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的短片

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的短片

發布時間: 2021-01-12 02:51:42

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1.宋智文,男,漢族,中共黨員,千陽縣城關鎮段坊村人,1927年8月24日生,西安技藝師范、中央音樂學院西北音樂幹部班畢業。中學高級教師,民盟盟員。1949年春參加教育工作,解放後為文教局幹部,後調千陽中學、職業中專等校,任班主任、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等職。曾為共青團縣代會一、二屆代表,縣政協一二屆委員、政協文史資料編委,民盟寶雞市委七大、九大代表,省市優秀盟員,文教系統優秀黨員,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縣數、理、化、生物協會理事。
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樹立起了熱愛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堅強信念,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無論順境逆境均以奉獻為樂,他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知識技術面很寬,曾教過十二門課程。早在千中任教時兼任學校宣傳隊總編導,創作《謠言由來》、《高轉林說媒》、《抗美援朝》,導排秦腔《血淚仇》巡迴全縣演出。51年所制「魚化石」標本選入中國青少年科技館赴東德展出,團中央授予火箭科技獎章。57年錯劃「右派」,61年摘帽任文化館館員,文教局體委幹事。63年重返教壇,在千中、啟文等學校任教。文革中受嚴重迫害,開除工職當農民奉獻十年,為家鄉辦起石灰廠,為千畝稻田防蟲,嫁接蘋果育苗,辦起「5406菌肥廠」,使千畝玉米施該肥畝產平均800斤以上。後在隊科研室試成「高梁種一次第二年再收一茬」、「土豆一年連種收兩料」等新技術。引進紅芋指導育苗推廣,技術傳遍千陽、隴縣,產品遠銷寶雞市、平涼市,填補了陝西西部歷史上不產紅芋的空白。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復職,任腰崖初小負責,先後在本縣大寨、草碧中學任教, 82年調職中任教,所制「狼刺魚化石」標本、「厥」標本獲市科研成果三等獎,《蒙克爾大麥播期試驗》論文獲省生物教學科研成果三等獎。利用業余時間,考察了全縣原始社會遺址,寫出了《千陽史前文化》論文,收交文物40多件,獲寶雞市公安局保護文物先進稱號。91年離休後發揮余熱,啟動修建「燕僅望魯台」,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提供了教育基礎。收集炎帝時望魯台周邊出土文物150多件,在「燕僅塾壇」辦起縣上第一個文物展室。後又擔任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教報告員,深入千陽中學、紅山中學、職業中專、啟文小學、西關小學、南寨小學、城關中學、繼紅學校、張家塬中學、寇家河中學、段坊小學等中小學校,以自我成長為例,作有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報告達100多場次,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愛黨愛國、勤奮好學的高尚品德,遵紀守法,作一個合格的祖國有用之才。
2.
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先進個人彭蔚亮申報材料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
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關注未成年人的思想
道德建設,也就是關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我校高三
年級團總支書記彭蔚亮同志時時刻刻在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上貢獻
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撒播陽光種子,幫助貧困生走出成長困境。
予以玫瑰,手留余香。彭蔚亮同志對困難學生充滿了愛心,盡自己的所能幫
助困難家長,幫助貧困學生走出成長困境,近年來就組織、參與扶助貧困學生
10餘名。2008級5班有兩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蔡岳和劉偉,家庭經濟狀況令人同
情,不幸的是這兩名學生一位得了腎病,另一位得了神經性耳鳴,高考在即,兩
名學生的狀況令人擔憂。彭蔚亮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帶頭為他
們募集治病的款項,鼓勵他們戰勝病魔,樂觀面對苦難,直到高考結束,鼓勵他
們繼續努力學習,學成後報效祖國。2009年,彭蔚亮同志在得知學生會主席周
帆生活在單親家庭,家境貧寒,與父親相依為命,最近父親積勞成疾,落下腦梗
塞後遺症偏癱後,他立即熱心資助,與同事們開展了為貧困生捐資助學活動,使
困難孩子在逆境中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09年12月,周帆同學成為一名光榮的
入黨積極分子。
二、用心撥動未成年人的心弦,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
彭蔚亮同志與學校團委會的其他成員一起,每年都參加「愛心一助一」活動。
為從根本上解決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彭蔚亮同志通過與他們悉心交談、做
知心朋友,了解到他們最迫切願望和最真實的想法,並根據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採取多種方法鼓勵他們重新樹立求學信心,幫助他們走出學困的陰霾,綻放自信
的笑容。 三、關心農村留守青少年成長,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漯河四高是省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單位的,作為一名參與精神文明建
設的團委幹部,彭蔚亮同志歷來把推進城鄉文明共建、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全面發
展作為一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他集中統計了三級各班的留守青少年,關心他
們的學習生活,定期召開會議,對他們進行勵志教育,和他們傾心交談,理解他
