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序幕
A.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的全詩是什麼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愛所有人,信任少數人,不負任何人。
我荒廢了時間,時間便把我荒廢了。
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凌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度予以報復。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1)社會與法序幕擴展閱讀
1、這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
2、基本內容
普洛斯彼洛是義大利北部米蘭城邦的公爵,他的弟弟安東尼奧野心勃勃,利用那不勒斯國王阿隆佐的幫助,篡奪了公爵的寶座。普洛斯彼洛和他那三歲的小公主歷盡艱險漂流到個島上,他用魔法把島上的精靈和妖怪治得服服貼貼。
幾年後,普洛斯彼洛用魔術喚起一陣風暴,使其弟弟和那不勒國王的船碰碎在這個島的礁石上,船上的人安然無恙,登岸後依然勾心鬥角。普洛斯彼洛用魔法降服了他的弟弟和阿隆佐,使他們答應恢復他的爵位。最後大家一起回到義大利。本劇還歌頌了純真的愛情、友誼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系。
3、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B. 序幕的意思是什麼
詞典解釋:
①有時也稱「引子」、「楔子」等。敘事性文學藝術作品情節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原為戲劇名詞,指某些多幕劇置於第一幕之前的一場戲。通常用以交代人物的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事件發生的遠因等。
②比喻重大事件的開端:戰斗的序幕拉開了。
重點詞彙:
1、結構:
①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結構;語言的結構;原子結構。
2、②建築物上承擔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構造:磚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3、事件:
①事情:處理各類事件;查辦事件。
②指歷史上或社會上發生了的大事情:突發事件;九一八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
(2)社會與法序幕擴展閱讀:
相關名詞::閉幕
詞典解釋:
①一場演出、一個節目或一幕戲結束時閉上舞台前的幕。
②(會議、展覽會等)結束:閉幕詞;閉幕式;運動會勝利閉幕。
重點詞彙:
1、勝利:
①謂舉辦法事的盛大利益。
②在斗爭或競賽中打敗對方。
③事業﹑工作達到預定目的;獲得成功。
2、演出:
①演變而出,演變而來。
②偷偷地出行。
③表演。
C. 初二 歷史與社會。
一.(1)三國都是通過暴力革命手段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
(2)最根本的動力就是人民群眾。最突出的就是法國大革命,每次到革命的危機時刻,巴黎人民都挺身而出,巴黎人民通過三次武裝起義,避免了革命被絞殺。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監獄,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由於大資產階級個自由派貴族的妥協,法國在反對外國干涉軍的戰爭中節節敗退,1792年革命者發現國王與王後與外國軍隊相互勾結,於是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武裝起義,把吉倫特派推上了歷史舞台;1793年,內外交困的法國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物價飛漲,普奧聯軍又武裝干涉革命,但是吉倫特派反對最國內必需品實行最高限價,認為這違反了人權宣言里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於是巴黎人民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把雅各賓派推上了歷史舞台,也把法國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3)這題你說的模糊了。要說啟示,那就多了,比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等等,要是簡答,你展開論述就是了。
二。是錯了七個。
①對。英國1640年,美國1774年,法國178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②錯。最先在英國,而且法國最後波旁王朝復辟了。
③錯。萊剋星敦的槍聲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④錯。美國的獨立宣言是在獨立戰爭中為激勵民眾發表的,美國獨立後,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的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
⑤錯。革命中偉人作用巨大,你應該是打錯字了吧,華盛頓領導的是美國獨立戰爭,而不是英國(用過)資產階級革命。
⑥錯。攻佔巴士底監獄是法國大革命中巴黎人民的起義。
⑦錯。美國獨立戰爭既是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解放戰爭,又是為資本主義掃除障礙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國是單純的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⑧共和政體包括總統制共和制和議會制共和制(還有一種是介於它們中間的半總統制半議會制共和制,現在的法國是典型),統稱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是和君主立憲制並列的資本主義兩大政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而不是共和制,法國革命後由於反法聯盟的干涉最終波旁王朝復辟了,直到1848年的二月革命才推翻波旁王朝,建立共和國,也就是共和制。
⑨不解釋,肯定是對的。
D. 序幕和帷幕的具體意思和區別
序幕和帷幕的區別為:
一、意思不同
1、序幕:文學作品情節的組成部分之一。原指某些多幕劇第一幕之前的一場戲,一般是介紹劇中人物和劇情,或預示全劇的主題。後也用來指小說、敘事詩等文學作品在矛盾沖突尚未展開之前,對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及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所作的交代或提示。
2、帷幕:掛在較大的屋子裡或舞台上的遮擋用的幕。
二、側重點不同
1、序幕:序幕側重於指抽象的概念。
2、帷幕:帷幕側重於指一個預示開始的幕布,是實體。
三、引證用法不同
1、序幕:範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第一節:「揭開這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就是馬克思稱為『處於社會革新底前夜』的太平革命。」
2、帷幕:巴金 《滅亡》第二十章:「他底心靈中似乎又揭去了一層帷幕,看見了另一個常人所不能看見的世界。」
E. 人間喜劇的序幕
《人間喜劇》中最具代表的兩部作品是《高老頭》和《歐也妮.葛朗台》
高老頭是長篇小說《高老頭》的主人公
長篇小說《高老頭》在《人間喜劇》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它像是一部完整的戲的開頭,在《人間喜劇》出現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是在《高老頭》中第一次出現.所以它是《人間喜劇》的序幕,也是《人間喜劇》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另外《歐也妮.葛朗台》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葯,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F.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是什麼名字
《法經》。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並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經》之前,已經頒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
《法經》成為以後歷代法典的藍本,它的制定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
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經》,約成書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該書已失傳。據《晉書·刑法志》記載,《法經》分《盜》、《賊》、《網》、《捕》、《雜》、《具》6篇。
