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計劃生育的義務
⑴ 婚姻法規定的夫妻義務有哪些婚姻
一、夫妻互相扶養的義務
夫妻扶養是指夫妻之間經濟上供養和生活上扶助的法定權利和義務。
1、夫妻間的扶養權利義務以經濟上相互供養、生活上相互扶助為內容,是婚姻內在屬性和法律效力對主體的必然要求。這既是雙方當事人從締結婚姻開始就共生的義務,也是婚姻或家庭共同體得以維系和存在的基本保障。
2、夫妻扶養從婚姻合法有效成立之時起產生,至婚姻合法有效終止時消滅,在婚姻關系有效存續的整個過程中一直存在且具有法律拘束力,因而是一種狀態性的、持續性的法律關系。無論婚姻的實際情勢如何,也不論當事人雙方的感情狀況怎樣,夫妻扶養既是雙方的權利,也是雙方的義務,因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必然是一種侵權行為。
3、夫妻扶養做為法定義務,具有法律強制性。基於夫妻關系的特殊性,夫妻扶養通常在婚姻共同生活中自覺履行。當夫妻一方沒有固定收入和缺乏生活來源,或者無獨立生活能力或生活困難,或因患病、年老等原因需要扶養,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扶養責任。如果夫妻雙方因扶養問題發生糾紛,可以經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扶養糾紛時,應首先進行調解,如調解無效,應當及時依法判決,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
4、夫妻扶養義務與夫妻共同財產制的關系。我國婚姻法以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為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對適用共同財產制的夫妻而言,如果雙方同居生活,關於扶養義務固然在共同生活中得以實現,不會產生問題;如果雙方分居生活,一方拒不扶養對方,需要扶養的一方欲請求他方給付扶養費時,若義務人沒有個人財產,是否得判決以共同財產支付?夫妻扶養費用屬於婚姻日常生活所需,理應由夫妻共同財產支付,當夫妻無共同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支付扶養費用時,應由扶養義務人以其個人財產負擔扶養義務。
二、夫妻忠實義務
夫妻忠實義務,即貞操義務,夫妻雙方在共同生活中應當互相踏實以維護婚姻關系的專一性和排他性。
我國《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三、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⑵ 婚姻法生育方面
《婚姻法》抄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九條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婦女權益保障法》
第五十一條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育齡夫妻雙方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計劃生育,有關部門應當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葯具和技術,保障實施節育手術的婦女的健康和安全。
國家實行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制度,發展母嬰保健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障婦女享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高婦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⑶ 中國最新婚姻法中的夫妻雙方中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⑷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主要有哪些
主要就是提倡晚婚晚育
⑸ 計劃生育的法律依據及對象
計劃生育
我國憲法明文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還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而婚姻法則將計劃生育作為一個基本原則確立在總則之中。概括的講,計劃生育就是指有計劃的調節人口的增長速度,使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1、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而言,計劃生育就是在全國或整個地區范圍內,對人口發展進行有計劃的調節,使人口的增長同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對一個家庭或一對育齡夫婦而言,則是有計劃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適應家庭與社會的要求。
2、在人口發展速度超過社會和經濟發展速度時,應採取節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長速度。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針對我國的國情,計劃生育不僅是對人口數量上的控制,而且是為提高人口素質把關。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實體的各種素質,如思想素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等等,是計劃生育的更高層次上的要求。為了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應採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數量;積極提倡優生;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擴大集體福利,保障婦幼健康,同時對青年加強優生、衛生、婚姻生育觀和性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從1983年開始實施,控制了中國總體人口基數,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貢獻,為國家的富裕和富強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政策是因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而制定的,個兒認為,這項政策該到了改變的時候拉。
計劃生育對人口的出生增長實行計劃調節和控制,以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文明程度後,為適應客觀條件和自身發展而在家庭和社會范圍內採取的調節生育的行為。
①一個家庭或一對育齡夫婦有計劃地安排生育孩子的時間和數目,以適應家庭和社會的需要;
②在一定社會范圍內(如國家或地區)有計劃地安排人口出生的數量和確定生育對象,即對人口發展進行有計劃的調節,使人口發展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協調。
實行計劃生育是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資料生產與人類自身再生產應該相適應的原理,結合我國國情而制定的重大戰略決策。70年代初以來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1978年以後計劃生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婚姻法》也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了計劃生育。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包括生育政策、避孕節育政策、獎勵優待政策和限制處罰政策等幾個方面,其中生育政策是整個計劃生育政策的核心。我國的生育政策經歷了形成、完善和逐步穩定發展的過程。
50年代我國提出了有計劃地生育子女的號召,形成了以控制人口增長為基本內容的生育政策萌芽。70年代初提出了「晚、稀、少」的基本要求,把晚婚晚育、生育間隔和控制多胎作為工作重點,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計劃生育政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進一步重視人口問題。1980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只生一胎」的指示。同年9月25日《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各級幹部帶頭響應「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號召。1982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中發[1982]11號),具體規定了生育政避孕節育政策、獎勵政策、限制政策等。1984年,中共中央批轉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關於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匯報》(中發[1984]7號),在「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基礎上,對生育政策做了部分修正,照顧部分確有實際困難的夫妻生育第二個孩子。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中發[1991]9號),對我國的生育政策作了明確、完整的表述,即「我國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國家幹部和職工、城鎮居民除有特殊情況經過批准可以生第二個孩子以外,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農村也要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某些群眾確有實際困難,經過批准可以間隔幾年以後生第二個孩子。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質,在少數民族中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區或者所在省決定」。
我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規定
我國《憲法》和《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夫妻雙方均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實行計劃生育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實行計劃生育是違法行為。計劃生育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生育政策:推行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況之一者,由夫妻雙方共同申請,經縣級(含縣級市、區,下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可按人口計劃及間隔期規定安排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經市(不含縣級市)以上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織鑒定,獨生子女患非遺傳性殘疾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為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過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的;或再婚前雙方各生育過一個子女,離婚時依法判決或離婚協議確定子女隨前配偶,新組合家庭無子女的;
(三)婚後五年以上不孕,經縣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鑒定患不孕症,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的;
(四)獨生子與獨生女結婚的;
(五)夫妻中一方在礦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崗位作業連續五年以上,現仍從事該項工作的;
(六)夫妻雙方均屬農業人口,第一個子女是女孩的。
⑹ 婚姻法 計劃生育
按照現行的計劃生育規定,這種情況你們可以准生一個孩子.在到相關部門領取准生證時,得讓你老婆帶上你們的結婚證以及法院的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