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罪與罰社會與法

罪與罰社會與法

發布時間: 2022-01-01 17:40:44

❶ 《罪與罰》的總體思想

1866年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一些具有轉折意義,包括《罪與罰》的寫作.《罪與罰》的最初構思可以追溯到50年代,小說家對中心人物形象醞釀了大約15年.早在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給長兄寫道 :"你是否還記得,我曾對你講過一部懺悔錄式的長篇小說……我將把我的全部心血傾注在這部小說上.早在服苦役期間,當我躺在通鋪上,愁腸百結,發生思想裂變的時候,我就開始構思它了……這部懺悔錄將最終確立我的名聲 ."散見於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和筆記中的一些記載均證明,他所說的《懺悔錄》就是指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在服苦役期間,在那些被拋棄的人們中間,他對人的個性有了新的理解.他周圍那些殺人犯完整的內心世界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 使他感到吃驚."看來此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苦役犯奧爾洛夫曾這樣描寫道,"可以隨心所欲, 為所欲為,也藐視一切苦難和懲罰,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使他感到畏懼.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無窮無盡的力量 ."作家就這樣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一個容易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有權犯罪的問題,這既是一個哲學問題,又是一個倫理問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現代個人
主義者和否認道德規范的英雄人物形象,他可以問心無愧地去干任何事情,盡快地攫取權力,大發橫財,行凶殺人的想法在他身上已經成熟.《茨岡》是普希金長詩中最酷愛自由的一部,在這部長詩中,特別有力地響徹著詩人對當時專制國家的奴役制度的抗議.阿樂哥的行凶殺人和被人拋棄,是拉斯柯尼科夫行凶殺人和孤獨生活的主要根源之一."阿樂哥殺了人……他意識到他本人配不上他自己的最高理想,那種理想折磨著他的心.這就是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筆記中這樣寫道.無限度地追求
自由解放,不可遏制的反抗意向,導致普希金的主人公在殘酷報復和行凶殺人之後精神徹底崩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來,這就是犯罪與報應的悲劇事實,這種悲劇也把他筆下的拉斯柯尼科夫給毀了.1860年在閱讀法國刑事案件匯編時,一篇題為《拉賽內爾訴訟案》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皮埃爾-弗朗索瓦 拉賽內爾是里昂市一個商賈的兒子.他面孔清癯,風度優雅,嘴角上總是掛一絲嘲諷的微笑,他曾想埋頭於研究法律.1829年,在一次決斗中,他殺死了著名政治演說家邦雅門 孔斯坦的兒子.這次決斗結束了拉賽內爾生活中的第一幕,並成了他爾後與一些性格罕見的特殊人物呼朋引類,互相勾結的起因. 獄中釋放出來以後,他打算從事文學活動—— 寫詩.但文學活動也不能使拉賽內爾感到滿足;他又跟那些獄友們來往.由於飢餓,由於對金錢和享樂懷有無法遏制的慾望,他開始參與他們的盜竊活動.時過不久,他決心干更大的犯罪勾當:行凶殺人,搶劫財物.在蹲監獄期間,他出版了一本詩集.他在一大群作家,法學家和醫生們面前,盡情地發揮他關於文學,道德,政治和宗教的思想.他那精闢的見解,清
晰的記憶力和廣博的知識,使所有的聽眾驚詫不已.這類喜歡發表抽象議論的罪犯或滿口空洞理論的殺人兇手,以其心理上的各種矛盾引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極大興趣.在他看來,若能對這類人物加以浪漫主義的體現,是會大有成效的.艱難困苦,嚴峻可怕的1864年,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藝術構思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長兄死後,為了擺脫物質上的困境,他像發熱病似地到處尋求資金,他經常在各種借據上簽字,償還債務,他隨時都有被關進債戶監獄的危險,他不得不經常同區警察所所長,彼得堡的高利貸者,各種各樣代理人和生意人打交道. 在物質狀況極端惡劣的這一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向他那位年邁的莫斯科姑媽庫馬寧娜借過1萬盧布的債.作家在自己家中也十分真切地感覺到了拉斯柯尼科夫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孤苦無靠的年輕生命,已故長兄的孩子們,另一方面是一位年邁昏聵的老太
