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有和無

道德經有和無

發布時間: 2025-07-11 05:14:04

『壹』 道德經中的無和有怎麼理解

道德經中的無和有理解如下:

無是指道的本體虛空無物。無是表示一種虛無的狀態,沒有或不存在,也可以說是無極混元狀態,無聲無色、無形無象。有是指道孕育生化萬物的功能。有表示萬物皆是由道所生,是萬物的源頭與歸宿,天地生在大道之後,所以無是天地之始。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經》八十一章,是道經的最後一章,也是全書的總結。這一章中,老子通過一系列的哲學思想、辯證思想和邏輯推理,闡述了道的本質和特徵,以及修身、治國、用兵等方面的道理。

『貳』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這句話是誰說的

說這話的人是 老子。
「有」、「無」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兩個重要的概念,所謂的「有」在《道德經》中又稱為「一」,所謂的「無」在《道德經》中又稱為「道」,即老子所說的「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得出「有」與「一」、「無」與「道」的對應關系,同時也說明了「道(無)」乃萬物之源.老子所謂的「有即是無,無即是有」即說明了「道(無)」和「一(有)」的相生性,老子在第一篇中又有一說為「有無相生」即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最好註解.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http://ke..com/link?url=-95dHXQIj6m6L2YK7pOnjnZ-#1

李耳,即老子,別稱太上老君,中國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經》)一書,共81章。今河南鹿邑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熱點內容
不要錢的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2 09:36:48 瀏覽:630
問題導向法社會治理 發布:2025-07-12 09:35:34 瀏覽:516
民法中押金 發布:2025-07-12 09:35:20 瀏覽:161
孕婦勞動法必須加班嗎 發布:2025-07-12 09:34:37 瀏覽:273
律師拓展案源的絕招 發布:2025-07-12 09:34:28 瀏覽:57
事故要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2 09:34:27 瀏覽:108
保安員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30
房產交易條例 發布:2025-07-12 08:54:42 瀏覽:89
法律知識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08:37:01 瀏覽:23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