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概論控股公司
1. 經濟法概論 設立公司
您好!
人們通常把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相混淆,以致造成對公司設立的誤解,不能正確地認識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公司設立過程中責任的特殊性和設立中公司特殊的法律地位。事實上,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二者並不相同,其區別主要如下:
1、概念不同。公司設立的概念前已述及。公司成立則是指公司在實質上依公司法組織設立,完成申請設立登記程序,經登記機關審核發給執照,取得法人資格的一種狀態。
2、性質不同。公司的設立,系為組織公司之發起人之設立行為,有法律行為,亦有非法律行為;有民事法律行為,亦有受動的行政法律行為。而公司的成立則不是一種行為,而是指公司已取得法人資格的一種狀態,是對公司合法身份存在的一種表現形式。
3、二者與公司登記的關系不同。所謂公司登記,是指公司登記機關對公司法人團體資格確認的一種法律宣告,是一
公司設立
種公示和監督法律行為。公司登記在本質上仍屬公司設立行為,是公司設立這一系列行為的最後一個階段,而公司成立則是公司設立和公司登記的法律後果。
4、效力不同。公司在成立後,才能取得公司法人人格和公司名稱的排它使用權等,而公司設立則無上述人格和權利。
公司設立與公司成立的聯系是:公司設立是公司成立的前提條件,公司成立則是公司設立追求的目的和法律後果。順便說一下,有的學者將公司成立的性質說成是一種公法上之(國家)行政行為。不妥之處在於其將公司成立與公司登記相混淆。公司登記從主管機關或公司登記機關之行為看,是一種對公司進行審核和發照的行政處分行為;而公司成立則是公司登記的法律後果,是一種確認具備公司法人人格的狀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更不是一種(國家)行政行為。
關於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傳統公司法理論認為它屬於法律行為,並且主要是民事法律行為。對該法律行為的性質,學說不一,通常有以下三種(其中多以公司章程的訂立為例進行分析說明):
1、合夥契約說。這種理論認為,公司發起人協議、公司章程都是建立在當事人合意基礎之上,並對當事人有約束力,是當事人彼此之間達成的合夥契約。
2、單獨行為說。這種理論認為,應將公司設立分為兩個階段,即公司設立行為之預約與實現此預約之設立行為,公司設立是發起人以組織設立公司為目的所作出的單獨行為。在單獨行為說中,因對各個發起人的結合方式的理解不同,又形成了偶合的單獨行為說和聯合的單獨行為說兩種理論。偶合的單獨行為說理論認為,公司發起人各有其設立公司的目的,它們之間在沒有共同目的的情況下,以各自獨立的行為偶然湊合到一起而成立公司。聯合的單獨行為說理論認為,各個不同的公司發起人,起初各自的意思表示並不一樣,但是在設立公司的共同目的下,聯合起來,通過共同的意思表示而聯合設立公司。
3、共同行為說。這種理論認為,公司設立行為是公司發起人在同一目的的驅使下,以多數發起人的意思表示,共同一致作出的行為。
在上述三種理論中,共同行為說為通說,亦贊同此說。對於合夥契約說,認為合夥契約與公司設立至少有以下幾點區別:首先,二者主體地位不同。公司的設立是創立公司的團體行為、集體行為,發起人僅是設立中公司的組織分子,是設立中公司的一員,未經選任、聘任為董事或委託為代表人,不能代表設立中公司從事法律行為,若為之,則系其個人行為,法律後果自然歸屬其個人;而合夥關系中的合夥人則是合夥的主體,每個合夥人都有權代表合夥企業從事經營業務,故在合夥中,每個合夥人的經營對全體合夥人都發生法律效力。其次,二者目標內容不同。公司的設立以創設新的權利主體為目標內容,而合夥契約以成立債權債務關系為目標內容。最後,二者形成過程不同。契約的成立,需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而章程的訂立並不經過對立的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它是發起人平行一致的意思表示過程。由上可知,不應該認為章程是發起人之間所訂立的契約,不應該用契約理論來說明公司設立的性質。對於單獨行為說,無論是偶合的單獨行為說還是聯合的單獨行為說,都忽略了發起人設立公司的共同目的,以及全休或多數發起人平行一致之行為,所以單獨行為說在理論上說不通,與事實亦不相合,不能用這種理論來解釋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對於共同行為說,它揭示了公司設立行為的實質,即:在公司設立過程中,全體發起人之共同目標乃組建一具有法人資格之公司,發起人之行為代表的是全體發起人之共同一致的意思。共同行為說對公司設立的法律性質之說明最為合理。
謝謝閱讀!
