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第五條規定

婚姻法第五條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1-10 17:49:19

⑴ 為什麼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五條規定不管是婚前婚後房子增值部分不予分割

《解釋三》第五條中所說的孳息應作縮小解釋,專指非投資性、非經營性、非生回產性的收益。如果把答房屋租金也認定為孳息那就會與我前面所述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相抵觸。再有,從房屋租賃合同的有關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取得租金與房屋本身管理狀況有莫大關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管理、修繕,取得租金顯而易見屬於夫妻雙方共同經營的結果,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你所說的是自然增值部分屬於個人財產,不屬於共同財產。

⑵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五條 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

(五)首次明確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
離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是焦點問題之一。如果僅僅機械地按照房屋產權證書取得的時間作為劃分按揭房屋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或婚後夫妻共同財產的標准,則可能出現對一方顯失公平的情況。根據《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一方在婚前已經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向房地產公司支付了全部購房款,買賣房屋的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即在婚前就取得了購房合同確認給購房者的全部債權,婚後獲得房產的物權只是財產權利的自然轉化,故離婚分割財產時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相對比較公平。對按揭房屋在婚後的增值,應考慮配偶一方參與還貸的實際情況,對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補償。在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所有的基礎上,未還債務也應由其繼續承擔,這樣處理不僅易於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對性原理。婚前一方與銀行簽訂抵押貸款合同,銀行是在審查其資信及還款能力的基礎上才同意貸款的,其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合同相對人,故離婚後應由其繼續承擔還款義務。對於婚後參與還貸的一方來說,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⑶ 婚姻法第五條怎樣解釋

婚姻法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三》)第五條,即: 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即孳息不是夫妻共同財產。
首先,筆者需要提出本文的一個基礎性問題,就是如何准確理解孳息:孳息一詞來源於《羅馬法》。《羅馬法》採用將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加工孳息、天然孳息的三分法。而我國理論上則採用了兩分法,即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但具體含義與《羅馬法》無區別。在我國,天然孳息是指依據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收益,例如雞下蛋,畜生崽,木生菌。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自然孳息屬於其個人財產,這一點通說和實踐都已經證明,在此不再贅述;我國《物權法》對法定孳息概念未作詳細規定,就法定孳息定義的立法,對我國最具參考價值的有兩條。一是《日本民法典》在第88條中的規定:「作為物的使用對價而收取的金錢或其他物,為法定孳息。」二是我國台灣《民法典》在第69條中的規定:「稱法定孳息者,謂利息、租金及其它因法律關系所得之收益。」我國法學界對法定孳息的定義或解釋多參照上述規定,認為法定孳息是指由法律規定產生了從屬關系,通常是以有體物或無形財產供他人用益而獲得的收入,產生於用益法律關系,例如存款所得利息、出租房屋或者物品所得租金。論述到此,筆者需要提出本文的關鍵性問題,就是屬於一方個人財產的房屋,婚後產生的租金,應該如何認定?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看看此條的由來。《婚姻法解釋三徵求意見稿》第六條規定: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應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但另一方對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顯而易見,《解釋三》摒棄了後面的但書條款,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是因為貢獻一詞非法律概念,容易引起公眾,甚至法律專業人士的多種解釋和誤會。雖然但書條款被摒棄了,但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法律精神,那就是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還是需要看「共同」一詞。簡單講,就是互相幫助,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只有這樣,才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在了解了此條由來之後,我們需要對比一下與此相關的法條,用來幫助我們理解其中的法律精神。首先是《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二)生產、經營的收益。其次是《婚姻法解釋二》第十一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這兩條已經很明確的表明無論是夫妻共同財產,還是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姻存續期間取得了收益,那麼該收益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解釋三》第五條中所說的孳息應作縮小解釋,專指非投資性、非經營性、非生產性的收益。如果把房屋租金也認定為孳息那就會與我前面所述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相抵觸。再有,從房屋租賃合同的有關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取得租金與房屋本身管理狀況有莫大關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管理、修繕,取得租金顯而易見屬於夫妻雙方共同經營的結果,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論述到此,我們還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現有的關於法定孳息的解釋是否應該有所改變。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現有的關於法定孳息的解釋是專為《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以及第一百九十七條准備,而用來解釋《解釋三》第五條,似乎落伍了。容易讓人產生屬於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房屋,在婚姻存續期間所產生的租金也屬於個人財產的誤解。在《解釋三》中的孳息所包括的法定孳息不應包括出租房屋或其他不動產所獲租金。上述租金應屬於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收益,即夫妻共同財產。

