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運用經濟法知識對陰陽合同分析

運用經濟法知識對陰陽合同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1-05 15:08:59

⑴ 用經濟法知識解答下題 急急!請各位幫幫忙

一、1.公用企業的限制競爭行為;2.因為公用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損害他人、消費者合法權益,破壞公平競爭;3.省級或設區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4.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被指定的經營者藉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二、1.題目的時間有誤,本問無法判斷;2.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3.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4.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⑵ 經濟法案例分析

案例1。因其還款期限為附條件的期限:「工廠開工後第二個月即如數奉還」,債務人人為的阻止條件成立,視為條件已成立。債權人可據此要求付款;另外一種看法,將「工廠開工後第二個月即如數奉還」視為約定不明確,這樣,債權人可隨時向債務人要求還款。該借款為一般的民間借款,無利息。
案例2。農用機械股份公司的主張合法,根據公司法規定,「第六十一條 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從事上述營業或者活動的,所得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根據該規定,該主張合法。

⑶ 經濟法案例分析;詳細案例見問題補充說明

第一百九十一條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
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⑷ 陰陽合同,用經濟法的角度來看,該怎麼分析呢涉及什麼樣的經濟法上的問題

涉及的是合同法,不是經濟法。

⑸ 對於經濟法的認識

一、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
作為重要的法學學科之一,經濟法學同其他法學學科一樣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
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經濟法學的內容、體系。
 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為:中外經濟法史;中外重要的經濟法的制定與修訂背景,具體內容,實施情況;中外典型的經濟法事例、案例;中外經濟法學的學術史,中外經濟法學的學術動態及研究成果。
 二、經濟法學的學科地位
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學科
經濟法學的學科地位,取決於經濟法作為一個部門法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經濟法學是我國法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國家教育部等部門將其定位於法學本科的十四門主幹課程之一,經濟法學可作為獨立的法學二級學科被許多高等院校授予碩士、博士學位。
三、經濟法學的特點
(一)邊緣性學科
學習經濟法學,要全面地知曉、運用法學各個領域的知識,特別是綜合運用法理、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理論。學習經濟法學,不僅僅要運用法學學科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學會運用其他學科的分析方法。
(二)新興性學科
經濟法學在世界上只有近100年的歷史,在新中國只有20餘年的歷史。
(三)挑戰性學科
經濟法學在理論上定論較少、流派紛呈,法律數量多、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時時催人奮進,富於挑戰性。

⑹ 涉及經濟法原則理論案例分析,兩篇!

1.案例分析
〔案情〕力謀和張某是合同雙方,按照合同約定,李某應當向張某交付紅木桌椅2套,價金4000元。此外,雙方之間還存在另一合同關系,張某應當為李某裝飾房屋,價金6000元。按照合同約定,張某履行裝飾義務已屆清償期,對此,張某提出要求抵銷李某對其提供紅木桌椅的義務。但遭到李某的拒絕。
問:李某的主張是否合法,為什麼?

2. 案例分析
〔案情〕某輪胎廠派業務員李某外出采購生產用原料炭黑。李某到達臨近的甲市後,刊登了商業廣告。後來,王某找到李某,聲稱是該市某公司工作人員希望向輪胎廠銷售炭黑,並展示了樣品。此後,王某又找了該市某研究所對樣品進行了鑒定,鑒定結論顯示該樣品是炭黑,而且質量符合李某的要求。李某遂與王某簽訂了合同。
合同履行後,輪胎廠發現,生產的輪胎質量不合格,經檢測證明是炭黑質量不合格造成。對樣品作進一步檢測後發現,樣品並不是炭黑。輪胎廠遂與甲市某公司發生爭議,並訴至法院
問:根據所學法律知識,本案糾紛應當如何解決?

