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關於約定有歧義
Ⅰ 如果合同存在歧義怎麼處理
1、如果合同當事人認為合同有歧義,甲乙雙方對合同的條款解釋不同,應當按照合同法的規專定進屬行處理。
2、《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3、《合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
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
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
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
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Ⅱ 關於合同法的一些基本問題
答案為ABC
依據《合同法》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版照本法第六權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請採納!!!
Ⅲ 看看合同有什麼不足或者問題語句歧義或者約定不明確等等
你好!
「本合同壹式肆份,甲乙雙方各執兩份」多要2份合同原件想干什麼?甲乙雙方沒有電話,咋個聯系?乙方權利少義務多,甲方權利多義務少,有失公平。
打字不易,採納哦!
Ⅳ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在實踐中如何把握之我見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合同的約定是充分體現著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原則(當然,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禁止規定),因此,我們在實踐辦案中,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應充分考量當事人之間對約定的真實意思。對該條規定中,自然人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無可厚非,但這里不好理解或難以把握的是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里,「約定不明確」就是自然人之間對約定產生歧義,那麼,實踐中應如何把握「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一規定? 民間自然人之間借貸中的利息應歸屬合同之債,之所以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很大部分是由於民間借貸不同於金融機構作為貸方的金融借款合同,其利息的約定往往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存在有瑕疵,易產生歧義。因此,如何來確定民間借貸的利息約定是否明確成了審理民間借貸糾紛的關鍵。筆者認為,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實踐中一般稱民間借貸)對支付利息的約定產生歧義,應充分運用合同法解釋原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約定所使用的詞句、借款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約定的真實意思。《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即對合同約定爭議的條款,可通過其他途徑來判定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時所具有的真實意思而不拘泥於合同條款的字面含義。因此,對支付利息的約定只有在充分運用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方法後還是無法確定當事人是如何約定計付利息的時候,才可認定為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視為不支付利息。
Ⅳ 一份合同中的條款,與合同法相比,哪些條款是可以自行約定的,哪些是不能約定的
合同中的條款只要沒有違反或規避政策法規雙方是自行約定的,而且約定得越細越好。但不能回有自相矛盾、有歧義或答根本沒法履行的條款就行。
你的追問說貨物由出賣人交由承運人後風險還是由出運人承擔這是否違背現行法律?這個不違背的,在國際通用合同中都明確風險由誰承擔的問題,所謂的離岸價、和到岸價就是這個原因而設定的,離岸價就是貨物賣方交給承運方就等於交給了買方合同履行完畢,途中風險是買方負責,一般買方是要買保險的。到岸價就是買方收到貨物合同才履行完畢,賣方是承擔途中風險,賣方也是要買保險的。貨物承運方一般都有保價金額一欄讓你填寫的,當然也是要按保價金額收取承運費的。
Ⅵ 對於《合同法》第一百四十條的理解。
第一百四十條標的物在訂立合同之前已為買受人佔有的,合同生效專的時間為交付
時間。
本條規定則涉及到了擬制交付的另一種形式,可以稱為簡易交付。它指的就是買賣合同訂立之前買受人已經實際佔有標的物的情況下,合同一生效就視為標的物已交付。例如,甲出租給乙一部照相機,乙使用過程中產生了買下照相機的念頭,經與甲協商,甲同意出賣。盡管甲把照相機交給乙的行為是在買賣合同訂立以前做出的,但那與買賣合同無關。因此,該行為也就不能作為買賣合同中交付的行為。但又不應要求乙先將照相機先返還給甲,甲再依照買賣合同把它交付給乙。實際生活中人們也不會這樣去做,法律當然也不會作出有悖常理的規定。從有利於節省交易費用,有利於雙方當事人出發,規定買賣合同生效的時間即為標的物交付時屬間的規定是適宜的。由於本法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標的物的所有權自交付時起轉移。因此,對於本條所規定的情形,合同標的物的所有權也就從合同生效之時起,從出賣人轉移至買受人。
Ⅶ 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歧義
《勞動合同法》第40條是用人單位作為主動提出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依據,不是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存在《勞動合同法》第40條(一)、(二)、(三)的情況時,如果用人單位要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可以選擇履行提前30天書面告知義務,也可以不履行提前30天書面告知義務而直接使用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後,就可以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以《勞動合同法》第40條提出解除勞動者的合同,勞動者可以得到用人單位的經濟補償金。
Ⅷ 請問《合同法》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的規定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
第六十一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Ⅸ 2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對合同價款約定不明確,
A 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內容約定不明確容,依照本法 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Ⅹ 合同中約定如果合同有異議解釋權規一方違反法律規定嗎
當事人雙方均有解釋的權利,約定不明的,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定,合同有異議解釋權規一方在法律上跟合同法相悖,是無效的。
關於合同的解釋,我國《合同法》第125條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這一規定實際上同時採用了意思解釋(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以及誠實信用解釋等多種解釋原則。
合同法第41條專門規定了格式合同的解釋方法: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須特別指出的是,第41條關於格式合同的特殊解釋規則,屬於強制性規定,不允許當事人以約定排除其適用。因此,經營者在合同文本、商品廣告、優惠券、贈券及店堂告示中所謂保留最終解釋權的規定,因違反強制性規定,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