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幼兒園體驗法社會活動

幼兒園體驗法社會活動

發布時間: 2021-12-07 08:45:28

A.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內容有哪些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幼兒社會教育總目標 :

一、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1、會用一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愛好、情緒、情感。
2、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與他人,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的評價。
3、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有好奇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4、愛動腦,願意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參與活動,嘗試成功。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願意與他人共同游戲、活動並友好相處。
2、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問候、交談、與人合作及參與活動的技巧,掌握幾種交往策略。
3、能主動幫助弱小同伴,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老人和殘疾人,經常自願的與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規要求,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則進行活動的習慣。
2、感受生活中規則的重要,能圍繞自己的生活、學習、游戲制定簡單的規則。
四、認真傾聽並理解任務性的語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1、有困難或需求幫助時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盡可能自己解決。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較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五、愛父母長輩、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1、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人的關系,感激父母長輩的辛勤養育之恩。
2、了解周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及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3、了解祖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4、萌發愛周圍環境、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願意接觸或了解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外國人,感受他們的風俗習慣。
社會領域階段目標
小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的性別,年齡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別人不同的。
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尋求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幫助或告訴別人。
二.人際交往
1.知道班級中同伴的姓名、性別,會辨別生人。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願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在許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戲、玩耍、交談。
3.遇到糾紛時,不打人、不罵人,試圖講道理;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
三.行為規則
1.了解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環節的要求。
2.不受冷、熱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堅持天天上幼兒園。
3.願意和他人分享游戲材料,不幹擾妨礙別人游戲活動;游戲開始結束時,能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材料。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幼兒園、家庭、社會周圍環境,喜歡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2.了解為自己服務和幫助自己的人,尊重他們的勞動。
小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願意表現對游戲、活動選擇的喜好。
2.樂意在吃飯、睡覺、做操、學習等方面表現自己,願意做自己會做的事。
二.人際交往
1.會運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主動問候、招呼小朋友。
2.能聽懂成人的指令性語言,並按指令行動。
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亂翻別人家的東西。
三.行為規則
1.願意按「三輕」的要求游戲、活動,知道不妨礙別人。
2.理解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發出的規則性信號,並按要求執行。
四.民俗文化
1.在過新年、慶六一等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體驗節日的快樂。
中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樣,喜歡自己的長相。願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為大家服務。
2.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與了解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很快適應。
二.人際交往
1.喜歡和同伴共同游戲。
2.主動與認識的人打招呼,願意與人聊天、交談。
3.學慣用正確的方法(語言提示、商量等)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想法。
三.行為規則
1.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交談,不隨意插嘴。
2.知道不能把集體的或他人的東西帶回家占為已有。
四.民俗文化
1.感知與了解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勞動的關系,感激勞動者,尊重和愛戴他們。
2.認識並喜歡家鄉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環境,了解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感受其中的美。
3.認識並尊敬國旗,參加幼兒園的升旗活動。
中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願意動腦筋想辦法,自己嘗試解決。
2.對勞動有興趣,願意為同伴和集體服務,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參加各種活動,對完成任務有信心。
二.人際交往
1.關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難的人,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2.願意與父母或成人交談,與人交往不膽怯,樂意參加參觀、散步等活動。
三.行為規則
1.了解簡單的公共規則,並自覺遵守。
2.在繪畫、閱讀活動中,努力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3.努力遵守集體活動的各項規則。
四.民俗文化
1.在主要的節日活動中,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能用繪畫、製作等表現自己的感受。
2.了解家鄉獨特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工藝、特產,有求知和學習的願望。
大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與別人相同和不同之處,對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感到自豪和光榮。
2.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改正的願望和行動。
3.不害怕環境的變化,在新環境中能自己照顧自己。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准確使用禮貌用語。
2.有禮貌的與周圍熟悉的人打招呼、談話。
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動與客人聊天。
三.行為規則
1.願意聽從成人和同伴勸告,不做危險的事。
2.熟悉有關安全、交通、環保的標記,願意按標記的提示行動。
3.會一同輪流、合作、交換、等待等方法與同伴遊戲。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感激他們的勞動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2.關注家鄉的新成就,為家鄉的變化而自豪。
3.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認識並尊重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大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熱愛勞動,有責任心,在勞動過程中有始有終的做完每件事。
2.願意接受有難度的任務,嘗試新活動
3.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氣餒,敢於不斷嘗試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帶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大帶小的快樂。
2.願意與眾多的同伴合作游戲,有一定的堅持性。
3.能友善的對待外國友人,禮貌地與他們交流。
三.行為規則
1.會根據需要自己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並製作相應的提醒標記。
2.有環境保護的意識,當發現不當的行為舉止時,敢於勸阻。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傳統民間節日的由來和慶賀方式,喜歡民俗習慣。
2.了解江蘇著名的民間工藝,萌發對民間工藝的興趣。
3.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尊重少數民族。

