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由階級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對嗎

法由階級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對嗎

發布時間: 2022-01-05 18:49:34

1. 在階級社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就有什麼性質和內容的法律

該觀點正確。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關系就是經濟基礎,法律是一種上層建築。法律的性質和內容會受到生產關系的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的表現,
請採納,O(∩_∩)O謝謝

2. 法的內容是由什麼決定的 a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b生產關系 c社會生產力 d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

d
在公務員考試的資料中是這樣解釋法的本質的。1、法是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2、法是被奉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體現;3、法的內容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3. 法的性質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並且受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句話對嗎

法的性質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並且受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句話對。

因為根據唯物史觀,統治階級的意志歸根結底是由這一階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這里講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主要是指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也就是指社會經濟基礎。

所以,法律也就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一個上層建築,或者說,社會上層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法的性質和發展由經濟基礎決定,反過來,法又對經濟基礎有能動作用,為經濟基礎服務。

任何一種法能否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不僅要看它能否很好地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而且更要看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法由階級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對嗎擴展閱讀

事實上,經濟以外的各種因素,政治、思想、文化、歷史、民族、宗教、習慣、地理環境等等,在法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它們與法的關系是極為錯綜復雜的。如果將經濟因素理解為惟一的因素,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就無法理解。

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法律,都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基礎上的(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大體上是相同的),因此我們說它們的法都是資本主義法律,但在這些國家的法律之間或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的法律之間,存在了可以說千差萬別的情況。如果把經濟看作是惟一的決定因素,是無法解釋這種情況的。

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分析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時,應肯定:它是中國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全國人民意志的體現。這種法律的根本任務是保障和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 法是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統一是否正確

