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社會主義制度是
⑴ 社會主義制度是什麼
馬克思是從勞動者獲得徹底解放的高度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的。馬克思講的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以過渡時期完成了消滅階級的任務為前提的。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制度特徵的預見,是科學的邏輯結論,並無空想成分。列寧的社會主義觀與馬克思是完全一致的,所謂列寧對馬克思社會主義觀的發展實際上是發展了馬克思的"過渡時期"觀。斯大林以來的社會主義觀是從社會主義發展過程的角度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斯大林把馬克思消滅了階級的社會主義調整為消滅了剝削階級的社會主義,理論上應當被看作是沒有完成馬克思規定的過渡時期任務的社會主義,不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現實中國的社會主義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尚未完全消滅剝削階級,是既沒有完成斯大林講的過渡時期任務、更沒有完成馬克思講的過渡時期任務的社會主義,因而也不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初級階段,而屬於馬克思講的過渡時期的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社會主義觀從馬克思到當代的一脈相承,主要不是表現在內容的一致上,而是表現在邏輯的一致上,即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和現實中國的社會主義不過是實現馬克思科學預見的社會主義的不同階段。因此,對現實社會主義的正確認識既不能取代更不能否定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只有理順現實中國的社會主義同馬克思科學論證的社會主義的關系,才能正確認識現實社會主義,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⑵ 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什麼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是我的根本制度。
⑶ 什麼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是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以及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包括: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基本分配製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4、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3)良法社會主義制度是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從規律性的高度把握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內涵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是一個描述事物表層的經驗性概念,而是一個反映事物本質的規律性概念。我們說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於資本主義制度,並不是把兩種社會制度的表層現象簡單加以類比的結果,而是基於對社會發展規律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學結論。
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創立新社會的要求不是建立在某種絕對真理或者道德理由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進行科學分析基礎之上的。
二、擺脫教條主義束縛是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前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由於「左」的思想的影響,我們的政策出現了偏差。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個人消費品的分配越平均越好,這些原則被當作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標志」。但這種「標志」是脫離我國現實生產力水平的,註定要被社會實踐所打破。因此,闡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應當以現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基礎。
三、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鑰匙
我們看待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著眼於變化萬千的社會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對優越性作純粹的考察。
首先,從經濟生活方面來看,必須承認,戰後西方國家由於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工人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國人民的整體消費水平與其相比較還有很大差距。
其次,從政治生活方面來看,有人很欣賞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認為在這方面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強得多。其實,空洞抽象地談論民主和自由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四、用發展和動態的眼光觀察和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社會主義制度一經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並不是就凝固不變了。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不同階段,整個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成熟的程度不同,因而優越性的特點、形式和體現的程度也不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必然要經歷若干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
⑷ 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主要包括: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這些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6大表現:
中國模式的成就,充分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有效功能。在處理公平與效率、長遠與當前、全局與局部的關繫上,社會主義制度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好。中國制度在中國模式形成中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分析和正確把握中國國情。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歷經挫折,堅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並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根據中國實際,明確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社會全面進步,人民享受越來越好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成為社會主義制度日益鞏固的強大基礎。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特別是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崇高理想、雄才大略和為國為民的濟世精神,國家機器的有效運行,既民主又集中的領導體制和運作機制,可以最為廣泛地調動、組織和協調各種資源,全力以赴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領導核心在全民中享有崇高聲望,成為中國模式和中國制度在各個領域推進的核心力量。
3、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和人民的進取精神。對於模式形成和制度完善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特別是體制缺陷和機制弊端,對於外來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能夠運用改革開放的力量,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配置作用,不斷進行調整,確保模式與制度不僵化、不停滯,確保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4、穩步推進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引導輿論和社會力量,尊重民意,依法監督,妥善處理各類矛盾,創造和諧發展氛圍,營造穩定的國內環境,確保國家發展進程不致中斷和被破壞。
5、堅持和平、發展、合作理念,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推動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與各國一道建設和諧世界,構造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外部和平環境。
6、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國家的現代化目標。這個目標植根於中國的歷史文化,植根於人民大眾的理想和追求。新中國成立前,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成為建立新模式、新制度的政治前提。新中國成立後提出的溫飽生活、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都是繼往開來、相互銜接的階段性目標。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以舉國體制解決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問題,興建跨越多個五年計劃的長江三峽、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世紀性工程;組織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和遭受重大災害的地區實行對口支援,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集中優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中國的執政黨、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政治協商會議、各民主黨派都依法按時實行換屆,而中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藍圖從未中斷,重大政策連續、穩定,政府、社會、企業直至個人都從長期發展中獲得多種利益,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得到最廣泛的認同。
⑸ 社會主義制度是什麼
社會主義制度是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以及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基本分配製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5)良法社會主義制度是擴展閱讀:
實質意義
1.人民大眾在政治上是國家主人,而在國家行政事務上是被管理者;
2.國家政府官員在國家行政事務管理上是領導者,而在政治上卻是為社會主人服務的社會公僕;
3.不遵守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分權原則,社會公僕的政府官員就會異化為社會主人而形成恣意妄為的權貴階層,工農大眾就會變成弱勢的奴僕階層。
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的分權原則,是區分清主人與社會公僕的地位,以「直選、監督和罷免的社會民主」來防止社會公僕變為社會主人。
⑹ 什麼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我國憲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按照憲法的規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它是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所有制形式。二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經濟形式。三是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是由城鄉個體勞動者佔有少量生產資料和產品,以個人及家庭成員從事勞動為基礎的一種經濟形式。四是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資企業。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定,是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所作出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強國富民的正確選擇,也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長期實踐經驗,特別是總結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實踐基本經驗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新發展。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
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基本分配製度 按勞分配為主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效率優先 兼顧公平
⑺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是什麼
1.「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公正、更公平、更先進、更科學的社會制度」。 2.社會主人與社會公僕的區分,是馬克思社會主義的分權原則。
⑻ 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
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 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創新發展,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影響的貢獻。
⑼ 社會主義制度是1949年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相去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被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