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默示同意

合同法默示同意

發布時間: 2021-02-26 19:05:30

❶ 最高人民法院網合同法關於債務轉移中債權人能默示嗎

什麼叫默示?法律上規定,債務轉移需要經過債權人同意,但從形式上無法通過默示判斷是否有同意債務轉移的意思表示。所以,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證明債務轉移的話,債權人依然可以向第一債務人追要債款。

❷ 法律中沉默與默示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中沉默與默示的區別:
「沉默」,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效力,並非當事人所理解的「不同意」。而是,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律賦予了不同的特定的意思表示和法律效力。
「默示」,當事人為意思表示的方式有二種,即明示方式和默示方式。明示方式因當事人直接、明確、主動地將其內在意思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示於外部而清楚、明確,一般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而默示方式由於是根據當事人的某種行為按照邏輯推理的方法或按照生活習慣推斷出當事人(行為人)的內在意思表示。
「沉默」可能構成表見代理。《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另外,在共有財產擔保的過程中,也面臨上述同樣的問題,共有人在明知其他共有人在用共有財產做抵押擔保的情況下,共有人未制止或提出異議,則抵押有效。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54條第2款: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財產設定抵押,未經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無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而未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抵押有效。
「沉默」可能會喪失受遺贈的權利。 遺贈是指被繼承人通過遺囑的方式,將其遺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予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代理而不作否認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171條:試用買賣中試用期滿,買受人的沉默視為購買。

《擔保法解釋》第54條第2款:共同共有人明知個別共有人擅自將共有財產抵押而沒有表示異議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47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合同法》第48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無權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繼承法》第25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❸ 法律上不作為的默示有哪些

當事人為意思表復示的方式有二種,即制明示方式和默示方式。明示方式因當事人直接、明確、主動地將其內在意思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示於外部而清楚、明確,一般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而默示方式由於是根據當事人的某種行為按照邏輯推理的方法或按照生活習慣推斷出當事人(行為人)的內在意思表示。法律上不作為的默示有:
《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代理而不作否認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171條:試用買賣中試用期滿,買受人的沉默視為購買。

《擔保法解釋》第54條第2款:共同共有人明知個別共有人擅自將共有財產抵押而沒有表示異議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47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合同法》第48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無權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繼承法》第25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❹ 請問,合同法,但要知會甲方同意是什麼意思

合同遵循意思自治。
合同的成立需要各方同意,明示或默示。

❺ 合同法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對租賃物進行修繕或增設他物。此處同意為默示還是明示同意,租賃期界滿

一般應是明示同意。
縱橫法律網 張樹亮律師

❻ 合同成立的表現形式為什麼沒有默示形式

有啊抄,誰說沒有的?你理襲解的合同是不是太狹窄了。合同實際就是兩個主體的合意,這個在生活中以默示的形式也很多的。比如你要上街,鄰居說讓你給帶點兒菜或者其它的東西,同時把錢往外拿,而你把錢接過來,沒說同意不同意給他買菜或者帶東西,只是說了很多別的話。然後就去上街了。這個合同就是以默示的形式簽訂的。《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這里的其他形式就包含有默示形式。

❼ 民法通則 和 合同法 關於默示表示的沖突

選B。新法優於舊法,顯然本題中甲的行為構成催告。其實兩法並不沖突,只是合同法進行了改良,增加了催告制度,才會導致默示也能構成追認。

❽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的默示具體內容是什麼

根據《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的規定,默示是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代理而不作否認的,視為同意。

❾ 合同法規定「幾天內予以回復 不回復視為默認」合法不


1、幾天內予以回復 不回復視為默認,這涉及的是不作為的默示。專
《民訴意見》第屬66條規定:不作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或當事人雙方有的情況下,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這樣的規定,若想要合法,雙方必須事先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沒有約定的,是不合法的。
2、這是關於默示的說法。默示,指以明示(以語言、文字、或當事人了解其意義的符號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外的其他方式,間接作出的意思表示。

3、默示分為兩種:
(1)推定:從行為人作出的特定積極行為推知其意思表示內容。
(2)沉默:即從行為人的單純沉默中推知其意思表示的內容。如:A要賣房子給B,但是B一時之間拿不到主意,兩人遂約定:B考慮10天,10天未作表示的,視為同意。10天過去了,B沒有作出任何錶示。AB之間的合同成立。(事先有約定,約定不作為的行為是一種意思表示。)

熱點內容
民法四種支付 發布:2025-09-18 08:43:56 瀏覽:575
刑事訴訟法151 發布:2025-09-18 08:38:36 瀏覽:510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9-18 08:36:20 瀏覽:447
法官工作瑕疵 發布:2025-09-18 08:19:56 瀏覽:599
法院執行電匯 發布:2025-09-18 08:05:13 瀏覽:321
電大商法2015期末考試 發布:2025-09-18 08:02:04 瀏覽:931
合同法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9-18 07:55:33 瀏覽:62
勞動法不經通知可辭退 發布:2025-09-18 07:53:32 瀏覽:684
做律師的人的性格特點 發布:2025-09-18 07:53:21 瀏覽:222
舉辦殘疾人法律知識講座的意思 發布:2025-09-18 07:52:35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