B. 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有哪些步驟

篇一: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的校園環境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2、知道自己即將進入小學,成為光榮的小學生了,激發幼兒園入學的願望。
活動准備:
聯系好附近一所條件較好的小學(實驗小學),請一年級准備一節算術課或一節語文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再過幾個月,小朋友都要離開幼兒園,上小學去讀書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小學哥哥姐姐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兒:「想!」
老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實驗小學參觀,小朋友們要仔細看看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同,看看小學生是怎樣升旗,怎樣上課的。
二、參觀小學校
(一)參觀傳達室
1、一走進校門,就看到有一間房間,這是什麼地方?(引導幼兒問問門口的老伯伯,認識字的小朋友可以讀一讀牌子上的字)
2、傳達室是干什麼用的?(請門房間的老伯伯作介紹:傳達室是為了小朋友的安全,不讓外邊的人隨便進來,小學生也不能隨便出去)
(二)參觀大操場
1、讓小朋友在大操場上從這頭跑到那頭,感受大操場很大。
2、老師:「小學的大操場和幼兒園的操場比一比哪個操場大?為什麼小學的操場那麼大?(小學生比幼兒園小朋友多)
3、看一看操場上有些什麼運動器具?
4、老師總結:「小學操場上的運動器械比幼兒園多,比幼兒園大,有的運動器具很高。有跳高、跳遠用的沙坑,有打籃球用的籃球場、有向上爬的竹竿,還有雙杠、單杠等,有的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鍛煉身體用的,有的是一年級小朋友玩的,玩運動器具時要注意安全。
5、觀看小朋友升旗、早操。
引導幼兒觀看許多小朋友在操場上排著整齊的隊伍,升旗時戴紅領巾的小學生是怎麼做的?戴綠領巾的小學生是怎麼做的?看一看小學生做操時的精神,動作和隊伍。
(三)參觀小學生的教室,並同幼兒園活動室作比較
1、小學的教室比幼兒園大,所以說是「寬敞的教室」;
2、小學的客桌椅同幼兒園的不一樣,是兩個人用一張桌子和椅子,稱為「雙人課桌椅」;
3、教室里兩塊大黑板,一塊是老師教小學生學算術、語文、繪畫時用的,一塊是小朋友自己寫字畫圖的;
4、老師:「幼兒園的活動室里有玩具櫥,小學的教室里為什麼沒有?(啟發幼兒談後老師小結:因為小學是小學生上課學習的地方,他們上午下午都要上課,下午不睡午覺,每上完一節課休息一會兒又要上第二節課,小學生玩的時間比我們幼兒園小朋友少,所以教室里就沒有玩具櫥了)
(四)觀看小學生上課
1、聽一聽小學生上課前要響幾次鈴?聽了第一次鈴聲告訴幼兒這是預備鈴,小學生是怎樣准備上課的?
2、提醒幼兒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並引導他們要像小學生一樣坐端正。看看桌上的學慣用品放的位置;
3、聽小學老師上課,看小學生怎麼動腦筋舉手回答老師體溫,如何注意聽講;
4、下課後小學生干什麼么?(有的自己放鬆一會,有的自己走到廁所小便作準備工作)
三、回到幼兒園
老師:「今天我們參觀了什麼小學?看到了什麼?應該怎樣准備做個小學生?」(請幼兒交流)
四、延伸活動
可組織去年入小學的離園哥哥姐姐開個見面會,讓幼兒向一年級的哥哥姐姐提問題,讓他們對小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篇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方案
一、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目標與內容
說明: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大、中、小班三個年齡段分別設計一個社會教育活動。
根據主題確定教育目標(注意層次性:直接目標與間接目標;主導目標與次要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精選內容(基於主導目標篩選教育內容),收集素材(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生活經驗選擇適宜的教育材料)。
1、幼兒的多元文化生活。通過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習俗、語言、食物、音樂、價值觀、家庭關系、生活類型、文化慶祝和民族遺產等,提供給幼兒必要的技能、知識,發展他們對自己的良好接納以及對別人的積極認識,理解在快速變化的、復雜的、獨立的社會中生活的豐富與合作。
2、幼兒的心理和價值觀。社會和物質環境以尊重為關鍵特徵,為幼兒提供一個屬於他們的位置。特別關注幼兒獨立
