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背景
⑴ 在高離婚率和新婚姻法的大背景下是先成家後立業還是先立業在成家呢誰能給個答案!
先立業
後成家
這個社會是現實的,再好的感情都經不起柴米油鹽的折磨
如果沒有事業,你們每天的生回活就會圍繞答著房租水電柴米油鹽醫療費
哎,沒有時間談感情了。最後就是婚姻破裂
現在女人說的好,要她結婚後租房子住,她情願先租個老公
⑵ 在什麼情況下導致1980年的婚姻法誕生
《婚姻法》是抄中華人民共襲和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部法律,即1950年就制訂了,當時《婚姻法》立法的重點在於廢舊立新(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建立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婚姻家庭制度),很多問題都規定得比較簡略,內容過於原則,不夠具體,條文甚少。
十年浩 劫中,社會主義法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婚姻家庭法也不例外,致使建國後婚姻家庭領域內的一些已被破除的封建性質的陳規陋習又死灰復燃,過去已經取得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成果面臨著喪失的危險,包辦婚姻、買賣婚姻、借婚姻索取彩禮等在建國初期已經大大減少的陋習在某些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特別嚴重)又開始回潮並不斷蔓延了,加重了許多結婚當事人在結婚問題上的經濟負擔,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夫妻雙方婚後的家庭生活。
因此,文 革結束以後,在撥亂反正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非常需要修改1950年的婚姻法,需要根據當時面臨的新的情況和問題來制訂第二部婚姻法,並通過第二部婚姻法的宣傳教育與貫徹執行工作,使我們在文 革中遭到破壞的婚姻家庭法制重新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這就是1980年婚姻法立法的歷史背景。
從網上組合的,希望能幫到你。
⑶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二
2004婚姻法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松有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於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松有
--------------------------------------------------------------------------------
各位記者、各位朋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已於2003年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並於今天公布,2004年4月1日起施行。下面,我就本解釋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意義等問題,向各位作簡要介紹和說明。
一、《解釋(二)》制定過程中的有關情況
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第二十一次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婚姻法的決定。新修改的婚姻法根據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對1980年制定的婚姻法進行了較大修改。它不僅對有關條文進行了修改,而且增設了一些新的制度。在法律作出重大修改的情況下,如何根據立法的本意,正確地將新的法律適用於處理各類婚姻家庭案件,是擺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指導下級法院正確適用新婚姻法,我們在新的婚姻法通過不久,便立即組織力量開展工作,並於2001年12月正式公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解釋(一)》主要是對婚姻法修改後的一些程序性和審判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出解釋。《解釋(一)》的公布,對於正確處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審判實踐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加以研究和解決,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又組織力量進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的調研和起草工作。
由於婚姻法關繫到千家萬戶,最高人民法院黨組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司法為民的要求出發,對《解釋(二)》的起草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2002年,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調研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當年的十大課題之一;2003年,《解釋(二)》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當年必須出台的十項司法解釋之一。
由於婚姻法涉及的問題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廣大人民群眾對《解釋(二)》的起草工作十分關注。在起草過程中,特別是在《解釋(二)》徵求意見稿在報紙和網上公布徵求意見後,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通過來信、互聯網路和各種媒體,為我們的《解釋(二)》徵求意見稿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既有人民群眾的迫切呼聲,也有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既有下級法院法官們的願望和要求,也有相關部門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和支持。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我們工作的幫助和支持,使我們倍受鼓舞,為我們起草好這一司法解釋增添了信心。
