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簡述伊麗莎白濟貧法對社會工作發展的貢獻

簡述伊麗莎白濟貧法對社會工作發展的貢獻

發布時間: 2021-12-02 03:50:46

⑴ 西方的社會工作理論有哪些特徵

西方社會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00①西方社會王作的產生。西方社會工作的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源於宗教背景、社會問題和社會制度。西方社會工作在產生階段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00a.英國政府在1601年頒布了《伊麗莎白濟貧法》,推動了英國社會福利的制度化發展,也推動了慈善活動的發展。對社會工作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一是指出政府對社會救助負有責任,並直接參與社會救助的組織工作。二是《伊麗莎白濟貧法》確立了助入茸助的觀念,要求有勞動能力的乞丐要從事勞動。三是《伊麗莎白濟貧法》規定要由專門人員從事濟貧救助活動,救助人員的專門化為社會里作職業化奠定了基礎。此外,德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也為社會工作的發展發揮了促進作用。

b.歐美國家出現的有組織的志願性濟貧救困活動也為社會工作的產生准備了條件。例如18世紀中期出現的「友善訪問員」在實踐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了有關助人的知識和技巧。美國在國內戰爭時期就出現了一些給薪的社會服務工作者,社會服務開始成為一種職業,並成為社會工作者的前身。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美等國出現了許多民間的社會服務組織(慈善組織),為社會工作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過程中,英美國家的政府也制定社會政策,建立社會服務行政系統,促進了社會工作的發展。
00在社會工作聲生階段,民間力量積極參與、工作對象以貧困人士為主、社會服務人員開始職業化、社會工作受到政府制定的社會政策的影響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特點。
00②西方社會工作的形成。作為現代社會分工的產物,社會工作不同於一般的慈善服務,它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社會工作正是在強化自己的專業教育和培訓,並在形成了獨特的工作方法之後才被社會接受的。西方社會工作在其形成階段表現出如下特點:
00a.專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英美等國的慈善組織於19世紀末開始關心對志願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訓練,改善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1893年,英格蘭由濟貧院和英國慈善組織會社開設了一個兩年制的「慈善訓練」學校,開啟了社會工作專業培訓的歷史。1898年,美國的紐約慈善組織會社舉辦了為期6個星期的訓練課程,訓練受薪的「友善訪問員」。同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社會工作學院成立,開設兩年制的社會工作教育課程。1904年,紐約社會工作學院成立,原來6個星期的社會工作訓練課程也拓展為一年課程。1910年,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等高等學院開設了社會工作課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訓練,大大促進了社會工作人員和隊伍的發展,後來變為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條件。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訓練的發展和正規化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工作的形成。
00b.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確定。社會工作職業的形成經過了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確定,並通過出版書籍、教育培訓等方式進行傳遞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助人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等方法和技巧的路徑。1917年、1922年、1898年,美國社會工作學者瑪麗j里士滿分別出版了《社會診斷》、《什麼是社會個案工作》、《貧民中的友善訪問》等書,總結了實踐經驗,提升了理論知識,使社會個案工作作為一種專業方法被社會工作者普遍接受。20世紀20年代開始,小組工作也被納入社會工作訓練課程,到20世紀40年代,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被接受。到20世紀60年代,社區工作已被正式承認為社會工作專業的一個基本方法。20世紀70年代,社會行政作為一種間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社會工作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專業。
c.社會工作專業組織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美國家大量出現慈善組織會社,協調政府與民間各慈善組織的活動;而英美國家的睦鄰組織運動則從社區的角度為社會服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此基礎上,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組織建立起來。美國1918年成立了「美國義務社會工作者協會」,1919年成立了「美國學校社會工作者協會」,後來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者又相繼成了自己的專業組織。1955年美國成立了「全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協調各專業組織的活動。社會工作專業組織的成立對專業服務起到了規范和引導作用,促進了社會工作專業地位的確立。
00③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專業的屬性》一書中指出,專業應該具有如下特徵:一是應該有一套系統的、支持其活動的理論體系;二是它已被社會廣泛認可;三是此活動具有專業權威;四是職業內部有論理守則;五是這一職業群體形成了專業文化。社會工作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了有獨特價值觀、知識、理論和方法,有獨特的服務對象,比較強調助人的科學性及效果的專業和職業;專業組織組建建立和不斷完善,專業認同和社會認同得到發展;社會工作領域的知識體系不斷發展,倫理規范不斷完善。這樣,社會工作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00a.專業方法的發展。社會工作是以助人的價值觀為指導,運用科學方法幫助人、服務人的活動和職業,專業方法是其成熟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社會工作領域,個案工作、不組工作、社區工作三個基本方法被分別確立,成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到20世紀70年代,社會行政也成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在宏觀層面促進著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的專業介入也從最初的方法獨立使用向以問題為本的整合社會工作發展。
00b.社會工作目標模式的變化。社會工作是針對社會中的問題而出現,並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社會工作在最初主要是扮演補救者的角色,任務是診治受助者的問題,是一種讓服務對象被動接受服務的「治療型」服務。隨著社會問題的增加和復雜化,社會工作就形成了治療—救助—發展的基本思路。
00c.工作對象的拓展。社會工作的早期對象主要是由於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於個人無法抵禦的社會和自然原因而陷於生活極度困難的群體。後來,社會工作也關心在非物質領域遇到困難的人士、社區發展中的問題。社會工作的對象就擴展為所有「有需要」的人士、群體組織、社區,並向一切與人類生活相關的方面擴展。
d.理論派別形成。作為一個專業,社會工作從最早藉助於其他學科的理論,注重實務的操作,到逐步對工作進行總結、提煉理論觀點,發展出自己的實踐理論和一般理論等理論體系,對社會工作實踐給予解釋,並對其發揮指導作用。
00在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中,專業方法的發展、目標模式的變化、工作對象的拓展、理論派別形成成為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特點。