法與階級和國家有著必然的聯系;法的國家性、階級性、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等的本質屬性是內在統一、不可支解的;法的基本特徵是法的本質的外化;法的作用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影響社會生活的體現、是國家權力運行的體現、是社會生產方式自身回力的體現。
剝削階級的法律觀往往混淆法的本質與法的現象。前幾年有些受到資產階級自由化觀點影響的人也把法的某些現象(如國家強制性、行為規范性、權威性等)冒充為法的本質,抹煞了法的本質,製造了種種混亂。「法的本質」與「法的現象」是一對范疇,分別從法的內部依據和法的外部表現兩個方面把握法律現象。「法的現象」不同於通常所說的「法律現象」。法律現象是法的本質和現象、靜態結構和動態結構的統一體,法的現象則僅指法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徵,是外露的,多變的,通過經驗的、感性的認識就能了解到的,而法的本質則深藏於法的現象背後,是法存在的基礎和變化的決定性力量,是深刻的、穩定的,不可能通過感官直接把握,需要通過思維抽象才能把握。剝削階級法學家或者看不到這一點,習慣於就法論法;或者是到虛無飄渺的「宇宙精神」、「自然命令」或者從抽象的人性中尋找法的本質,所以,他們從未真正發現法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法學的主要貢獻在於依據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關於法的本質的原理有三個連貫統一、不可支解的基本思想。第一,法是國家意志的表現。在階級社會,「一切共同的規章都是以國家為中介的。」⑶「占統治地位的個人除了必須以國家的形式組織自己的力量外,他們還必須給予他們自己的由這些特定關系所決定的意志以國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現形式。」⑷任何一種意志只有上升為國家意志才能成為法。第二,國家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從而也在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所以,國家意志不過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⑸法不過是「由社會上一部分人積極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規定下來並由另一部分人消極地接受下來的秩序。」⑹這就是說,法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階級的國家、平等體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意志的法。第三,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由其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把法的本質首先歸於統治階級的意志,開始觸及到法的本質。但如果認識停留於此,還不是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要真正認識法的本質,認識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還必須深入到那決定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中。馬克思深刻的指出:「法的關系正象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的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條件。」⑺物質生活條件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其中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是決定性的內容。生產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生產力代表人與自然界的關系,生產關系代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偉大功績,是發現了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生產方式因素的決定意義。生產方式之所以是根本因素,是因為一方面正是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轉化成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使生物的人上升為社會成員,創造了社會;另一方面,生產過程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根本的社會關系,其他一切關系包括法律關系在內都是從這里派生出來的。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也唯有通過生產方式才能作用於法。當然,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這是從最終意義上說的,除了物質生活條件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歷史傳統、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對統治階級的意志和法律制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也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受同樣的或相似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律制度之間會有很多差別,也就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我國社會主義法會具有中國特色。
以上說明法的階級性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都屬於法的本質范疇,而且是內在地、有機地聯系著的。在關於法的本質的討論中,有的人有意無意地否認或歪曲法的階級性,在理論上引起了種種混亂。其主要作法是:(一)把法的階級性理論說成後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附加,好象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並不主張階級性是法的本質屬性。上面引述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法的本質的一系列論述已足以證明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二)把法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與法的階級性對立起來,用前者排斥後者。其實,階級性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是統一的。因為第一,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都是由一定的階級即統治階級來代表的。第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只有通過統治階級及其國家的意識和意志這個必不可少的中介才能體現在法律中。第三,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學說正是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分析中得出的。(三)把法的社會性與階級對立起來,使它們成為水火不相容的兩極。其實,階級性與社會性也是統一的。在法律領域,根本不存在無社會性的階級性,也不存在無階級性的社會性。首先,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所謂統治階級就是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而國家政權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⑻其次,「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⑼再次,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豐富的,而不能簡單地把統治階級意志歸結於階級斗爭意志,更不能把階級斗爭等同於鎮壓(殺、關、管)。只有那些把法的階級性歪曲為鎮壓性的人,才會認為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是不相容的。(四)宣揚一部分法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部分法反映全社會即各個階級的意志;或者一部分法有階級性,另一部分法無階級性。這種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統治階級意志由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所決定的,但其形成和調節也必然受到被統治階級的制約。統治階級在制定法律時,不能不考慮到被統治階級的承受能力、階級力量對比以及階級斗爭的形勢,正如馬克思在論及英國工廠法時所指出的:「它們的制定、被正式承認以及由國家予以公布,是長期階級斗爭的結果。」⑽統治階級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被奉為法律之後,在其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來自被統治階級的阻力。這種阻力會作為一種反饋信息,促使統治階級調節其立法政策和法律。過去受「左」的思想的影響,人們對此視而不見或諱莫如深,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不能由此而走到另一個極端。應當清楚地看到,在任何情況下,被統治階級的意志都不能作為獨立的意志直接體現在法律裡面。被統治階級的要求只有在不會從根本上損害統治階級利益的情況下,才會被吸收到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之中,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所以,歸根到底,法只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其基本的作用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1949年2月《中共中央關於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指出:「任何反動法律——國民黨的六法全書也是一樣——不能不多少包括某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條款,這正和國家本身一樣,恰是階級斗爭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即反動統治階級為保障其基本的階級利益(財產與政權)的安全起見,不能不在其法律的某些條文中,一方面,照顧一下它的同盟者的或它試圖爭取的同盟者的某些利益,企圖以此來鞏固其階級統治;另一方面,不能不敷衍一下它的根本敵人——勞動人民,企圖以此來緩和反對它的階級斗爭。因此,不能因國民黨六法全書有某些似是而非的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條款,便把它看作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在基本上不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法律。而應把它看作是基本上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這段深刻的論述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的戰斗光輝,仍然是我們識別法的階級性,批判和抵制資產階級法律觀的銳利武器。

5. 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行為規定對嗎

對的,法律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

第一,法的內容不可能超出社會物質生活。

第二,法的內容要不斷更新補充適應社會物質生活。

第三,法始終滯後於物質生活。

所以,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的內容。



(5)法由階級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對嗎擴展閱讀

法的特徵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法律是一種以公共權利為後盾的、具有特殊強制性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則建立在人們的信仰或確信的基礎上,大體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的力量、社團內部的組織力量或人們的內心發生作用。

