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商法中關於合同法的案例

國際商法中關於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1-12-02 04:36:28

A. 國際貿易案例分析!關於合同法的一個案例!

(1)甲公司的行為在合同法上叫預期違約。
(2)乙公司的補救方法是:中止履行合同。立即通知甲公司,在甲公司提供履約擔保的情況下,繼續履行合同。

B. 國際商法案例之合同法

這個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是基於法定原因回,當事人有權訴答請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撤銷的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的種類有:①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②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對於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當人有權訴請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本案中,甲的情況應當屬於重大誤解。 因此,法院應當根據甲的請求來判定變更或者撤銷。

C. 有關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正確答案]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
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不能請求雙倍賠償。因為甲與工廠之間的汽車買賣合同關系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
(4)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5)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6)甲可以請求工廠賠償經營損失。因為根據《合同法》113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
償額應相當於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7)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
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

[考點集成]
合同的生效要件:主體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法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確定可能;訂立程序合法。合同的生效時間: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合同生效;(2)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合同,合同生效時間為辦理完畢批准、登記手
續的時間。(3)附條件的合同,合同生效的時間為條件成就時間;(4)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
限屆滿時失效。
違約責任應注意兩個原則:一是過失責任,即當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只有其有過失,他才承擔賠償他人損失的責任。
二是填平原則,即經過救濟之後,沒有違約一方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於合同已履行的結果,也即沒有違約一方當事人不能因為對方違約所獲得
的賠償超過合同實際履行可能給帶來的利益。

D. 關於合同法的幾個案例

你好,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就合同行為而言,一個有效的合同必須:1、締約當事人具內備相應容的民事行為能力。2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達成合意。3、按法律規定需要具備相關形式要件的,符合形式要件。而根據我國法律,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從事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顯然買昂貴的戒指屬於大宗交易,超出了其民事行為能力范圍。故該合同因締約當事人欠缺相應行為能力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需由其法定代理人(監護人)追認,合同方為有效,拒絕追認的,合同無效。

E. 關於國際商法中 合同法,公司法,票據等的案例及其分析

一本優秀的來國際商法學習指源導用書。全書內容包括:導論,商事組織法,合同法,買賣法,代理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破產法,反傾銷法,國際商事仲裁等。每章包括「概要」「內容提示」「基本概念」「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和「參考答案」等欄目。本書案例豐富,習題類型多樣,講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村民甲賣給乙5頭牛,合同總價款1萬元,乙先付定金3000元,剩餘的款項在一年內付清,合同約定在乙付清牛款之前,甲保留對5頭牛的所有權。乙將牛牽回家,半年內發生了一下幾種情況: (1)牛一丟失,風險歸誰承擔? (2)牛二生一小牛,小牛所有權歸誰? (3)乙將牛三租給別人使用獲得租金400元,租金歸誰所有? (4)牛四毀壞他人莊稼造成200元損失,該損失誰負責?若乙駕駛牛車在街上行走,牛四因受驚狂奔將行人踩成重傷,如何承擔責任? (5)乙將牛五賣給丙,所簽合同是否有效? (6)本案中定金條款是否有效? 這個是《國際商法》課老師出的案例分析,盡量按照答題模式完整的回答。謝謝

麻煩採納,謝謝!

F. 國際商法/合同法 案例!!!

覺得國際商法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你看下對外經貿那本英文案例書呢?

我就現在還記得專的知識屬來看應該是不需要的,我這樣覺得。咖啡店可以去找另一位合租夥伴,但這完全不是義務,也無需全額付租金。

感覺有些細節的東西沒有說全呢,之前就這塊地簽了租賃合同了嗎?口頭協議時僅指花店C倒閉後沒有合同還是至始至終都沒有書面合同呢?

謝謝你的補充。
我努力地在回想當時看的那些案例,但卻是沒有明確的記憶了。如果至始至終都是口頭協議的話,應該沒有義務替倒閉的花店的交租金。

G.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求解答

因為賣方來裝運日期晚於合同規定日自期,由於賣方過錯導致合同違約,非違約方也就是買方有權通知賣方解除合同,並可以申請違約方給予違約損害賠償。根據CISG和英國法,買方可以解除合同,並不能宣布合同無效,因為合同並沒有造成無效的事由,合同是有效的,只是有違約行為。
若本案的標的物是專為感恩節供應的火雞,則該標的物具有時效性,必須趕在感恩節之前送達。如果賣方延遲交貨,則合同的目的不能達成,構成根本違約。買方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賣方進行違約損害賠償。

H. 國際商事合同法案例解析

(1)當事人的營業地處於不同國家,本案屬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案件,當事人對合同的法律適用未作特別約定,應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的規定。
(2)合同未成立。因為中方已在外商作出有效承諾之前撤銷了其要約。外商來電屬於新要約,中方2650報價,是對於外商要約的回答(回盤),雙方,沒有完成承諾 。

I. 國際商法:國際商事合同法案例分析

1、依照《中華人來民共和源國合同法》,合同成立。百貨商場在遵照玻璃公司的要約中的要求在承諾期內發回承諾,雖然添加了包裝方面的條件,但不屬於實質性條件,不屬於實質性變更,合同成立。

2、依照「德國法」判決?本人不了解德國法的具體規定,無法作答。

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百貨商場的訴求應當得到法院支持,因玻璃公司在百貨商場未回復承諾且承諾期未過的情況下,私自與工藝品公司訂立合同,侵犯了百貨公司的權利,該合同應屬無效。故法院應判決玻璃公司與工藝品公司的合同無效,玻璃公司承擔違約責任,應按合同內容繼續履行,給付貨物,並給付5萬元違約金,且如果百貨公司能夠舉證其在此期間因玻璃公司違約而造成的實際損失,則玻璃公司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J.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1. A公司要約中附有「要約的有效期截止為月30日」這一期限,因此是不可撤銷要約;
2.要約有貨品名稱、價格和數量,為有效要約,收到承諾時,合同即告成立。
3.賣方違約的救濟措施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約》第71條第(1)款規定,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 或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將不履行大部分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2.要求提供擔保
《公約》第71條第(3)款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3.行使停運權
《公約》第71條第(2)款規定,「如果賣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顯化以前已將貨物裝運,它可以阻止將貨物交給買方,即使買方持有其有權獲得貨物的單據」。根據上述規定,停運權作為一種救濟方式僅為賣方享有。但是,賣方不得在行使停運權的同時採取與這一救濟措施相抵觸的其他救濟方法,如宣告合同無效等。同時,公約規定了賣方在行使停運權之後的及時通知義務。
4.宣告合同無效 (解除合同)
《公約》第72條第(1)款規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顯看出一方當事人將根本違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所謂根本違反合同,依《公約》第25條的規定是指「一方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後果」。

熱點內容
滕州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9-12 07:23:59 瀏覽:870
律師費咨詢 發布:2025-09-12 07:23:15 瀏覽:296
法律顧問培訓課程 發布:2025-09-12 07:22:34 瀏覽:709
人力資源一級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12 07:16:11 瀏覽:159
行政法非訴執行期限 發布:2025-09-12 07:14:24 瀏覽:713
土地承包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6:52:08 瀏覽:72
行政訴訟法2013年的解釋 發布:2025-09-12 06:50:07 瀏覽:439
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06:27:48 瀏覽:17
簡述行政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65
法與社會結伴而行 發布:2025-09-12 06:22:08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