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以物抵債

合同法以物抵債

發布時間: 2021-12-18 00:45:37

㈠ 以物抵債可以裁定嗎

不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六條 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執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據該協議作出以物抵債裁定。

第十一條 申請執行人以被執行人一方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為由申請恢復執行,人民法院經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恢復執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不予恢復執行:

(一)執行和解協議履行完畢後申請恢復執行的;

(二)執行和解協議約定的履行期限尚未屆至或者履行條件尚未成就的,但符合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三)被執行人一方正在按照執行和解協議約定履行義務的;

(四)其他不符合恢復執行條件的情形。

(1)合同法以物抵債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 和解協議達成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執行:

(一)各方當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和解協議的;

(二)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和解協議,其他當事人予以認可的;

(三)當事人達成口頭和解協議,執行人員將和解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各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的。

第十四條 申請執行人就履行執行和解協議提起訴訟,執行法院受理後,可以裁定終結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自動轉為訴訟中的保全措施。

㈡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債務的法定抵銷,雙方債務應該:A數額相同B種類相同C債務均到期D債務均須合法

【答案】BCD。
【解析】此題測試合同債務法定抵銷的條件問題。
內所謂抵銷,是容指二人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履行,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根據合同法第99條和地100條的規定,抵銷分為法定抵銷和約定抵銷。所謂法定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且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法定抵銷須具備下列條件:⑴須二人互負債務,互享債權。雙方的債權須為合法;⑵須雙方債務種類相同,即債的標的物種類相同、品質相同;⑶須雙方債務均到履行期;⑷須雙方債務均非不得抵銷之債務。並不要求雙方債務數額相同。

㈢ 分析《合同法》第67條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67條法律規定分析如下: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本條規定了後履行抗辯權。

後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權利。

後履行抗辯權的發生,需具備以下條件:

1、需基於同一雙務合同。

雙方當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負債務,在履行上存在關聯性,形成對價關系。單務合同無對價關系,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如果當事人互負的債務不是基於同一雙務合同,亦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

2、該合同需由一方當事人先為履行。

在雙務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履行,多是有先後的。這種履行順序的確立,或依法律規定,或按當事人約定,或按交易習慣。很多法律對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做有規定。當事人在雙務合同中也可以約定履行順序,誰先履行,誰後履行。

在法律未有規定、合同未有約定的情況下,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可依交易習慣確立。例如,在飯館用餐,先吃飯後交錢。旅店住宿,先住宿後結帳。乘飛機、火車,先購票,後乘坐。

倘若依照法律規定、合同約定、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誰先履行合同,此時可採用擔保等方法確立誰先履行。例如,在一項買賣合同,誰也不願先履行,賣方不願先交貨,怕買方收貨不交錢。

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約定由銀行協助雙方履行,買方先將貨款打入銀行,由銀行監管此款,賣方即行發貨,買方驗收後,銀行將款項撥付賣方。合同按此順序履行。

3、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

具備上述條件,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即沒有先履行義務但已到履行期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權利。應當先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不能行使後履行抗辯權。

(3)合同法以物抵債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68條法律規定分析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本條規定了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又稱先履行抗辯權,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對方不能履行義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履行合同義務。

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沒有後履行抗辯權,故法律設立不安抗辯權,使其在對方無力履行的情況下享有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的發生,需基於雙務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對價關系。單務合同不發生不安抗辯權。

雙務合同成立後,後履行的當事人且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導致其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可能不能履行合同義務。後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的情形發生變化,可能是財產上減少,也可能是其他變化。

這種變化包括經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和其他喪失、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例如,某商業銀行發貸前由於市場驟然變化使該企業產品難以銷售,可能導致無力還貸,商業銀行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貸款。

