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經濟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發布時間: 2021-02-27 05:23:13

⑴ 以下哪個不屬於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

B 事實,不屬於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體、內容、客體。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亦稱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在經濟管理和協調過程中依法獨立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享有經濟權利的當事人稱為權利主體,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稱為義務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理解經濟法主體的概念時,把握以下幾點:
(1)、 經濟法主體能夠以自己名義獨立地參加經濟法律關系。
(2)、 經濟法主體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擔當者。
(3)、 經濟法主體能夠獨立地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主體資格是指當事人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
經濟法對經濟法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採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未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3、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范圍
(1)、經濟管理主體:主要是指國家經濟管理機關。
(2)、經濟活動主體:這類主體主要有,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個人。
此外,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國家機關和國家作為整體除作為經濟管理的主體外,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活動關系的主體。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核心。
1、權利
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法定范圍內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據自己的意志實施一定的經濟行為。
(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有權依法要求負有義務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以實現自己的利益。
(3)、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其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實現時,有權依法請求國家有關機關給予強制力保護。
可分為原生權利和取得權利。原生權利,是指經濟權利主體依照經濟法律、法規、命令等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賴特定義務主體的行為即可行使和實現的權利。又稱為"經濟職權"。取得權利是指要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才能獲得的權利。權利的本質在於滿足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是權利的實質和核心內容。
2、義務
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義務主體必須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為。
(2)、義務主體實施的義務行為是在法定的范圍內進行的。
(3)、義務主體不依法履行義務,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經濟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約定義務。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可概括為三大類:
(1)物,亦稱有體物。注意:不能為人所控制或支配的物,或可為人們控制和支配,但無一定經濟價值的物,都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2)經濟行為。包括經濟組織管理行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和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
(3)智力成果。如商標、專利發明、設計等等。

⑵ 經濟法與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什麼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管理與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里所說的管理與協調是指國家作為一種外在力量,主要採取間接的法律手段,對社會經濟生活所進行的計劃、組織、調節和監督。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在管理與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市場主體調控關系。市場的主體是企業。市場主體調控關系是指國家在對企業的活動進行管理,以及企業自身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如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等。

第二,市場運行調控關系,即國家為了建立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在行使管理職能時與市場主體發生的關系。這種關系與前一種關系不同,它只是在市場調節失靈的情況下才產生的,例如競爭關系、產品質量關系、價格關系、經濟聯合關系等。該部分關系主要是依靠市場規律的作用來調整的,但一旦超出了國家法律、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國家就必須採取必要的干預手段,以保障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管理法等。

第三,宏觀經濟調控關系,是指國家從長遠和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經濟因素,實行全局性的管理過程中與其他社會組織所發生的具有隸屬性或指導性的經濟關系。如國民經濟計劃法、金融法等。

第四,社會分配調控關系,是指國家在國民收入進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如財政法、稅法、工資法等。

如同任何法律一樣,經濟法的本質是由制定法律的統治階級及其產生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所決定的。因此,我國經濟法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的服務目標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鞏固。

經濟法的作用是與經濟法的本質和服務目標相一致的,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證國家經濟發展整體目標的實現。

其次,確立和維護企業的法律地位,為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創造條件。

再次,保護、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合法權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最後,維護經濟秩序,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法律關系是出法律規范所確認的,當事人之間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不同的社會關系經不同的法律調整形成不同的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是其中的一種,它是指經濟法主體之間依照經濟法的規定在進行經濟活動時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以經濟法的存在為前提,而經濟法則以客觀存在的經濟關系為前提。因此,經濟法律關系實質上是已被國家認可並法律化的一種經濟關系。它既要反映當事人的主觀意志,更要反映國家的意志。而且,當事人的意志不能與國家意志相違背。因此,經濟法律關系是國家認可並給予保障的思想社會關系。不過,這種思想社會關系也不是隨意製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一定經濟關系的反映。所以,經濟關系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觀物質基礎,經濟法律關系則是經濟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並對經濟關系的存續有很大的反作用。

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指當事人之間構成權利和義務關系必備的基本條件,即主體、內容和客體,亦即法律關系的「三要素」。因此,經濟法律關系也是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和客體這三個要素構成的,三者缺一不可。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經濟法主體,是指依法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其中,享有經濟權利的一方稱為權利主體,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為義務主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主體依法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它是聯系經濟法主體之間,以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紐帶,是經濟法律關系實質的核心。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簡稱為經濟法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換言之,就是經濟法主體所追求的具體的經濟目的或利益。沒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就失去了必要的依附。

⑶ 簡述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和構成要素

經濟法復律關系是指國家制調節或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經濟法的規定在經濟法主體之間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經濟法律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
(1)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擁有經濟職權或經濟權利、承擔經濟職責或經濟義務的當事人。它具有如下特點:①資格具有復雜性;②形式具有廣泛性;③主體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隸屬性。
(2)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規范所確認的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職權、經濟職責、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它具體包括:經濟職權、經濟職責、經濟權利、經濟義務。
(3)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職權和經濟職責,或者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指向的對象。它主要包括了經濟干預行為、干預行為所及的物、科學技術成果、經濟信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有如下特徵:①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物既有廣泛性的一面,又有限制性的一面;②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呈現出復雜的結構;③經濟干預行為是經濟法律關系經常的客體。