案情1:
李某的主張合法。根據《合同法》的第一百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消。」李某和張某雙方互負債務,張某履行裝飾義務已屆清償期,所以允許抵消。
案情2: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如果沒有損害國家利益,則為可撤銷合同。王某隱瞞其公司的偽冒,劣質炭黑以次充好,使輪胎廠誤以為是炭黑,其行為是欺詐行為。人民法院應該撤銷該合同。
而且對該合同造成損失的輪胎廠還可以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要求甲市某公司賠償損失

⑺ 根據經濟法所學知識,談一談在大數據環境下,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在大數據的環境下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高自己的對商品的辨別能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⑻ 如何運用所學的經濟法知識來規范企業行為

在一個企業中,大到企業的決策與指揮的規范化管理,小至儀容儀表、電話禮貌、談話禮節的規范化約束,都必須有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一般來說,企劃經理在著手企業行為規范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企業管理制度的規劃
企業管理制度是規范企業組織群體的行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的主要約束機制。企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宏觀管理制度和各職能部門制度兩部分。
1. 企業宏觀管理制度的規劃。
①企業領導制度的規劃。包括企業領導原則、體制和領導許可權,其核心內容是解決企業內部領導權的歸屬、劃分和如何行使的問題。
②企業管理體制的規劃。主要指以產權為核心的企業管理體制。
③企業規章制度的規劃。企業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各種規則、章程、程序,辦法等必須規范化;
企業經濟責任制度的規劃。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實行經濟責任、經濟權利和經濟利益相結合的經濟責任制度.
2. 各職能部門管理制度的規劃。
①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劃。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劃主要表現在成本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內部經濟核算制度、流動資產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以及投資管理制度等幾個方面。
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規劃主要包括企業員工招聘與錄用制度、員工激勵制度、員工獎懲制度、員工考評制度、薪資福利管理制度、工資管理制度、人員培訓制度、人才調配和流動制度以及勞動定額和定員制度等幾個方面。
③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劃。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劃主要包括產品檢驗制度、生產協作制度、生產作業計劃制度、生產作業准備制度、計量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產品檢驗管理制度、在製品管理制度、物資采購管理制度、物資驗收管理制度、倉儲管理制度、運輸管理制度以及能源管理制度等。
④技術管理制度的規劃。技術管理制度的規劃主要包括技術檔案管理制度,技術情報管理制度、新產品開發管理制度、設計管理制度、工藝管理制度以及材料消耗定額管理制度等。
⑤行政事務管理制度的規劃。行政事務管理制度的規劃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行政生活管理制度、基本建設管理制度、經濟合同管理制度、年度計劃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醫療衛生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以及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等。
⑥營銷管理制度的規劃。營銷管理制度的規劃主要包括價格管理制度、分銷渠道管理制度、廣告宣傳管理制度、售後服務管理制度、市場調研管理制度、目標市場管理制度以及銷售人員管理制度等。
(2)企業員工行為的規劃
企業員工行為規劃是根據企業現行制度和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規劃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及實現的條件。通常來說,企業員工行為的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企業員工行為准則的設計。企業員工必須具有進取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對工作要積極、熱忱。具體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①團隊意識。企業全體員工應該以企業整體利益為出發點,通過溝通和協調形成強大的團隊精神。
②創新精神。企業員工必須具備創新精神,要在不斷的創新中營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③專業才能。企業員工必須按照崗位職責的要求,熟練掌握各項業務技能。
④敬業精神。企業員工必須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鬥志。
⑤品德操守。企業員工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品德,遵紀守法、嚴於律己、誠懇待人。
⑥學習能力。企業員工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2. 個體工作環境設計。
企業應該為員工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使員工的價值最大化。在進行個體工作環境設計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①崗位培訓。通過定期崗位培訓和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員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
②因人善任。通過對新員工的輪崗、定崗制,盡量發揮每個員工的潛能。
③激勵機制。按照企業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促使員工達到行為規范的要求。
3. 團隊工作環境設計。
員工的行為規范,不僅需要良好的個體工作環境,良好的團隊工作環境也同樣重要。團隊工作環境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四點。
①加強民主建設。實踐證明,民主型領導有利於成員的成長和發展,在民主型的領導團隊里,其成員自覺性強,工作效率高、工作質量好、團隊凝聚力強,有利於員工的行為規范,
②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團隊的工作任務和目標,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成員的特長,要有利於員工個人價值的實現;相應地,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准確地把握團隊的總體目標,並要在心理上予以認同。
③團隊凝聚力。要加強團隊建設,增強團隊凝聚力。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其成員會感到自豪,並會努力按團隊的行為規范為團隊增光。團隊的凝聚力主要來源於團隊成員之間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親合力。
④團隊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和協調內部沖突的能力。
[編輯]