又如,某城市文化公司邀請一明星歌手演唱,約定先付演出費一千元,因歌手生病住院難以前往,文化公司即可以不向歌手支付約定的一萬元的演出費。

具備上述情形,不安抗辯權發生,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

㈣ 以物抵債一方反悔能否支持

【案情】孫某向馮某借款人民幣15萬元,由於種種原因孫某未能到期歸還欠款,後孫某與馮某簽訂協議約定,孫某自願以自己所有的轎車一輛歸馮某所有以抵償債務。因孫某未將車輛交付馮某,也不協助馮某將車輛產權過戶給馮某,馮某無奈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孫某將車輛交付馮某並辦理產權變更手續。 【分歧】在審理過程中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孫某與馮某的約定雖然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也不存在可撤銷、無效合同規定的情形,但此規定本質上是一種以物抵債的擔保行為,違背了擔保立法的精神,應認定為無效,故不應支持馮某的訴訟請求。第二種意見認為,孫某與馮某在協議中明確約定,孫某自願將自己所有的轎車歸馮某所有,且合同約定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違反《合同法》關於可撤銷、無效合同規定的情形,所以應認定為合法有效,應支持馮某的訴訟請求。筆者支持第二種意見。 本案爭議焦點在於,該協議的法律性質該如何定性。第一種意見認為,該協議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為無效。在簽訂協議時雙方約定如到期不能償還債務,則轎車產權歸馮某所有,此違反了《擔保法》關於禁止流質條款的規定,流質條款是學理概念,《擔保法》第40條、第66條規定,抵押(質)權人和抵押(出質)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質)權人未受清償時,抵(質)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第一種意見誤解了本案中協議的性質,本案中協議不是《擔保法》關於禁止流質擔保的規定,此協議是在債務到期後雙方簽訂的一種新協議。 【評析】筆者認為該協議是合法有效的,符合《合同法》關於有效合同的約定。債務到期後馮某與孫某簽訂該協議雖然表面上是一種以物抵債的行為,但其法律性質是雙方就該輛轎車達成的一種新的協議即車輛買賣合同,只要不存在違反《合同法》關於無效、可撤銷合同等情形,就是一種合法有效的協議,應當得到法院的支持。本案中,孫某與馮某借款到期後,雙方達成了以孫某自有的轎車一輛作為債務進行抵償,孫某與馮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雙方不存在重大誤解、欺詐和脅迫等可撤銷合同的情形,同時也不存在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形,所以該協議自始至終就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的一份合法有效的協議,一方反悔不履行該協議是一種違約行為,法院應當判決其繼續履行合同,故馮某的訴訟請求應得到法院的支持。

㈤ 合同法中的清償是指

清償費用,是指清償債務所需的必要開支。例如物品交付的費用,運送物品的版費用,金錢權郵匯的費用等,但不包括合同標的本身的價值。通常情況下,清償費用有運送費、包裝費、匯費、登記費、通知費用等。
對於清償費用負擔,如果法律有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之間有約定,按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辦理。例如《合同法》規定,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或者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提存期間的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等等。對於清償費用負擔,如果法律無明文規定且當事人又無約定時,由債務人承擔。但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其他行為導致增加清償費用的,增加的費用由債權人承擔。例如,債權人受領遲延而致清償費用增加,債權人請求對物品進行特殊包裝而增加的費用,債權人請求將物品運往清償地以外的地點而增加的費用,因債權轉移增加費用,等等,均由債權人負擔。

㈥ 中國合同法中關於欺詐而簽訂的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合同法》五十二條關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是無效的。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從法條上我們不難看出,合同欺詐的構成有四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也就是說欺詐與錯誤具有因果關系;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從這四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互為因果,可見法律對欺詐認定的嚴謹性。

(6)合同法以物抵債擴展閱讀:

欺詐要件的要點分析

1、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欺詐的故意,首先要明確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並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

2、對方陷入錯誤認識。簡單的說就是你征服了對方,讓對方相信你了,跟著你的思路走了,這是一般的陷入錯誤認識,這里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負有告知義務的機關或者個人該告知而故意不告知或者眼睜睜的看著不說,都屬於這個情況。

3、因錯誤認識而做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你已經跳進了對方給你挖的坑裡了,到這里整個欺詐行為已經完成,那麼是否構成欺詐,還的看第四條,因為我們還有善意的謊言嘛。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籠統的說就是你的欺詐行為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習慣允許的限度,不是善意而是惡意,是為了損害別人的利益而欺詐的,不是為了維護別人的利益而做出的善意的謊言。

㈦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撤銷權力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理解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

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務人實施損害債權的行為主要指債務人以贈與、免除等無償行為處分債權。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債務人、第三人若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則以債務人實施行為時明知損害債權和第三人受益時明知其情形為限。

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

受益的第三人包括直接受益人和間接受益人,直接受益的第三人稱為第一取得人,第一取得人又將該物轉給他人受益,受益的他人為間接受益的第三人,間接受益人又稱轉得人,轉得人可以是第二取得人、第三取得人以至更後的取得人。

目前一些企業借分立為轉移財產,留個「空殼子」對付債權人,亦是一種損害債權行為。損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於擔保行為之中。

例如,責任財產僅能或者已不夠清償現有債權,但債務人卻又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給新的債權人,害及原有債權人;或者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於債權中的一人,害及其他債權人。

損害債權的行為應是法律行為,倘若是事實行為,如債務人毀損責任財產,則無從撤銷。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

債務人、第三人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可以向債務人、第三人提出,也可以訴請法院撤銷。債務人、第三人的行為被撤銷的,其行為自始無效。

債務人若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三人無論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無論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原狀,保護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債務人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直接受益的第三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價格售給他人時,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第一取得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有償取得人,第一取得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

債務人與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的,無論第三人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之原狀,保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倘若債務人與直接受益的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一取得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的價格轉售他人,或者第一取得人雖又以廉價轉售,但他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直接受益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善意取得人,直接受益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以維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企業分立應當債權債務一並分立。債務人借企業分立轉移責任財產,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分立行為。

債務人通過擔保方式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抵押、出質行為。物的擔保被撤銷後,擔保合同不影響主合同的存在,主合同依然有效。

例如,甲向乙借款,將責任財產抵押於乙,害及原有債權,原有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抵押行為,然借款合同不因抵押合同被撤銷而失效,出借人和其他債權人一樣,都是無特別擔保的債權人。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恢復責任財產,是保全全體債權人的利益,故行使撤銷權的范圍,應以保全全體一般債權人的總債權額為限度。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對保全的責任財產無優先受償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費用,應由債務人和有過錯的第三人償付。

