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債權轉讓抗辯
⑴ 合同法中 第82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這個應
讓與人是原來的債權人,受讓人為新債權人
債務人對原來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新的債權人主張。
比如,債務人對原來債權人抗辯,理由是:已經履行過債務。
這個理由可以抗辯新的債權人,當新的債權人要求債務人還債時,債務人可以用這個理由對抗。
債權轉讓時,內容沒有變化。如果不能對新的債權人抗辯,那麼相當於債務人需要再還一次,對債務人不公平。
⑵ 合同債權轉讓後原債務人的抗辯還能主張嗎
您好!
合同的債權轉讓是指不改變債權債務關系的內容,債權人通過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給第三人。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交易的主體為了方便交易,經常出現債權轉讓以達到債權債務相抵銷的情況。
債權的主體發生變更不影響實體權利,就實體權利而言,並未發生變化,僅僅是受讓人發生替換,對於合同履行中出現的情況並未發生變化。因此債務人可以以對原債權人的抗辯理由再向債權人主張。《合同法》也明確賦予了債務人的抗辯權,其明確規定,債務人接到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受讓人不能以不清楚合同的履行內容相抗辯。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⑶ 債權轉讓中的抗辯權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hdzgf2003
學弟
4月4日 22:20 1、抗辯權是對抗請求權或否定對方權利的權利,如雙務合同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以及保證人的先訴履行抗辯權(或檢索抗辯權)等。――馬俊駒、余延滿著《民法原論》(上冊)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頁。
2、抗辯權(Einrede,exception)者,妨礙相對人行使其權利之對抗權也。例如先訴抗辯權(民法第745條)、同時履行之抗辯權(民法第264條)。有以拒絕相對人請求給付之給付拒絕權為抗辯權者,然抗辯權不限於拒絕給付,乃對抗其他一切請求也,例如抵消權行使之對抗(德民第390條)。給付拒絕權以外之抗辯,有稱之為反對權者。抗辯權者,以相對人所有請求權之存在及有效為前提之反對權也。與否認相對人有權利存在之異議不同。抗辯權因其效用可分為滅卻的抗辯與延期的抗辯。前者謂有滅卻請求權效力之抗辯權,例如抵銷之抗辯。後者謂只可使其效力延期之抗辯權。例如同時履行抗辯。德民以消滅時效發生滅卻的抗辯權(德民222條、民法44條)有謂抗辯權為形成權之一種者。然形成權乃有使權利創設、變更或消滅之作用,而抗辯權原則上只有停止請求權行使之效力,故抗辯權為一種特殊權利也。――史尚寬《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第28頁。
3、抗辯權是指對抗他人行使權利的權利。例如,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約定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當事人自己未履行而請求他方先履行時,他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此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6條)。抗辯權的作用在於「對抗」、「反對」,阻止他人行使權利,但他人的權利並不因此而消滅。抗辯權的行使,以請求權的存在並且提出請求為前提。在未提出請求權的情況下,抗辯權無從行使。權利已經消滅的情況下,不適用抗辯權。例如,債務已經履行,債權已消滅,一方如果提出請求,他方有權拒絕,否認其權利存在,這在性質上可稱否認權,不屬於抗辯權。――魏振瀛主編《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39頁。
4、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對方權利的權利,如甲乙雙方約定同時履行,甲方未為履行而要求乙方履行的,乙方即享有抗辯權。――佟柔主編《中國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39頁。
5、 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對方權利的權利,如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等。――王利明主編《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頁。
6、抗辯權指權利人用以對抗他人之請求權之權利。抗辯權的作用在於防禦,而不在於攻擊,因此必待他人之請求,始得對其行使抗辯權。如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先訴抗辯權等。請求權與抗辯權乃居於對立之地位。在解題或分析案例時,應當兼顧。此種請求權與抗辯權對立性思考方式,系法律基本思維能力,應予重視。――梁慧星《
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1版,第81頁。
7、抗辯權,即義務人對權利人行使權利,得拒絕給付得權利,如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權利人仍主張時,義務人得行使其消滅時效抗辯權。 抗辯權可分為永久(滅卻)的抗辯權與一時(延期)的抗辯權。前者可使請求權的行使,永久被排除,在訴訟上可使原告受駁回的判決,如消滅時效抗辯權(台灣地區民法第144條),及對侵權行為取得
債權之拒絕履行權(台灣地區民法第198條)。後者,非永久拒絕相對人的請求,僅能使請求權一時不能行使而已,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台灣地區民法第264條),及保證人之先訴抗辯權(台灣地區民法第745條)。――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5頁。
8、抗辯權乃適用於阻止請求權行使之許可權,例如買賣價金請求權得以時效消滅抗辯權對抗(台灣地區民法第127條第1項第8款或第125條)。抗辯權可分為阻礙性抗辯權和否定性抗辯權兩種類型。阻礙性抗辯權指不侵犯請求權之本體,只暫時或永久的阻礙其有效行使,其權利經有效抗辯後仍然存在。可分為延遲性抗辯權aufschiebnde Einrede此種抗辯權只能暫時阻止請求權的行使,如法定留置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保證人之先訴抗辯權;排除性抗辯權ausschliessende此種抗辯權可長期阻止請求權之行使,如時效之抗辯、贈與之窮困抗辯、侵權行為被害人之經濟履行權。否定性抗辯權Einwenng指否認權利之形成和存續的抗辯。此種抗辯,當事人縱不為抗辯之主張,法院應就已經證明之相關事實主動加以斟酌。如行為能力欠缺,形式欠缺等。此又可分為阻止權利發生
之抗辯rechtshindernde Einwenng和消滅權利之抗辯rechtsvernichtende
Einwenng。――-黃立《民法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7頁。
揪錯 ┆ 評論 ┆ 舉報
⑷ 合同法債權轉讓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合同編債權轉讓法律規定如下: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是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受讓人取得從權利不因該從權利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未轉移佔有而受到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八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五十條
因債權轉讓增加的履行費用,由讓與人負擔。
⑸ 對《合同法》第80條規定的「債權轉讓」如何理解
在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債權轉讓的問題,如何理解合同法第80條的規定,顯得十分重要。《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理解該條其立法本意是平衡合同雙方當事人利益,之所以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時負有通知債務人的義務,是為了更有利於保護債務人的合法權益。1、債權人負有債權轉讓的通知義務。這要作為這個問題的一般原則來理解,這里的債權人就是指債權讓與人。2、債權人轉讓債權沒有通知債務人,但受讓債權人直接起訴債務人的,視為「通知」。人民法院應當直接審理,不應駁回受讓債權人的起訴,這要作為債權人轉讓債權履行「通知」義務的特殊情況來理解。這是因為當債務人對債權人所轉讓的債權提出抗辯時,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解釋(一)第27條的規定列債權人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以達到法律保護或不損害債務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3、債權人轉讓債權沒有通知債務人時,不影響債權轉讓的效力,受讓債權人享有債權人的地位是確定。未經債權人通知,債權轉讓行為對債務人沒有約束力,債權受讓人向債務人主張其受讓債權時,債務人有權拒絕。同時,訴訟時效不發生中斷的法律後果。4、在債權人轉讓債權通知債務人的情況下,訴訟時效是否發生中斷,視具體情況而定,即依「通知」的具體內容來判斷。
⑹ 合同法對債權轉讓有何規定
1、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2、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3、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4、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5、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是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受讓人取得從權利不因該從權利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未轉移佔有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