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配偶權

婚姻法配偶權

發布時間: 2021-12-17 18:59:31

A. 配偶權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一)配偶權的基本概念

配偶權的概念,乃是由英美法系國家率先提出並使其日臻完善的。在英美法國家看來,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就目前國內法學家爭議見解紛呈的情況,法學界對配偶權下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瑞士民法一是身份說,「配偶權是夫對妻及妻對夫的身份權」;

二是陪伴說,「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

三是利益說,「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基本身份權,表明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權利人專屬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四是法定說,「配偶權是法律賦予的合法婚姻關系中的夫妻享有的配偶身份權利,其他人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五是性權利說,「配偶權是項民事權利,夫妻互為配偶,就有配偶權,配偶權的核心特色是性權利」。

一個科學、完整的定義,不僅要充分體現出該定義所包含的內容,而且還應當充分再現該定義的性質。鑒於此,從配偶權是身份權,具有平等性、絕對性和支配性等特性來考慮,配偶權應當是指基於合法婚姻關系而在夫妻雙方之間發生的、由夫妻雙方平等專屬享有的要求對方陪伴生活、鍾愛、幫助的基本身份權利。

(二)配偶權的主要特徵

配偶權具有以下特徵:

法國民法

(1)主體的對偶性。夫妻互為配偶,共同享有配偶權,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這是婚姻關系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

(2)客體的利益性。配偶權的客體是夫妻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不包括財產利益,且這種利益具有獨占性,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共享,這是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所決定的。

(3)內容的雙重性,即權利義務的不可分割性。配偶權的核心是性權利。一是這種權利義務的實現需要雙方同時履行和協調配合;二是配偶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缺一不可。

B. 法律中是否應該規定配偶權

除非夫妻雙方至少有一方是軍警,可以追究第三者破壞軍警婚姻罪,此外就不能直接以配偶權為事由追究第三者的責任。理由如下:
第一,配偶權是相對於配偶雙方而言,不涉及第三人(不論善意與否),以配偶權為事由,在第三者與配偶中至少一方的法律關系確定上存在邏輯錯誤。
第二,第三者並非法律上的概念,不能直接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三,法不禁止即自由,戀愛在法律上是每個人的自由,除非發展為重婚才會受法律調整。婚外情現象中對於第三者的規制是道德范疇的,法律只規制婚姻關系雙方(婚姻法規定了夫妻雙方有對對方忠誠的義務);第三者不是婚姻關系中的主體,而且對象及其不確定,不可能納入婚姻法調整對象。

C. 配偶權在《婚姻法》中有哪些明確規定

我國法律規定的配偶權內容包括:
1、平等的姓名權。
婚姻法第14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各自享有平等的姓名權,不因婚姻的締結而被強制改變。任何一方都有權使用或依法改變自己的姓名,他方不能幹涉也不能盜用、假冒。
2、學習和工作及社會活動的自由權。
婚姻法第15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出於的目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重男輕女的,有些配偶限制妻子的行為,干涉其外出工作、學習或者要求另一方經常陪伴自己等等。
3、請求扶養權。
婚姻法第20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如一方自願放棄請求扶養的權利,法律一般不予追究。但如果是夫妻雙方約定對請求權的放棄,是無效的,不能對抗一方配偶的請求扶養權。法律對這種權利設立了義務,是出於一種法律保障的意願。
4、生育權。
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首次提出公民有生育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也是由於我國人口問題的特殊狀況而產生的。

D. 我國的新婚姻法關於配偶權的法律規定包括哪些

我國法律規定的配偶權內容包括:
1、平等的姓名權。
婚姻法第14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各自享有平等的姓名權,不因婚姻的締結而被強制改變。任何一方都有權使用或依法改變自己的姓名,他方不能幹涉也不能盜用、假冒。
2、學習和工作及社會活動的自由權。
婚姻法第15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出於的目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重男輕女的,有些配偶限制妻子的行為,干涉其外出工作、學習或者要求另一方經常陪伴自己等等。
3、請求扶養權。
婚姻法第20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如一方自願放棄請求扶養的權利,法律一般不予追究。但如果是夫妻雙方約定對請求權的放棄,是無效的,不能對抗一方配偶的請求扶養權。法律對這種權利設立了義務,是出於一種法律保障的意願。

