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社會保障法
A. 未成年人如何辦理社保
首先,社保需要滿18歲才可以參保。
當然這里所指的是浹義的是職工社保,醫療醫保等,也就是所謂的5險1金。
同時,廣義的包括除上面的5險1金,還包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保險等。
其次,社保辦理有2種方式: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即可,其參保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
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社保交納多少是根據當地去年社平工資進行計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樣的。
比如A地社平工資為20000元,那麼養老保險交納額為20000*20%=4000左右/年,醫療為20000*10%=2000左右/年。
(二)或者以單位方式參保。而是外地戶口,只能通過單位方式購買社保。
另外,如果說辦理社保,最好通過單位交納方式比較好一點,因為單位會為我們承擔很大一部分費用,進而減輕自己的交費壓力。
而且單位方式可以參保5險1金,而個人方式只能參保養老,醫療保險2種.
B. 有關於未成年人的法律
1.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2005-11-07】
2.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經營管理辦法(試行)【2005-10-31】
3. 商標評審規則(2005修訂)【2005-09-26】
4.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5)【2005-08-3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05修訂)【2005-08-28】
6.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2005-08-03】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5-05-11】
8.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05-03-24】
9. 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2004-12-02】
1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09-03】
11. 公安機關適用繼續盤問規定【2004-07-12】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04-04-30】
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12-28】
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落實23項司法為民具體措施的指導意見【2003-12-03】
15. 法律援助條例【2003-07-21】
16.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3-07-21】
17.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2003-06-20】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2-12-28】
19. 文化部關於實施《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的通知【2002-12-09】
20. 文化部關於發布行業標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的通知【2002-11-19】
21.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02-09-29】
22. 商標評審規則[2002修訂]【2002-09-17】
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07-24】
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07-16】
25. 文化部關於加強網路文化市場管理的通知【2002-05-10】
26.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的通知【2002-04-22】
27.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的通知【2002-04-22】
28. 出版管理條例(2001)【2001-12-25】
2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12-21】
30.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關於開展貫徹實施《禁止使用童工規定》情況檢查活動的通知【2001-09-14】
31.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2001-05-15】
3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1-04-04】
33.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刑事抗訴工作的若干意見【2001-03-02】
3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2000-12-13】
3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2000-10-30】
36. 文化部等七部委關於深入開展電子游戲專項治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000-08-24】
37.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公布管理辦法【2000-06-15】
3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六部門關於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0-03-20】
39.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檢察改革三年實施意見》的通知【2000-02-15】
40. 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規定【1999-12-18】
4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09-28】
42. 共青團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在全國勞動保障系統開展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活動的通知【1999-09-08】
43. 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管理辦法【1999-09-04】
44.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對《關於保監會文件執行過程中若干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9-08-16】
45. 中小學接受外國學生管理暫行辦法【1999-07-21】
46.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06-28】
47.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開展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檢查工作的通知【1999-06-22】
48.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對〈關於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死亡人身保險限額的通知〉中有關問題的請示》的答復【1999-05-25】
49. 中國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則【1999-05-14】
50. 電視劇審查暫行規定[失效]【1999-04-07】
51.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1999-03-26】
52.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死亡人身保險限額的通知【1999-03-22】
5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1999-03-08】
54.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1998-12-29】
5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98)【1998-11-04】
5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09-02】
57.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對《關於童工問題的請示》的復函【1998-08-13】
5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1998-07-06】
59.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98修正)【1998-05-14】
60. 文化部關於加強文化娛樂業管理整頓文化娛樂場所經營秩序的通知【1998-03-03】
61.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切實加強郵寄印刷品廣告管理的通知【1998-01-13】
62. 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1997-12-30】
63. 農業部令--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結果(第39號)【1997-12-25】
64.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1997-12-25】
65.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印發《廣告活動道德規范》的通知【1997-12-16】
6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1997-12-11】
6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7-11-04】
68.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聯合通知【1997-05-20】
6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97修訂)【1997-03-14】
70.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1997-02-23】
71.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人民檢察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則(試行)》的通知[失效]【1997-01-30】
72. 出版管理條例【1997-01-02】
73. 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修正)【1996-12-30】
74.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試行)》的通知【1996-12-20】
75.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印發《檢察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1996-08-16】
76.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轉發《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嚴厲查禁取締電子游戲機娛樂活動的通告》的通知【1996-07-24】
7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公文處理辦法》的通知【1996-04-09】
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96修正)【1996-03-17】
7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03-17】
80. 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96修正)【1996-02-28】
