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經濟法扣除捐贈的題目
㈠ 2014中級經濟法 企業所得稅 公益性捐贈 例題,高手幫忙解惑!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版向購買方收取的權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所以將運輸費收入視為銷售額的一部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虧損,可以用以後的5個年度內實現的利潤進行彌補,2008年的上年虧損,也就是2007年經納稅調整後的虧損,可以在2008-2012年內進行彌補,到了2014年就超過了5年,不得再進行彌補了,所以,2014年不再扣除以前年度(2007年)的虧損60萬元(因為題目不是很清楚,只能這么理解)。
實際這個題目有很多的含糊之處,第1個問題中是銷售收入3510萬元,而增值稅計稅依據是銷售額,第2個問題是跨年度的問題,前面的所有數據均為2008年的數據,但然後在2013年、2014年書中出現,應該將題目時間進行修改。
㈡ 企業發生公益性捐贈支出,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中間那句話什麼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營業收入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理解:當年的會計利潤。比如說當年會計計算出利潤100萬,除捐贈外納稅調增30萬,當年如果捐贈支出20萬,那麼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捐贈額為100*12%=12萬,應調增8萬元,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0+30+8=138萬。
按照「非公益性捐贈」「全額扣除的公益性捐贈」「限額扣除的公益性捐贈」三類捐贈性質設置填報項目,全面反映捐贈支出及納稅調整情況,尤其是增加了行次,填報反映限額扣除的公益性捐贈本年及前三年度的結轉情況。
(2)2019年經濟法扣除捐贈的題目擴展閱讀:
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應納稅所得額的正確計算,同成本、費用核算關系密切,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的稅收負擔。
納稅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與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計算的會計所得額(會計利潤)往往不一致。當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有關稅收法規不一致時,應當依照國家稅收法規的規定計算繳納所得稅 。
企業的收入總額包括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具體有: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入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㈢ 問題1:題目給出的利潤總額是已經扣除了營業支出嗎 2:其中,通過紅十字捐款100萬,這題目的意思
利潤總額是已經來扣除營業外支出自的,通過紅十字會捐贈出動的100萬涉及到稅前扣除的情形。這個100萬是納稅調整後包含在營業外支出的80萬裡面,跟利潤總額沒有關系。稅收滯納金在計算應納稅額時不能從應納稅所得額裡面扣除,所以要加上。
㈣ 2018年有一筆捐贈支出,稅管員說這筆不能算捐贈支出,要做納稅調整,那我在2019年的匯算清繳的時候怎麼做
如果你18年匯算清繳的時候沒有調整這筆捐贈支出,可以在重新更正18年的匯算清繳申報表。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這個捐贈跟你19年匯算清繳沒關系。
㈤ 按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可以在稅前扣除,超過部分是否還可以扣除
可以。
《關於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結轉扣除有關政策的通知》第一條規定: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於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未在當年稅前扣除的部分,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扣除,但結轉年限自捐贈發生年度的次年起計算最長不得超過三年。
第四條規定:企業在對公益性捐贈支出計算扣除時,應先扣除以前年度結轉的捐贈支出,再扣除當年發生的捐贈支出。
(5)2019年經濟法扣除捐贈的題目擴展閱讀
中國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是33%,另有兩檔優惠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10萬元的,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稅率為18%;特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為15%。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稅。新所得稅法規定法定稅率為25%,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致,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
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即據以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200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財稅務總局下發的《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117號),通知明確,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台灣地區:台灣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經稅收減免後,本土公司稅率中位數為20%,而跨國公司為18%。
㈥ 2019-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考試試題 (附答案)
用的軟體模擬考試,真實。去年考的初級會計職稱,已通過,可以自個用工具練習。
地支:fk.369kuai。com/details/55EF9953
㈦ 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公益性捐贈的問題
第一個題目,答案明顯錯了!
當年利潤400萬,其中已扣除了這55萬的捐款。回題目自己也說了,「均在營業答外支出中列支」。
義務教育捐贈扣除限額為48萬;直接捐贈5萬不得在稅前扣除。
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為:
400+(50-48)+5=407萬元
第二個題目,答案是正確的。
捐贈扣除限額為:5000×12%=600萬元>100萬元
所以捐贈的100萬可以全額扣除。同樣,這100萬已包括在利潤總額中了。
國債利息收入是免稅的。
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為:5000-20=49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