婆,她掌握著庫馬寧家不可勝數的資本,並立下遺囑要捐獻一大筆錢給教堂,以備將來超度她的靈魂《罪與罰》是一部為人類感到偉大的隱痛的書,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兇殘不仁的最強有力的世界文學作品之一.無路可走,這是小說的主旋律.窮人連自殺都是一種奢侈,正是這種情況推動人們對自己進行道德的犯罪,破壞道德是犯罪,不破壞道德在對親人的關繫上也是犯罪.整部小說充滿著大城市日常生活的普通的悲慘的景象,這種生活的平日的司空見慣的噩夢.拉斯柯尼科夫夢見的被人一邊笑一邊往眼睛上抽打,打得幾乎送命的,痛苦的,禁不起過分的重荷而疲累不堪的駑馬的形象,是小說中的一個具有概括意義的,抒情的與悲劇的形象.卡傑琳娜 伊凡諾夫娜臨終時聽說的幾句話 :"把駑馬給騎累了!……力氣用盡了呀"與此相呼應.在引導拉斯柯尼科夫犯罪的動機里,交織著"拿破崙式"主題和無業遊民式的絕望反叛主題,作者傾向於第一種主題,可是畢竟在小說中保留了第二種方案的許多東西,他向索尼婭闡明第一種方案,向冬尼
婭闡明第二種方案.拉斯柯尼科夫全部理論的最重要一點即是:所有的人被分成"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兩種.平凡的人必須俯首貼耳,唯命是從,沒有犯法的權利,因為他們是平凡的人;而不平凡的人就有權利從事各種犯罪行為,形形色色的犯法,歸根結蒂是因為他們是不平凡的人.波爾菲利這樣闡明拉斯柯尼科夫的思想,而拉斯柯尼科夫認為這樣闡述是完全正確的.這一切完全符合後來尼採的"超人"思想.第二種方案在拉斯柯尼科夫與妹妹的談話中得到集中的體現,"拿破崙氣質" 和拉斯柯尼科夫的資產階級無政府性的抗議原來只是個人主義的放縱的各種不同形態而已.這種放縱總是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害怕.他在小說中客觀地反映了這一真理:正是資本主義社會才產生出針對它而發的資產階級形式的抗議,這些形式是在無出路的基礎上形成的.另外一些社會抗議和革命斗爭的真正的形式,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但不想看到,並且力圖用自己的小說去誣蔑他們.《罪與罰》的題材的意義及其內在的感動力究意在什麼地方呢拉斯柯尼科夫進行著奇怪的"實驗", 要解答:他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能不能夠"破壞原則 "他是不是一個不平凡的,特選的人,能夠毫不感到良心責備而去完成為獲得統治權,在他生活的社會里獲得成功——包括罪行在內——所必需做的一切 他是不是用真正的統治者,這個世界的真正主人賴以造成
的材料造成的 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這件事,應該會回答他這個問題.犯罪後得出的結論:他不是,不是用那種材料造成的.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說 :"人是必須征服的 !"《罪與罰》的題材意義和內在感動力卻可以用以下的話來表達:不,人是不可征服的!拉斯柯尼科夫之所以不能成為真正的統治者,並不是因為他像高略德金那樣太軟弱的緣故.據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拉斯柯尼科夫很強大.作者強調指出,不管是羅季昂 拉斯科尼科, 還是氣質上與之相似的妹妹, 都屬於選中一個什麼思想就始終為之效命並不惜忍受痛苦的那種人.拉斯柯尼科夫之所以自首,是因為他——雖然不是用理智,而是憑他整個的天性——不再相信他的殘忍的"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信給卡特科夫說,拉斯柯尼科夫自首是不得不然的.不得不然,是為了縱然死在獄中,卻可以重新接近人:他在犯罪後立刻感染到的和人疏遠和隔離的感覺,折磨了他.他在犯罪之後,脫離了整個人性的東西.他恐懼地注視著,他喪失了擁有人類感情的可能,他最愛的是母親和妹
妹,可是懷著對她們和對自己的反感,他開始憎恨她們.因此,在《罪與罰》里表現出對於完全違反人和人道的生活法則所感到的戰栗.所以,小說里真正的"罰"不是服苦役,而是折磨著他的和人性脫離的苦惱,是爭取自己是一個人的可能性的斗爭,是針對良心的斗爭,這才是最大的罰.悲劇發展的主線是圍繞拉斯柯尼科夫展開的,從未被次要情節打斷過.馬美拉多夫一家的悲劇是拉斯柯尼科夫的理論和行為最強有力的動因,正像母親來信中提到的支配著妹妹命運的斯維里加洛夫的動機一樣(地主老爺有權佔有一個窮苦的姑娘).小說通過索尼婭式的屈從,宣揚逆來順受鼓吹以
宗教信仰來代替反抗,這無疑是反動的,就像列寧在論述托爾斯泰時曾深刻指出他"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 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齷齪的東西之一,即宗教一樣,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具有同樣的矛盾.不過,《罪與罰》 對黑暗現實的描繪和批判,如他揭示的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對盧仁的冷酷卑鄙和極端利己主義,對地主斯維里加洛夫的荒淫無恥的
批判,都突破了作家的反動說教,閃耀著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光芒.因而,這部作品才具有超越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力量,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