⑷ 婚姻法規定結婚多久可以離婚

結婚時間的長短與能否離婚無關。不論結婚多久,一方或雙方想要解除婚姻關系,均可以通過訴訟離婚或者協議離婚的方式解除婚姻關系。當然離婚的前提條件是有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存在,如:辦理結婚登記或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是符合婚姻實質要件的時間形成於1994年2月1日之前。

⑸ 婚姻法解釋二第五條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第五條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死亡後一年內,生存一方或者利害關系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這個的意義是涉及處理死者的遺產等財產的,如果婚姻有效,那麼就是另一方可以繼承,如果無效,則不可繼承。

⑹ 婚姻法是如何規定的

不屬於「共同財產」,因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回問題的解釋(一答)》第五條 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區別對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而同居期間的財產不涉及分割問題,各自名下的財產歸各自所有,原告主張無理由!

⑺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五條是什麼意思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內認定為夫妻共同財容產。
主要爭議焦點是租金是否屬於孳息。針對這一焦點,上海高院對此做了解答:當事人將屬於個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因對房屋這類重大生活資料,基本上是由夫妻雙方共同進行經營管理,包括維護、修繕,所取得的租金事實上是一種夫妻共同經營後的收入,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租金一般認定為共同所有。但若房屋所有人有證據證明事實上房屋出租的經營管理僅由一方進行,則婚姻存續期間的租金收益應歸房產所有人個人所有。

⑻ 求婚姻法第五條婚姻自由成立條件,法規章程,費用。

一、根據你介紹的情況,男、女雙方要訂婚和結婚時,第三方無權起訴,法院不會受理。
二、如果男、女雙方中一方不願結婚,不去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即可。法律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辦理結婚手續時,婚姻登記機關會詢問當事人是否願意結婚,如一方不同意,即不會辦理結婚手續,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提起訴訟。所以,在結婚之前,法律也沒有規定當事人可以提起訴訟;第三方當然更無權起訴了。
三、結婚之後,對於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即結婚之後,只能由受脅迫的一方在一年之內提出撤銷婚姻的請求,第三方也無權起訴。
四、根據婚姻自由原則,是否結婚和離婚只能由當事人雙方自己決定,其他方無權干涉。因此,如果當事人不提出結婚或者離婚,第三方是無權代為起訴的;第三方如果有權起訴,反而會違反婚姻自由原則、屬於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為。
五、如果確實存在被逼迫的情況,由於還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只能由女方本人向婚姻登記機關提出不願意結婚;或者做男方思想工作,說明女方不願結婚的情況,讓男方放棄與女方結婚的想法。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相關規定: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⑼ 《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

《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內,除孳息和自然增容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財產在婚後的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資經營收益及自然增值。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收益及知識產權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2004年4月1日開始施行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也明確規定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所得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孳息和自然增值這兩種情形如何認定未予明確。

《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熱點內容
電商法理發 發布:2025-08-21 07:39:34 瀏覽:332
按勞動法可以發加班費1 發布:2025-08-21 07:26:11 瀏覽:483
三八法律知識競賽通知 發布:2025-08-21 07:26:01 瀏覽:320
一審行政法院判決書 發布:2025-08-21 07:24:28 瀏覽:925
法律服務業務范圍 發布:2025-08-21 07:24:26 瀏覽:609
愛看社會與法 發布:2025-08-21 07:09:42 瀏覽:587
赤壁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1 07:05:26 瀏覽:571
勞動合同法如何規定加班工資 發布:2025-08-21 06:20:16 瀏覽:248
法治交通實施意見 發布:2025-08-21 06:11:54 瀏覽:418
康平法院新聞 發布:2025-08-21 06:11:53 瀏覽:56