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

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1-13 00:24:09

㈠ 嚴格執法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嗎

法律就是要嚴格執行的,不需要喊口號,也不需要另外強調嚴格,越是這樣越證明你平時沒嚴格執法,給人以法律也可以不嚴格執行的感覺。真心再幫你期待採納。

㈡ 權責統一 依法決策 依法履責 是不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

是的。法治政府必然要做到權責統一 依法決策 依法履責。
法治專政府就是政府在屬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要求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的作用。

㈢ 法治政府中的法治原則具體指什麼

法治政府中的法治原則具體是:
(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2)法律內必須是普容遍的,法律不能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7)法律應當保持相對的穩定,規則變更過快,公民便難以學習和遵守。(8)政府的權威置於法律之下。(9)尊重並維護司法權威。司法沒有權威,法律便沒有權威。(10)司法公正,這種公正不僅要求法律適用上的公平,還要求擁有司法資源的公平。

㈣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用法律來規范和限制行政權力的運行稱為依法行政,也是法治的內在要求。依法行政是人民主權和法治國家兩大背景之下的必然結論,也是順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舉措。行政許可法應運而生,其對於規范政府行政許可行為,進而促進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目標、方式和程序的改革,促進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觀念的轉變,建設法治政府都將產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機關行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有法律的授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職權法定。行政機關的所有權力都來源於法律,都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法律沒有賦予行政機關的權力,行政機關不得行使,這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要求。行政許可法對行政機關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的許可權、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在可設定許可的事項中,「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
法律優先。法律優先,又稱法律優位。法律規定在效力上是有位階層次的。從狹義上說,法律的效力高於除憲法之外的其他任何規范性文件;從廣義上說,法律優先是指上一層次的法律規定的效力高於下一層次的法律規定。行政許可法第12、14、15、16、17條關於許可設定權的規定,就體現了法律優先原則。
法律保留。凡屬憲法、法律規定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則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權在其所制定的行政法律規范中作出規定。行政許可法明確規定:「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立企業或其他組織以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的行政許可。」
依程序行政。主要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行政。程序是指行使權力的方式、方法、步驟、順序、時限等一系列要素的組合。程序可以保證實體公平,克服行政行為過程中人為的因素,排斥主觀的東西,是生成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如行政許可法第19條規定:起草擬設定許可的法律草案、法規草案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草案的,「起草單位應當採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行政許可的必要性,對經濟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採納意見的情況」。
信賴保護。信賴保護原則的基本內涵是要求行政機關保護相對人對行政機關法律行為效力的信賴,從而維持自身行為的穩定性,盡管有時維護自身行為的穩定性有影響公共利益之虞,亦應當顧及當事人利益;在必須改變或撤銷有關行政行為時,應當給予當事人一定的補償。行政許可法第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違法者承擔法律責任。依法行政最終都要落實在法律責任上。如果給行政機關提了很多要求,而不去追究其法律責任,其將永遠不會養成依法行政的習慣。行政機關往往是因被追究了法律責任、承擔了法律責任,才開始重視依法行政的要求。所以,違法者承擔法律責任是依法行政最終的保障。行政許可法第7章規定的是法律責任,它對促進依法行政起到了保障作用。
行政許可法規定了行政許可行為從發布到終止以及救濟的相關方面,全面、科學地為我國行政許可的法治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必將促進我國依法行政的全面發展。

㈤ 十,法治政府的內涵包括什麼內容

十、法治政府的內涵包括什麼內容?

答:要建設法治政府,首先必須了解法治政府的內涵。簡單的說,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權力來源、政府的運行和政府的行為都受法律規范和制約。關於法治,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就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則還是形成了共識。這些原則包括:(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2)法律必須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7)法律應當保持相對的穩定,規則變更過快,公民便難以學習和遵守。(8)政府的權威置於法律之下。(9)尊重並維護司法權威。司法沒有權威,法律便沒有權威。(10)司法公正,這種公正不僅要求法律適用上的公平,還要求擁有司法資源的公平。

法治作為一個與人治相對應的概念,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通過法律遏制政府權力,政府必須受到法律的控制。這也就是法治政府與非法治政府的根本分野。非法治政府只要求人們守法,而自己不用守法;法治政府則不僅要求人們守法,更要求自己帶頭守法。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把自身的權力自覺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以防止權力被濫用。

㈥ 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必須;1自身廉潔.2秉公辦事3.執法嚴明.4依法行政.5服務社會.6維護和樹立政府公信度 !!

㈦ 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

簡單說就是,知法守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知法守法的意思就是自己要懂法律並作為榜樣遵守法律。

㈧ 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
2、法律必須是普遍的,法律不能回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答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
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
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
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熱點內容
泰安法院拍賣 發布:2025-05-11 05:03:37 瀏覽: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關於不忠的定義 發布:2025-05-11 05:02:50 瀏覽:727
河海大學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5-11 04:55:31 瀏覽:101
民法典對我們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11 04:52:33 瀏覽:595
公安交警執法規范 發布:2025-05-11 04:52:15 瀏覽:649
淺談社會矛盾分析法 發布:2025-05-11 04:40:43 瀏覽:616
新的婚姻法女方提出離婚一方不離 發布:2025-05-11 04:39:11 瀏覽:758
鄂州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1 04:39:02 瀏覽:483
法院小說鄭 發布:2025-05-11 04:37:42 瀏覽:111
浙江德名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1 04:36:46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