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概論的影響
1. 學習經濟法概論的感悟
之前法律給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較實質性的意義,比如哪些事情可為或不可為,哪些事情符合規定,哪些事情會受到法律法規的制裁。在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李少民法官在講座上,通過李法官多年的工作實踐積累經驗,在講解中穿插引用了許多生動的案例,使我們聽得津津有味,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法律對維護社會的正常穩定所起到的貢獻,也了解並體會了法律究竟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維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在聽過講座以後,我明確了曾經模糊不清的法的印象,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
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並與社會道德標准相輔相成,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人類的行為是復雜多變的,法律由於在制定時需要嚴謹的思考和斟酌,這種差別造成了我國法律制度的相對不太完善,被投機份子有機可乘,對一些損害國家人們利益的行為無法可依。但只要努力做好普法工作,樹立以及強化公民的法律意識,讓人們在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都尋求法律的保護,才能有助於法律的完善,才能真正的做到知法,守法,不犯法。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2. 我用的是自考04版《經濟法概論》,但是經濟法有變動,教材太久啦,那會不會影響考試啊
只是變了一小部分,我看了一下,沒有太大的變化,我也在自考,法律,也學著那本書,沒多在變化!
3. 經濟法概論 案例分析
第一個案例
向證券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的有關人員送1000股
這是一種明顯的違法行為
第二個案例
如果房屋產權不屬於曹某的話,只有曹某和王某簽訂了委託書之後售房協議才算生效。並且,一處房屋先後賣給幾人也是不對的,應該按協議訂立的先後順序來看協議是否有效。
曹某需要對朱某負違約責任,對於其他人曹某是否構成詐騙等罪責,lz可以查一下
4. 經濟法概論問題
(1)甲公司在設立丙公司時沒有履行出資義務。
因為根據公司法規定,股東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所以,只有當甲公司把A大廈所有權在A大廈所在地的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房產變更手續後,丙公司才能取得對A大廈的所有權,甲公司才算履行了自己的出資義務。
(2)不符合公司法規定的程序。
因為,公司合並必須經股東會作出決議。丙公司僅是董事會作出決議,不符合要求;公司合並必須履行通知債權人的程序,丙公司未履行這一程序。
5. 經濟法概論(論述題)
1、二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則是行政管理性經濟關系。這兩種經濟關系的性質涇渭分明、迥然有別,是不容混淆的。這是經濟法與民法的最根本的區別,也是經濟法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的最基本的根據。
2、二者的功能不同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運行需要兩種調節機制,一種是體現價值規律作用的市場調節,一種是國家對社會經濟的直接或間接干預管理。前者被稱為「無形之手」,後者被稱為「國家之手」。民法是保障市場調節有效運作的法律機制,它更多體現的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和要求;經濟法是保障國家調節有效運作的法律機制,其功能在於彌補民法在解決市場失靈、效率與公平等問題上的不足,以改善和矯正市場機制內在的缺陷。
3、二者的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私法的范疇,被公認為典型的私法,強調諸如「主體平等」、「意思自治」等一系列民法原則。而法學界對經濟法性質及其歸屬的認識卻大相徑庭,有的認為經濟法屬於公法,有的認為經濟法是「跨越公法與私法並含於其中的法律」;有的則突破了傳統的私法的劃分,認為經濟法是屬於獨立於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大法域。無論對經濟法的歸屬如何確認,它不屬於傳統的私法當無疑義。
從以上這此方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民法與經濟法是以兩種完全不同的關於人及人性觀為前提得出的兩種不同規范經濟學理論為觀念基礎的。正是這些根本理念的差別導致它們在立法目的、目標以及實現目的、目標的方式、手段上根本不同,可見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法律部門。
現代市場經濟是「混合經濟」,即要靠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行;現代社會是高度社會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要承認人的個性但更要注重人的社會性;現代社會又是高度文明的社會,人格平等是人作為人的起碼要求,社會應充分給予保護,但人在現實中各方面又存在著差別,這也是現實,亦應承認。在這種復雜的經濟社會中,面對如此復雜的人,任何單一的法律調整工具都是不可能實現社會目標的,這也是民法與經濟法在調整現代市場經濟關系中並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6. 經濟法基礎與經濟法概論有何區別
經濟法基礎與經濟法概論的區別在於:著作人不同、內容不同、面向的對象不同。
一、內著作人不同容
1、《經濟法基礎》是2007年11月1日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由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著。
2、《經濟法概論》是201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磊、楊文明。
二、內容不同
1、《經濟法基礎》系統地介紹了經濟法的基礎知識。
2、《經濟法概論》主要內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稅法、證券法、會計法、票據法、知識產權法、市場秩序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基本涵蓋會計從業資格、市場營銷師、物流管理師、人力資源管理師、電子商務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內容。
三、面向的對象不同
1、《經濟法基礎》是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組織有關專家,依據考試大綱對相應科目的考試輔導教材進行了修訂後出版發行,以幫助考生和相關人員學習理解考試大綱內容。
2、《經濟法概論》試圖把復雜的經濟法律關系用簡單的方式表述,重點強調可操作性和各法律法規之間的一體性,便於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7. 為什麼經濟法概論這么難
任務啊~~~
8. 經濟法基礎與經濟法概論的區別
貌似經濟法基礎裡面的第一章就叫經濟法概論吧。。。。。。開玩笑了!
你是說的版兩本書吧,這個從名權字上看是看不出什麼的,要你去簡單掃描一下兩本書的目錄。我想經濟法概論應該講的東西多一些吧,深一些吧,就像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證券法、破產法、票據法、國有企業法、反壟斷法、涉外法律這些東西,在經濟法基礎裡面是不會講到的。好像會計初級考試要考一門經濟法基礎,當時記得好像講的很淺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