⑵ 《伊麗莎白濟貧法》的主要思想及歷史意義

1601年英國頒布的《伊麗莎白濟貧法》的主要思想是以立法強制徵收濟貧稅凡抗拒不繳者以違法處置並可拘禁於監獄以習藝所為機構收容並組織貧民生產、勞動對身強力壯的貧民組織勞動對青少年進行技術學習政府指派管理人員。 它的立法與頒布實施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它使社會保障體系的最低層次的措施——社會救助第一次以採用立法形式公之於世展示了未來社會保障的朦朧思路

⑶ 《伊麗莎白濟貧法》頒布的歷史背景

1601年英國頒布了第一個有關濟貧的法律——《伊麗莎白濟貧法》。作為英國第一個重要的濟貧法,它不僅是這一法律制度的發端,而且為這一法律制度的發展確定了基本原則,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社會保障法。 根據《伊麗莎白濟貧法》,治安法官有權以教區為單位管理濟貧事宜、徵收濟貧稅及核發濟貧費。救濟辦法因人而異,凡年老及喪失勞動力的,在家接受救濟;貧窮兒童則在指定的人家寄養,長到一定年齡時送去作學徒;流浪者被關進監獄或送入教養院。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讓那些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兒、無人贍養的老人和身體殘疾的人,得到救濟或贍養;給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讓他們能夠以此謀生。 此後,英國政府又在這部法律規定的原則基礎上,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1662年,斯圖亞特王朝通過的《住所法》,這部法律規定,貧民須在其所在的教區居住一定年限的,可以獲得救濟。1723年又進一步規定,受救濟者必須進入濟貧院。由於在執行中問題多多,1782年,政府又作出相反規定,除了年老及喪失勞動力的人必須集中起來接受救濟,對有勞動能力的人仍採用把原料發給他們,讓他們在家做工的辦法進行救濟。1793年對法戰爭開始後,各地發生搶糧事件,於是伯克郡濟貧官員於1795年 5月在斯皮納姆蘭村開會,決定向收入低於公認最低生活標準的工人提供補助,允許他們在家得到救濟,即所謂「斯皮納姆蘭制」。此後,這一制度在英國各郡廣泛採用,成為緩和階級矛盾的重要措施。 但是,工業革命後,英國大規模使用機器,家庭手工業趨於沒落,造成了大量無業流民。貧困化加劇使得政府用於貧民救濟的財政支出數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認為舊的濟貧法已經無法適應形勢的需要。 1834年議會通過《濟貧法(修正案)》The Poor Law Amendment Act of 1834),又稱《新濟貧法》。該法取消了「斯皮納姆蘭制」的家內救濟,改為受救濟者必須是被收容在濟貧院中的貧民。但是,所內的生活條件極為惡劣,勞動極其繁重,貧民望而卻步,被稱之為勞動者的「巴士底獄」。有人這樣描述濟貧院的基本情況:在磚鋪的地面上到處是貧困的婦女以及滿臉臟物到處亂爬的孩子,老年婦女躺在床上氣喘吁吁無法動彈,或圍坐在火爐旁大聲咳著,老年男子弓著背忙著活計,苟延殘喘。政府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減少受救濟的人口和濟貧的支出。 可以說,這部新的法律不僅沒有改善工人的生存狀況,反而使他們陷入更加絕望的境地。

⑷ 什麼叫伊麗莎白濟貧法

圈地運動以後英國偷盜者、流氓人、乞討者增多,社會不安因素急劇增加。
1601年英王室通過了一個新法案:《濟貧法》。

其主要內容是:
各教區負責向居民和房地產所有者徵收濟貧稅,以此為來源給無力謀生的貧民發放救濟。
通過各教會的教區組織失業者從事勞動,安排未成年的孤兒學工。

18世紀後半期,英國進入了產業革命階段,議會於1782年又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擴大了濟貧面,對教區收容院以外的貧困者給予救濟。此法案使政府財政支出增大。

181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濟貧法」的修正案,即為後人稱之為「新濟貧法」。新濟貧法對申請救濟的貧困者要進行嚴格分類和考查。

⑸ 求:對於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的名詞解釋和意義!