81. 音像製品內容審查辦法【1996-02-01】
82. 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1995-12-20】
83. 酒類廣告管理辦法【1995-11-17】
84. 中外合作製作電視劇(錄像片)管理規定[失效]【1995-09-01】
85.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95)【1995-06-20】
86.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通知【1995-05-02】
87.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六歲的人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備、電力煤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應否追究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失效]【1995-04-08】
8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03-18】
89.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六)【1995-02-01】
90.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1994-12-29】
91.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1994-12-26】
9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1994-10-27】
93. 化學工業部安全生產禁令【1994-10-08】
94. 勞動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1994-09-05】
95. 勞動部關於印發「貫徹《勞動法》的依據和需立法的項目」、「應與《勞動法》配套的立法項目工作計劃表」的通知【1994-08-31】
96.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07-05】
97.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廣告審查標准【1994-06-01】
9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1994-05-12】
9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1994-03-21】
100.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1994-01-23】
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1993-12-01】
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庭規則【1993-12-01】
103.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管理辦法【1993-10-14】
104.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刑事自訴案件審查立案的規定》的通知【1993-09-24】
105. 勞動部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的通知【1993-09-23】
10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處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勞改犯和勞教人員的決定》的幾個問題的批復【1993-07-24】
107.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在部分城市進行廣告代理制和廣告發布前審查試點工作的意見【1993-07-15】
108. 電影審查暫行規定[失效]【1993-06-04】
109.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辦理假釋案件幾個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1993-04-10】
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3-03-31】
111. 最高人民法院對張永昌合夥建房申訴案有關問題的答復【1993-01-14】
11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2-12-11】
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11-07】
114.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認真開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檢察工作的通知【1992-09-22】
115. 醫療器械廣告管理辦法【1992-08-08】
1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2-07-14】
117.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的通知【1992-05-16】
118.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通知【1992-04-17】
11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決定【1991-12-29】
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1-12-29】
1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十二省、自治區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會議紀要【1991-12-17】
122.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定代理人出庭及上訴問題的電話答復【1991-10-19】
123. 公安部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1991-10-05】
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09-04】
125.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所犯罪行特別嚴重能否判處無期徒刑問題的電話答復【1991-04-17】
126.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過失殺人是否應負刑事責任問題的函【1991-02-09】
127.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嚴格執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毒的決定》、《關於懲治走私、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的通知[失效]【1991-01-05】
1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走私、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失效]【1990-12-28】
1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失效]【1990-12-28】
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1990-03-17】
13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成年的侵權人死亡其父母作為監護人能否成為訴訟主體的復函【1990-01-20】
13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配合公安機關開展除「六害」工作的通知【1989-11-13】
13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成年人盜竊財物被勞動教養,受害人要求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人民法院能否作為民事賠償案件受理問題的函【1989-10-05】
134.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關於單位擔任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電話答復【1989-08-30】
13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無財產的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可否適用罰款處罰問題的電話答復【1988-10-21】
136.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1988-04-02】
13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01-26】
138.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死緩復核的法律文書中應否寫上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問題的電話答復【1987-12-19】
13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04-12】
14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85-09-11】
14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判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復(三)【1985-08-21】
14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失效]【1984-08-30】
14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1984-08-30】
C. 現有的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有哪些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二、行政法規
1、《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2、《關於修改〈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
3、《失業保險條例》
4、《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5、《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6、《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7、《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8、《工傷保險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10、《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三、行政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2、《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3、《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工教育的決定》
4、《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5、《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6、《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3)未成年人社會保障法擴展閱讀
四、部門規章
1、《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2、《〈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
3、《關於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4、《勞動部關於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通知》