(6)社會與法序幕擴展閱讀:
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匯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法經》的編訂,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春秋末年,晉、鄭諸國作刑鼎或刑書,以公布新的法律條文。
到戰國時,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出現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諸國法」,修訂出《法經》六篇,包括盜、賊、囚、捕、雜、具。
盜是指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大盜則戍為守卒,重者要處死。窺宮者和拾遺者要受臏、刖之刑,表明即使僅有侵佔他人財物的動機,也仍構成犯罪行為。
賊律是對有關殺人、傷人罪的處洽條文,其中規定,殺一人者死,並籍沒其家和妻家:殺二人者,還要籍沒其母家。囚、捕兩篇是有關劾捕盜賊的律文。
雜律內容包羅尤廣,包括以下幾類:
①淫禁
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
②狡禁
有關盜竊符璽及議論國家法令的罪行。
③城禁
禁止人民越城的規定。
④嬉禁
關於賭博的禁令。
⑤徒禁
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
⑥金禁
有關官吏貪污受賄的禁令。如規定丞相受賄,其左右要伏誅,犀首以下受賄的要處死。
具律是《法經》的總則和序例。《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經
G. 萬物皆有序章的意思是什麼
凡事過去,皆為序章。意思是一旦發生了的事情,就已經成為過去。引申意思是不要再沉溺於過去,而要把握當下,面對未來。「序章」是寫在文章前面的話,不是正文,也不是文章重要的部分。凡事過去,皆為序章,是對過去輕描淡寫的意味。
過去不只是代表失去也包含所得到的,無論所失還是所得,無論好與壞,都已經過去。
原句是「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出自於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的開頭,是莎士比亞的名言之一,原文是: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愛所有人,信任少數人,不負任何人。我荒廢了時間,時間便把我荒廢了。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凌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度予以報復。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7)社會與法序幕擴展閱讀:
凡事過去,皆為序章。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根據不同的語境也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和寫作之中,表達自己對過去的釋懷,放下過去的心態,也可以用來勸說他人放下過去,著眼於當下和未來。舉例如下:
1,事過境遷,凡事過去,皆為序章。我們還是應
H. 法國大革命的根本原因及序幕
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攻克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I. 大學生法治文化節主題
4月3日,在浙江工商大學行雲苑廣場舉行的主題為「我執我干將,繪我法制主張」T-shirt設計大賽為法學院第11屆法律文化節拉開了序幕。本屆法律文化節的主題為「崇法明理,和諧法治」,既秉承了上屆文化節「汲取法律精髓,共建法制校園」的中心,又宏揚了今年兩會「和諧」的大主題。法學院黨總支書記陳為人、學辦主任孟威、團總支書記鄧芸、副書記牛翔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代表學院預祝法律文化節圓滿成功。院學生會主席徐川作為學生代表進行了發言。據悉,本屆法律文化節從3月下旬持續至5月初,期間將圍繞主題開展學術性,文藝性,以及公益性的一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法律電影展播、十佳歌手大賽,看守所幫教、「今日說法」系列講座、模擬法庭,祭拜法學名家,迎接綠色奧運宣傳活動,「遨法杯」下沙七校法律知識競賽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法律文化節期間,浙江工商大學法律診所將在校園內出診,大大方便了商大學子的維權行為,藉以實現共建和諧法制校園的夙願。法學院舉辦的每年一屆的法律文化節,目的就在於弘揚法治精神,幫助商大學子不出校門,即可學習法律知識,實現維權目的,從而為切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來源: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J. 我國社會政策與法規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始於1978年,至今已走過28年光輝歷程。28年的改革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改革啟動和局部試驗階段(1978年到1984年)。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率先展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取代「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制度,開始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其他方面改革的試驗也開始起步。開展了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推行兩步「利改稅」,逐步推進「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財政體制改革,廢除了農副產品的統購統銷制度,不斷減少的集體經濟和幾乎絕跡的個體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興辦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第二個階段:改革全面探索階段(1984年到1992年)。這一階段的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定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和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從理論上確認了市場機製作用的中樞地位,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
改革實踐以搞活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全面展開。著眼於探索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企業體制,實行承包制、租賃制等措施,進一步擴大企業自主權。積極進行以廠長負責制、工效掛鉤、勞動合同制為內容的企業領導、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強企業的內在活力。
圍繞搞活企業,加快建立以統一開放、運轉有序的競爭性市場體制和以經濟手段調節為主的宏觀間接管理體制為目的的相關改革。採取「調、放、管」相結合的方針,理順比價關系,改革商品和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商業經營管理體制,發展非國營流通企業;大幅度縮小指令性計劃,改革銀行組織體制,實行各種形式的財政包干制,變單一稅制為復合稅制;對部分城市實行計劃單列,減少管理層次,擴大地方自主權。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改革也開始啟動。