意識的發展;如何處理嫉妒、害怕、攻擊性的情感、與別人玩的能方和友誼的發展;如何控制他們生活中的想像角色的發展等方-面;同時,也關注幼兒道德發展的三個方面:對道德的思考、自我評估及抵抗偏差想法和行為的意識,從而促進幼兒的道德行為。
3、對歷史的感知。幼兒的過去(個人歷史或生命歷程)、遺傳、家庭歷史及其他幼兒的家庭歷史都是幼兒歷史教育有效的手段。幼兒在活動中建立起對歷史理解的同時也建立起對時間的理解。
4、地理。在幼兒園階段,地理學習主要把焦點放在三個方-面:解釋不同區域(地區、國家、世界)的人和地方有什麼不同;描述和評價物質和文化世界的關系(人類大陸的關系,包括環境保護和守恆);確定由物理和經濟因素造成的問題(包括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5、幼兒作為消費者。社會科學課程選擇了10個經濟概念用於學前兒童學習:消費欲與需要、缺乏、區別資源(人類資源、自然資源和資本財力)、計劃、目標排序、購買的先後、主次)、商品(我們買的東西)和服務(別人為我做的事)、買者和賣者、生產者和消費者、錢(知道錢的作用,認識和命名錢)、選擇(消費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每個人能用他們有限的資源做出最可能的選擇)。
6、幼兒對年齡、衰老和死亡的認識。幼兒缺乏對這三個
概念的清楚和正確的認識。社會科學課程給予幼兒情感支持;對幼兒關於年齡、衰老和死亡的問題給予正確的事實回答;幫助幼兒鑒別關於年齡、衰老和死亡的公式化的人物與神話;讓幼兒知道死亡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增加幼兒關於老齡的信息;促進幼兒對所有年齡的人的尊重;給幼兒提供訓練傾聽、自我表達、同情和價值判斷的機會。
(二)教育模式與方法
說明:
基於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選擇最匹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每個教育活動確定一個教育活動模式,但同一種模式下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構成教育過程的不同環節。
1、教育模式
主題教育模式、方案教育模式、區域教育模式、旅行教育模式
2、學前社會教育的一般方法
實踐練習法、社會調查法、參觀法、表演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3、學前社會教育的特殊方法
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
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格式
(一)活動名稱
(二)設計思路(教育模式與方法的選擇依據與實施活動的教育意義)
(三)教育目標
(四)活動准備(材料准備、經驗准備)
(五)活動過程(基於教育內容及其進度劃分若干環節或步驟,包括每個環節或步驟的教育指導方法;文字描述困難時可以配合情景圖)
(六)參考資料
(七)附件
三、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撰文要求
(一)以小組為單位,明確責任、分工合作,集體討論,組長負責整理文稿並且註明每個成員在設計中的任務及其貢獻。
(二)每個小組在指定范圍內選擇一個主題(不得重復),設計一個系列活動(大中小班各一個)。整個系列活動的字數控制在4,000-5,000字之間。
(三)註明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的參考資料及其出處。
(四)教育活動中設計的輔助材料一律作為附件,附在正文的後面。
(五)完成時間:12月31日。
篇三:幼兒園社會領域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體驗和感受到笑臉帶來的快樂,並將快樂傳遞給他人。
2、能主動、友好的與人交往,並掌握與人交往的技能。
活動准備
每人一枚笑臉,笑臉的形態要不一樣、圓形彩色紙、水彩筆、人們各種笑臉的ppt
一、以給幼兒送禮物的形式導入。
二、談話活動
1、自己的笑
打開禮物後,好多小朋友都笑了,你們為什笑了?
你會在什麼時候對別人笑?
2、別人的笑臉
以ppt的形式出示人們笑臉的圖片,讓幼兒體會微笑給人的感受。
你在什麼時候會看到別人的笑臉?
你看到這些笑臉時你喜歡不喜歡?為什麼?
笑臉給人什麼感覺?(溫暖、友好、快樂……)
三、製作笑臉娃娃(背景音樂:《歌聲與微笑》
1、師:當你們收到笑臉娃娃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你們想把笑臉娃娃也送給別人,讓其他的人也獲得快樂嗎?
2、製作笑臉娃娃
師:人在笑的時候眼睛是什麼樣?嘴巴是什麼樣的?現在我們一起做一個笑臉娃娃吧。
四、贈送笑臉娃娃,體驗快樂(背景音樂:《歌聲與微笑》)
師:你想把笑臉送給誰?
你為什麼要送給他?
送的時候你該用什麼表情?對他說什麼話?
五、活動延伸:
放映本次活動的錄像,讓幼兒感受到當送出或收到笑臉娃娃時同伴的表情,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和能傳遞友情。