經過近兩年的調研和起草工作,特別是在廣泛徵求人民群眾意見以後,《解釋(二)》終於出台了。這次出台的司法解釋,主要針對審判實踐中急需解決的無效婚姻、離婚財產分割、夫妻債權債務等問題作出解釋。這些規定,不僅凝結著起草人員的辛勞,也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正是在吸收大家意見的基礎上,現在正式公布的《解釋(二)》的稿子,與原來徵求意見稿有了很大變化。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司法解釋稿吸收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多達數百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解釋(二)》出台後,不是說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都能夠找到具體、明確的依據了。審判實踐中還存在的其他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中繼續加以研究解決。
二、《解釋(二)》規定的主要內容
本次司法解釋,除對人民法院審理同居關系、無效婚姻等案件時一些具體操作性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外,重點放在夫妻財產的分割及夫妻債權債務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關於人民法院審理解除同居關系及無效婚姻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這次司法解釋根據立法本意,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解除同居關系案件,除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以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涉及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解釋(二)》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考慮到「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為,如果當事人提起訴訟要求解除這一同居關系,人民法院當然應當受理,並依法解除同居關系。至於無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的同居關系,因不是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當事人如果起訴僅僅要求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受理。如果當事人就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這是因為,當事人在同居期間形成的財產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是屬於法律保護的民事法律關系,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給予保護。
無效婚姻制度,是婚姻法修改後新增加的內容。我們在《解釋(一)》中已經作出了許多規定。這次的司法解釋根據審判實踐的需要,又對一些具體操作性問題作出了相關規定。比如對於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關系分別受理了請求宣告婚姻無效和請求離婚的不同案件時,應當先對無效婚姻案件進行審理,而離婚案件的審理則應當在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作出判決後進行。再如,無效婚姻關系當事人死亡後一年內,生存一方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除此之外,《解釋(二)》對無效婚姻的其他一系列規定,對於規范無效婚姻訴訟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關於彩禮應否返還的問題。我們深入各地調研時發現,結婚前給付彩禮的習俗在我國許多地區還相當普遍。彩禮,有的地方也稱為聘禮、納彩等。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當事人條件的差異等因素,彩禮的數額也不盡相同。在廣大農村及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許多家庭為了給付彩禮而全家債台高築,負擔較重。這次司法解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時,群眾意見最多、最集中的,就是對這個問題應當如何規定。我們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男女雙方結婚應當以愛情為基礎,不主張也不支持結婚以給付彩禮為條件。但是鑒於現在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給付彩禮的情況較為普遍,如果對彩禮問題完全不管,可能會使一些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受到嚴重損害。根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情況,我們在《解釋(二)》第十條中規定了可以要求返還彩禮的幾種情形:一是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是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給付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解釋中規定的第二和第三兩項,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盡管作出了上述規定,我們依然呼籲廣大青年和他們的家長們,要大膽破除給付彩禮的舊風俗,樹立社會主義男女平等的新風尚,使我們的婚姻關系能夠建立在幸福美滿的愛情基礎之上。
(三)關於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等款項的認定問題。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出現的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等款項,在離婚分割財產時應當如何認定?是認定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財產,還是認定為個人財產?按照這次司法解釋的規定,這些款項及費用,如果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或者應得的部分,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除此之外,則應當認定為個人財產。另外,知識產權取得後,因知識產權權利本身的取得與財產性收益的實現並不同步,判斷財產性收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標准很難掌握。