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哪個最難
法律碩士(非法學抄)報考條件:
法律碩士(非法學)只招收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歷的非法律專業畢業生。本科同等學歷者一般要求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畢業後工作兩年(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或兩年以上。各校對專科生的報考要求不同,詳情請以招生簡章為准,有的學校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不得報考法律碩士(非法學)。特別說明一下,法律碩士(非法學)強調的是報考專業代碼不得為[0301],注意是專業限制,而非學位限制。
法律碩士(法學)報考條件: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的考生對象為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力)的法律專業畢業生,一般而言,是指本科專業代碼為0301。這個就簡單了,凡是法學專業代碼為0301的戰友均可報考法律碩士(法學)。
② 法學裡面哪幾個科目最難學
你好
個人認為,法制史最簡單(純記憶),憲法其次,法理學、刑法學、國際經濟法等較難學。不過,只要肯發功夫,都不是事。
③ 哲學與法學哪個難學請大師指教!
個人覺得,哲學是廣泛閱讀理解,並能自我解構和建構。成為專家需要幾十年的浸淫。
法學需要短時大量記憶積累,並能活學活用。本科碩士加經驗,十年可成。
④ 想問一下,考新聞專業和法學專業哪個難度大
其次,碩士畢業基本上能滿足現在所有的崗位需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研究生(其版實,博士也是研權究生,研究生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然後,研究生在某一方面專業知識的了解上比本科生強。最後,研究生的學習時間里你也可以積累不少的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對你以後的工作可能會有不少裨益。而且如果你在本科階段荒廢很多時光的話,可能研究生期間會是你不錯一個補償的階段。
2,再來看看讀研不利的地方。如果你是女生,那你可能會考慮年齡的問題,畢竟婚嫁和此有很大關系。當然,讀研也可能會喪失直接的獲取工作經驗的機會。同時,你可能還會面臨就業市場變化帶來不利的可能,有些人本科畢業時能找個不錯的工作,等研究生畢業了反而找不到這種工作。
⑤ 會計學,經濟學,法學,哪個最難學哪個最容易
學會計並不需要數學學習特別好,現在會計對數學的依賴並不高,只要會基本的預算能力有數學頭腦就可以。
數學不好,你的專業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數學不好,你畢業後的會計工作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主要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高等數學、概率統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會計學(Accounting),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關於會計的定義,歷來學界仁智各見,有信息系統說、管理活動說,還有其他學說。其實各個學說都是對會計的不同角度的考察。會計學由闡明會計制度、會計准則賴以建立的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工作如何組織和進行的會計方法組成。會計學主要分支,可以這樣分類:從大的分類來看可分為盈利會計和非盈利會計,在盈利會計中,又可分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⑥ 醫學院和法學院哪個難
醫學專業相較於法學專業來說更累,但是就業更好一點。
其實高考填志願選擇醫學專業,確實不太適合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大部分高考生。
凡是說醫學越老越吃香、紅包回扣、自己開診所、前途無量、工作穩定高回報、地位高受尊重的99%不是醫生。凡是說:學一行精一行;反問哪行不辛苦,大部分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非從醫者。
凡是說學醫是自己的興趣,選擇醫學不後悔的,要麼就壓根不是學醫的,要麼就是還沒畢業參加工作的醫學生,要麼就是醫學系統深厚背景的(普通人能和他們比?)。
去年指導的一個學生,她很喜歡醫學專業,覺得符合自己的興趣。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學醫很輕松,就是實踐和理論結合學習,主要是大家對動手能力有點擔心而已。 大部分學校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年年墊底,有些還是省屬重點高校。法專在高校通過率達50%。但只有極少數畢業生進公,檢,法,一部分做律師,考研,進公司做法務,收入微薄,一部分被迫轉行。
有人調侃學學法學專業的同學:如果你已經在法學領域學有所成,恭喜你。如果你是一個門外漢,請你不要這么說,法學不是那麼好學的。
有網友認為,還是那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誰敢誰知道那個苦,尤其女孩子更不能學,學醫給別人治病的,自己有病都不敢請病假,孩子生病打針都沒時間看護,忙得要死,節假日更別想了 。