對外開放也邁出了重要步伐。開放了沿海14個港口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為經濟特區,在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中國經濟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第三個階段: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年到2000年)。以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為標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以制度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新階段。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並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現了思想理論上的一系列新突破,推動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這一階段的改革仍然以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制度創新的力度顯著加大。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中央和地方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國有企業進行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被改造成國有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全國性的行業總公司被改組為控股公司,發展了一批以資本為紐帶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眾多的小型國有企業,通過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進行了改革。積極推進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作,推動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的形成。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使國有資本逐漸集中到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適應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多種形式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探索在一些地方積極展開,取得良好效果。
其他方面的改革繼續向前推進。財政、稅收、金融、外匯、計劃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確立了以分稅制為核心的新的財政體制框架,建立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體系;強化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的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方面的職能,開始分離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現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國家計劃管理從總體上的指令性計劃向總體上的指導性計劃轉變;推行項目法人制、資本金制度和招投標制度,加強投資風險約束。市場流通領域的改革向縱深發展。商品市場進一步發展,要素市場逐步形成;取消了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進一步放開了競爭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在健全市場規則、整頓市場秩序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適應深化企業改革的需要,建立了失業保險、社會救濟制度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逐步加大。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日趨多樣化,國有控股的經濟不斷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科技、教育、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按照「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方向,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調整學校布局結構,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製度為重點,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步伐;實行醫療機構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擴大衛生機構的經營管理自主權。與此同時,農村經濟、對外貿易、城市住房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進展。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
第四個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2000年至現在)。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在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全面的部署。中共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理論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積極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
這一階段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按照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著力推進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重要進展,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加強;政府機構改革繼續推進,國務院新設立和組建了一批經濟調節和監管機構,提升了一些監管部門的行政級別,完善了國有資產等部門的管理體制;圍繞完善省以下行政管理體制,地方政府加大了縣鄉機構改革以及擴大縣(市)管理許可權的力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國務院部門分三批取消和調整了近1800項審批項目;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頒布實施了《行政許可法》和《公務員法》等行政管理法律法規。
與此同時,農村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農村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全面展開,全國徹底取消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農業稅;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市場化的棉花流通體制基本確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大,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工作取得進展,選人用人機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電信、鐵路、民航、煙草、電力等壟斷行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國家設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加強了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的資產運營狀況的監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改善。放寬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准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規定,加強了對私有產權的依法保護,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製度保障。財稅、金融、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健全,增值稅轉型試點和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政府投資的范圍進一步縮小,企業投資自主權逐步擴大,投資審批制度不斷規范。市場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商品市場的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土地、勞動力、技術、產權、資本等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水、電、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加快。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失業保險制度建設明顯加快。科教文衛體制改革穩步開展。中央和地方所屬1200多家科研院所分兩批轉制;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力度,積極開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