針對這一情況,這次司法解釋作出規定,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四)關於房屋價值及歸屬問題雙方達不成協議時如何處理的問題。目前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對房屋問題的爭議,多集中在帶有福利政策性質的房改房上。隨著國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行,當事人購買原來分給職工的房屋的情況已經十分普遍。由於當事人購買此類房屋時享受了國家規定的福利政策,所花費的購房費用遠遠低於同類房屋的市場價格。離婚時,雙方對這類房屋的價值及歸屬問題如果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房屋的價值並解決房屋的歸屬呢?為解決這一問題,這次司法解釋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應當按照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不宜以當初購房時的房款為依據,取得房屋一方給對方相對應的補償;二是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歸自己的,如果雙方同意,可以由雙方競價取得,未得到房屋的,可以獲得相對應的補償;三是雙方都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房屋進行拍賣,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五)關於夫妻間債權債務處理問題的規定。審理離婚案件時,對夫妻債權債務問題的處理,是困擾法官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點,這次司法解釋作出了一系列規定。例如,對於一方婚前以個人名義所欠外債,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個人債務,債權人向其配偶主張權利的,除非債權人能夠舉證證明該債務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否則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再如,對於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解釋(二)》之所以要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婚姻法對這個問題的立法本意是:既要保護夫妻的共同財產,也要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既要保護夫妻的共同利益,也要維護男女雙方的個人利益。
除上述內容外,《解釋(二)》還在協議離婚分割財產、軍人離婚分割財產、夫妻分割企業中的財產、離婚訴訟保全、親屬財產贈與等方面作出了相關規定。
三、《解釋(二)》出台的意義
婚姻法是一部涉及千家萬戶的法律,社會覆蓋面極廣。這次《解釋二》的出台,對於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正確、合法、及時解決婚姻家庭糾紛,穩定婚姻家庭、保護兒童和婦女以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次《解釋二》的出台,對於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在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各類訴訟案件總件數中,民事案件所佔的比例接近90%。而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所佔比例相當之高。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如果當事人因婚姻家庭問題發生糾紛不能得到及時合法和妥善的解決,其後果不僅僅是婚姻的破裂,家庭的解體,而且影響到公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到人的全面發展,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次《解釋二》的出台,實際是將司法為民的思想轉化為司法便民、司法利民的具體措施,是「三個代表」思想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它對於促使家庭這一社會細胞的和諧穩定,促進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這次《解釋(二)》的出台,有利於正確、及時、合法解決婚姻家庭糾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這一大的社會背景下,人民法院審理的大量婚姻家庭案件,也不斷出現新的類型,即使是傳統的婚姻案件也不斷出現新的特點。在這一新的社會條件下,如何貫徹落實新婚姻法的精神,解決現實的婚姻家庭糾紛,是擺在人民法院面前的重要任務。由於這次《解釋(二)》是根據已經發生變化的我國婚姻家庭的現實制定的,能夠合法有效地解決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例如,根據我國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個人擁有公司股票、股份的現實,這次司法解釋就作出了夫妻離婚時如何處理企業財產、股票和股份的規定;根據房改的精神,我們對如何認定房屋的價值,如何解決房屋的歸屬作出了具體規定;根據中國目前的國情,我們作出了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返還彩禮的規定。在《解釋(二)》正式實施後,將給人民法院正確、合法、及時解決婚姻家庭糾紛提供更加統一、明確的依據,有利於法制的統一,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再次,這次《解釋(二)》的出台,有利於維護兒童和婦女的合法權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維護弱者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維護兒童和婦女的合法權益,是衡量一個社會是不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把對子女及女方合法權益的維護作為一項重要原則。我們這次制定司法解釋時,也比較注意貫徹落實這一原則。比如在分割夫妻財產時,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婦女往往在經濟上不佔據主導地位,對於家庭財產的經營管理等介入不多,而在家務勞動、照顧老人及孩子等方面付出較多等情況,在財產處理時都注重對女方權益的保護。再如,在涉及軍人離婚財產分割問題時,我們在考慮軍人財產的特殊性的同時,對婦女的合法權益也給予了充分的考慮。我們的這一做法,不僅得到軍隊同志的支持,也得到全國婦聯同志的支持。我相信,《解釋(二)》正式實施後,兒童和婦女的合法權益將會得到有效的維護。
謝謝大家!