❷ 罪與罰 主要內容

在彼得堡貧民區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里,住著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他正在經歷著一場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爭——他要確定自己是屬於可以為所欲為的不平凡的人,還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學,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現在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的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他已經很久沒有交房租了。近來,房東太太不僅停止供給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緊。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美拉陀夫。馬爾美拉陀夫因失業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拉斯柯爾尼科夫不願像馬爾美拉陀夫那樣任人宰割,他打算用「實驗」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離他住處不遠有家當鋪,老闆娘是個高利貸者,心狠手辣。一天晚上,拉斯柯爾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闖入室內,把她殺死。此時老闆娘的異母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爾尼科夫在慌亂中又殺死了她。次日清晨,他收到警察局的傳票,驚恐萬分,後知是為追交欠款時才鬆了口氣。他在離開時無意中聽到警官談論昨晚兇殺案,緊張得昏厥過去,引起一警官注意。他清醒後回到家裡就卧床不起,幾天不省人事,後來病情有所好轉,但內心卻處於更痛苦的矛盾沖突中。
幾天後,拉斯柯爾尼科夫偶然見到因車禍而生命垂危的馬爾美拉陀夫。他要求警察將傷者送回家中,馬爾美拉陀夫到家後就死去。拉斯柯爾尼科夫同情孤兒寡母的不幸,拿出母親剛寄來的25盧布接濟她們。律師盧仁想用欺騙手段娶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妹妹杜尼婭,由於遭到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極力反對而告吹。盧仁懷恨在心,企圖以誣陷索尼婭偷他的錢來證明拉斯柯爾尼科夫行為不端——將母親的血汗錢送給壞女人。拉斯柯爾尼科夫當眾揭穿了盧仁的無恥行為,索尼姬十分感激他。
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後,盡管沒露痕跡,但是卻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自己的「實驗」失敗了。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判處8年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索尼婭也來到了那裡。一天清晨,兩人在河邊相遇。他們決心虔信上帝,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❸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究竟想表達什麼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罪與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罪與罰》內容概括

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2,《罪與罰》內容簡介

在彼得堡貧民區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里,住著一個窮大學

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他原在法律系就學,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現在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的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他已經很久沒有交房租了。近來,房東太太不僅停止供給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緊。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美拉陀夫。馬爾美拉陀夫因失業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拉斯柯爾尼科夫不願像馬爾美拉陀夫那樣任人宰割,他打算採取某種行動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很「不平凡的人」。

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後, 因內心處於痛苦的矛盾沖突中,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自己失敗了。所以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判處8年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索尼婭也來到了那裡。一天清晨,兩人在河邊相遇。他們決心虔信上帝,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2,作者簡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惡矛盾性格組合、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後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

❹ 誰知道《罪與罰》的內容簡介

《罪與罰》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拉斯柯爾尼科夫是一個貧窮的大學生,他抑鬱寡歡,貧居在彼得堡一個窄小的房間。他經常典當物品,換得金錢以勉強度日。掌管當鋪的阿里拿伊夫諾太太,為人吝嗇,只付極少代價來收購學生們典當的物品。拉斯科納夫認為阿里拿伊夫諾太太貪婪有罪,乃「替天行道「。以斧頭砍死她和她那無意間目擊現場的同父異母妹妹威里,並拿走珠寶與錢財。

從此他想盡辦法應付司法人員的調查,同時也在自身罪惡感的折磨下,受盡痛苦。這期間。拉斯柯爾尼科夫自行離開來訪的母親和疼愛的妹妹,認識了心地善良的妓女索尼婭,受到篤信宗教的索尼婭影響,他終於主動向警方自首,坦承殺人罪行。經審判,獲從輕發落,拉斯柯爾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刑八年,索尼婭全力支持他,她安排好弟妹的去處,跟隨拉斯柯爾尼科夫一起到西伯利亞。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於《罪與罰》核心人物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性格塑造,著力凸顯「罪與罰」的主題,為該書挖掘出難得一見的深度。拉斯科納夫是無神論者,個性矛盾、多變,甚至荒謬。他傲氣、自豪,既是慷慨、善良的人道主義者,有時卻又冷酷無情、麻木不仁,到了失去人性的地步。