們的想法,疏導心理,鼓勵他們成才。2010年國家實施高中助學金政策,彭蔚
亮同志又積極幫助農村留守高中生申請到了國家助學金,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
憂,使幾十名留守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
四、「環境教育」大張旗鼓,道德之光照耀校園。
為了使學生能在良好的環鏡中受到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渲染和啟發,彭蔚亮
積極配合團委會策劃了「環境教育」。
(1)在每幢教學教的過道和各班教室里,張貼著我校的「學風」、《中學生
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安全防範」及某些著名學者格言,無時不刻地
督促、鞭策學生遵紀守法。
(2)根據上級部門確定的教育中心內容,他利用校刊《萌芽》和沙澧廣播
站等形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宣傳報道。今年來,他曾先後組織教師在校園里進行了
心理健康、環境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毒圖片、法制教育、爭當文明公民、
民族精神代代傳、誠信教育、好人好事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
優化了學生的心靈世界;
(3)定期幫助班級開展「學習園地」的展評工作,能堅持利用傳統節目組
織各年級各班出版好「學習園地」教育活動,以凝聚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良好
育人氛圍。
(4)積極建設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學生群體文化。在教育實踐中,他堅
持「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挖掘人的創新潛能與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相結合。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他堅持結合爭當「文明學生」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
動。通過開展爭當文明學生活動,激發了學生重視自身思想道德建設的熱情,在
角色轉換中,從不同側面遵循公民道德准則,在小事上、在小節上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起良好的道德修養。2010年,他所帶的學生李姝崢被評為漯河市「文
明學生」,他所帶的20班被評為漯河市文明班集體。
多年來,他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通過組織開展「以
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教育活動,形成學校、家庭、共同參與
思想道德建沒的新格局,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成長,使思想道德
教育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五、「青年志願者」活動如火如荼,愛心教育引領時尚。
彭蔚亮同志堅持利用節假日策劃組織由學生組成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深
入生活,深入社會開展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從實踐體驗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和道德修養,「朝陽伴夕陽」敬老親情活動有聲有色,深受離退休老同志的好評。
他還堅持每年組織部分學生考察大自然,參加保護「沙澧河」行動……通過開展
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做人,學守法,
學服務,學創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正是他精心策劃組織一項項形式多樣的
實踐體驗教育活動,學校涌現了一批愛心接力、無私奉獻的優秀志願者,漯河四
高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也連續4年被評為「漯河市優秀志願者集體」。
職業普通,崗位平凡,但彭蔚亮同志執著於他的夢想:使身邊的每個未成年
人健康成長。就是這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工作上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求一則道德小故事。關於個人品德建設!

01.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3. 材料一:2008年7月,為學習、宣傳在汶川大地震中臨危不懼、堅強勇敢、敢於救人的少年英雄事跡,以他們的

(1)①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主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有利於培養「四有」公民,順利實現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2)①建議1: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理由:通過閱讀抗震救災的事跡知識讀本,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有助於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建議2: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理由:以英雄事跡為教材,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增強識別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能力。

熱點內容
律師的編制 發布:2025-05-09 05:10:37 瀏覽:444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
民法典感想 發布:2025-05-09 04:05:07 瀏覽:286
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9 03:56:4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