5、《勞動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通知〉》
6、《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7、《關於印發〈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
8、《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9、《關於頒布〈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10、《勞動部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
11、《勞動部關於印發〈就業訓練規定〉的通知》
12、《〈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實施辦法》
13、《關於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14、《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5、《勞動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
1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17、《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
18、《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
1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
20、《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
21、《關於貫徹落實〈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通知》
22、《社會保險稽核辦法》
23、《最低工資規定》
24、《關於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
25、《集體合同規定》
26、《勞動保障部、建設部關於印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7、《勞動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通知》
28、《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29、《勞動保障部、建設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
30、《勞動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31、《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五、司法解釋
1、《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D. 溫州市區未成年人醫療保險辦法的政府令
第132號
《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溫州市城鎮醫療保險辦法〉等4件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已經市人民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長 陳金彪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溫州市城鎮醫療保險辦法》等4件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
三、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溫州市區未成年人醫療保險辦法》(溫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0號)作如下修改:
(一)第七條第一款修改為:「市區未成年人醫療保險費繳納標准為每人每年330元,其中個人每年繳納100元,財政每人每年補助230元」。
(二)第八條中將「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基金」修改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以下簡稱居民醫保基金)」,將「無賠付責任意外傷害的門診」修改為:「普通門診」。其他有關條文中的「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基金」均修改為:「居民醫保基金」。
(三)第十一條中「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卡」修改為:「社會保障卡」。
(四)第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市區非農戶籍新生兒可以在出生3個月內辦理參保繳費手續,從出生之日起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五)第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參保人員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范圍的住院醫療費按照醫療機構的不同等級設居民醫保基金起付標准:一級及其他醫療機構300元,二級及相應醫療機構400元,三級及相應醫療機構700元」。
(六)第十七條中最高限額「10萬元(含)」修改為:「18萬元(含)」。
(七)第十八條修改為:「參保人員一個醫保年度內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范圍的門診(含無賠付責任的意外傷害門診)累計醫療費用,居民醫保基金起付標准為200元。起付標准(含)以下部分,由參保人員個人自負;累計在起付標准以上至最高限額1500元(含)以下部分,由居民醫保基金和參保人員按照下列比例共同負擔:(一)在三級及相應醫療機構就醫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35%,個人自負65%;(二)在二級及相應醫療機構就醫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40%,個人自負60%;(三)在一級及其他醫療機構、零售葯店就醫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45%,個人自負55%;(四)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50%,個人自負50%。超過最高限額的門診醫療費用,居民醫保基金不予支付。」。
(八)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九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對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實施信用等級(AAA級、AA級、A級)評定。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被評定為AAA級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原檔次上浮5%,但最高不得超過50%;評定為A級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原檔次下浮5%,但最低不得低於35%;拒不參加信用等級評定或者信用等級評定不合格的,暫停或者取消定點資格」。
(九)第二十一條改為第二十二條,增加第(七)項「精神分裂症治療」;增加第(八)項「重症情感性精神障礙治療」;增加第(九)項「兒童孤獨症治療」。
(十)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三條,其中「本辦法第二十一條」修改為:「本辦法第二十二條」。
(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四條:「參保人員可持醫療證、社會保障卡,在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選擇就醫、購葯。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醫療費用,個人承擔的部分直接向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支付,居民醫保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葯店按規定記帳。參保人員確因病情需要到外地診治的,須由定點三級醫療機構開具轉診證明」。
(十二)第二十三條修改為第二十五條,並修改為:「參保人轉溫州市外(以下簡稱市外)治療或者到外地探親、度假期間,因緊急情況就醫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范圍的住院醫療費用和轉市外治療的特殊病種的門診醫療費用,先由個人自理5%,再按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待遇支付。參保人在市內跨參保地就醫的醫療費用和轉市外的門診醫療費用,不設自理比例,直接按市區未成年人醫療保險待遇報銷」。
(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六條,「參保人經登記備案後在外地發生的醫療費用,在辦理報銷手續時,按其就診醫療機構或者零售葯店的等級標准承擔應當由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不能提供就診醫療機構等級證明的,按照醫保經辦機構查實的等級標准報銷」。
(十四)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並修改為:「下列醫療費用不納入居民醫保基金支付范圍:(一)在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醫療服務項目目錄和省市有關規定以外的醫療費用;(二)在非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葯店就醫、購葯(緊急情況除外)發生的醫療費用;(三)應當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四)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五)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醫療費用;(六)在境外就醫的醫療費用;(七)基本醫療保險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規定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
(十五)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八條,並修改為:「未成年人醫療保險的用葯范圍、服務項目按照《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項目目錄》和國家、省、市有關兒童用葯和醫療服務項目政策規定執行」。
另外,對個別條文的文字和條文的順序作適當修改和相應調整。
…………。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溫州市城鎮醫療保險辦法》等4件規范性文件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E.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除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什麼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修訂)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義務教育法》
其實,目前我國已形成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涉及到家庭、學校、 社會、司法等四大領域,這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 、繼承法、刑法等許多法律法規特別條款中都有所體現。
以上意見,供參考
F. 《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關於成年人保護規定和未成年人就業特殊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
2006年02月20日
一、國家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童工
童工是指未滿十六周歲的勞動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國務院令第81號)、《使用童工罰款標準的規定》(勞動部、財政部文件,勞力字〔1992〕27號)等法規和文
件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童工。
