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二元論

經濟法二元論

發布時間: 2021-12-07 07:48:35

『壹』 法律二元論是什麼

近現代犯罪構成理論經歷了從精確性到模糊性的發展軌跡,社會危害性理論、違法性及有責性理論是現代刑法企圖平衡近代刑法追求法的精確性帶來的一元化缺陷的產物,他們意在通過表示法的模糊性來實現法的精確性與法的模糊性的二元平衡設計。而這一平衡的基礎是法的確定性與法的非確定性的共存關系,並認為近現代刑法以主客觀思維方法為主導地位的一元方法論應該由確定性與非確定性的二元論所取代。最後,主張以法的精確性與法的模糊性為工具,以確定性與非確定性為本體的二元刑法觀設計新的科學的犯罪論。

『貳』 什麼是「二元論」

二元論
alism
主張世界有精神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精神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精神沒有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二元論割裂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不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本質問題,也無法將物質和精神絕對獨立的原則貫徹到底,即使是笛卡爾,最終還是倒向唯心主義的一元論。
[補充]
二元論:一種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精神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唯心的。

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凡是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質或統一的本原的觀點,即承認世界的統一性,稱為一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承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它們都是一元論哲學,但在世界統一於什麼的問題上,存在著根本的對立.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唯心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它們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唯物主義一元論同二元論也是根本對立的.二元論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相互平行,各自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二元論是一種不徹底的哲學,它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並把精神看成是獨立於物質而存在的,因此,最終必然會倒向唯心主義.

『叄』 什麼是一元論什麼是二元論

一元論:與「二元論」、「多元論」相對。主張世界的本原只有一個的哲學學說。有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一元論是強調物質第一、是根本存在,精神其次,物質不存在那精神也不存在。

二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試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但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唯心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好!
有問題可以追問或者直接聯系我。
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哦!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肆』 什麼是二元論

二元論是本體論的一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試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

1、二元論主張世界有精神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它和一元論相對立。由於二元論實際上堅持了物質與意識彼此並沒有前提關聯(或是互為前提),容易被一些唯物論者認為是唯心的;但實際上,二元論的概念決定了它不能偏向其中任何一方。

2、二元論(alism)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但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

3、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

4、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意識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不會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事實上兩者都存在著差別。

『伍』 什麼是二元論

二元論(alism)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但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 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意識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不會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事實上兩者都存在著差別。 哲學史上還有一些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中包含有二元論的因素。如17世紀荷蘭的B-斯賓諾莎即有與二元論相對的一元論之說:「神」即自然,是世界的唯一實體,強調物質第一、是根本存在,精神其次,物質不存在那精神也不存在。 [補充說明] 二元論中的「意識」不是人類出現後的「意識」,而是指自然法則。在人類出現以前的物質和意識就是指物質和自然法則,譬如數學就是一種自然法則,數學並不是因為人類出現才有的「意識」。

『陸』 二元論的概念

二元論(alism)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
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意識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不會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事實上兩者都存在著差別。
哲學史上還有一些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中包含有二元論的因素。如17世紀荷蘭的斯賓諾莎即有與二元論相對的一元論之說:「神」即自然化身,它是世界的唯一實體,驅動「自然法則」,強調物質第一,它是根本存在,精神其次,物質不存在精神也不存在。其學說被稱為「斯賓諾莎的上帝」,對十八世紀法國唯物論者和德國的啟蒙運動有著頗大的影響,同時也促使了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學的自然派過度。
二元論把物質的派生物精神當作完全脫離物質而獨立的東西,因而不能科學地解決世界的本源問題。同時,由於它違背了科學所證明的基本事實,故也不能真正將物質與精神絕對獨立的原則貫徹到底。笛卡爾為了說明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的來源,不得不承認上帝是「絕對的實體」,無論物質實體,還是精神實體,都得依賴於「上帝」。這樣,他的二元論最後還是倒向了客觀唯心主義的一元論。
說明:
二元論中的「意識」不只是人類出現後的「意識」,而是指所有非物質集合。在人類出現以前的物質和意識就是指物質和(除人類以外)非物質。

『柒』 一元論 二元論 在國際法上的區別

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凡是認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質或統一的本原的觀點,即承認世界的統一性,稱為一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承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它們都是一元論哲學,但在世界統一於什麼的問題上,存在著根本的對立.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唯心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它們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唯物主義一元論同二元論也是根本對立的.二元論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相互平行,各自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二元論是一種不徹底的哲學,它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並把精神看成是獨立於物質而存在的,因此,最終必然會倒向唯心主義.

一元論和二元論:所謂一元論和二元論是指在處理身與心關系問題上兩種不同的哲學觀點.一元論主張認為這兩者實際上是統一的東西,但統一的主體是什麼,則是有不同,唯物主義一元論主張是物質,唯心主義則主張是精神.二元論則把這兩者當作是兩個不同的實體,或者把它們看作是各不相干,或者承認兩者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說明兩者的相互作用.一元論和二元論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也都存在自己的困難.唯心一元論的在於所謂的靈魂是否就是心,如果不是,豈不自相矛盾 如果是,靈魂離開肉體干什麼去了 唯物一元論觀點看起來更明顯符合常識,但因為完全否定心的存在,也有一些問題:物質本身又是如何知覺自己呢,人怎樣才能把他們意識到的原子多其他原子中區別出來呢 二元論的主要困難在於,心與身既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那麼它們是怎樣被聯結起來的 身與心的關系究竟是什麼

和國際法有什麼關系?