來源金華律師網頁鏈接

4、生育權。
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首次提出公民有生育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也是由於我國人口問題的特殊狀況而產生的。

E. 我國現行婚姻法配偶權中主張貞操權,對嗎

你好,沒有這個明確規定。
配偶權在 我國是一項有爭議的權利,理論界對配偶權是什麼,還沒有最終的定論,但是隨著《婚姻法》和《解釋(一)》的出台,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離婚案件中 基於配偶權由過錯方對無過錯方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例越來越多。由此筆者認為,配偶權這種因男女合法結婚而形成的客觀權利,與離婚精神損害之間有著必然的 內在聯系,要完善我國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就必須在《婚姻法》中明確規定配偶權。 (一)、配偶權概念
配偶權是由英美法系國家提出的概念,在他們看來,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1)。我國民法專家楊立新教授認為,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權利人專屬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負不得侵犯的義務(2)。也有人認為,配偶權是「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對妻以及妻對夫為配偶的一種身份權(3)」。 目前,國內外對配偶權的概念雖然沒有形成共識,但是,對配偶權法律屬性的認識是基本相同的。首先,配偶權的主體是法律認可的夫妻雙方,范圍有限並且雙方平 等享有;其次,配偶權的客體是配偶之間的基於夫妻關系形成的身份利益,不包括夫妻之間的財產權、繼承權以及離婚自由權;再次,配偶權作為一種平等的身份利 益支配權,支配的是配偶的共同身份利益;最後,配偶權是絕對權,任何人侵害配偶權,都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二)、配偶權與離婚精神損害之間的關系
結合《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給離婚精神損害下個定義,即離婚精神損害是指合法夫妻因一方重大過錯離婚時,無過錯方因對方過錯行為 而受到的非財產上損害。這里,非財產上損害,指不表現為財產上損毀的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損害」(4)。這種非財產上損害其實質就 是過錯方的侵權行為對另一方配偶權的侵害,並因配偶權的侵害給無過錯方造成了較嚴重的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由此,筆者認為配偶權與離婚精神損害之間具有密 切關系,具體表現為:
其一,法律上明確配偶權和完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兩者目的相同。我國《婚姻法》確認了配偶、血親、姻親為親屬的三大種類,但對三種親屬關系權 利、義務的規定卻是零散和不完整的。配偶關系作為血親和姻親關系賴以發生的基礎,配偶權理所當然的成為婚姻家庭關系中各種權利得以產生的源權利,並反映著 婚姻家庭關系的實質,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核心權利,保護配偶權就是保護婚姻家庭關系不受非法侵害。因此,筆者認為在《婚姻法》中明確規定配偶權,目的就 是通過對配偶權的保護,更好地發揮《婚姻法》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穩定的作用。同時,精神損害賠償兼具補償、撫慰和懲罰三種功能(5),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 度的完善,不僅僅是對婚姻關系中弱者一方進行補償和撫慰,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過錯方的懲罰體現出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維護以配偶權為核心的婚姻家庭關系的 穩定。可以說,在法律上明確規定配偶權和完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二者是殊途同歸。
其二,配偶權的確立是產生離婚精神損害的前提。配偶權反映了婚姻關系的實質,是直接標志和象徵婚姻關系的法律范疇。戀愛或訂婚的男女之間並不享有配 偶權,他(她)們只有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結婚證書後,形成了合法的夫妻關系才具有法律確認和保障的配偶身份權,因此,當事人按法定程序結婚的目的就是獲得 法律對配偶權的確認。反過來說,當事人按法定程序離婚的目的就是在法律上解除夫妻雙方的配偶權。可見,配偶權因合法婚姻關系成立而產生,因合法婚姻關系的 解除而終止,當事人因配偶權的喪失產生了非財產上損害,法律上稱為離婚精神損害。現實生活中男女解除同居關系也會產生非財產上損害,但是法律不以提起精神 損害賠償加以保護,原因在於法律承認配偶權合法而認為同居關系是非法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沒有配偶權的確立就不會產生法律意義上的非財產上損害。
其三,適用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要以配偶權為依據。配偶權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發揮著其他民事權利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得以建立 的法律基礎。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四種情形,即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作為配偶權的 派生身份權在《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有著相應的規定。這說明我國法律確認適用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以《婚姻法》明確規定的配偶權派生身份權為依據。司 法實踐中法院對因第三者插足、通姦而引起的離婚糾紛,判處過錯方對無過錯方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作為審判機關對《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 尊重」的類推適用,法條中規定的配偶間的忠實義務成了審判機關類推適用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依據。由此可見,在法律上規定配偶權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司 法適用具有指導意義。 (三)、《婚姻法》應對配偶權做出具體規定
1、配偶權所派生身份權的范圍。應當明確規定,男女雙方結為合法夫妻後即享有配偶權。配偶權的范圍包括:夫妻姓名決定權、住所決定權、同居的權利義務、生育的權利義務、監護子女的權利義務、夫妻感情聯絡的權利義務、忠實的權利義務、扶養扶助的權利義務、選擇職業和社會活動自由權、日常事務代理權等。筆者認為,上述十項權利,基本上涵蓋了婚姻家庭關系中配偶權的主要內容。
2、配偶權是絕對權且受民法保護。應當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配偶權,故意或過失侵害配偶權的,應當按民法的規定承擔侵權賠償責 任;配偶一方與第三者共同實施侵犯另一方配偶的配偶權利的行為,應當承擔共同的侵權責任,另一方配偶可選擇追究配偶一方與第三者的共同責任或僅追究配偶一 方或第三者的民事責任。配偶權作為一種身份利益,當事人受到侵害時造成的是非財產上損害,法律應規定侵權人侵犯配偶權承擔責任的主要方式是精神損害賠償 (6)。