⑷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三要素的作用各自是什麼求回答謝謝

  1. 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經濟法律關系也須由此三個要素構成。

一個經濟法律關系必須首先參加者(主體);參加者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確定彼此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此即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參加者通過設定權利義務所要獲得的財物,所要實現的行為,即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2、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緊密連,缺一不可。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形成的啟動者;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者;是經濟權利、義務的承受者;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客體中的財物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以及行為的實施者。它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沒有主體就沒有經濟法律關系,有些主體的特殊性還常常決定著經濟法律關系的性質。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內容,是確定主體之間關系的性質和量度的,是聯系主體之間以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紐帶。它們實質上就是經濟法律關系本身,當然更不可缺少。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經濟法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所追求的經濟目標和經濟利益。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也只有通過客體才能得到落實和體現。沒有客體的經濟法律關系是毫無目的、毫無意義的。所以客體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必不可少的要素。經濟法的一些部門法就是依客體劃分而建立起來的。

⑸ 經濟法律關系是由哪幾個要素構成的()A.經濟法

1、經復濟法的概念經濟法是調制整國家在經濟管理和協調發展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調整對象:1企業組織管理關系 2市場監管關系 3宏觀調控關系 4社會保障關系 5涉外經濟關系 2、經濟法律關系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即主體主體主體主體、內容和客體。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與參與參與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當事人當事人當事人。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實質性要素,它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

⑹ 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和構成要素分別是什麼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調節或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經濟法的規回定在經濟法主體之答間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經濟法律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
(1)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擁有經濟職權或經濟權利、承擔經濟職責或經濟義務的當事人。它具有如下特點:①資格具有復雜性;②形式具有廣泛性;③主體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隸屬性。
(2)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規范所確認的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職權、經濟職責、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它具體包括:經濟職權、經濟職責、經濟權利、經濟義務。
(3)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職權和經濟職責,或者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指向的對象。它主要包括了經濟干預行為、干預行為所及的物、科學技術成果、經濟信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有如下特徵:①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物既有廣泛性的一面,又有限制性的一面;②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呈現出復雜的結構;③經濟干預行為是經濟法律關系經常的客體。

⑺ 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性質的第一要素是

選擇1,主體為經濟法律關系性質的第一要素。構成經濟法律關系具備三個因素,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其中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產生的先決條件,是客體的佔有者、使用者和行為的實踐者。失去了主體就不存在權利這種可能性以及義務這種必要性轉化為現實權利義務的條件。

另在我國,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內部組織、自然人;客體包含有體物、經濟行為、智力成果、權利。三個要素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抽去其中任何一個就不能構成經濟法律關系,變更其中任何一個,也不再是原來的經濟法律關系。

(7)經濟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擴展閱讀:

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徵:

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⑻ 簡述經濟法律關系的基本構成要素

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主體、內容、客體三個要素,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最基版本最必
需的要素,
主體是經濟法律顧權問關系形成的啟動者,
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
實體內容,
是確定主體之間關系的性質和量度的,
是聯系主體之間經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紐
帶。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經濟法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所求的經濟目標和經濟利益。

⑼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有哪些

經濟法律關系由三個要素構成。一個經濟法律關系必須首先有參加者(主體);參加者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確定彼此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此即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參加者通過設定權利義務所要獲得的財物,所要實現的行為,即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亦稱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在經濟管理和協調過程中依法獨立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享有經濟權利的當事人稱為權利主體,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稱為義務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理解經濟法主體的概念時,把握以下幾點:
(1)、 經濟法主體能夠以自己名義獨立地參加經濟法律關系。
(2)、 經濟法主體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擔當者。
(3)、 經濟法主體能夠獨立地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主體資格是指當事人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
經濟法對經濟法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採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未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3、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范圍
(1)、經濟管理主體:主要是指國家經濟管理機關。
(2)、經濟活動主體:這類主體主要有,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個人。
此外,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國家機關和國家作為整體除作為經濟管理的主體外,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活動關系的主體。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核心。
1、權利
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法定范圍內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據自己的意志實施一定的經濟行為。
(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有權依法要求負有義務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以實現自己的利益。
(3)、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其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實現時,有權依法請求國家有關機關給予強制力保護。
可分為原生權利和取得權利。原生權利,是指經濟權利主體依照經濟法律、法規、命令等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賴特定義務主體的行為即可行使和實現的權利。又稱為"經濟職權"。取得權利是指要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才能獲得的權利。權利的本質在於滿足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是權利的實質和核心內容。
2、義務
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義務主體必須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為。
(2)、義務主體實施的義務行為是在法定的范圍內進行的。
(3)、義務主體不依法履行義務,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經濟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約定義務。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可概括為三大類:
(1)物,亦稱有體物。注意:不能為人所控制或支配的物,或可為人們控制和支配,但無一定經濟價值的物,都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2)經濟行為。包括經濟組織管理行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和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
(3)智力成果。如商標、專利發明、設計等等。

⑽ 試述經濟法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什麼是法律事實

答:一、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回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答是指參與了經濟法律關系,並且依據經濟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
二、法律事實,是指依法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

熱點內容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9-18 08:36:20 瀏覽:447
法官工作瑕疵 發布:2025-09-18 08:19:56 瀏覽:599
法院執行電匯 發布:2025-09-18 08:05:13 瀏覽:321
電大商法2015期末考試 發布:2025-09-18 08:02:04 瀏覽:931
合同法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9-18 07:55:33 瀏覽:62
勞動法不經通知可辭退 發布:2025-09-18 07:53:32 瀏覽:684
做律師的人的性格特點 發布:2025-09-18 07:53:21 瀏覽:222
舉辦殘疾人法律知識講座的意思 發布:2025-09-18 07:52:35 瀏覽:366
道德理想概念 發布:2025-09-18 07:51:57 瀏覽:123
可以兼職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9-18 07:40:51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