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養包括
㈠ 公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一、「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
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
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二、「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
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
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三、「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
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愛,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團結是力量的源泉。
團結、友善,關繫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要做到團結友善,就必須懷著友好的願望,抱著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對待,就必須對已嚴、對人寬,就必須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四、「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
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游手好閑。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盡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
五、「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1)道德修養包括擴展閱讀:
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一、堅持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傳統美德與公民道德的關系。
公民道德建設是目標,繼承傳統美德是途徑。繼承傳統美德,根本上是服務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這一目標的。在對待傳統道德問題上,全盤否定的文化虛無主義和全盤肯定的復古主義都是不科學的。
公民道德建設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傳統美德進行現代詮釋,將傳統美德中積極有益的東西轉化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使其成為現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資源。
二、確立科學的方法,尊重公民道德建設與傳統美德繼承的規律。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應立足新時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科技發展的現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繼往又開來。
「繼往」意味著我們必須維護傳統美德中的精華要素;「開來」則要求我們實現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三、探索科學的途徑,將弘揚傳統美德與法治建設、社會管理相結合。
公民道德建設要注重從傳統美德中吸取養分,同時也要看到,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不僅依靠理論創新,廣泛的宣傳和教育,而且深度依賴於社會結構的轉型、法律政策的支持。
因此,應探索將傳統美德、公民道德與法律政策的深度融合,寓公民道德建設於法治建設、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之中,從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
㈡ 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 )
ACDE
個人道德修養的內容,第二點自然不是了
㈢ 思想道德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人生觀、道德觀、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指人們對人生目的專、意義和態度的屬基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
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質的指標有,愛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尊老愛幼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模範遵守公共秩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人生觀的社會類型,傳統文化習慣的社會經濟效益,青少年犯罪率,刑事犯罪率,吸毒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自殺人數及其占總人口的比重,等等。
(3)道德修養包括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包含的一個方面,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黨的路線、綱領,從意識形態方面,從理論指導上講,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地位。
在意識形態領域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修養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修養對於純潔人們的道德意識、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形成人們的道德行為,進而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義。
㈣ 道德修養包括哪幾個方面
德才兼備,在這個社會上,人們已經開始把德放在了首位,道德已經成為了文內明的另一種形態.文憑誠可貴容,道德價更高.你說的沒錯,如果一個人沒有自身的道德修養,沒有自己的風格,做人不低調,那麼即使他的學問有多麼淵博,他的學歷有多高,那還是白搭。現在大學里就有一門課叫思想道德與修養,可見,社會對道德的重視!!!!
㈤ 旅遊職業道德修養包括哪些內容
一、旅遊職業來道德的基本源要求
1、愛祖國,愛人民,全心全意為遊客服務
2、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熱愛旅遊工作,盡心盡職
二、旅遊職業道德的內容
三、導遊人員的基本職責
1、根據旅行社與遊客簽訂的合同或約定,按照接待計劃,安排和組織遊客游覽、參觀
2、負責向遊客導游、講解,介紹中國地方文化和旅遊資源
3、配合和督促有關單位安排遊客的交通、食宿等,保護遊客的人身和財務安全
4、耐心解答遊客的問訊,協助處理旅途中遇到的問題
5、反映遊客的意見和要求,協助安排會見、座談等活動
㈥ 倫理學中道德修養的三個環節包括
解釋:
倫理學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理論,是研究道德的產生、發展、本質、評價、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養規律的學說。而道德則是社會與自然一切生存與發展的利益關系中,善與惡的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心理意識與行為活動的總和。倫理學所研究的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是通過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為基礎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反映的;倫理學則是通過善與惡、權利與義務、理想與使命,即人們的行為准則等一切范疇和體系來反映的。
主要理論:
1、必然論
2、功利論
3、德行論
4、道義論
5、契約論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將道德作為社會歷史現象加以研究,著重研究道德現象中的帶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從中揭示道德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強調階級社會中道德的階級性及道德實踐在倫理學理論中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產生,在倫理學領域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變革。這主要表現在:
1、 與以往的一切舊的倫理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不是建立在上帝、理性和抽象的人性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
2、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克服了以往一切倫理思想的局限,強調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有階級性。
3、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特別強調人類生活的道德實踐在倫理學理論中的意義。
㈦ 道德修養都包括什麼
內容:個人抄道德實踐有三種基本形式,這就是道德評價、道德選擇和道德修養。如果說道德評價是以言說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活動,道德選擇是以行動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活動,那麼,道德修養則是一種既包括言說即道德評價,又包括行動即道德選擇的綜合性實踐活動。
這是由於在道德修養中,個人是需要經常運用道德評價和道德選擇來推進自己的道德修養的。不僅如此,從實質性上說,道德修養也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它是以完善人自身為目的的道德實踐活動,而不是以外在善為目的的道德實踐活動。因此,道德修養屬於倫理學的重大論題。
(7)道德修養包括擴展閱讀
道德修養不僅對個人十分必要,而且對社會也有重要意義。
一是因為整個社會的道德風貌乃是所有個人道德水平的平均值。若每個人的道德水準低,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就低;若每個人的道德水準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自然也會高。
二是因為任何社會目標的實現,都要靠大量人才的參與和推動,而可以稱得上是「人才」的人,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還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㈧ 大學生道德修養包括哪些方面
學生道德修養一般,包括大學生的素質和大學生的品質。在大學里都會提倡建設有高素質,高品質的現代化大學生,所以思想道德修養是每一個學生學習了。
㈨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課程旨在通過課堂講授及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大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較全面的認識和掌握,並能運用相關理論解決人生道路上凸顯的一些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問題,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培養基本法律理念的一門課程。
(9)道德修養包括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要求教師在進行該門課教學時應該針對如上特點並結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第二課堂,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和形式。
2、引導大學生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3、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