(4)罪與罰社會與法擴展閱讀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因參加反沙皇的秘密集會,觸怒當局而被捕,次年被判刑流放西伯利亞,服四年勞役。與罪犯共度的苦痛生活,使他對俄國社會的陰暗面有著極為深刻的觀察,也對人類生活、人性中的善惡及俄國人的性格有了新概念,這些觀察及概念即呈現於《罪與罰》之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創作《罪與罰》之前就作了充分的構思,這部小說是他多年醞釀的藝術結晶。早在1859年他在給其兄米哈伊的信中就說到要寫「一部關於一個罪犯的懺悔錄」,而且自信地認為「這部懺悔錄會確立他的名聲」。他關注當時俄國社會的犯罪訴訟事件,這些社會新聞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他在1866年的一封信中提到要寫這樣一部小說,他向當時的《俄羅斯導報》出版者卡特科夫述說了這部小說的綱要。在這年8月他回國開始了寫作。他對自己的第一稿並不滿意。在他看來,小說是詩意的事業,應當去用心寫。於是出現了第二稿和第三稿,直到1866年底,《罪與罰》終於問世。在創作過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經歷了人生許多波折,這深深影響了他在《罪與罰》中的結論。

❺ 《罪與罰》好看么具體講的是什麼啊作者的簡介也要

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9世紀的不朽名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罪與罰》是他的一部卓越的社會哲理小說,它的發表標志著他藝術風格的成熟。小說成功地反映農奴制改革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俄國生活的各個方面,探討了貧窮與犯罪等社會哲理問題,但小說也暴露了作者世界觀的全部矛盾。小說於1866年一發表,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
《罪與罰》是一本好書,但不是一道好菜。它會讓幸福單純者突然間笑容凍結,吃不下、睡不好。《罪與罰》所傳達的是一種空前的緊張和極度的痛苦,即使是相隔百年,那字里行間的意境,也仍會隨著書頁的翻動將脆弱的心再度揪緊。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非凡的藝術力量塑造出來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所有讀過他的作品的人心中。《罪與罰》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值得一讀再讀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偉大的天才,就藝術描寫力來說,只有莎士比亞能與他相媲美。
--高爾基

讀《罪與罰》會有一種壓抑得內心想呼喊的心境。陀氏的作品在今天世界各國久傳不衰,原因在於它展現了人慾橫流的世上,人們受苦死亡、到處奔突的生活,傳達了那種瞬息萬變、惶惶不安的社會氣氛,那種能夠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地的普遍願望。同時在藝術上,陀氏強化了主體意識,使幻夢般的變化、難以捉摸、要死要活的緊張轉折都成了描寫對象,從而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
--著名教授 錢鍾文

《罪與罰》絕對經得起最挑剔者的細讀,拉斯克里涅科夫關於"超人"理論的幾段表白值得反復推敲。地主司維特里喀羅夫等人物在小說中的突然出現和奇特的行為使作品自始至終充滿緊張之感,這種人物設置和情節安排值得仔細研究。
--《世界文學史》

《罪與罰》是一部心理小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部小說中的種種非理性的表現和反傳統的手法,為後來的現代主義創作方法開了先河。
--著名翻譯家 張鐵夫

站在20世紀面前的文學先知

當尼采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後,他跟朋友說他受到很大的震撼與感動。這兩個深深影響20世紀的思想家、文學家從未碰過面,但是對時代的不安思索卻有非常多的共通之處。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中,男主角拉斯克里涅科夫以其聰明絕頂卻與世隔絕的頭腦建構出一個學說:超凡偉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為他需要建構新制度,這種建構勢必帶來毀壞;也因此,偉人的犯罪是合理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透過《罪與罰》中的對話,先知卓見地提出他的質疑:罪惡真的只是社會問題引發的嗎?還是在人性深處尚有其他邪惡是導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會體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號相關?拉斯克里涅科夫顯然不相信改善社會制度之路,他認為這世界就是需要偉人,偉人配擁有權力,偉人也夠資格在破而立的過程中犯罪。他舉的例子就是拿破崙。