當然,其實我們不可忽略的是社會上目前很多人對於醫學專業有過分的偏見。有些人可能甚至會更加恐懼,對於學醫的這些學生也會另眼相看,但是其實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是否選擇醫學專業還是法學專業,得最終看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家庭的背景,綜合起來考慮。 也一樣那些偏激的朋友不要將你的想法加在別人身上。
你認為對別人的好,可能會害了他。聖人都不能使每一個人變得完美,更何況你不是聖人。大部分高三學生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法律都賦予他和你一樣的選擇權利。他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東西,最後不一定能收獲你滿意的成果,但只要他是真心喜歡並在那方面發展而選擇的,那就一定能收獲他自己想要的東西。
⑦ 司法考試和法碩哪個更難一點
您好!司考和法碩區別很大
第一:司考和法碩的專業課,存在不少觀點上的差異,如果盲目的先准備司考再來准備法碩,那麼你存在一個痛苦的轉變相關思維的問題,比如一個行為,在司考理論看來不構成犯罪或者構成其他罪,而在法碩理論卻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結論。
第二:兩種考試的培訓老師也有區別。司考的很多老師是專業講師,他們很多是碩士或者博士畢業了就專門講司考去了,而法律碩士的很多老師都是大學的副教授或教授。司考很難嗎?對考法碩的戰友來說很難,但對那些老師來說,因為他們只負責講一個學科,難度有限。司考講師隊伍裡面甚至好幾個法律碩士畢業的同仁在授課,筆者知道的是其中一個是清華大學的法律碩士畢業,另一個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律碩士畢業,然後自己宣傳為名師並說自己是出題人弟子,目前在司考講師裡面混得風生水起。
第三,法碩是有政治和外語的。法律碩士的考研外語,這個很難在短期內提升,只能每天堅持不懈的去努力,也就是說外語真的需要基礎,基礎太差會導致整個考研都非常艱苦。法律碩士考研還需要考政治,別看政治科目幾乎考研的戰友都能在60分左右,但考研政治60分遠不夠,我們的目標應該是70分以上,政治也需要花時間學習,需要時間去背誦。
最關鍵的是,政治和外語不能太差,國家線一般都要求必須46分以上,好學校甚至要求這兩門公共課50分甚至60分以上,如果單科沒達線,你法碩專業課滿分也等於白搭。而司考僅僅是考法律專業,雖然它的科目多,但最少可以一心一意撲在法律上面,而無需學其他完全不同范疇的知識。第四,法律碩士還有復試,而司考360分就過線。法碩復試有國家線,還有學校復試分數線,國家線每年315分左右,但是過了國家線幾乎沒太大的意義,因為真的要考取不錯的學校,我們必須高出國家線不少。法律碩士的復試完全是學校自己組織,所以復試的時候還得認真准備,否則可能落榜,2016年的時候,北京大學兩位400分以上的考生都復試不過關而落榜。預祝您成功!
⑧ 法學碩士的題目難度比法碩(法學)難度大很多麼考哪個比較保障
法學碩士是學術型碩士,一般而言,尤其是名校會著重考察你的法學理回論素養,題目主答觀性較強。面試環節還會考慮你的本科出身等。並且學術性研究生的參考資料一般而言比較難搜集,真題一般也不對外公布。一般招考人數較少。而法律碩士(法學)是2010年以後才出現的,是專業型碩士,著重考察你的法律基礎知識。最重要的是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都是全國聯考,也就是全國考生都是一張卷子,每年真題都會公布,參考書用法律碩士(非法學)的考試分析就足夠。而且專碩招的人很多,希望也就大一些。總之,法律碩士(法學)在信息搜集、考試難度、報錄比等方面均較法學碩士容易許多。當然,法律碩士的社會認可度還是不如法學碩士,至於考哪個還是要量力而行。有能力的話建議先考法學碩士,成績不理想還是能調劑到法律碩士的,相反則不可以。名校(北清人法上復等等)的法律碩士還是值得一讀的,如果你有名校情結那麼法律碩士是一條不錯的路徑。
⑨ 司法考試和考研那個更難
法考被很多人稱為「天下第一考」,它的難度是毋庸置疑的。根據司內法部公布的數容據,2018年首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全國一共有60.4萬人報名參加考試,最終有47.3萬餘人參加第一階段客觀題的考試,其中19.2萬人通過客觀題考試。在這些人中有18萬人參加了主觀題考試,其中有11萬餘人通過考試取得合格成績。
以報名人數來算,2018年法考整體上通過率為18.2%,如果以實際參考人數來看,則約為23.2%。 其中客觀題通過率約38%左右,法考主觀題通過率約61%(A證 C證)。
而考研呢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從2015年以來每年的考研人數呈逐步上升趨勢,2019年錄取率為25%左右。
當然,具體哪一個考試更難,還要因人而異,需要自己親身體會才能知道了。
⑩ 法學是最難的社會科學
不同意。
要科來學討論這個自問題就需要明確這個判斷中的確切含義。
從邏輯上看,這個判斷是一般的a是b的句式,沒有問題,因此關鍵就是看a和b能否明確
法學沒問題....它是一個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如果從學科角度看它是一個龐大的一級學科,下設法理、法律史、民法學、商法學等等多個二級學科....總之這是個清晰的概念。
但「最難」這個定義是有問題的,我們知道難與不難是主觀的,是對特定對象的,當我們說某個東西難或不難的時候都是基於自己的經驗做的主觀的判斷,所以才會有「同意或不同意「的疑問,把這個作為一個問題提出本身就說明了最難的不可靠—— 例如我們不會就」月亮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衛星「這個判斷有疑問。
從實踐來看也是這樣,有人會覺得英語最難、有人覺得容易....這種分歧正是」最難「主觀性帶來的,所以不能說」法學是最難的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