企業行為規范的核心——學習文化[4]
當今時代,在學習型的框架中,真正影響企業經營、生意成敗的最大因素是人的思維。目前看來,人腦的結構和工作機理至今卻仍未被搞清,這說明人腦是極為復雜的。而人的思維是一個多麼復雜的事物。韋爾奇早已意識到,在現代企業的競爭中,經理人只有把注意力轉移到靠思維來取勝時,才能夠獲得成功。
在現代社會中,公司的競爭利刃是科技和技能,它們構成人力優勢的源泉。誰能有效地組織和調動人的智力從事高科技和服務業,誰就能成為經濟上的成功者。因而,科研與開發以及職工教育就成了公司關鍵性的競爭武器。如果成功在於發明新產品,那麼對職員中最聰明的25%的教育就尤為重要,因為一定是他們中的某些人會發明未來的新產品。如果成功在於加工製造價廉物美的新老產品的生產者,那麼就要求企業從上到下,每一個層次的職工都不斷接受教育,以具備新技能。
韋爾奇認為,謙虛地從周圍的事物中不斷學習,並且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吸收學到的東西是企業從根本上強大的原因。企業行為規范的核心就是學習文化。
首先,為了促進學習文化,努力創造一個無界限的組織。最初的任務是針對上層與第一線的隔閡、阻礙崗位之間的交流、排斥外部的褊狹主義,清除產生這些界限的原因,公開地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並且,通過實施通力合作這種形式,實際上為不同崗位與業務上的人們之間的交流創造機會。
同時,學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薪水、獎金的評定標准與評價的結構也發生變化:過去,只有新奇、突出的事物才會成為評價的對象,在推行通力合作以後,更重視發現與吸收對通力合作做出的貢獻大小:現階段,學習文化已經成為組織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習成;廠企業的存在方式。學習型組織理論已經山美國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現在,學習型組織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與重大趨勢,在世界范圍內的理論界與實踐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許多企業已開始嘗試走學習型企業之路。
學習型企業是一種新的企業組織結構,當代知識經理人應注重自己的學習型企業。在這樣一個變化越來越迅速的時代,企業知識化管理在實踐上與理論上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舊模式與新模式正在此消彼長。90年代最成功的企業將會是「學習型組織」,因為未來惟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
[編輯]

企業行為規范的特徵[5]
[編輯]