2、法是由公共權力機構制定或認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會規范。

通過制定方式形成的法律就是成文法或制定法。通過國家認可的方式形成法律,是對社會中已有的社會規范(如習慣、道德、政策等) 賦予法的效力。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法的普遍性具有三層涵義:普遍有效性,即在國家權力所及的范圍內,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約束力;普遍平等對待性,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普遍一致性,即法律的內容始終具有與人類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趨向。

4、法是可訴的規范體系,具有可訴性。

法的可訴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 (包括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規定的機構(尤其是法院和仲裁機構)中通過爭議解決程序(特別是訴訟程序)加以運用以維護自身權利的可能性。

6. 法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主觀意志來決定的。是對的嗎

「法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主觀意志來決定的」這句話是錯誤的。 法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它通過規定人們在相互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和社會管理的工具。 法的概念因為學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法實證主義者認為法是權威性制定(authoritative issuance)和社會實效(social efficacy)。而在法實證主義者中,區分法的概念有兩大類:以社會實效為首要定義要素的法的概念,以權威性制定為首要定義要素的法的概念。非實證主義者的法的概念中不僅以內容的正確性作為定義要素,而且可以包括社會實效性要素和權威性制定要素。 馬克思主義對於法的本質的基本觀點是:首先,法的本質表現為法的正式性;其次,法的本質反因為法的階級性。法的本質最終體現為法的物質制約性。法的物質制約性是指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其最終也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確定的。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分析社會的特點在於:認為法律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關系的反應;社會關系的核心是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的中心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的,而生產力則是不斷發變化的;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最終導致包括法律在內的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這就提供了一個將法律置於物質能動的社會發展過程加以考查的唯物史觀的分析框架。按照這種觀點,立法者不是在創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試講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包括生產關系、階級關系、親屬關系等在內的各種社會冠以以及相應的社會規范、社會需要上升為國家的法律,並運用國家權威予以保護。所以,法的本質存在於國家意志、階級意志與社會存在、社會物質條件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之中。

7. 法的內容由統治階級賴以生存的社會物質生活所決定 是正確的嗎

法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要素的總和。包括:①人類社會生存於其中的自然條件,

8.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階級社會中,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麼性質和內容的法律B奴隸制生產關系

摘要 生產關系:是指在生產勞動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這些關系有著各種各樣內容,可以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等,人們結成了經濟利益或經濟權利關系就稱為經濟關系,制度經濟學中常稱之為相對產權,具體的表現形式有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委託代理關系等。

9. 階級的劃分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這句話對不對

這句話是正確的.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畜牧業與農業的分工),在使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使財富增加並且使生產場所擴大的同時,在既定的總的歷史條件下,必然地帶來了奴隸制。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中,也就產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裂,即分裂為兩個階級:主人和奴隸、剝削者和被剝削者。
-----------------------------------------
選擇A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決定因素.生產資料佔有關系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表現.
這道題問的是"歸根到底",也就是根本.要注意區分根本和表現的關系.凡是提到根本,就應該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熱點內容
景洪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22 11:42:43 瀏覽:15
水泥廠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1:42:36 瀏覽:729
法官考試民事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22 11:42:27 瀏覽:295
簡述經濟法的獨立性 發布:2025-08-22 11:41:49 瀏覽:347
行政法律實務論文 發布:2025-08-22 11:27:30 瀏覽:437
華東政法2017民商法學 發布:2025-08-22 11:25:50 瀏覽:719
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條 發布:2025-08-22 11:17:38 瀏覽:496
外包業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1:13:27 瀏覽:60
沈陽騰達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1:09:10 瀏覽:421
拿手機在家值班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22 11:09:00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