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中的柔

道德經中的柔

發布時間: 2025-07-10 23:45:22

㈠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之茶湯的柔

老子《道德經·七十八章》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習茶(1)

老子《道德經》說:「故道大,天大,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陸羽《茶經》里說: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老子《道德經》說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地人三才是體,而茶水人是三才的用。理論與現實的形而上與形而下都有了,牛B吧?

聖心緣茶莊的公益課,我參加也有小半年了,紀老師是國家高級茶藝師,每周末帶大家學習品鑒茶葉,這不今天她又發資料供大家學習。題目與我要寫的文章非常暗合,講水柔軟克剛強,讀了學習材料後,也談談我對泡茶「柔」「硬」「軟」認識。

同樣茶葉,同樣時間,同一個地點。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不同器形,泡出來的茶湯都不完全一樣。往往會有「柔」與「硬」兩種感覺。

恰好的「硬」會增強茶湯的「骨韻」,喝起來帶給人勁健的感覺,過「硬」就不好了,帶給人是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有一種「卡」喉嚨的感覺。

而「柔」是一種舒服的、優雅的、順暢的、有內涵的感覺。就象冬天午後陽光帶給你溫暖的、慵懶的、呵護的充滿愛意的享受。「湯香水柔」是形容「柔」的呈現狀態。

說到湯「柔」就有三個層次的表現。第一層湯感豐富,行話叫沉香入水,湯水含在嘴裡有彈性,有活性,富有層次變化。第二層湯感細潤,平衡度高,即使淡淡的茶湯,也不會是白水的感覺。第三層回味悠長有甘味、有甜味、有苦澀轉化、回甘、囗留余香等多樣醇厚綿長口感。

「柔」出不感覺與茶葉的品質有關系,如這款茶含有的茶多酚,氨基酸,兒茶素,益生霉,青黴屬,咖啡鹼等等內質物越豐富湯感會越「醇柔」,但內質物相對缺少,湯感會平淡會呈現「柔和」。

能否泡茶「柔」的感覺,與泡茶器的器型也有關系。受泡茶器型影響有時茶湯根本無法呈現出「柔」感覺,比如容器形體很深很直的器型,任你技術高起也很難泡出「柔」來。

「柔」到什麼樣程度與泡茶人也有關系,而且是從手法和氣場兩個方面表現出來。泡茶手法,注水高低,茶性了解成度等方面有關系。每個人都有磁場,磁場帶動氣場,氣場決定性情,這樣一來泡茶人不同,泡出來的茶湯「柔」的也就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性情粗放的人泡出來茶湯,相對性情溫和的人茶湯「硬」些。女人比男人泡出來茶湯相對「柔」些。

當然,心性是可以經過訓練和培養而「平靜」下來的,周末去讀論語時,大家也討論類似的話題,讓人們由內向外散發平和心,有一種方法就是多讀經典。心靜下來茶湯泡出「柔」感會柔和的多。這就是所謂「以茶修心」了,也是所謂的禪茶。

有一個問題要搞明白,茶湯的「柔」和「軟」不是一回事。很多人認為自己有信心茶泡「柔」,覺得只要注水細一點,輕一點,分湯也用很細的水流,慢慢的,輕輕的分出來茶湯就會很「柔」。其實這叫「軟」,是茶湯無力的、乏味的感覺,其香氣也會短促,打個比方就像一塊爛泥摔在地上,立馬癟茄子了。「弱」表現為無滋、無味、無香、無韻。

「柔」,是茶湯柔中帶剛。同時具有豐富的,有彈性的,有層次和力量的體驗,香氣會悠長持久,富有活性變化。

學習總結:

專家們說了,一杯好的茶湯,「柔」是必然的存在,它可以剛柔並濟,可以柔中帶剛,卻不可以沒有柔,任何風格茶湯呈現,柔的感覺都要不同層次感的呈現。柔,是有包容性的,它可以修復或者遮蔽茶湯里的很多缺點。

我說《道德經》不能白學,茶葉也不能白喝。要懂得上善若水,虛懷若谷。品茶就是品人生,學習就是生智慧。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不錯,能夠給你帶來些許快樂,或對你有所幫助,記得點贊加關注哦,並在留言區留下你的贊贊贊贊美之詞,哈!那會激勵我今後寫出更多好文章。

㈡ 道德經·柔之勝剛譯文

《道德經·柔之勝剛》的譯文如下

  • 天下萬物,水的柔弱無可替代:天下萬物之中,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在攻擊剛強之物時,水的力量卻是無可替代的。
  • 柔克剛,弱克強的智慧:柔弱能夠戰勝剛強,弱小能夠戰勝強大,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
  • 聖人的教導:聖人教導我們,能夠承受國家的恥辱,才能被稱為真正的國君;能夠承擔國家的災難,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 柔弱之力的深意:柔弱並不是真正的弱小,剛強也並非真正的強大。柔弱中蘊含著剛強,剛強中也包含著柔弱,這才是最高的境界。水的性質就是接納一切細流,不畏懼任何巨浪,因此能夠包容萬物。人的智慧也應該如此,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才能避開鋒芒,求得生存。
  • 聖人之言的哲理:聖人的話深具哲理,他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君主,不能僅僅依靠權力,更需要能夠承受屈辱,這樣才能贏得民心,得到天下。同時,天下的君王也不能僅僅掌管災難,更要能夠化解災難,將危機轉化為轉機,引領國家走向繁榮。

綜上所述,《道德經·柔之勝剛》強調了柔弱之力的重要性,以及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智慧。

熱點內容
從重處罰刑法 發布:2025-07-11 07:08:27 瀏覽:344
法官的職業發展 發布:2025-07-11 07:06:50 瀏覽:487
公司規章制度我沒簽字 發布:2025-07-11 07:00:19 瀏覽:826
德日刑法正犯 發布:2025-07-11 06:34:44 瀏覽:477
刑法第九十三條解釋 發布:2025-07-11 06:34:42 瀏覽:158
房產證偽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1 06:25:41 瀏覽:735
2017年新的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5-07-11 06:24:15 瀏覽:142
婚姻法普法ppt 發布:2025-07-11 05:50:49 瀏覽:423
尼克拉斯盧曼法社會學 發布:2025-07-11 05:48:42 瀏覽:720
司法查流水 發布:2025-07-11 05:35:48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