企業行為規范的基本特徵:動態性與層次性
企業的行為規范或活動識別(Behaviour Identity)是企業形象設計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中的動態部分,是企業理念識別(MI,Mind Identity)的外化過程和企業努力塑造良好形象(VI,Visual Identity)的過程。
1. 動態性是人類組織行為的基本特徵
從本質意義來看,組織行為與人類個體行為是一致的,它們不僅是一個在動機支配下追求目的過程,也是主體對環境變化的應對和反應過程,同時也是顯現主體的意志和外化主體的基本形象的過程。因此,動態性構成了人類個體行為和組織行為的基本特徵,這是我們把握;CIS中企業行為識別(BI)的基本出發點。
在CIS工程中,企業的活動是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細胞來完成和規范的,因此,企業的行為規范(BI)具有特殊性,它不同於社會的其它組織和機構的行為規范。目前中國經濟改革所強調的「法人」概念就比較形象地反映了這—特徵。
從BI與MI和VI的相互關系來看,BI實際上是處在MI與VI的中間環節上。BI不僅外化了企業的理念(MI),而且也是企業視覺形象(V1)的重要變數。
2. 企業行為規范的劃分
企業的行為規范(BI)包括了企業這個有機體構成的個人、群體、整個組織及其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全部行為和關系。不難看出,企業行為規范(BI)的構成帶有明顯的層次性。
第一層,主要指企業中的個體行為,包括知覺、學習、個性、價值觀、態度、動機和挫折等;
第二層,主要指整個組織(企業)的畝機行為,包括企業的決策行為、權力結構、溝通機制、結構設計、組織發展與變革機制等;
第三層,主要指企業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關系和與其他組織之間的關系等等。
行為規范(BI)屬於企業的動態識別形式,對內統一、對外識別,展示企業的內部制度、決策、管理、控制、生產、開發諸環節,並對外擴展,實現企業與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行為規范具體體現在諸種制度及關系中,如組織制度、人才培養、生產福利及工作環境等;對外則體現在公共關系、流通政策、公益活動等方面。
[編輯]

企業行為規范的系統特徵
企業行為規范(BI)的確立是與CIS的另外兩大支柱(MI、VI)分不開的,因此,把握行為規范的系統特徵,必須在CIS中作全面的考察。
1. 企業行為規范的主體性
所謂主體性包含這樣幾層意義:
第一、企業行為規范的確立是由企業理念所支配的,是企業理念外化的結果。這也就決定了企業行為規范(BI)的深層因素和其位勢所在。從中國近年來的企業發展狀況來看,有沒有一個明確的企業理念直接反映在該企業的行為規范中。它反映出該企業的生命力的強弱。勇敢的行為,取決於堅強的信念,這是人們共知的道理。
企業行為不是外在於企業的盲目舉動,也不是人為「嫁接」的花木。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向西方和日本學習管理經驗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當企業不具備主體意識的時候,任何先進的流水線制度與規范都很難發揮作用。
第二,企業行為規范的主體性,在中國目前條件下,突出地表現為企業的自主性。企業就是企業,這一點開始逐漸地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特別是中央關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定,更加強化了這一點。無論在企業的活動方式、組織機構設計,還是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企業的社會經濟組織特徵越來越凸現出來。這也說明企業行為規范(BI)的確立,必須尋找到企業與市場和政府的合理邊界。
在傳統體制下,企業的行為與一般的社會組織行為並無多大區別,企業只是計劃之下的一個生產或裝配「車間」而已,同時它還具有傳統的「行政性組織」的種種弊端:無效決策、條塊分割、缺乏溝通、缺乏應變機制和無視個人情感等等。
因此,當企業真正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時,它必然要求形成企業行為規范的自組織體系的核心。
第三,企業行為規范的主體性,還表現為它是CIS中的變數,是企業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展示企業理念的創造過程。企業行為規范(BI)顯現於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即在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要素中體現出來。
2. 企業行為規范的穩定性
在CIS工程中,企業的生命力固然需要以頑強生存的「自我意小」為基礎,但是在企業維持白身發展並與外界保持良性關系的過程中,企業行為的穩定性就具有了重要意義。
首先,企業的生長要有一定的時空維度,也即是說企業行為要保持一定的持續性。維持CIS的穩定狀態或動態平衡,以足夠的穩定性來達成當前的目標;以足夠的持續性,來保證目的或手段的有目標的變化;以足夠的適應性來應付外來的機會和需要;以足夠的創造性,使組織在條件許可時主動變革。
其次,企業行為的穩定性或生命力來自企業的開放性。
3. 企業行為規范的統一性
所謂統一性有這樣幾層含義:
首先,是指企業行為規范(BI)與企業理念(MI)和視覺形象(VI)的一致性,如果這三者之間不能很好結合,則不能構成CIS本身了。這種統一性集中體現在企業「形象資源」的概念之中了。
企業視覺識別系統是展示企業形象最強烈、最廣泛的部分,但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就是CIS=VI,即把C1S僅僅看成是企業視覺系統。比如,有些人就會把蕃茄銀行的CIS僅僅看成是漂亮的蕃茄,並把它歸結為設計師的靈感。這樣理解CIS就會把它當作—個時髦的花瓶了,由此開發的企業形象不會成為企業的經營資源。如果企業產生了這樣的看法,那它最好不要做CIS,倒不如用這筆錢打廣告來得更體面、更直接了當。
事實上,蕃茄是有它的「哲學」的。蕃茄銀行的成功,並不只在別致創新的命名和企業標識系統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它在銀行經營理念的革新上,蕃茄銀行的吉田社長認為,在進入國際化、信息化、成熟化的21世紀,將是尊重人性和人與大自然相互和諧的時代,因此,新的經營理念必須要體現平易近人的時代感,消除以往銀行給人以高高在上的「衙門」般的冷漠感。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吉田社長才在70個命名方案中對「蕃茄銀行」情有獨鍾。他認定,既只有生命力又親和性十足的蕃茄可以作為推動大眾化親切服務的象徵,且極具有國際通用性。因此,蕃茄從純朴的田野走向高雅的建築物,經歷了一番頗為曲折的過程。
所有優秀的企業形象部包含著深刻的思想。如四通集團的標准色為兩種色彩:淺藍和深藍。淺藍象徵它明凈高遠的境界;深藍色象徵它堅實穩固的基礎。這兩種藍色的組合,體現了四通集團「目標遠大,腳踏實地,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企業精神。
但有了理念和標志還不夠。想想看,如果客戶到蕃茄銀行存款時,或走進麥當勞店裡用餐時遇到的是一個冰冷的、有一搭無一搭的面孔,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他會覺得企業言行不一,覺得受到了企業的欺騙,再美麗的標志也會失去魅力。
因此,企業的形象既取決於企業標志,更取決於企業領導和員工的行為。塑造企業行為的,正是CIS中的BI。
其次,企業行為規范(BI)的統一性,還在於它能夠實現企業組織信息溝通的有效性。
所謂信息溝通的有效性指的是信息傳遞過程的及時性、准確性和完整性。特別是組織行為中的雙向溝通原則在完成企業行為的統一性上具有重要意

