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善意取得是合同法還是民法

善意取得是合同法還是民法

發布時間: 2021-12-17 15:17:06

合同法為何屬於民法范疇

民法是指規定調整復平等主體的制公民間、法人間及公民與法人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實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商法被認為是民法的特別法和組成部分。

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上述兩條表明了合同法的立法目的,符合民法定義。因而合同法屬於民法范疇。

❷ 一道民法題選擇題。善意取得和無權處分,究竟怎麼區分

B是有效的。
善意取得是針對第三人就是丙來講的,無權處分是相對人就是乙來講的。因為動產來說沒有登記這個說法,所以丙不需要去查證電腦是誰的。跟你說的為了保護買賣行為,因為甲和乙熟知的,如果不保護丙,那麼我們國家的買賣就得不到保障了,如果你賣個東西,通過相對人,結果東西漲價了你不想賣,那麼就說是相對人賣的,沒有自己本身的意志,那麼對第三人有多不公平?

❸ 民法, 善意取得。。

乙方無權處分,但並不必然無效,因為如果有甲的追認,合同就有效了,所以是效力待定。對丙而言,他能否取得古玩,要看是否構成善意,主要就是這價格是否符合市場加價格。

❹ 民法和合同法是什麼關系合同法屬於獨立的部門法嗎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回、變答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❺ 合同法是屬於經濟法還是民法

合同法是復民法的制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❻ 合同法是經濟法還是民法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內、變更容、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❼ 合同法屬於民法還是經濟法

屬於民法。

民法是指規定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公民與法人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實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商法被認為是民法的特別法和組成部分。

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上述兩條表明了合同法的立法目的,符合民法定義。因而合同法屬於民法范疇。

拓展資料

民法為市民社會法。法律作為行為規范一般都是以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通過對人的行為調整,以達規制人的行為之目的。但當出現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的區分後,人在群體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了,這也就產生了法律對人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要求。

譬如,在政治國家,人被稱為公民,法律對公民的要求是強調奉獻,一切聽從國家召喚。而在市民社會中,人被稱為市民(行為主體最初是自然人,以後才有法人等),則具有自利性,受利益驅動,為生存而努力。法律將合理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稱為「經濟人」,通常對其提出不得為惡的「毋害他人」的較低要求,而不以道德和宗教「愛你鄰人」為標准。

網路合同法

❽ 在法律上使用合同法還是使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現在還沒有正式實施,到2021年1月1日起立案的才按照民法典規定。

❾ 民法中關於善意取得的規定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專權追回;除屬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第一百零七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第一百零八條 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後,該動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

熱點內容
國家勞動法廢止的文件 發布:2025-08-28 00:15:08 瀏覽:390
幼兒教育法規試卷 發布:2025-08-28 00:06:39 瀏覽:733
羅博士講道德經 發布:2025-08-28 00:06:37 瀏覽:525
企業如何認真貫徹執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27 23:47:54 瀏覽:325
法律知識進社區新聞報道 發布:2025-08-27 23:26:05 瀏覽:598
請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7 23:19:07 瀏覽:503
新公司法注冊資本要求 發布:2025-08-27 23:15:15 瀏覽:880
勞動法關於代課 發布:2025-08-27 23:11:02 瀏覽:790
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午餐時間 發布:2025-08-27 23:09:41 瀏覽:385
下列選項中屬於行政法規的規定的是 發布:2025-08-27 23:00:25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