2003年12月26日
⑷ 2011年婚姻法新解釋背景下,對於財產方面的一些疑問,假設例子來求教
婚姻法雖然出了個司法解釋三,但實際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在解釋版出台前基本都已經在適權用了。你一下打這么多字,看著暈,我大概給你說說吧。
1、還是甲的婚前財產,離婚肯定不會分割,這跟解釋出來前一樣。
2、沒有法定能變共同財產的情況,除非變遺產,如果是約定,如贈與等情況,那就是共同財產了,不能再變回去了。
3、這個問題確實涉及到司法解釋三了,但在二中也有涉及,這里得注意,婚後贈與一方的財產,寫贈與協議,公證,穩妥了。遺囑同理。
4、完全沒有必要告訴乙,跟他一點關系都沒,直接贈與或遺贈,完全有效。
下回提問別寫這么多字,其實這些問題啊,有沒有解釋三,基本都一樣的結論。
⑸ 新婚姻法的利弊
新婚姻法的變動:
一、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針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些新問版題,此權次新婚姻法頒布在總則中增加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將法律第三條第二款修改為: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在法律責任一章,修改後的婚姻法規定,對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修改後的婚姻法在離婚一章中明確規定,因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修改後的婚姻法還規定,因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二、增設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新制度新修改的婚姻法與以前的婚姻法相比,增設了許多新的婚姻家庭法律原則和制度,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便是其中的一個。新婚姻法頒布後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修改後的婚姻法還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三、離婚時夫妻財產分割更明晰
⑹ 在新婚姻法頒布前的婚姻,是否遵守新法或者,在舊法律的背景下發生的事件,是否按照新頒布的法律解決
第一個是
第二個從輕從新原則,法無溯及力
⑺ 如何看待新婚姻法
婚姻法就亂改,只要財產平分,就不會有那麼高離婚率,這些專家保護了財產法就是告訴所有人隨便離婚吧,不會有任何損失,所以更不怕離了
⑻ 婚姻法變化及其時代背景
新婚姻法與舊婚姻法有5點不同處:
1、明確規定禁止「包二奶」等行為。舊婚姻法只禁重婚,對其他無明確規定。而新婚姻法則增加「禁止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的內容。
2、新婚姻法增加了無效婚姻的規定。指出「對無效婚姻,當事人以及利害關系人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提出該婚姻無效,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應當宣告婚姻無效。」
特別針對脅迫婚姻作出了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新婚姻法放寬了離婚的條件。
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視為感情確已破裂,應准予離婚。
(一)實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為虐待家庭成員、或遺棄家庭成員的;(二)一方重婚或有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行為的;(三)一方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四)一方被追究刑事責任,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五)婚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六)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七)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4、新婚姻法首次提出探視權和尊重父母婚姻權的問題:「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視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5、夫妻雙方財產佔有、分割應遵循的規則是與舊的婚姻法相差最大的地方。新婚姻法規定:對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除重婚的以外,按照共同財產分割;對有過錯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新婚姻法明確規定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所有的婚前財產;(二)因一方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指明歸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新婚姻法首次提出離婚時,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可以向另一方請求補償。
⑼ 中國婚姻法中的探望權立法背景是什麼
立法背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婚姻和家庭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離婚率有很大的提高。未成年子女成為離婚家庭中最大的受害者,單親家庭不能給其未成年子女必要的關心愛護,缺乏對他們的監管教育,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因而導致這一群體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日益增多,離異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計劃生育使現代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親生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是這是天理人倫人之常情。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因另一方阻撓或不配合的原因不能看望自己的親生子女,對其是精神折磨,其想念子女、希望享受天倫之樂的正常情感不能得到慰藉,自然會激化離婚夫妻的矛盾,影響社會安定。現實生活中大量的有關探望權的糾紛出現,因立法滯後導致法院處理時缺乏統一的規范。基於以上原因,在法律上明確規定離異家庭的父母探望子女的權利,讓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在看望子女撫慰親情的同時履行其對子女的教育培養的義務實屬必要。據此,2001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改時,增加了探望權具體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看望自己的子女的權利,在國外立法中早有相關內容的規定。我國學術界對這一內容的權利稱之為探視權。但「探視」這一詞語缺乏中性,所以在對婚姻法的修訂中使用了「探望權」來表達這一內容。③新修訂的婚姻法增加對探望權的規定,從立法上說是對我國民法體系中婚姻家庭制度的完善。
探望權的主體為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不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探望權是相對於直接撫養權而出現的。孩子是探望的對象,當然不可能是探望權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