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
① 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這句話代表什麼意思
意思是:當商品介紹的內容存在漏洞或者消費者對商品介紹內容的理解與商家產生分歧的時候,商家對漏洞或爭議內容具有最後決斷性說明的權力。
但實際上,這句話非但沒有法律效力,反而觸犯了法律,《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對該行為明令禁止,違反者將面臨市場監管部門的處罰。
《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工商總局令第51號)
第11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下列權利:
(一)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
(二)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
(三)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
(四)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
(五)就格式條款爭議提起訴訟的權利;
(六)消費者依法應當享有的其他權利。
(1)合同法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擴展閱讀:
「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這句話常見於商家向消費者推銷商品或服務使用的宣傳單、體驗券、店堂告示等。
「最終解釋權」違背了公平原則,也違反了合同法的強制性規定,屬於「霸王條款」。經營者不得以「最終解釋權」為借口,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違者將受到警告甚至罰款的行政處罰。
根據《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的規定,處罰標准如下:
第十二條當事人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視其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處以違法所得額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過三萬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② 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這句話有違反廣告法嗎
是違反的。經營抄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襲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解釋格式條款等六項權利。按照該辦法,「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等條款均為無效。
③ 」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已被認定為無效條款,請問影如何修改。
1、可以直接刪除此條,不作為格式合同的約定項。
2、可以修改「對於約定不明或因釋義上產生分歧時,由仲裁機關裁決」。
3、約定請求人民法院裁定。
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加重消費者下列責任:違約金或者損害賠償金超過法定數額或者合理數額;承擔應當由格式條款提供方承擔的經營風險責任;其他依照法律法規不應由消費者承擔的責任。
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下列權利: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就格式條款爭議提起訴訟的權利;消費者依法應當享有的其他權利。
(3)合同法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擴展閱讀:
從法律角度來講,「『最終解釋權』是一個涵蓋多領域的比較復雜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終解釋權、學術最終解釋權、行政最終解釋權以及民間最終解釋權等。」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明確經營者不得以「最終解釋權」為借口,侵害消費者的權利。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商家在商品促銷廣告中所附的「最終解釋權」條款,違背了公平原則,違反了合同法的強制性規定,是無效條款,商家的「最終解釋權」條款並不能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最終解釋權-網路
④ 最終解釋權歸XX的合同有效嗎合法嗎
最終解釋權條款違反《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格式合同的版解釋規則,屬於無效權條款。
《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52條和第53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上述規定的解釋規則均為強制性法律規范。最終解釋權條款違反了上述法律規定,屬於無效合同條款。
⑤ 法律咨詢:「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在法律上有根據嗎
沒有法律根據,一切依據合同法、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執行。
為了內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容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5)合同法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擴展閱讀:
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99年3月15日通過,於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共計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
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⑥ 以上內容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 是什麼意思
對於以上內容中有爭議的部分以公司的解釋為准。
⑦ 單頁上印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是否違法,工商以此罰款我們該繳納嗎
列印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不合法,沒有法律依據。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因此處行政處罰,應當接受處罰。如對行政處罰不服,建議申請行政復議。
「最終解釋權」即最終說明含義、理由的權力。「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簡單地來說,就是消費者與商家雙方發生分歧時,以商家的說法為准。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這顯然是違法的,最終解釋權不能僅歸商家所有,消費者也有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一步規范了經營者以不公平格式條款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類似「商家擁有最終解釋權」等霸王條款屬於無效條款。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更是直接將「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等說法列為違法條款。該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下列權利:(一)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二)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三)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四)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五)就格式條款爭議提起訴訟的權利;(六)消費者依法應當享有的其他權利。
⑧ 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一定被罰款嗎
違法,但不一定被罰款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下列權利:
(一)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二)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三)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四)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五)就格式條款爭議提起訴訟的權利;(六)消費者依法應當享有的其他權利。
(8)合同法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擴展閱讀
《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
第九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免除自己的下列責任:
(一)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責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的責任;
(三)對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承擔的保證責任;
(四)因違約依法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
(五)依法應當承擔的其他責任。
第十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加重消費者下列責任:
(一)違約金或者損害賠償金超過法定數額或者合理數額;
(二)承擔應當由格式條款提供方承擔的經營風險責任;
(三)其他依照法律法規不應由消費者承擔的責任。
第十一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下列權利:
(一)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權利;
(二)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
(三)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
(四)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
(五)就格式條款爭議提起訴訟的權利;
(六)消費者依法應當享有的其他權利。
⑨ 在很多合同上會出現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這種有法律效力么
這種條款不具備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之規定,凡合同內容約定存在專異議的,應當屬按照不利於提供合同樣本一方來解釋
而最終解釋權歸公司所有,這種條款除了屬於霸王條款外,還違反了合同法關於合同異議時的解釋規定
最終解釋權歸公司所有本身就是一種違反法律行為,因此一旦對簿公堂,這一條往往第一個就被斃掉
⑩ 店內海報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不能用了,那應該改成什麼才符合法律規定
今後需改成:本活動最終解釋權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歸本店(公司)所有。
《合同違版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權第十一條第四款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排除消費者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
《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當事人違反《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視其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處以違法所得額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過三萬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10)合同法中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擴展閱讀
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商家為刺激消費,爭相推出自己的促銷活動,利用海報、電子屏、報紙等媒介大肆宣傳,但其宣傳內容難免會構成多種理解方式。當消費者的理解方式與商家不一致時,他們便搬出「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這一行小字,堅持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釋,從而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事實上,商家這種做法從一開始就和消費者簽訂了一個不平等的合同,將自身置於一個強勢地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