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工資顯示基本工資對嗎
㈠ 新勞動合同法對於研究生基本工資是怎麼規定的
你好!
簽訂勞動合同時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來約定你的勞動報酬.並且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但沒有相關的規定關於你是什麼學歷去規定你的基本工資
如有疑問,請追問。
㈡ 公司上班勞動合同法規定,最低工資是多少
勞動合同法規定合同中約定的工資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就不違法。
㈢ 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的月工資是指基本工資、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1、准確的說,經濟補償金的月工資是指員工離職前12個月的應發工資的平均數;
2、應發工資應當包括員工所應得的所有工資性收入。
㈣ 勞動合同法基本工資有何不同
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和基本工資的區別:
1.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和基本工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部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上顯示的工資和基本工資一樣,該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水平,其他的福利或者補貼等按照崗位制度等形式予以確定,勞動者實際拿到的工資高於勞動合同上所示的工資。
部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上顯示的工資和勞動者實際的工資相同,通常適用於職能類員工,每月工資相同的情況。
2.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和基本工資和五險一金的關系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經雙方確定,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就是合法的,勞動合同約定工資低於實發工資的情況,用人單位可以少繳納五險一金,通常績效考核等每月變化的報酬是不包含在五險一金的基數裡面的。
3.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和基本工資在涉及補償金和賠償金時是不受影響,是以實際的近期12個月的實際發放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的。
《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勞動法上的工資是一個大概念,計算補償金的工資標准應當包括獎金和加班費。
㈤ 勞動合同法 請問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金應該按基本工資還是說全額工資呢
1、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版,每滿一年支權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而制定的法律(參見該法第一條)。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
㈥ 勞動合同法規定經濟補償金是怎麼算的!那裡邊說的工資是指!基本工資還是所有的貨幣收入!
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而關於這個工資補償的標准,按照實施細則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然而,因為這里的平均工資牽扯到一個問題:這十二個月到底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例如某員工5月份入職,次年1月份離職,供職9個月,而另一個人同時入職,3月離職,做了11個月,但公司2月份發放年終獎1萬元,兩個職工月收入都是3000元,那麼,在計算補償時,如果按照實際月份計算,第一個1月份離職的應該是3000X9/9=3000,而第二個呢?如果按照全部收入計算,則是(3000X9+10000)/9超過4000元,這顯然對兩個員工並不公平,對用人單位也不公平。
因此,一般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勞動部門一般認定這個工資應當是有書面依據的穩定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基本獎金,津貼,補貼等寫入合同內的固定收入,而一般不計算特殊獎金(如工程提成等),年終獎等特殊性收入
㈦ 勞動合同法假如公司出現不能正常工作,公司會不會給員工基本工資
會不會給員工基本工資,取決於不能正常工作時間的長短,若時間較長,可能只發相應的生活費。
請參閱《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如下規定: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㈧ 勞動合同法中的工資包括哪幾項
勞動者來的全額工資是指其每月所收自入的基本工資(又稱標准工資)與輔助工資(又稱非標准工資)之總和,即實得工資。勞動者基本工資是根據勞動合同約定或國家及企業規章制度規定的工資標准計算的工資。例如工資總額組成中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就是基本工資。再具體些說,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均屬基本工資。勞動者的輔助工資是指基本工資以外的各種工資。例如**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附加工資、保留工資等等。
㈨ 勞動合同法年休假工資按基本工資給合理嗎
按照勞動法,年休假不帶算3倍加班,如果休了,按平時加班。如果這樣就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