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案例分析合同法

經濟法案例分析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1-12-12 17:02:00

❶ 你好!幫我做下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急急急!!!

1、如果房屋抄屬張某所有,那抵押合同是有效且已生效的,因為合同是雙方自願協商一致,且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公共利害或他人利益,所以是有效的;但由於抵押合同沒有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2、如果沒有王、趙二人的擔保方式,那麼屬連帶責任保證,二人應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但由於抵押合同是有效的,所以在沒有第三人主張該房屋權利的情況下,二人可主張先以抵押房屋拍賣償還張某的債務,剩餘債務再由二人承擔連帶責任。
3、如果如果張某已將房屋賣給孫某,並進行了產權登記,則房屋產權歸孫某所有,理由是孫某是第三人,抵押合同沒有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❷ 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朋友本平台不能解答此類問題,見諒。

❸ 經濟法案例分析:關於合同法

不能得到支持,因為:
1、合同依法生效,無法定無效情形;
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2、不具備行使撤銷權的情形
合同法第54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針對本案,可能有人要問:原主人隱瞞房子中曾死人的情況,現在造成鄭先生及其妻子心理不適,精神緊張,不能適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我認為對此應當這樣理解:
1、房子中以前發生過什麼,並如實告知購房者,這不是售房者必須履行的義務,售房者只要確保房子質量達標,手續合法齊全,且雙方就價款達成一致即可,所以不應說原房主「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另外,鄭先生本意就是買房,所以「違背真實意思」也不成立。
2、鄭先生主張撤銷的理由不充分。心理不適,精神緊張僅是他與妻子自身的心理狀況,不能因此就否定合同的效力,那是不是發現房子風水不好是不是也可以主張撤銷合同呢?這明顯不利於經濟流轉的穩定性。
如果房地產商建樓時不慎發生事故導致工人墜樓死亡等事件,那是不是整棟樓都不要賣了。

❹ 求解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案例分析 拜託拜託

最普遍的介紹:合同問題

特點是什麼:關系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合同法

其它含義:1,張某與A公司是股東關系,2,起訴A公司,不能連帶張某。例如,你起訴上市公司,連股民一起告。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法院支持A公司與B紡織廠之間的經濟糾紛

❺ 請用合同法詳細跟我分析下這兩道經濟法的案例

2.資產處置方不違約。因為A與資產處置方並沒有簽合同。即資產處置方的拍賣沒有成功,到此結束。兩年後即使簽訂合同也是新合同,市政府不同意和A簽合同是市政府的權利。
1.C違背了公務員法。屬於受賄。
QQ279993540

❻ 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急求專業人士的答案~~~~~~~~~

題目內容完整嗎?分析甲第一次發出的為要約邀請,乙發出的為要約,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1、成立,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
2、不可以,違約金條款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
3、違約,合同成立後應按合同規定履行,規定五天內交貨,二其在第六天交貨,所以違約
4、不可以,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在主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有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的協議,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絕支付違約金時,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違約金。

❼ 經濟法案例分析,合同法

甲乙雙方的合同有效存在。乙方的要求合理。合同中的欺詐是一方當事人因為另版一方當事人提供了虛權假信息(合同中的重要部分),本案中乙方仔細審閱了甲方提供的保證書和說明書,說明甲方能夠提供符合合同要求的貨物,因此合同已經成立。只是在履行過程中甲提供了不符合同的貨物,因此是甲方違約。違約自然要負法律責任

❽ 經濟法案例。。。求解。。。合同法

1、王某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行為。
因王某不是青花瓷的所有權人,無權處分他人財產。
2、王某和徐某之間的買賣合同無效。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因張某拒絕追認王某的行為,故合同無效。
3、青花瓷的所有權歸徐某。
因徐某是善意相對方,且已經取得了青花瓷,根據《物權法》第106條之規定,徐某取得青花瓷的所有權。
4、張某可向王某主張權利。
因張某和王某之間已建立保管合同關系。王某違反保管合同的約定擅自處分保管物,應向張某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張某的損失。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深圳市人民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9-02 01:26:01 瀏覽:114
悟通道德經 發布:2025-09-02 01:07:12 瀏覽:742
松溪法院院長 發布:2025-09-02 01:06:20 瀏覽:231
法治課徵文 發布:2025-09-02 01:03:20 瀏覽:93
重慶市見義勇為條例 發布:2025-09-02 00:50:14 瀏覽:508
2016勞動法解讀 發布:2025-09-02 00:46:03 瀏覽:384
2014年7月國際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9-02 00:31:03 瀏覽:301
基地建設的相關產權和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02 00:29:16 瀏覽:944
法院書記員是什麼編制 發布:2025-09-02 00:18:40 瀏覽:898
2016勞動法底薪多少錢 發布:2025-09-02 00:15:45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