2. 經濟法概論
李四清償完貸款後,可以向其他人主張
3. 經濟法概論市場對策行為
1.內幕交易行為:是指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證券交易的行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買賣該公司的證券;泄露該信息;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的行為。
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
(1)發行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2)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3)發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4)由於所任公司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
(5)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由於法定職責對證券的發行、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
(6)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7)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人。
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
下列信息皆屬內幕信息:
(1)本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
(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資的計劃;
(3)公司股權結構的重大變化;
(4)公司債務擔保的重大變更;
(5)公司營業用主要資產的抵押、出售或者報廢一次超過該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6)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可能依法承擔重大損害賠償責任;
(7)上市公司收購的有關方案;
(8)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
2.操縱市場的行為
3.虛假信息傳播行為:禁止國家工作人員、傳播媒介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禁止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各種傳播媒介傳播證券市場信息必須真實、客觀,禁止誤導。
4.欺詐客戶的行為:
(1)違背客戶的委託為其買賣證券;
(2)不在規定時間內向客戶提供交易的書面確認文件;
(3)挪用客戶所委託買賣的證券或者客戶賬戶上的資金;
(4)未經客戶的委託,擅自為客戶買賣證券,或者假借客戶的名義買賣證券;
(5)為牟取傭金收入,誘使客戶進行不必要的證券買賣;
(6)利用傳播媒介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7)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思表示,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
欺詐客戶行為給客戶造成損失的,行為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5.其他禁止的交易行為:禁止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賬戶從事證券交易;禁止法人出借自己或者他人的證券賬戶。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買賣證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買賣上市交易的股票,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4. 經濟法概論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企業這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兩種組織形式,都是個人以其出資額或股回份承擔有答限責任,公司以其財產承擔全部責任。合夥企業是由兩人以上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法人主體。合夥企業中合夥人以其全部財產對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責任承擔方式的不同是合夥企業與公司最大的不同。
另外,《合夥企業法》中規定了一種特殊合夥企業,是為了鼓勵投資和針對事務所等專業性較強的合夥企業設立,這類合夥企業中一部分人以其出資承擔有限責任,一部分人承擔無限責任。
和有限責任公司相比,股份有限公司是將其資本劃分成等額股份的,有限責任公司沒有劃分等額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組織機構更加健全,規模更大。注冊有限責任公司最低3萬,股份有限公司要500萬。以上純手打,望採納。
5. 關於經濟法概論中公司法的問題
(1)合法(2)無效。原因如下:
1、依照《公司法》有關條款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請求時,可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2、因為A反對,F、G未參加,因此通過的議案未能滿足「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的規定。
6. 經濟法概論試題答案
1、狹義上的法律是指由( B )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C 最高人民檢察院 D 國務院、
2、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 C )。
A 人身與財產關系 B分配關系
C 經濟關系 D人身關系
3、職工代表大會是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中( D )。
A 企業的管理機構 B 企業的權力機構
C 企業的咨詢機構 D 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
4、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提取的公司法定公益金占利潤的( C )。
A 2-5% B 3-5% C 5-10% D 8-10%
5、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 C )行使撤銷權。
A 3個月 B 6個月 C 1年內 D 2年內
6、公司法規定,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 D )。
A 15% B 20% C 25% D 30%
7、合同生效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 B )。
A 返還定金 B 雙倍返還定金
C 返還定金並賠償損失 D 返還定金並支付違約金
8、工業產權實際上關於( A )和由商業信譽的標記權的總稱。
A 技術成果專有權 B 著作財產權
C 著作人身權 D 出版者權
9、下列不屬於不當低價銷售行為特點的是( B )。
A該行為發生在商品銷售環節 B該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C 該行為採用低於商品成本價的方式進行銷售 D 該行為的目的在於排擠競爭對手,維持或者爭取自身的競爭優勢
10、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消費者是指( C )。
A所有商品的消費者 B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C生活資料的消費者 D生活資料的消費者和主要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7. 【經濟法概論選擇題】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在( )
公司法 第二十四條 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
A和B應該都對,如果一定要選,就選B吧
8. 經濟法概論公司法部分
1,可以要求丁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在抽逃出資數額的本息范圍內。
也就是說丁需要補充賠償80+8=88萬元債務。
公司法司法解釋3第十四條貴姓: 股東抽逃出資,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返還出資本息、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抽逃出資的股東在抽逃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抽逃出資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可以要求二人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公司法司法解釋3第十四條規定: 股東抽逃出資,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返還出資本息、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抽逃出資的股東在抽逃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抽逃出資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不可以再要求其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公司法司法解釋3第十四條規定: 股東抽逃出資,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返還出資本息、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抽逃出資的股東在抽逃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協助抽逃出資的其他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對此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抽逃出資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可以。公司法司法解釋3第九條規定: 出資人以非貨幣財產出資,未依法評估作價,公司、其他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請求認定出資人未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委託具有合法資格的評估機構對該財產評估作價。評估確定的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出資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
第十三條 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東在公司設立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公司的發起人與被告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的發起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股東在公司增資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未盡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義務而使出資未繳足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5,不可以。丙的出資一旦完成,即為公司財產。其份額一般不得抽回。以貪污得來的財物入資也是可以的。
公司法司法解釋3第七條規定: 出資人以不享有處分權的財產出資,當事人之間對於出資行為效力產生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予以認定。
以貪污、受賄、侵佔、挪用等違法犯罪所得的貨幣出資後取得股權的,對違法犯罪行為予以追究、處罰時,應當採取拍賣或者變賣的方式處置其股權。
9. 經濟法概論中公司與企業的聯系與區別有哪些
公司與企業可以從概念和形式上來區別
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設立,以營利為目的社團法人。公司按股東對公司債權人所負的責任分為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公司等。《公司法》規定,我國公司是指依照該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具體特徵有:
(1)必須依法設立。即按照《公司法》所規定的條件、方式和程序設立。
(2)以營利為目的。《公司法》規定,公司「以提高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和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為目的。」這是公司區別於其他法人組織的一個顯著特徵。
(3)必須具備法人資格。《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業法人。說明公司屬於企業范疇。
企業:泛指一切從事生產、流通或者服務活動,以謀取經濟利益的經濟組織。
按照企業財產組織方式的不同,企業在法律上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獨資企業,即由單個主體出資興辦、經營、管理、收益和承擔風險的企業;
第二種是合夥企業,即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出資人共同出資興辦、經營、管理、收益和承擔風險的企業;
第三種是公司企業,即依照《公司法》設立的企業。
綜上所述,公司是企業的一種形式,它也屬於企業的范疇。反之,企業不一定是公司,企業是一個大概念,除了公司外,還包含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