C. 幼兒園怎樣有效開展社會領域活動

社會領域教育活動是在一定教育目標指引下,運用一定的方法、採取一定的手段、選擇一定的形式作用於教育對象,使教育對象在社會性方面獲得發展的過程,即達成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游戲是一種復雜的活動,從教育的觀點看,游戲和學習及教育有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由此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游戲符合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所以在社會教學中,將游戲滲透到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想像、探索和智慧,是身體和個性在歡樂和喜悅中發展起來,讓游戲真正有效地實現其獨特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一、用游戲的趣味性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運用游戲進行社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用游戲的趣味性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更多的關注。因此,在社會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便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 如:根據社會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變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有一個節目是:一人表演動作,不能出聲音,然後讓另外一個人猜一猜表演的是什麼。為了使幼兒養成遵守游戲的規則,就可以利用這個游戲形式,在社會活動中設計游戲「表演猜猜」,游戲中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不能出聲音,通過想像,只能用自己的動作進行表演,請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自己表演的是什麼。在活動中,幼兒躍躍欲試,自始至終參與活動的興趣很高。通過游戲,不但使幼兒的想像力和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又能適合不同的個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在游戲中,他們會為了參與游戲而控制自己的行為,參與游戲的興趣也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則,約束自己,擺脫了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 二、用游戲的精妙性來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運用游戲進行社會活動教學,教師注意游戲要有情緒和精妙,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慾望,使游戲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發揮出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促進教學的功效,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如:小班的孩子大多數是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對幼兒園陌生的環境、老師和小朋友又有恐懼心理。為了使幼兒較快的熟悉幼兒園的一切,在社會活動《愛上幼兒園》中,運用「坐汽車」的游戲,教師和孩子隨著汽車喇叭的滴滴聲,請孩子自報姓名,買票一個個坐上車。接著教師邊開車邊為幼兒介紹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教師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形式活潑、生動,讓幼兒感受到了與老師一起游戲的快樂,這樣,一下就拉近了老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有了平等、寬松的師生關系,也培養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友好感情,讓幼兒喜歡老師,老師也成為了他們的朋友。 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是放鬆的,他們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也敢於大膽表現,大膽想像,並進行實踐,幼兒也在慢慢消除恐懼感,從而喜歡上幼兒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用游戲來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導者 運用游戲進行社會活動教學時,教師要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導者,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於游戲的整個過程,促進幼兒認知全面的發展。所以,教師在社會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將這些要求完全滲透進去,只有這樣,才能把社會活動完全做到游戲化。因此,教師要事前了解活動的過程,設計好活動的內容,將教學活動游戲化,將感知活動貫穿在社會活動過程中。 如:幼兒期是幼兒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幼兒的態度、習慣、個性都處在奠定時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資源,擴大幼兒的道德認識,培養他們豐富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鍛煉堅強的道德意志。有利於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大班社會活動《香香的路》中,運用游戲貫穿,首先讓全體幼兒戴上眼罩,使幼兒體驗一下什麼都看不見的感覺,從視覺方面體驗一下盲人生活的不便;接著請一人戴上眼罩扮演盲人,請其他小朋友運用生活經驗說一說,應該怎樣來幫助盲人;最後請幼兒用行動來幫助「盲人小朋友」做事情。游戲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加上自己的想像,很快進入角色,再現他們所見到的事情,使幼兒親身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使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和和積極情感。 寓教於樂、寓社會教育於游戲之中,游戲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幼兒在游戲中會遇到困難,但是由於對游戲的興趣,他們會不斷地去做,因為,他們注重的是游戲的過程和游戲帶來的快樂;在游戲中通過相互交往,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必須互相理解;幼兒為了參與游戲,就必須遵守規則;游戲中同伴的交流使孩子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了表達,豐富了詞彙,學會了運用一些禮貌用語。游戲中孩子們在悄悄的變化著,形成了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以生活為載體,提煉出適合孩子的游戲,並充分利用各種游戲形式,調動孩子多種感官的參與,強化感知,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總之,根據社會領域教學活動的特點、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恰當地運用游戲進行教學,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獲得豐富經驗和體驗的重要途徑,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D.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其他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社會教育領域活動教學策略 一、社會教育領域的目標 1 、《綱要》中社會教育領域的目標 2001 年 7 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 試行 ) 》 中提出社會教育領域的目標是: 「 能 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 情心; 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不 怕困難, 有初步的責任感; 愛父母長輩、 老師和同伴. 愛集體、 愛家鄉、 愛祖國。 」 每個年齡段課程目標根據《綱要》總目標歸為四大類 1. 自信心培養 2. 人 際交往 3. 行為規則 4. 民俗文化 2 、《綱要》中社會教育領域目標解讀: 《綱要》將潛移默化作為社會教育的首要特點,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教育與其 他領域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的區別。 