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根本保障

依法治國根本保障

發布時間: 2021-01-12 03:01:22

①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黨的領 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最根本保證
來源:《黨 的領 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最根本保證》社 會科 學網

②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障嗎根本保障不是黨的領導嗎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回一起來。其中,實答現人民當家作主和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堅持黨的領導"。
選擇題就要選: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選項。
我能肯定,望採納我的回答。

③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根本保證是什麼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④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4)依法治國根本保障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這些是《決定》的上位規定,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舉措和亮點。

如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5個體系構成,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在黨領導下取得的;解決13億人民溫飽問題和初步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在黨領導下實現的。

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和文明,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核心無可替代,就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⑤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⑥ 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是公平正義。( )

錯誤。

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6)依法治國根本保障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

⑦ 堅持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版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權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完善黨的依法治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7)依法治國根本保障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全面推進法治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理論指導和理論支撐。

這三個方面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規定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方向。這些是該決定的上級規定。只有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措施和亮點。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⑧ 社會主義法治根本的保證是什麼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

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8)依法治國根本保障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指馬克思主義政黨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引導和向導作用。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任何一項大的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都是有組織的活動,都需要一個領導核心。

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在爭取自身解放的過程中,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使命,必須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這種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

⑨ 為什麼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事實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追求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的生活目標就一定能實現。站起來的中國人有自豪感,富起來的中國人更有堅定的信念與自信。

《決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從這意義上說,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才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

事實證明,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靠的是「人治」,最終被人民群眾推翻。之所以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其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定》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向著美好生活出發的努力探索和實踐的「文本」。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搞西方的議會和憲政、多黨制、走不通,也不能搞,不適合我國國情。

事實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各民主黨派並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推翻了舊的制度,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從此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在堅持發展中國道路上實行改革開放,讓人民群眾富起來了。站起來的中國人有自豪感,富起來的中國人有自信感。中國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依法治國中,還要強起來!

熱點內容
律師的編制 發布:2025-05-09 05:10:37 瀏覽:444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
民法典感想 發布:2025-05-09 04:05:07 瀏覽:286
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9 03:56:4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