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17條夫妻共同財產的無權處分
⑴ 夫妻共同財產單方處分
在共同來共有關系存源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對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這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婚姻法》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八十九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對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這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
⑵ 夫妻共有財產的處分是怎麼規定的
你好,處分夫妻共有財產的,需要徵得對方同意。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內》第十七容條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八十九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為無效。但第三人善意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
《婚姻法解釋(一)》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作出重要處理決定的,夫妻雙方應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結論】
夫妻共有財產,屬於雙方共同共有。任何一方要處分共有財產時,必須要徵得對方同意,否則可能會被認定無效。但是如果存在善意第三人的話,通常為維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⑶ 夫妻共同財產擅自處分的問題
許映與王麗是夫妻關系,於年購買桑塔納轎車一輛,共同經營出租運營業務。1999年3月6日,因家庭矛盾,雙方發生爭吵和糾紛。王麗一氣之下,將桑塔納轎車開走,離家獨居。4月1日,王麗與劉某聯系,商量將桑塔納轎車賣給劉某。雙方商定價格為12萬元,當天交付了轎車和全部購車款,並一起去當地車輛管理部門辦理轎車所有權轉移手續。當工作人員詢問王麗的丈夫對賣車的意見時,王麗慌稱其丈夫長期在外工作,不管家事,於是辦理了汽車買賣手續,將車輛轉到劉某名下。10天後,此事被許映發現,找劉某要車,被劉某拒絕。許映以王麗為被告,劉某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劉某返還車輛。
問題:許映能否從劉某處要回車輛?
答:本案的關鍵在於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適用的問題。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的財產佔有人,在不法將其佔有的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財產時是出於善意,即依法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原財產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的制度。實行善意取得的結果是物的原所有人喪失其所有權,善意受讓人則取得所有權。
本案中,王麗與劉某在辦理轎車所有權轉讓手續時,王麗慌稱該車的共有人之一許映長期在外工作,不管家事,使劉某誤認為王麗有權處分(即出賣)該車,可見,劉某買車確出於善意。既然劉某購車出於善意,即對劉某無權單獨處分該車不知情,而且又支付了全部購車款,還辦理了車輛過戶手續,這一切與善意取得制度的要求一致,因此,可以適用善意制度。也就是說,王麗與劉某的車輛買賣關系合法有效。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於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這一規定也說明許映可以向王麗要求賠償損失。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共同共有的財產進行處分,應當由共同共有人一致進行,一方擅自處分,原則上應屬無效;但是如果第三人是善意、有償取得的,應當依照善意取得的原理,確認該買賣關系成立,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本案的第三人劉某對於買賣汽車是善意的,且交付了車款,取得了買賣的汽車,辦理了車輛所有權轉移手續,車輛買賣關系成立。
最後,法院認定該買賣關系有效。至於許映的損失,應由擅自處分(出賣)車輛的王麗賠償。
⑷ 離婚法律十七條規定
《婚姻法》第十七條在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時作出明確規定後指出「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不論其對財產收益貢獻的大小,夫妻雙方均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二、在夫妻離婚時,只要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對共同財產的分割的權利是均等的,但這絕不意味著平均分配,那麼,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應依據什麼進行呢?
1、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商處理」,也就是說,離婚時夫妻對財產的分割,雙方應在協商一致的原則下進行,不能由一方決定。
2、依《婚姻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男女平等」的原則,不能歧視婦女,認為婦女掙的少,應少分,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尊重婦女的權利,保護婦女權利。
3、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以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4、給予補償的原則。依《婚姻法》第四十條的規定「……,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的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是指依法分割夫妻財產時,付出較多義務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要求補償,補償是從分割後的財產中支付,分割的財產不足支付的,從其個人財產中補足。
5、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由一方的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提出婚姻損害賠償。《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3)實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婚姻法》第十七條在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時作出明確規定後指出「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不論其對財產收益貢獻的大小,夫妻雙方均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二、在夫妻離婚時,只要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對共同財產的分割的權利是均等的,但這絕不意味著平均分配,那麼,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應依據什麼進行呢?
1、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商處理」,也就是說,離婚時夫妻對財產的分割,雙方應在協商一致的原則下進行,不能由一方決定。
2、依《婚姻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男女平等」的原則,不能歧視婦女,認為婦女掙的少,應少分,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尊重婦女的權利,保護婦女權利。
3、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以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4、給予補償的原則。依《婚姻法》第四十條的規定「……,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的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是指依法分割夫妻財產時,付出較多義務的一方,可向另一方要求補償,補償是從分割後的財產中支付,分割的財產不足支付的,從其個人財產中補足。
5、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由一方的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提出婚姻損害賠償。《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3)實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雙方在協議時應同時對債權債務進行分割,不得因離婚而損害他人和國家、集體的利益,這不僅是法律的規定,也是道德的要求,每個公民都應自覺遵守。
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雙方在協議時應同時對債權債務進行分割,不得因離婚而損害他人和國家、集體的利益,這不僅是法律的規定,也是道德的要求,每個公民都應自覺遵守。
⑸ 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原則
1、夫妻對於共同財產具有平等的處置權。因日常生活需要處置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都具有處置權,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處置夫妻共同財產的,雙方應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意見。
如果夫妻與婚前或婚內訂立財產協議,約定婚內所取得的財產各自歸各自所有,依法則雙方不存在夫妻共同財產。
2、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A、工資、獎金。
B、生產、經營收益。
C、知識產權收益。
D、遺囑或贈與合同所取得的財產,但有本法18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除外。
E、其它應屬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
夫妻對於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置權。
3、婚姻法17條規定的「夫妻對於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置權」應理解為:
A、夫妻對於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置權,因日常生活需要處置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都具有處置權。
B、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處置夫妻共同財產的,雙方應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是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知道不同意為由抗辯善意第三方。
4、離婚時,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夫妻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財產的具體情況以適當照顧女方和子女的原則作出判決。
男方或女方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之中所享有的合法權利,應依法予以保護。
5、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應平均分割,具體處理時,考慮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來源、數量等情況,可以適當有所差別。專屬於一方的個人物品,應歸個人所有。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7條、18條、19條、39條、40條
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17條
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8條
⑹ 婚姻法多少條歸定夫妻共有財產一方無權處理
《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換句話說,任何一方對家庭大額財產的處分,必須得到另一方的同意。但家庭日常生活使用的,無需經對方的同意。
一、《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的合法收入等,原則上,都是夫妻共同財產;非為家庭日常生活使用的,大額財產的處理,應當遵循共同協商的原則;夫妻一方無權擅自處理。已經處理的,除善意第三人外,原則上無效,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的,應當賠償損失。
二、如果沒有相應法律依據,而無故得到他人的財產,在法律上稱之為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應當予以返還;拒不歸還的,如果數額較大(2萬元以上),構成侵佔罪。財產所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
1、《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2、《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侵佔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⑺ 夫妻無權處分共有財產另一方是否有權撤銷
沒有經過授權簽訂合同,屬於無權處分,可以申請撤銷
⑻ 《婚姻法》第十七條、十八條的原文內容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內金;
(二)生產、經營的容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不需要解釋的很清楚啊!
⑼ 第十七條 婚姻法第十七條關的司法解釋(二)應怎樣理解
非因生活需要,是指不抄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所必須的,比如出去旅行,買單反相機去攝影,都不是日常生活所必需。
善意第三人是指善意取得財物的人。而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不法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只要第三人出於善意,而不是和夫妻中的一方串通買賣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就構成善意取得。善意取得重要的一點是,不違反交易原則,買賣的房屋是正常的價格就符合善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