撤銷之訴的既判力,應當及於未行使撤銷權的其他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敗訴的,其他債權人不得就同一行為再行訴訟,否則造成一事二理。

(7)合同法以物抵債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㈧ 以物抵債協議書損害了第三方協議有效嗎

近年來,民間借貸案件頻發,很多借款人無力償還借款。有的借款人在無力償還借款時,與借款人協商以物抵債。發生糾紛的往往集中在雙方達成以物抵債協議後尚未履行時,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按原先合同約定履行債務。司法實踐中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新的協議替代了原來的合同,雙方應按新協議履行,不能要求債務人仍按原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另外一種意見認為,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應認定為履行合同的一種手段,並沒有產生一種新的債權債務關系來代替原來的合同關系。在協議尚未履行前,債權人的債權未實現的情況下,債權人享有選擇權,既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原合同約定的義務,也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以物抵債協議約定的給付義務。我們認為,以物抵債協議宜認定為履行合同債務的一種手段,在債權人實際受領之後發生清償的效力,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而在債務人實際履行、債權人實際受領之前,由於當事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仍然存在,債權人有權選擇債務清償的方式,既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原合同約定的義務,也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以物抵債協議約定的給付。換言之,以物抵債是債權人允許債務人以合同約定之外的方式來履行債務,是債權人的一種選擇權利,而不是約束債權人的一項義務。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合同雙方當事人採取以物抵債的方式來履行合同,往往是在債務人不履行或無力履行合同的情況下債權人做出讓步的結果。因此,將以物抵債認定是履行合同債務的一種手段,認可債權人在實際受領之前享有選擇權,不僅符合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也有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來源:商事審判例釋 梁作民高益民主編

㈨ 以物抵債違法還是合法

以物抵債符合法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1條規定:「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19條第1款規定:「拍賣時無人競買或者競買人的最高應價低於保留價,到場的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執行債權人申請或者同意以該次拍賣所定的保留價接受拍賣財產的,應當將該財產交其抵債」。

除了上文明確認可的以物抵債,其他情況下以物抵債的效力如何,則取決於其本質所歸屬的法律制度。

(9)合同法以物抵債擴展閱讀:

案例

1994年,紅古鄉政府為扶持轄區內鄉鎮集團企業某焊材廠,先後向供銷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借款155萬元,並約定了年利率。後由於無力償還,紅古鄉政府(甲方)於1999年1月4日與供銷公司(乙方)簽訂了《產權整體移交協議書》。

約定:「雙方協商自1999年1月1日起由甲方將所屬「焊材廠」整體移交給乙方,產權歸乙方所有;甲方從李某等6人處借的155萬元本金及利息等由乙方承擔,並負責償還」,同年1月8日,紅古鄉政府將焊材廠全部資產登記造冊整體移交給供銷公司。同時,雙方在焊材廠資產移交明細表上蓋章簽字確認。

之後,供銷公司即接管了焊材廠,並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之後,雙方發生糾紛,供銷公司主張其與紅古鄉政府之間的《產權整體移交協議書》是無效協議。

一、二審法院均認為《產權整體移交協議書》及《補充協議》,具有以資抵債的性質,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協議不違反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應為有效合同。

㈩ 合同法65條

《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本條規定了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只有合同的債權人能夠向合同的債務人提出履行債務的要求,也只能由合同的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而不能由他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由雙方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此種合同即為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又稱第三人負擔的合同。例如甲乙約定,甲欠乙的錢由丙償付,即是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丙之所以能向乙清償,多是因甲丙之間另有對價關系。由丙直接向乙清償債務,可省多環履行的煩勞。
保證合同也可以發生由第三人履行的法律事實,但與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不同。保證合同是從合同,保證人需承擔連帶責任。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非從合同,第三人不是債務人,其只實施履行。行為,不承擔違約責任。
由第三人履行合同此類合同的特點是第三人與債權人、債務人並未達成轉讓債務的協議,第三任並未成未合同當事人,只是按照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代表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根據合同自願原則和從保護債權人一出發,合同當事人約定第三人替代債務人履行債務,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和合同規定,且沒有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或者增加費用,這種履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

熱點內容
國家勞動法廢止的文件 發布:2025-08-28 00:15:08 瀏覽:390
幼兒教育法規試卷 發布:2025-08-28 00:06:39 瀏覽:733
羅博士講道德經 發布:2025-08-28 00:06:37 瀏覽:525
企業如何認真貫徹執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27 23:47:54 瀏覽:325
法律知識進社區新聞報道 發布:2025-08-27 23:26:05 瀏覽:598
請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7 23:19:07 瀏覽:503
新公司法注冊資本要求 發布:2025-08-27 23:15:15 瀏覽:880
勞動法關於代課 發布:2025-08-27 23:11:02 瀏覽:790
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午餐時間 發布:2025-08-27 23:09:41 瀏覽:385
下列選項中屬於行政法規的規定的是 發布:2025-08-27 23:00:25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