請採納,謝謝

F. 何為「夫妻配偶權」

一、配偶權的概念和特徵

我國曾先後頒布了兩部婚姻法,最高法院也多次作過貫徹婚姻法的意見和批復,但均未對配偶權作出規定。故法學界對配偶權下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身份說,「配偶權是夫對妻及妻對夫的身份權」;1二是陪伴說,「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2三是利益說,「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基本身份權,表明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權利人專屬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3四是法定說,「配偶權是法律賦予的合法婚姻關系中的夫妻享有的配偶身份權利,其他人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4五是性權利說,「配偶權是項民事權利,夫妻互為配偶,就有配偶權,配偶權的核心特色是性權利」。5

筆者認為,配偶權是指法律賦予的夫妻互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身份權,其他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它包含以下幾層意思:一是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的,我國前兩部婚姻法均未作規定;二是夫妻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具有雙重性;三是這種身份權是互為條件和因果的,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權利;四是夫妻以外的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配偶權具有以下特徵:(1)主體的對偶性。夫妻互為配偶,共同享有配偶權,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這是婚姻關系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2)客體的利益性。配偶權的客體是夫妻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不包括財產利益,且這種利益具有獨占性,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共享,這是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所決定的。(3)內容的雙重性,即權利義務的不可分割性。配偶權的核心是性權利。一是這種權利義務的實現需要雙方同時履行和協調配合;二是配偶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缺一不可。(4)權利的排他性,權利的獨占性必須就具有排他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配偶權也是對世權,即夫妻以外的人都是義務主體,都具有不作為的義務,不得實施干擾、妨害、侵犯配偶權的行為。如與配偶一方發生不正當性關系、姘居、重婚等都是對配偶權身份利益的侵害。
二、關於確立配偶權的爭議
我國前兩部婚姻法在家庭關系一章中對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都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但並未規定夫妻享有配偶權。配偶權的概念最早來自西方。如法國民法典第212條規定「夫妻相互負忠實、幫助、救助的義務」。瑞士民法典第159條第3項規定「配偶雙方互負誠實及扶助義務」。英國、美國的一些法律都規定夫妻有忠實義務。澳門地區夫妻關系的法律規范根據《葡萄牙民法典》,家庭關系第9章中明確規定「夫妻有忠誠義務和同居義務」。日本民法典第752條規定「夫妻應同居,相互協力,相互扶助」。我國台灣民法第1001條也規定「夫妻互負同居之義務。但有不同居之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可見,配偶權制度已有較長的歷史,實行配偶權制度的國家和地區也不少,那麼,它是否也適合我國國情呢,在修訂婚姻法(婚姻家庭法)時是否也應照搬,目前在法學界爭論較大,主要有兩種意見:
1�持肯定意見的認為,「夫妻應負忠實義務,這是基於個體婚姻的本質要求,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具體體現。一夫一妻制的實質,在於規范男女兩性關系」。6目前「由於中國現行《婚姻法》沒有規定忠實義務,沒有規定同居義務,因此對於拒絕承擔忠實義務和同居義務的配偶,就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7如果「規定夫妻有相互忠誠義務,對不忠於婚姻的當事人及介入他人婚姻的違法行為人,具有警示和威懾作用,同時為追究侵犯合法婚姻的違法行為提供法律依據」8特別對「有些通姦姘居行為性質比較惡劣,對公民配偶權或夫妻生育權直接構成了嚴重侵害,……婚姻法再不管,讓當事人私了,是國家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且處罰這部分通姦者,在當今西方國家大部分的法律中都有明確規定」。9所以,「改革開放已經20年的今天,立法者應當理直氣壯地為配偶權正名,在新的《婚姻家庭法》中,規定配偶權和配偶權的具體內容」。
2�持否定意見的認為,夫妻間的忠實義務是道德問題,不能用法律手段來強制。「配偶權意味著夫婦雙方擁有對方的性權利,這是十分荒誕的!如果結婚就意味著自己的性權利一次性地承諾給了配偶,那麼還有沒有婚內強奸呢?」�「如果配偶權被立法肯定下來,很多人可以拿配偶權為自己的粗暴行為作擋箭牌,其結果更不利於保護婦女的權益」。�我們在制訂和修訂法律時,「如果立足於防範可能發生侵權(例如第三者侵權),而不顧及事實上會在更大范圍內造成對公民侵犯並傷及無辜的後果,這種頗似於『寧錯抓一個而不漏一個』思路的法律規定是落後而不合時宜的」。�筆者贊同這一觀點,也投否定意見一票。

G. 新婚姻法關於配偶權,有哪些明確規定

您好,
我國法律規定的配偶權內容包括:
1、平等的姓名權。
婚姻法第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各自享有平等的姓名權,不因婚姻的締結而被強制改變。任何一方都有權使用或依法改變自己的姓名,他方不能幹涉也不能盜用、假冒。
2、學習和工作及社會活動的自由權。
婚姻法第15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出於的目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重男輕女的,有些配偶限制妻子的行為,干涉其外出工作、學習或者要求另一方經常陪伴自己等等。
3、請求扶養權。
婚姻法第20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如一方自願放棄請求扶養的權利,法律一般不予追究。但如果是夫妻雙方約定對請求權的放棄,是無效的,不能對抗一方配偶的請求扶養權。法律對這種權利設立了義務,是出於一種法律保障的意願。
4、生育權。
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首次提出公民有生育的權利。這是基本人權,也是由於我國人口問題的特殊狀況而產生的。

H. 現行婚姻法有規定配偶權么

沒有規定!是法學界的定義!重婚罪從某一層面可以是侵權配偶權的處罰!!

熱點內容
上海勞動合同法培訓 發布:2025-08-28 00:22:39 瀏覽:946
司法公開網雲南 發布:2025-08-28 00:22:33 瀏覽:149
順昌法院拍賣 發布:2025-08-28 00:16:54 瀏覽:103
國家勞動法廢止的文件 發布:2025-08-28 00:15:08 瀏覽:390
幼兒教育法規試卷 發布:2025-08-28 00:06:39 瀏覽:733
羅博士講道德經 發布:2025-08-28 00:06:37 瀏覽:525
企業如何認真貫徹執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27 23:47:54 瀏覽:325
法律知識進社區新聞報道 發布:2025-08-27 23:26:05 瀏覽:598
請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7 23:19:07 瀏覽:503
新公司法注冊資本要求 發布:2025-08-27 23:15:15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