二、對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第六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勞部發〔1994〕498號)也對未成年工的使用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制定了具體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處罰
法律明確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有關禁止使用童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工作。對使用童工的單位處以罰款等行政處罰;對使用童工情節惡劣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企業的營業執照;對使用童工的有關責任人員,提請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對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違反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保護規定和違反未成年工保護規定的罰款具體項目標准為:
違反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保護規定:
1、《勞動法》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2、《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第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處以罰款:(一)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童工的;(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允許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做童工,經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三)職業介紹機構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介紹職業的;(四)單位或者個人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出具假證明的。
3、《使用童工罰款標準的規定》
第三條:對違反《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個人,罰款標准如下:(一)使用童工從事營利性生產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二)使用童工從事家庭服務性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300-600元;(三)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允許兒童做童工,經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罰款300-600元;(四)為未滿十六周歲的少年、兒童介紹職業的,每介紹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
第四條:對違反《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單位,罰款標准如下:(一)對單位使用的,根據國務院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規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具體罰款標准;(二)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做童工出具假證明的,罰款1500-3000元。
第五條:數次、長期使用或一次使用多名童工及數次出具假證明的,加重罰款三倍。
違反未成年工保護規定:
1、《勞動法》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
2、《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勞部發〔1994〕532號)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的,應當責令改正,並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G.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H.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除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條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
第三條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
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學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職責是:
(一)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規劃;
(二)組織、協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對本法實施的情況和工作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四)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
第五條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青春期教育、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對策的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國家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權益,逐步完善對婦女的社會保障制度。
禁止歧視、虐待、殘害婦女。
第三條
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保障婦女的權益。
國家採取有效措施,為婦女依法行使權利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四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婦女權益的保障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條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各級婦女聯合會代表和維護各族各界婦女的利益,做好保障婦女權益的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應當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保障婦女權益的工作。
第六條
國家鼓勵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婦女應當遵守國家法律,尊重社會公德,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第七條
對保障婦女合法權益成績顯著的組織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I. 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
關於成年人保護規定和未成年人就業特殊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
2006年02月20日
一、國家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童工
童工是指未滿十六周歲的勞動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國務院令第81號)、《使用童工罰款標準的規定》(勞動部、財政部文件,勞力字〔1992〕27號)等法規和文
件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童工。
二、對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第六十四條: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第六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勞部發〔1994〕498號)也對未成年工的使用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制定了具體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處罰
法律明確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有關禁止使用童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工作。對使用童工的單位處以罰款等行政處罰;對使用童工情節惡劣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企業的營業執照;對使用童工的有關責任人員,提請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對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違反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保護規定和違反未成年工保護規定的罰款具體項目標准為:
違反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保護規定:
1、《勞動法》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2、《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第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處以罰款:(一)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童工的;(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允許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做童工,經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三)職業介紹機構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介紹職業的;(四)單位或者個人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出具假證明的。
3、《使用童工罰款標準的規定》
第三條:對違反《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個人,罰款標准如下:(一)使用童工從事營利性生產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二)使用童工從事家庭服務性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300-600元;(三)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允許兒童做童工,經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罰款300-600元;(四)為未滿十六周歲的少年、兒童介紹職業的,每介紹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
第四條:對違反《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單位,罰款標准如下:(一)對單位使用的,根據國務院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規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具體罰款標准;(二)為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做童工出具假證明的,罰款1500-3000元。
第五條:數次、長期使用或一次使用多名童工及數次出具假證明的,加重罰款三倍。
違反未成年工保護規定:
1、《勞動法》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
2、《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勞部發〔1994〕532號)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的,應當責令改正,並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