尼采說《罪與罰》引發他的感到震撼的因素當然很多,但讓我們稀奇訝異的是拉斯克里涅科夫的確說出尼採的"強力意志"觀點。在尼採的"強力意志"觀點底下,人類的確是有上等人下等人的階序的,只是這階序不是用道德價值來區分,而是用強力意志來區分。在這樣的區分底下,敢有大膽的支配力、敢有大膽的實現自我主張,就是強人。反之,犧牲奉獻無我的道德宗教精神,是頹廢的、懦弱的、奴隸的下等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完全沒有與尼采接觸的背景下,能夠透過普遍彌漫的各式各樣的紛陳學說,預先透過拉斯克里涅科夫指出"偉人的福音"觀點與尼采相應,這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同被評為"時代先知"的原因。 �(陳韻琳)

❻ 有關《罪與罰》

作者早年因參加農奴解放運動,被判死刑,臨刑前一刻鍾改判西伯利亞的流刑,服刑四年後,又當了六年小兵,才回到故鄉,從事寫作,每一本書都是洞悉人心、剖析人性的偉大作品。

罪與罰是以主角的內心世界為主而寫成的小說,描寫主角犯罪與否的掙扎和良心譴責、以及親情、友情的感化等交織成一則感人的故事。

一開始主角因生活困頓而找上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然而受到冷酷且傲慢的對待,漸漸引起殺機,幻想自己可以替天行道、為社會除害,行動後,卻無法自圓其說而飽受良心的譴責,日復一日濱臨精神崩潰的邊緣,最後終於俯首認罪,接受懲罰。

這本書深刻的描寫了灰暗與光明的一面;雖然他因種種的偏激思想的作祟,而犯下大錯,所幸有了愛人的感化、親人的溫情、好友的開導、刑警的勸誘下,讓他的靈魂獲得重生;作者以易近人的寫作筆法,寫出了現下社會常有的無奈與不公平,只有平淡如白開水一般的筆法,卻也有令人雋永難忘的感受、讓人回味無窮。

❼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與罰》的內容詳細簡介

在彼得堡貧民區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里,住著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他正在經歷著一場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爭——他要確定自己是屬於可以為所欲為的不平凡的人,還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學,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現在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的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他已經很久沒有交房租了。近來,房東太太不僅停止供給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緊。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美拉陀夫。馬爾美拉陀夫因失業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拉斯柯爾尼科夫不願像馬爾美拉陀夫那樣任人宰割,他打算用「實驗」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很「不平凡的人」。
離他住處不遠有家當鋪,老闆娘是個高利貸者,心狠手辣。一天晚上,拉斯柯爾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闖入室內,把她殺死。此時老闆娘的異母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爾尼科夫在慌亂中又殺死了她。次日清晨,他收到警察局的傳票,驚恐萬分,後知是為追交欠款時才鬆了口氣。他在離開時無意中聽到警官談論昨晚兇殺案,緊張得昏厥過去,引起一警官注意。他清醒後回到家裡就卧床不起,幾天不省人事,後來病情有所好轉,但內心卻處於更痛苦的矛盾沖突中。
幾天後,拉斯柯爾尼科夫偶然見到因車禍而生命垂危的馬爾美拉陀夫。他強烈要求警察將傷者送去醫院然後送回家中,馬爾美拉陀夫到家後就死去。拉斯柯爾尼科夫同情孤兒寡母的不幸,拿出母親剛寄來的25盧布接濟她們。律師盧仁想用欺騙手段娶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妹妹杜尼婭,由於遭到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極力反對而告吹。盧仁懷恨在心,企圖以誣陷索尼婭偷他的錢來證明拉斯柯爾尼科夫行為不端——將母親的血汗錢送給壞女人。拉斯柯爾尼科夫當眾揭穿了盧仁的無恥行為,索尼姬十分感激他。
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後,盡管沒露痕跡,但是卻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自己的「實驗」失敗了。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判處8年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索尼婭也來到了那裡。一天清晨,兩人在河邊相遇。他們決心虔信上帝,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熱點內容
范冰冰案件體現的行政法知識 發布:2025-08-23 05:45:05 瀏覽:823
最新勞動法產假規定158天 發布:2025-08-23 05:44:31 瀏覽:780
法庭路法官 發布:2025-08-23 05:44:30 瀏覽:641
如皋法官 發布:2025-08-23 05:44:29 瀏覽:557
民事訴訟法17條第一款 發布:2025-08-23 05:27:30 瀏覽:856
市場建設服務中心法律責任判決 發布:2025-08-23 05:26:48 瀏覽:540
靈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3 04:53:40 瀏覽:698
餐飲收入規章 發布:2025-08-23 04:39:11 瀏覽:504
市中區人民法院位置 發布:2025-08-23 04:33:26 瀏覽:691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規定 發布:2025-08-23 04:31:15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