特別強調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 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教師還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 接納、 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 同時把幼兒與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為 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資源。 《綱要》 充分認識到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復雜性和長 期性,要求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健康 發展,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幼教工作者對社會領域課程認識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二、 社會教育活動具體目標的確定 1 、要參照總目標,特別是年齡階段目標制定具體活動目標; 2 、每個活動應包含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三個內容的教育,三者 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 但對幼兒來講, 重點是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 一方面社會 行為比較具體直觀, 另一方面社會行為是指最終的目標和結果, 從而形成良好的 習慣、性格,發展和諧的個性; 3 、避免空洞的說教,目標應具體到具體的行為。 4 、生活經驗是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和依據。課程內容就是從幼兒出發,從幼 兒的生活出發。 接下來給大家講講社會領域教學的指導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三、社會教育領域教學指導方法 1. 實踐練習法 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 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 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 在生活事件、 生活活動中,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 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 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務、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 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 2. 調查法。 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物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 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 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 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和「為什麼是這樣的」等問題。因此, 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較為具體 的認識。因此,調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 3. 參觀法。 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 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教師根據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 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 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 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 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服從教 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進行。 4. 表演法。 教師有計劃、 有目的引導幼兒通過身態動作、 語言及表情去體驗、 感受一定 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應有明確的主題。 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 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的。 比如: 大班社會活動 《傳遞微笑》 幼兒通過角色表演, 了解節日習俗、 體會傳遞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 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 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 有 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 5. 講解法。 講解法是向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 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什麼是對 的,什麼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 唯一的方法, 但是一種重要的方法。 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依 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 道理或規則的本質。 教師的講解有助於 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 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 生動的、 具體的, 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 6. 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交 流。 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 。 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使用, 有助於 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 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 一般說來, 話題與幼兒生活的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 7. 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論題進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發散。幼兒園 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是價值沖突型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二是 多種求解可能型的,如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 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討論過程。 在討論過程中, 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 而不是 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 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另外社會領域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動。 它們是: 二、社會領域教育的特殊方法 1. 價值澄清法。 2. 移情訓練法。 3. 觀察學習法 4. 角色扮演法。 以上幾種方法不是單一存在,而是互相作用於具體的教學中,作為一線教 師應熟練掌握,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 http://wenku..com/link?url=EXcFMmZ0GQ6d4mwBjjLiK0THPQwBl-_Oq3eaaOID1O 接下來,就以上幾種方法談談它們的大致的教學模式:

