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道德經和
『壹』 請大家介紹幾個關於講解老子道德經的博客
我正在看圖解《老子》這本書,是毛佩琦教授作序特別推薦。講的非常好和葉曼先生理解的很相近。因為在北大聽了幾次葉先生的課,所以才對《道德經》感興趣的。我是從圖書館借的。市場上應該也有賣吧。
『貳』 道德經包括那些方面,哪位介紹一下。一般說的什麼內容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傳承典籍,正是因為它的問世,道家才確立了自己的哲學思內想。
《道德經》,又名《容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經》等,《道德經》全書共81章,其中上篇《道經》37章,下篇《德經》44章,是一部記錄者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同時,《道德經》也是古今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是世界上除了《聖經》以外被翻譯最多的經典。
關於《道德經》國學大師李-冠——論講解為其以道法自然為核心,告訴人們在個人的修身中如何才能到達少私寡慾。在處世方面告訴人們如何達到以柔克剛、不求而得。在國家的治理方面,提倡無為而治等。
『叄』 趙孟頫道德經的內容簡介
這套歷代名家小楷臨習速成叢帖,正是為了適應廣大書法愛好者多方面的需求而回編寫的。答每本字帖選擇最佳藍本,充分運用現代電腦技術,保留法帖原貌:在版面處理上,主體版面如實呈現法帖內容,其下巧妙安排與法帖一一對應的簡體釋文;其次,以法帖中具有代表性的筆畫和字形為例,從筆法和結體角度進行詳細和獨到的分析,有利於讀者舉一反三;此外,書中還附有小楷作品示例,簡要介紹了小楷創作的各種常用格式,對讀者具有直接的參考借鑒價值。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編著者對法帖文本的解讀花了大量的心血,不僅對法帖的版本、內容和書法藝術特徵進行了闡述,而且為讀者提供了繁體原文和通俗易懂的譯文,對原文中的冷僻疑難字還標注了漢語拼音和同音字,有利於讀者通暢地閱讀理解文本,從而有效地提高臨習功效。
總之,這套叢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用性和可讀性,能給予讀者多方面的閱讀收益,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小楷提供一片新的閱讀天地。
『肆』 道德經介紹~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 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舊題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名《道德經》。
《道德經》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漢末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為教典教悔道徒,並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的觀點解釋《老子五千年》,自此成為道教的基本經典。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 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知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覺」,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需要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伍』 道德經的奧秘的內容簡介
五千真言《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幾回千年來答,關於老子,關於《道德經》,有著無數的傳說和猜想。 曾仕強教授認為,《道德經》和作為「群經之首」的《易經》有著密切關系。老子寫作《道德經》,就在為高等智慧的人解釋《易經》中的「天之道」。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動」,就是《易經》中所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背後的規律。道德是最高信仰並不遙遠,也絕非玄之又玄,它是我們現代生活的源泉。 讓我們跟隨台灣師范大學曾仕強教授一起感悟道德經的奧秘!
『陸』 求《道德經》簡介,200字左右,適合演講的
《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
《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上下共五千字。
『柒』 道德經介紹~
「引來車買漿之流」有雲:「好話不源在言多」。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遺 產,盡管汗牛充棟,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思想與精神「一言以蔽之」者,無 容質疑,當首數老子的《道德經》〔亦或直呼為《老子》〕。其精煉的九九八十一章,僅以 簡潔優美的五千文字,洋洋灑灑深邃博大地,構造出了一個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 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影響所及,不但融匯於儒、釋鑄成三位一體的華夏文明基 本肌骨,隨著中華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所推崇。
『捌』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的介紹
內容簡介老子《道德經》全文五千餘字,文辭簡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著作,更是全球被翻譯和閱讀最廣的書之一。這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寶典,留給我們的就是「無」的形而上智慧。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的作者王邦雄教授以講授儒家、道家享譽甚久,對老子的體悟與研究功力無出其右。老子學說的精髓經過他透徹、獨到而精闢的解析,有了新的時代意義,引領讀者認?、理解老子的思想內涵,更進一步洞悉生命的真諦。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玖』 詳細的介紹一下老子。以及他的經歷 和道德經的背景
老子,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渦陽縣)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內471年之 間曾做過容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