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實習強制派遣到流水線有沒有勞動合同法
1. 學校強制讓學生去流水線實習合法嗎
當然不合法,這其實就是把你們以低價勞動力的身份賣到流水線,然後抽成,實習還是自己去找吧
2. 畢業前以勞務派遣方式被派遣到企業實習合法嗎
簽了勞動合同才算合法。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公司與被派遣勞動者應存在勞動關系,否則該派遣行為違法無效,即勞務派遣公司只能派遣與其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到用工單位工作。
3. 我大四的時候在某家公司實習,公司說畢業後與我簽勞動合同,但是畢業後,公司讓我跟一家勞務派遣公司簽合同
勞動法規定,公司是不能與應屆畢業生簽勞動合同的,只能簽就業協議;畢業以後與派遣公司簽勞動合同是正常的,可能你們公司的性質是外派的。但是正常的派遣合同是兩年一簽的,派遣合同裡面必須註明是是派遣到哪裡上班的,可能你說的派遣合同不規范吧
4. 學校以畢業證為威脅,強迫我們到流水線實習,我們應該怎麼做
學校以畢業證威脅強迫學生實習的這種行為是違法的,學生可以向當地教育局或者政府,紀委等部門投訴舉報
5. 勞動法關於實習期限的規定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
1、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版試用期權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2、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4、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5)畢業實習強制派遣到流水線有沒有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在我國勞動合同法中,只有試用期而沒有實習期的規定,日常所稱的職工在用人單位的實習期實際上就是勞動合同法中所規定的試用期,只是日常稱謂不同而已。
另外,在校學生在尚未畢業的情況下,到單位實習,這種情況下的學生實習是學校教育的延伸,並不等於就業,實習生與實習單位間不於勞動關系。
6. 畢業實習生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需要。
7. 我們職校強行安排學生去流水線實習,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給幾百元,工資都學校拿了,不實習不給畢業
我們學校強行安排學生去流水線實習,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給幾百元工資,到學校拿了不實習不給畢業,我是真的可以到教育局告學校
8. 實習生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相關規定,該法適用於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雙方。因此,要適用《勞動合同法》,該主體必須符合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而《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在校生勤工助學的,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據此,貴公司招用在校大學生實習,不屬於建立勞動關系,也就不適用《勞動合同法》,不一定要簽訂勞動合同。
根據國家及地方的有關規定,工傷針對的是建立勞動關系的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因此,對於不視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在校大學生實習,工作期間發生傷亡事故,不適用有關工傷的規定。這類人員適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於2003年公布的《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的相關規定。所以,這部分實習生在工作期間發生傷亡事故,無需進行工傷認定,貴公司也無需承擔工傷待遇的賠償責任。
需要提醒貴公司注意的是,有部分企業在與實習生的實習協議中約定:實習期間發生傷亡事故時,由實習生本人承擔責任,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這一約定屬於免責條款,與上述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相沖突,應屬無效條款。根據上述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可見,不管僱主是否存在過錯,不管雙方是否存在約定,最終作為僱主的用人單位都是要承擔賠償責任的。
9. 未畢業去做勞務派遣,派遣機構說屬於實習,需要簽實習協議,這裡面有沒有什麼問題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別猶豫了,簽吧!干不好你可以退。我弟就是勞動派遣的,據他講很好,半年後就是正式了,工資那撒也都有保障,國企的福利厚的很。放心
10. 勞動合同法里對實習生加班有沒有明確規定
勞動合同法沒有關於實習生加班的規定
這是因為無論勞動法還是勞動合同法調整的都是勞動關系
盡管勞動關系中包括了試用期,但是
這個試用期與什麼實習生是沒有什麼關系的,而且勞動法是沒有什麼實習生的概念的。
以網路的說法:
無經驗學習人員簡稱實習生,泛指在某一專業的高年級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有經驗的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學習實際工作經驗,屬於非正式僱用的勞工,通常以日薪計酬。也不像正式的勞工能夠享有退休金與每月最低工資的保障。實習生又分成畢業、沒畢業兩類。聘用實習生目的為處理短期出現的額外工作並予以培養成為正式僱傭的勞工。
如果按此說法,實習生與單位不存在勞動關系,所以勞動合同就沒有辦法調整。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