E. 幼兒園中班社會體驗活動製作發糕教案

南瓜發糕原料:南瓜、自發粉、牛奶、乾果做法: 1、把南瓜去皮、切塊、煮熟,搗成泥狀; 2、趁熱加入自發粉和熱牛奶,因為發酵需要一定的溫度,與做小南瓜不同的是,做南瓜發糕要調成比較稀的南瓜糊,即需要一定的流動性; 3、將南瓜糊放入密封容器內,在室溫條件下放置1-3小時,等它體積膨脹一倍之後,隔水蒸20分鍾即可。點評:南瓜發糕的口感非常松軟,而且有一種麵粉製品的特別香味,是早餐的上佳選擇。發糕裡面也可以隨個人口味加入各種乾果,比如枸杞、葡萄乾、核桃仁、紅棗等等。玉米發糕菜 名:玉米發糕主 料:玉米面150克,小米麵50克,普通麵粉200克, 干紅棗20個,葡萄乾20克,白糖40克,乾酵母5克,水約280ML做 法:1、干紅棗洗凈後用溫水浸泡一個小時,葡萄乾洗凈 玉米發糕。2、將玉米面、小米麵、麵粉與白糖、乾酵母混合。3、倒入水,調成稀稠適中的麵糊。 4、模具內薄薄塗一層油(防沾),放上一些葡萄乾。 5、將麵糊倒入模具內一半高,放在溫暖處發酵,約40分鍾。 6、等麵糊發至模具9成滿就可以了。 7、表面再放上一些紅棗和葡萄乾,放入蒸鍋大火蒸35-40分鍾。愛心提示:1、水量僅供參考,調成的麵糊要稀稠適中。夏天可用涼水,其他季節要用40度以下溫水2、小米麵可以不放,也可換成等量玉米面或普通麵粉3、雜糧的總量不能超過麵粉,最多1:1的比例,否則會影響發酵,口感也會粗糙4、不用模具的話,放入蒸籠中蒸最好,事先在籠內放好屜布,調好的麵糊倒進去,發酵好後直接蒸5、麵糊調好後要放入蒸制的容器內再進行發酵,不能發酵好後再換容器6、蒸的時間要根據容器大小進行調整,蒸的過程中不能開蓋蜜棗甜發糕主 料:麵粉500克,發酵面180克,白糖120克,鹼水適量,蜜棗100克做法: 1 將發酵面放入盆內,加清水攪成面漿,再加入麵粉和勻,發酵約2小時,加入鹼水,白糖揉勻,把面團反復用力搓揉上勁後,放入鋪墊濕紗布的模具內,用濕布蓋嚴,餳至面團膨脹起泡時待蒸;蜜棗洗凈去核備用。2. 在餳好的面團上均勻撒按上蜜棗,連同紗布一起提入蒸籠,蓋嚴蓋,上屜蒸30分鍾,取出切塊裝盤即可。愛心提示:膨鬆飽滿,富有彈性,清香甜潤,味美可口。面團反復搓揉上勁,以便大量空氣進入,有利於發酵膨脹。鹼要使准,以免影響口感。蒸制時需用旺火。甜發糕的做法主料雞蛋1個,麵粉、玉米面各少許,蠟紙1張。白糖、牛奶,發酵粉各適量。做法1、將雞蛋打散,邊打散邊加白糖,直至蛋液發白起泡.再將麵粉、玉米面,發酵粉,牛奶一起加入攪拌均勻,做成柔軟面坯。2、在蒸籠中鋪一張蠟紙.將攪拌好的面坯鋪在蠟紙上,放入燕鍋用大火蒸30分鍾,取出晾涼後切塊裝盤即可。愛心提示雞蛋一定要打得起泡,不然會蓬鬆不起。 一定要攪拌至用筷子挑起面漿不會斷。蒸糕時不可揭蓋。

熱點內容
民法典農村 發布:2025-09-10 22:53:11 瀏覽:208
海商法英文單詞 發布:2025-09-10 22:51:35 瀏覽:732
民訴立法體例 發布:2025-09-10 22:28:01 瀏覽:973
上海司法仲裁 發布:2025-09-10 22:19:53 瀏覽:322
2013年廈門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9-10 22:09:33 瀏覽:203
法官騷擾 發布:2025-09-10 21:39:08 瀏覽:914
勞動合同法員工離職 發布:2025-09-10 21:38:30 瀏覽:434
得失道德經 發布:2025-09-10 21:23:01 瀏覽:406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