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
1. 我國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的具體表現內容有分送哦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合同在訂立階段要遵守這樣的規則。在專訂立階段,盡管屬合同尚未成立,當事人之間已經具有訂約上的聯系,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負有忠實誠實保密和相互照顧的附隨義務。
2、合同的履行之中也要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履行過程中,當事人應該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以及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的義務。
3、合同終止後,也應該遵守保密和忠實的義務。這種義務在學術上稱為是後契約義務。
4、合同的解釋也要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該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考慮各種因素,探求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正確的解釋合同,從而判明是非,確定責任。
我要說明一點:誠實信用原則只有在發生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或者即使有規定但其內涵也不清楚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補充法律漏洞的工具。
2. 簡述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我國《民法通則》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不難看出,誠實信用原則在我國法上有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的效力。誠實信用原則常被奉為"帝王條款「;,有"君臨法域"的效力。作為一般條款,該原則一方面對當事人的民事活動起著指導作用,確立了當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行為規則,要求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以及當事人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該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能。當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可直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公平裁量權,調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誠信原則意味著承認司法活動的創造性與能動性。近代以來,作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延伸,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法上,又普遍承認了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該原則要求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不能超過其正當界限,一旦超過,即構成濫用。 這個正當界限,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3. 論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條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回、等價有償、誠實信答用的原則。」 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其具體要求就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誠實、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其內容具體體現為(1)任何當事人要對他人和廣大消費者誠實不欺,恪守諾言,講究信用;
(2)當事人應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在獲得利益的同時,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利益,不濫用權利加害他人。
1、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終止、違反合同的責任及各類有名合同等問題。在我國,合同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只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合同法在為經濟交易關系提供准則,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一部好的合同法能夠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
4. 合同法基本原則的誠實信用
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於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規定等價有償原則。等價有償是商品交換的規則,作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合同法,公平原則已經包含等價有償的內容。公平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就有價值相等的意思。我認為在合同法中還是用公平原則代替等價有償原則為好。等價有償作為商品交換的規律,並不表現在每次商品交換中,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不是商品價值,而是商品價格。只有在長時期的商品交換中,在價格圍繞著價值的上下波動之中,才表現出等價有償的規律。公平原則既表現在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現在個別的具體的合同之中,任何一個合同都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體現公平原則的精神。由於合同種類廣泛性,有的合同屬於無償合同,用公平原則比等價有償涵蓋更寬一些,更能照顧千姿百態的各類合同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的適用面愈來愈寬。有人認為,按照恪守商業道德的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外,合同法規定誠實信用還適用於訂立合同階段,即前契約階段,也適用合同終止後的特定情況,即後契約階段。《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43第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該二條規定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本依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該條講的是後契約義務,履行後契約義務的基本依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
5. 如何理解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倫理道德准則在民法上的反映。我國《民法通則》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不難看出,誠實信用原則在我國法上有適用於全部民法領域的效力。誠實信用原則常被奉為"帝王條?quot;,有"君臨法域"的效力。作為一般條款,該原則一方面對當事人的民事活動起著指導作用,確立了當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行為規則,要求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以及當事人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該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能。當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可直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公平裁量權,調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誠信原則意味著承認司法活動的創造性與能動性。近代以來,作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延伸,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法上,又普遍承認了禁止權利濫用原則。該原則要求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不能超過其正當界限,一旦超過,即構成濫用。 這個正當界限,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6. 講誠實守信用",這體現的是合同法中的哪一個原則
您好,這體現的是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回當遵循誠實答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原則。它常常稱為是債法中的最高指導原則或稱為「帝王原則。」
一、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同時,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具體來說,誠實信用原則具有如下內容和功能:1、確定誠實守信,以善意方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等行為規則;2、誠信原則要求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3、解釋法律和合同的作用。
二、在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的各個階段,甚至在合同關系終止以後,當事人都應當嚴格依據誠信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7. 為什麼說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原則中的最高原則
你好!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
我國《合同法》第三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一方面對當事人的民事活動起著指導作用,確立了當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行為規則,要求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活動時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以及當事人的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該原則具有填補法律漏洞的功能。當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實踐中遇到立法當時未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可直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公平裁量權,調整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因此,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原則。它常常稱為是債法中的最高指導原則或稱為「帝王原則。」在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的各個階段,甚至在合同關系終止以後,當事人都應當嚴格依據誠信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若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8. 如何認識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的地位
合同法第6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這個就內是法條確定的誠容實信用原則。
在民法中的表現
1、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要誠實,不弄虛作假,不欺詐,進行正當競爭;
2、民事主體應善意行使權利,不以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方式來獲取私利;
3、民事主體應信守諾言,不擅自毀約,嚴格按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履行義務,兼顧各方利益;
4、在當事人約定不明確或者訂約後客觀情形發生重大改變時,應依誠實信用的要求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9. 如何理解合同法的誠實守信原則
具體是指在合同的訂立、履行過程中,締約人應當誠實有信,遵守諾言,版實踐成約,正當競權爭,而不能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它包括如下三個內容:一是合同前義務,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不得假借簽約而惡意進行磋商,不得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二是認真承擔合同義務,即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中,應當實事求是,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承擔及時溝通有關信息、相互協作配合、提供必要條件、防止損失擴大等義務。三是合同後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及保密義務等。誠實信用原則體現於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和終止的等各個方面和各種階段。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最典型的體現是在《合同法》第61條第2款,「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下列義務:(一)及時通知;(二)協助;(三)提供必要的條件;(四)防止損失擴大;(五)保密。」
10. 論述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的地位、作用和體現(需舉例說明)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當事人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義內務,不得濫用權利容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誠實守信原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
合同法律關系的誠信原則,應當貫徹於合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以及在終止的各個階段。具體表現在:
1,在合同訂立階段,當當事人彼此間已具有訂約上的聯系,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2,在合同訂立後哦至履行前的階段,按照誠信原則的要求,當事人應該認真做好履行的准備工作。在此階段,任何一方在履行前飲經營不善造成嚴重虧損等都應及時通知對方。
3,合同的履行應嚴格遵守誠信原則。當事人既要履行各種附隨義務,也應依照誠信原則履行義務。
4,合同訂立後,如出現事情變更應及時通知對方,並允許當事人變更或解除合同,不得借機欺詐、勒索對方。例如,合同訂立後,因飼料價格急劇上漲,致使當事人一方飼養奶牛的成本急劇增加,當事人一方可以依據誠信原則要求變更合同的價格條款。
5,合同終止後,當事人之間的義務以經完成,但是,依據誠信原則產生的隨附義務,應當嚴格履行。不履行後契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應承擔賠償義務。例如,完成某些承攬加工合同後,附隨的保修義務,應當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