『捌』 如何評價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目的的 一元論 與 二元論

世界上,環境法立法目的可分為一元論和二元論。其中,匈牙利、日本等國的環境法實行的是一元論的立法目的,即以保護環境為其唯一目的;中國、德國等國的立法目的是二元論,即既要保護環境,又要促進經濟發展。

『玖』 這里的「二元論」指的是什麼現160

指的是實在法和自然法
什麼是正義

何為正義?柏拉圖認為:「各盡其職就是正義」,烏爾比安認為:「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應有權利的穩定的永恆的意義」,凱爾森認為:「正義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在這個概念上,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理解,我們的概念中,正義即公平、公正。正義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與歸宿。

既然正義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一種行為、狀態是否正義就涉及到三個要素:人、社會和與人直接相關的事物。人是正義反映的主體,也是評價正義的主體;社會的形成歸於人的產生和結合,社會對人的分工、分配起著重要作用,個人得不到與他人平等的地位、待遇,往往歸結於社會的不正義(公平);而與人直接相關的事物,如地位、資格、自由等,其多寡優劣主導著人們的評價。在遠古最原始的社會形成時,有了原始的勞動成果的分配,人們就開始了關於正義的討論。至於何種行為與狀態是正義的,用不同的標准、 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其觀察和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同的。
美國學者羅爾斯提出了正義的兩個原則,其一,是每個人對於其他人所擁有的最廣泛的基本的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制都應有一種平等權利;其二,是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1)被合理地期望適合於每一個人的利益;而且(2)依存於地位和職務向所有人開放。羅爾斯還指出了可表示如下的更一般的正義觀:「所有社會價值--自由和機會、 收入和財富、自尊和基礎--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對其中一種價值或所有價值的一種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個人的利益。」
將法律的觀念從正義中解脫出來是有困難的。在媒體和一般人眼裡,正義和法律的概念不斷的被交叉混同,而且純粹法學反對將法和正義相等同,主張將二者當作兩個不同的問題來處理。而我個人更傾向與使二者融合,我並不贊成過分清晰的區別這兩個概念。法律拋棄正義,便喪失其規范社會關系的作用;同樣,正義脫離法律,就喪失了載體,僅僅只能成為「價值判斷」,沒有實際用途。我非常推崇凱爾森的觀點,即正義作為一種主觀價值判斷也許為法律科學所排斥,但如果將正義理解為「合法性」,那麼法律科學中就應當包括正義概念。
人們評價一部法律是否符合正義標准(合法性)時,往往是立足於這部法律是否能將社會關系調整得令所有社會成員都滿意,但事實上,能夠滿足每個社會成員需要的法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說:每個人的需要不一致,需要間的相互沖突也難以避免,那些合乎正義的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能達到的也只能是大多數社會成員的認可和滿意。
還應當提及的便是自然法學派提出的絕對正義的概念,自然法學派主張法的二元論,認為法應分為實在法和自然法,在不完善的實在法之上,存在著完善的,絕對正義的自然法。但理性的人應當知道:這種絕對正義是不可能存在的,如同世界是可知的,人有無窮的認知能力,而世界永遠不可能被完全認識,借用凱爾森的話「正義是一個人的認識所不能接近的理想。」
法律需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考驗,在人們尋求法律幫助時,在法律制裁罪犯時,公平是否得到維護,正義是否得到匡扶,這是法律正義性(合法性)認定的標尺,也是法律生存的土壤,法律立足正義,才能使正義的概念在法律的基礎上得到升華。

『拾』 二元論是什麼

二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試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但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唯心的。 元論(alism)的概念是晚近才提出的;但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 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二元論實質上堅持意識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和一元論相對立。哲學史上典型的二元論者是17世紀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他認為,意識和物質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意識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袤;物質不能思想,意識不會廣袤;二者彼此完全獨立,不能由一個決定或派生另一個。事實上兩者都存在著差別。 哲學史上還有一些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中包含有二元論的因素。如17世紀荷蘭的B-斯賓諾莎認為,「神」即自然,是世界的唯一實體,它有無限多的屬性,其中可以為人類所知的只有廣袤(物質性)和思維(意識性)兩種,二者絕對獨立,不能相互影響。 [補充說明] 二元論中的「意識」不是人類出現後的「意識」,而是指自然法則。在人類出現以前的物質和意識就是指物質和自然法則,譬如數學就是一種自然法則,數學並不是因為人類出現才有的「意識」。

熱點內容
民法典農村 發布:2025-09-10 22:53:11 瀏覽:208
海商法英文單詞 發布:2025-09-10 22:51:35 瀏覽:732
民訴立法體例 發布:2025-09-10 22:28:01 瀏覽:973
上海司法仲裁 發布:2025-09-10 22:19:53 瀏覽:322
2013年廈門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9-10 22:09:33 瀏覽:203
法官騷擾 發布:2025-09-10 21:39:08 瀏覽:914
勞動合同法員工離職 發布:2025-09-10 21:38:30 瀏覽:434
得失道德經 發布:2025-09-10 21:23:01 瀏覽:406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