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禁止野味立法

禁止野味立法

發布時間: 2025-07-09 16:05:14

⑴ 「禁食野味」是保護動物還是破壞自然法則

廣東省主動收回了上千張野生動物經營准許證,野味餐廳紛紛改行或者關門。深圳市、廣東省還先後啟動地方立法程序,准備將專家和市民這種呼聲納入有關立法草案中。 隨後,廣東省出台了《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七條規定,公民應當養成文明、衛生飲食習慣,不吃野生動物。對這一規定,表示強烈支持立法以保護野生動物的人自然不在少數,但認為此舉破壞了自然法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享受生活的人權的也大有人在。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支持「禁食」者認為,人也是動物,只不過是高級動物而已。如果高級動物可以肆無忌憚地凌辱蠶食低等動物,那麼,設想有朝一日,比我們人類更高級的外星人來了,他們對待我們就像我們對待一個蘋果、一條魚、一頭果子狸或一隻猴子一樣,那是何等悲壯的景象!那時,幾十億地球人眼角流淌的無助的淚水啊,將匯入滔滔的太平洋…… 他們的佐證是:數據表明,我國野生動物資源已接近衰竭,一些物種瀕臨滅絕。過度開發利用和棲息地喪失是導致目前我國野生動物資源處於瀕危狀態的主要原因,我國某些地區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則是促使野生動物資源過度開發,推動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原動力。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陳潤生透露,將很快修改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會增加有關禁吃一切野生動物、停止一切為食用而進行的野生動物養殖行為法律條款。 與立法保護動物的呼聲相對,「此舉破壞了自然法則」的聲音也同樣響亮。這種聲音認為,人和其他任何生物一樣,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一種物質運動形式,一個物種。因此,人要與自然作物質交換,構成生態圈和食物鏈的一個部分、一個環節。人為著自己的生存利益,從自然取之所需,能吃的、愛吃的。人吃野生動物,與吃非野生禽獸並無分別,都是人與外部的物質交換而已。 「應當說,人吃雞鴨與火雞鴕鳥孔雀,鴿與麻雀,牛馬與駱駝羊駝,豬羊與貓狗,兔(鼠類)與鼠,鯽鯉與任何海魚,豢養動物與野生動物,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沒有任何區別。」中國人民大學史際春發表文章說,禁食一切野生動物的意見並不可取。且不說有些野生動物可以人工馴養,只要經過科學檢疫並不會給人類造成危害,即便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人類只要能保護生態平衡就可以了,決不能因為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而破壞生態平衡。 廣東省政協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宏的認為,自然界的生物鏈是不斷循環的,因此不同物種間的弱肉強食,是食物鏈中的自然法則,人類靠自己的家養活動不足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可以適量向自然界索取,但要注意保護生態平衡。合理開發野生動物,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標志之一。因此,他認為應允許吃野生動物,但要有限制和有條件地吃。

熱點內容
企業為何要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1:31:44 瀏覽:730
兒童攝影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1:08:47 瀏覽:292
朔州市城區法院 發布:2025-07-09 20:58:20 瀏覽:980
立法學體系 發布:2025-07-09 20:48:31 瀏覽:125
社會與法法律講堂文史版央視網 發布:2025-07-09 20:40:53 瀏覽:534
中美法官的地位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430
全國司法會議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540
道德的價值目標 發布:2025-07-09 19:48:31 瀏覽:526
招行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9 19:48:30 瀏覽:18
司法所劃歸 發布:2025-07-09 19:43:36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