⑼ 經濟法概論案例分析題

1.本案為有效合同。因為張某的行為構成了表見代理。所謂的表見代理就是,行為人沒有代回理答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簽訂了合同,如果善意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那麼善意相對人就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該合同的效力,被代理人須對此承擔責任的代理。簡言之,即本無代理權,但表面上卻足以令人相信其有代理權而按有權代理對待的行為。《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2.應判決甲公司向乙家電廠支付10萬元的貨款,之後甲公司可以向張某要求賠償。因為標間代理制度的設立目的在於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本案中的乙家電廠不知道張某被開除,為善意第三人,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證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的信心,應當對乙家電廠的利益甲乙保護。

熱點內容
房屋備案登記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12:02:19 瀏覽:936
景洪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22 11:42:43 瀏覽:15
水泥廠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1:42:36 瀏覽:729
法官考試民事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22 11:42:27 瀏覽:295
簡述經濟法的獨立性 發布:2025-08-22 11:41:49 瀏覽:347
行政法律實務論文 發布:2025-08-22 11:27:30 瀏覽:437
華東政法2017民商法學 發布:2025-08-22 11:25:50 瀏覽:719
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條 發布:2025-08-22 11:17:38 瀏覽:496
外包業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1:13:27 瀏覽:60
沈陽騰達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1:09:10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