為了阻止勞動力流動,穩定社會秩序,消除失業,流浪和貧困現象,英國於1601年頒布了《伊麗莎白濟貧法》,其標志濟貧制度的確立。

⑹ 社會工作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現代意義的社會工作首先發端於西方社會,它成為一門學科和專業,是近百年來的事。專業社會工作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而誕生,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萌芽期,即個人的慈善事業階段。
世界各國最早的社會工作,起源於貧民救濟或個人的慈善事業。英國是工業化的先驅,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失業。貧困、破產等社會問題大量產生。1601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頒布《濟貧法》,正式承認政府有濟貧的責任。它規定,地方教區應當為所在地的居民充實救濟經費,為不能工作者及兒童准備糧食,為體力健全者准備工作。它的頒布,初步建立了社會救濟行政制度和救濟工作方法。
(2)發展期,即有組織的宗教活動階段。
1788年,德國漢堡市採用了一種救濟制度,即「漢堡制」。制度規定,在該市設立一個中央辦事處,統一協調管理全市的救濟事務。救濟方法為助人自助:為失業者介紹工作;將貧苦兒童送往職業學校習藝;將患病者送往醫院治療;對流浪乞討者不準施捨,目的是不使無業遊民依賴成性。1852年,德國愛爾伯福市進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濟制度,使救濟制度更加科學、靈活和有效。
19世紀中期以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失業與貧困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種具有不同目標的民間慈善組織紛紛成立。1869年,倫敦成立了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致力於協調政府與民間各種慈善組織活動,推動民間的志願救濟活動。其後,英國其他大城市也群起仿效。該會社成立後9年,其影響遠達美國。1877年,美國的布法羅成立了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其後6年內,美國成立慈善組織會社的城市達到25個。慈善組織會社強調個人應對自己的貧窮負責,主張個人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維持本人的生活,並強調對個人或家庭開展調查,以保證所提供的經濟救助是給予那些「值得救濟的貧民」,即最有可能成為自立自助、能維持自己生活的申請救濟者。慈善組織會社對於社會工作專業化的建設有極大的貢獻。一方面,他們派「親善訪問員」訪問申請救濟者,了解他們的社會前景,按照情況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救濟措施。這種強調「個性化」的方法,促使了個案社會工作的產生。另一方面,他們在促進救濟機構、慈善組織為解決社區問題方面採取協調合作的方法,也為社會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1884年英國倫敦創辦的湯因比館和1889年美國芝加哥創辦的霍爾館為重要標志的英美等國的「睦鄰組織運動」,則強調社會工作應當以整個社區為工作對象,以促進全面的社會福利為目的。「睦鄰組織運動」為社會工作介紹了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兩個新的工作方法,為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奠定了基礎。
(3)專業化時期,即科學的專業服務階段。

⑺ 為什麼把《濟貧法》看做社會工作專業的歷史發展源頭

《濟貧法》裡面很多福利制度很有用,幫助了很多人,先是幫助有困難的人,然後漸漸擴大到全社會。就跟社工一樣吧,先是一些特殊群體,然後漸漸擴大到全社會的福祉。

⑻ 社會工作的功能、價值和理論;請幫忙解答一下,謝謝

答案:AAA
第一、二道題:英美等國家的慈善組織於19世紀末開始關心對志願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訓練,改善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和正規化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工作的形成。

1893年,英格蘭開設「慈善訓練」學校
1898年,美國紐約慈善學院對給薪的友善訪問員進行專業訓練,荷蘭成立阿姆斯特丹社會工作學院

1904年,紐約社會工作學院成立。
191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設社會工作課程。
第三題:B的影響是社會救濟制度和做法,而不是法規,A才是法規;C是為了協調各民間慈善組織,避免資源的浪費;D更注重的是社區,選項里說的是慈善組織會社的東西。

熱點內容
滕州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9-12 07:23:59 瀏覽:870
律師費咨詢 發布:2025-09-12 07:23:15 瀏覽:296
法律顧問培訓課程 發布:2025-09-12 07:22:34 瀏覽:709
人力資源一級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12 07:16:11 瀏覽:159
行政法非訴執行期限 發布:2025-09-12 07:14:24 瀏覽:713
土地承包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6:52:08 瀏覽:72
行政訴訟法2013年的解釋 發布:2025-09-12 06:50:07 瀏覽:439
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06:27:48 瀏覽:17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