型代表。
允許單向滲透,即僅允許離岸向在岸貸款或允許在岸資金流向離岸。而新加坡則允許雙向有條件滲透。
四、 減稅港型為薄記型,以百慕大、開曼、BVI、薩摩亞、巴拿馬和模里西斯為代表,其特點為:
(1)國際商業銀行為了免稅並享受市場提供的優惠條件,在所在國某一城市設立機構,在賬戶上處理境外交易。
(2)市場所在地稅制明確規定,沒有直接稅或直接稅賦比較低。
(3)金融機構業務相當部分是記賬,為Shell Branch 或 Paper Bank。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注冊海外離岸公司的流程和操作步驟,請聯系我司!詳情以專業顧問實際答復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